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改变了你吗?
“世界的一扇窗。”有人用这句话形容电视。在《显像管——美国电视的演变》这本书中,作者埃里克·巴尔诺指出,早在1960年代早期,“对大部分人来说,电视已成为他们观看世界的窗户。从这扇窗看到的景象似乎就是世界。人们相信所看到的事物既真实又全面。”
不过,普通的一扇窗在呈示景物方面不能有所选择;窗不能决定光暗及景物的角度,也无法突然改变景物以求保持你的兴趣。但电视却办得到。关于你所观看的东西,这些因素以戏剧性的方式影响到你的感觉和你所获得的结论,然而,这一切均受制作电视节目的人所控制。甚至最不偏不倚的新闻节目及纪录片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即使完全不是蓄意的。a
诱人能手
往往,控制电视的人明目张胆地设法影响观众。就以广告为例,他们差不多能够尽量运用一切诱人的噱头,务求挑起你的购买欲。颜色。音乐。俊男美女。色情。优美的地点。他们的伎俩数之不尽,并且深谙使用之法。
一位前任广告行政人员撰文论及他在这行业的15年经验,说:“我获知人能够通过传媒(例如电视)直接诉诸观众的脑子,然后像冥界的魔术师一样,把影像留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人们做出一些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要做的事。”
早在1950年代,事实已表明电视操有巨大的力量。一间年赚5万美元的唇膏公司开始在电视卖广告。两年内,营业额直线上升至每年450万美元!一间银行在一个大受妇女欢迎的电视节目里宣传本身的服务,之后竟突然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存款。
今天,美国人平均每年观看超过3万2000个广告。广告利用人的感情去引诱人。正如马克·克里斯平·米勒在《挣脱不开——电视的文化》一书中写道:“我们真的受到我们观看的东西所控制。广告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地影响我们。”他补充说,“正因为这种控制难于察觉,故此十分危险。除非我们学会辨认广告所操的影响,否则广告就会得逞。”
不过,电视所推销的并不只是唇膏、政治观点及文化。电视也推销道德——或不道德。
电视与道德
美国电视越来越频常描绘性爱行为,然而,很少人会对此感到意外。1989年《新闻学季刊》刊登的一项研究透露,在66个电视黄金小时中,不论是暗示、口头提及或实际描绘,总共有722个与性爱行为有关的场合。性爱行为由爱抚以至性交、手淫、同性恋及乱伦不等。这意味到平均每小时便有10.94个性爱场面!
这种情况并非美国所独有。法国的电视剧集露骨地描绘性虐待行为。意大利的电视则播放脱衣女郎的表演。西班牙电视在深夜播映暴力及色情电影。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
暴力是另一类型的电视不道德。在美国,《时代》杂志的一位电视影评家最近评论一连串的恐怖电视节目,并称赞剧情“恐怖得幽默”。这些节目描绘斩首、肢解、将人刺穿及魔鬼缠身等情景。当然,大部分的电视暴力节目均没有这么可怖,因此观众较易视之为无伤大雅。不久之前,西方电视节目在西非洲象牙海岸一个僻远的乡村中作播放示范时,一位感到困惑的老人不禁问道:“为什么白人总是用刀、枪和拳头互相攻击?”
当然,答案就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和赞助商要播映观众所喜欢看的节目。暴力对观众深具吸引力。色情也一样。因此,电视大量提供暴力及色情节目——但却避免一时播放过多,否则便会引起观众反感。正如唐娜·麦克罗根在《黄金时间,我们的时间》一书中写道:“大部分最受欢迎的节目都在对话、性爱、暴力或题材方面尽量大胆;一旦达到最大限度,便会稍为收敛。于是,大众就能够逐渐接受另一个新的限度。”
例如,大众一度认为同性恋这个题材超越了品味高尚的电视节目的“限度”。可是,一旦观众看惯了,就能够接受更多这类题材。一位法国新闻从业员断言:“今天,没有制作人胆敢把同性恋描述为反常行为。……反之,令人奇怪的是社会及社会不容异己的态度。”在1990年,美国有线电视在11个城市首次播映“男同性恋者连续剧”。该节目含有男子与男子同床的镜头。节目的制作人告诉《新闻周刊》,这些场面是由男同性恋者设计的,“目的是要减低人们对同性恋的敏感程度,使他们明白我们与其他人并无差别。”
幻想与现实
在《新闻学季刊》发表的研究的主持人指出,由于电视几乎从不显示不正当性行为的后果,所以,“经常大量播映令人想入非非的性爱镜头”就等于进行散播假资料。他们引述另一项研究所获致的结论,认为电视连续剧最大力鼓吹的信息是:性爱是给未婚人士享受的,没有人会因此染病。
你所知的世界是这样的吗?婚前性行为不会导致青少年怀孕,也不会染上性病吗?进行同性恋及双性恋行为,但却不怕染上爱滋病?使用暴力及严重伤害他人身体,英雄总是大获全胜,坏人则一败涂地——但时常双方都离奇地安然无恙?电视塑造出一个世界,其中角色所采取的行动都不用负什么后果。良心、道德和自制的定律通通被即时获得满足的定律取而代之。
显然,电视并不是“世界的一扇窗”——最少所显示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事实上,最近有一本关于电视的书出版,书名是《脱离现实的工业》。作者在书中断言,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结果,电视不但界定了现实是什么,而且也把现实和非现实之间的区别及界线除去。”
对那些认为自己不受电视影响的人来说,上述一段话也许听起来好像危言耸听。有些人反驳道:‘我并不相信我所看见的每一件事。’不错,我们或许并不轻信电视。可是,专家提出警告,电视以巧妙的方式利用我们的感情,而这种一律表示怀疑的态度未必就能够保护我们。正如一位作者论道:“电视最厉害的伎俩之一,就是使我们毫不察觉我们的精神机能受到多大的影响。”
电视的影响力
据《1990年大不列颠年鉴》报道,美国人平均每日花七小时二分钟看电视。另一项较保守的估计将这个数字调低至约每日二小时,但这仍等于在一生中花七年的时间看电视。人们既花这么多时间看电视,试问又怎会不受其影响呢?
