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7 8/8 28-30页
  • 信用卡——“塑胶陷阱”?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信用卡——“塑胶陷阱”?
  • 警醒!198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我真的不需要它,可是……”
  • 不易察觉的费用
  • “我没有购买那东西!”
  • 怎样避免落入陷阱
  • 信用卡——是仆是主由你定
    警醒!1996年
  • 我应该申请信用卡吗?
    警醒!1999年
  • 信用卡和发薪支票——是真是假?
    警醒!1996年
  • 纸牌戏的来源
    警醒!1979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8/8 28-30页

信用卡——“塑胶陷阱”?

信用卡!你有一张吗?如果没有,而你住在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里,那么你拥有一张可能只是迟早问题而已。银行、大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等纷纷向世界提供那些长方形的细小塑胶卡片,它们迟早会向你招手。可是,拥有信用卡可能证明是福,也可能证明是祸。对你来说会是哪一样呢?

今日有越来越多的信用卡持有人经历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什么?原因是不智地使用信用卡。由于被“花钱不必付现”的热狂所攫住,他们遂落入所谓“塑胶陷阱”之中。对这些人说来,信用卡无疑是祸。他们也许与那提议在信用卡上登出以下警告的人有同感:“警告:信用卡可能危害你的财富!”

可是,有许多人却并无任何不满。在他们看来,信用卡证明是福。持卡者所享的比较受人欢迎的利益包括:不必携带太多现金出外购物;在所需的货品方面有时会获得额外减价之益;提供先行购物后来付钱的周转灵便;有紧急需要时可以借取现金;提供电话购物和付款的方便。

“塑胶金钱”若运用得不智虽然会带来若干烦恼,但适当地使用却能使人享受到其他方法所不能立即获致的权利。有鉴于此,你也许会问,‘那么它又怎会成为陷阱呢?’

“我真的不需要它,可是……”

宣传和同侪压力诱使许多人拥有信用卡。各银行耗资百万作出宣传,要提高更多人进入他们那“塑胶乐园”的欲望。甚至儿童也成为他们的营业发展计划的目标。8岁、7岁甚至6岁的儿童的信用卡申请也受到接纳!

以大部分而言,宣传的设计是要吸引一般向上爬的人;这些人被诱去相信,只要拥有信用卡就自然会受到赏识和重视。有些人认为信用卡可说是一种证书,足以证明他们在经济上享有成功与威望。《转变中的时代》杂志声称:“电视商业广告描绘持有某种信用卡能帮助人赢得朋友、对人操有影响力以及到处受人欢迎。”

有些信用卡持有人承认在使用卡片时产生愉快之感,自觉“有权有势”而足以自豪。有些人并非真的需要信用卡,但他们向诱惑屈服,结果许多时使自己入不敷出。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信用卡持有人的行为之后作出以下的评论:“使用信用卡的人很少追查当时的消费有多少。”据观察所得,许多人在信用卡到手之后突然不理会物价而变成冲动的花钱者。有一个人声称,他在取消了信用卡之后才初次留意到物价。

不易察觉的费用

银行“把信用卡放在一些缺乏购买力的人手中,这些人其实并不明白那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报纸的一篇文章指出。由于使用信用卡而并不了解债务的计算法,结果使许多人遭遇经济灾祸。

例如,报章报道有一个妇人以信用卡向银行借了3,000美元。她最初三次的付款合计220美元,仍欠银行2,956美元。在一段七个月的时期中,她支付了584美元,但债务只减少了157.19美元。其余的钱到哪里去了?支付利息!年前有些银行的利息提高至将近百分之22。结果,信用卡持有人所负的债务升到历史性的高峰。

此外,大多数银行对发出的信用卡每年收取费用。在美国各地,费用从15至250美元不等。有些银行在用户每次使用信用卡时均收费。这种不易察觉的费用使信用卡在普世有“昂贵的塑胶”之称。

“我没有购买那东西!”

你若是信用卡持有人,可能会收到一张账单,但其实你并没有购买那东西。这也许是银行或你在其中使用信用卡的商店做账错误所致。可是,除了偶然的做账错误之外,每个信用卡持有人都有成为骗局受害者的危险。

歹徒利用你的信用卡行骗只需冒签你的名字,知道你的户口号码和卡片期满日子便行了。被盗或遗失的信用卡和用碳纸写的复本也能供给盗匪宝贵的资料。有些信用卡持有人曾经接获不知名的公司电话,通知事主已赢得一项奖品,然后用巧妙的解释企图使事主说出有关自己信用卡的资料。这样歹徒遂得以借之行骗。

现时已有许多方法使骗徒无法得逞。卡片本来是只有号码的空白塑胶片,后来加上一条附有密码资料的磁带,现时则已采用全息照相和较复杂的印刷形式。在有些地方,藏有微型电脑的所谓聪明卡正在试验中。

这些步骤虽然使骗局较难进行,但《纽约时报》却补充说:“数以千计的骗案在各处发生。大多数骗徒都肯定能够至少有几小时的疯狂购物才被迫停止使用偷来的信用卡。”不久之前的一项报道表明,美国在1985年发生了7亿宗以上使用遗失的信用卡的骗案。

归根究柢说来,付出代价的是谁呢?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银行的损失,但《父母杂志》却提供较现实的答案。它评论到各银行“对信用卡征收……特高的利息以补偿误用所招致的损失。”此外,“各银行只付百分之7或8的利息给存户,但却征收信用卡持有人百分之16,18甚或20的高利;这种巨大的差别足以使银行弥补信用卡骗局的大部分损失。”不错,归根究柢,付出代价的还是每个信用卡持有者。

怎样避免落入陷阱

你是能够避免落入陷阱的。方法如何?首先,要决定你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有一张信用卡。在申请之前分析一下你要一张信用卡的动机。要作出明智的决定而非受宣传所惑。

你若决定申领信用卡,要明智地使用。把信用卡看作商务一般处理。在举报账单错误或怀疑受骗方面要熟悉手续怎样进行。查考清楚当地法律所提供的保护。小心核对每月的账单。信用卡公司的电脑所发出的账单并非永不犯错的。

你也许想避免使自己的信用卡户口透支。不少人在电脑开始计算利息之前便储入购物价值的总数。你若需要一点时间才可以还清欠账,就要设法尽快清还。

不错,要做个深思熟虑的消费者,这样你就不致落入塑胶陷阱之中了!

[第30页的附栏]

避免信用卡骗局的方法

◼ 小心保护信用卡,好像保护现金一般。切勿随意乱放。

◼ 每月检查清单和核对户口存款。举报任何有疑问的欠项。

◼ 除了与声誉卓著的公司交易之外,切勿在电话中说出你的信用卡号码。

◼ 把信用卡交给职员或侍应生记账之后,要察看他们所交回的是否你自己的信用卡。他们可能在无意中把几张卡片掉换了。

◼ 要求取回碳纸并将之毁去。同时,要谨慎收藏你的账单副本。

◼ 毁去过期或不愿再用的信用卡。

◼ 把一项完备的信用卡号码记录保存在安全的地方。

◼ 信用卡被盗或遗失时立刻举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