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图文传真
从纽约至多伦多不需一分钟。这便是图文传真的速度。究竟图文传真是什么一回事?简单来说,它便是遥控复印——不用说一句话便达成沟通的目的。单在美国,每月售出的传真机便超过十万部。
医生传送医疗报告,律师传递法律文件,食品商递交食物购货订单,电台接到听众的点唱要求——这一切都可以借着图文传真。美国加州一位母亲在婴儿诞生的一小时内,甚至把婴儿的脚印传递给住在另一州的祖父母。
它怎样操作?
道理很简单。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具电话,一个插座和一部传真机。一份文件输送进传真机里,扫描装置便会把纸上的深色部分分辨出来,把它们变成电冲,然后通过电话线把电冲送出去。正在接收的传真机则把电冲再次变成深色部分,然后把一份完全相同的副本印出来。
这种科技源于何处?
早于1843年,一位苏格兰钟表匠兼发明家亚历山大·贝恩已发展了第一部传真机并取得专利。以今日的标准来看,它只是一具简陋的扫描仪器而已。一支附在摆动的钟摆末端、装有电线的尖笔在一组金属活字上前后移动,把电冲通过电报机的电缆传送出去。另外一个附有电线的钟摆则把每一个脉冲演绎出来,在电感光的纸张上形成一个黑点。
到1907年,传真机已发展成为使用一个旋转的圆筒及一个光电池的机器,后者能够把环绕着圆筒的纸张上面每一个字标明出来。可是,无线电信号的传送相当缓慢,并且时常受到干扰。
1980年代的科技采用了纤维光学,数码传送和信号简练等技术,使传真机能够在特别环境下只需三秒钟便迅速地辨认及传送一页纸的内容。目前最多人采用的传真机类型的实际传送速度则是每页需时45秒左右。
人们如何使用图文传真?
在以往有时间性限制的讯息一向倚赖隔日速递或邮寄,现在仅几分钟内便可传递出去。借着图文传真,重要的文件能够很快送到收件人手上,所需的时间差不多等于把姓名地址写在信封上,贴上邮票及把信件放进邮箱里。
最近加拿大一个儿童经诊断后证实患了一种可以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医生认为需要用血治疗。孩子的父母是耶和华见证人,他们紧守自己的宗教信念,在任何情况下均拒绝接受输血。医院联络了好些医疗研究人员,在几分钟内便有大量资料通过图文传真来到主诊医生那里,协助整组医疗人员评估其他不含血的技术。结果是,父母的意愿受到尊重,而婴孩则康复过来。这家人无疑对医院的治疗小组使用传真机分享医疗个案资料一事留下深刻印象。
甚至传播媒介也有效地使用图文传真。1989年,当中国的军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镇压学生的反对时,政府限制电视、电台和报章的报道。可是为了维持国际贸易的缘故,电话线依然开放,于是记者纷纷把新闻和图片传递给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人士。
广告行业也着手利用这项技术。一位推广经理指出,把广告以图文传真发出“使信息带有紧急和重要性。人们会立刻阅读它”。可是,对许多拥有传真机的人来说,这些无用的传递信息只会占用他们的机器,干扰他们接收与业务有关的重要信息。
正如以上资料显示,图文传真的使用可以说是毫无限制,任凭你的想象力而发挥。但是,像大部分的先进科技一般,图文传真也受一撮人所滥用。
图文传真的前景如何?
一位电算机工程师预见传真机传送的速度会愈来愈快,在功能方面更精益求精。由于商界已普遍采用可以放在办公桌上的商业机器,内部传递势将取代文件的传递。此外,彩色传真机和手提式传真机均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未来的展望也包括一部由个人电算机指挥,兼具影印、打字和传真功能的机器。一位大供应商甚至预测,售价仅一百美元,体积好像一本记事簿大小的个人传真机将会出现。
虽然电话依然提供即时的口头沟通,口信却有时可能被误引或曲解。传真机却能够把原文很快地发放出去。难怪传真机现已成为我们生活上一项重要的沟通工具。不错,传真机已脱颖而出,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