我们有时读到,有些人无法把电视和现实分开,这实在不足为怪。《传媒、文化及社会》这本英国杂志所发表的一项研究透露,电视的确令某些人“对现实世界产生另一种看法”,使他们以为他们对现实一厢情愿的愿望就是现实本身。其他研究,例如由美国国家精神健康中心所主办的,看来也支持这些结论。
电视既然能够影响大众对现实的看法,又怎会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呢?正如唐娜·麦克罗根在《黄金时间,我们的时间》一书写道:“每逢大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不理会行为或言谈上的禁忌,我们便会觉得自己也大可以不受约束。同样,当……性滥交成了家常便饭,或者一个硬汉角色提及自己使用避孕套,我们也会受到影响。在每一个事例上,电视就如一面镜子——其影响在日后才出现——显示出我们可以被说服自己是怎样的人,于是便在大致上成为怎样的人。”
显然,随着电视时代的冒升,社会上的不道德与暴力也相应地激增。这仅是巧合吗?绝不然。一项研究透露,在三个国家里,惟独有了电视之后,犯罪率和暴力事件才增加。越早有电视,犯罪率就越早增加。
令人吃惊的是,虽然许多人看来认为电视是使人松弛的消遣,但电视甚至连这点也做不到。在13年间对1200件物品所作的研究发现,在各式各样的消遣中,看电视最不能使人松弛。反之,电视令观众既被动又紧张,并且无法集中精神。此外,人在长期观看电视之后,心情会比他们开始观看时更坏。与之相比,阅读使人更松弛、情绪更好,也更能够集中精神!
但是,无论阅读好书有多大裨益,电视这个偷窃时间的能手可以很轻易地把书本推开。纽约市初次引进电视之后,不久各公立图书馆的书本外借数目就报跌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会放弃阅读。然而,曾有人说,现在的人不像以前那么有耐性阅读,而且,若不受到鲜明的意象所刺激,他们的注意力很快便会消退。统计数字及研究或许不支持这种未确定的猜疑。可是,既然电视娱乐被设计成每分每秒把甚至我们最短的注意力也吸引住,我们若经常受其纵容,那么我们个人思想的深度及自律能力会有什么损失呢?
电视儿童
可是,鉴于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这个问题变得真正紧急。以一般而论,电视能够影响到成人的地方,就肯定能够影响到儿童,而且情形只有更甚。毕竟,儿童较易相信在电视所看见的幻想世界。德国一份报章(Rheinischer Merkur/Christund Welt)引用一项新近的研究,声称儿童时常“无法把现实生活与他们在萤光幕所见的世界分辨出来。他们把在非现实世界所看见的事物转移到现实世界里来。”
过去几十年来进行的三千多项科学研究均一致同意,电视的暴力节目对儿童及青少年有不良影响。美国儿科学会、国家精神健康学会及美国医药协会等著名机构均同意,电视暴力节目会令儿童表现好勇斗狠及反社会的行为。
研究也产生其他使人不安的结果。例如,儿童发胖与过量看电视有关。这看来基于两个原因。(1)儿童花许多小时在电视前呆坐而不去活动和玩耍。(2)电视广告轻而易举地向儿童推销使人发胖而又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其他研究则认为,儿童若过量观看电视,在学校的成绩就不会好。《时代》杂志最近报道,许多精神病专家及教师把儿童阅读技巧及学校成绩的退步归咎于电视,虽然这个结论引起了颇大争论。
时间再次是一个重要因素。到中学毕业,平均每个美国儿童已在电视机前花了1万7000小时,而他们上学的时间却只有1万1000小时。对很多儿童而言,看电视即使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也是主要的闲暇活动。《国家父母教师协会对父母说话:如何令儿女获得最佳教育》一书指出,在第5班(10岁)的儿童中,有一半每天花4分钟阅读,但却花130分钟看电视。
归根究柢,关于电视对儿童及成人所形成的威胁,可能很少人会认真提出异议。但是这意味到什么呢?父母应当禁止人在家里看电视吗?一般人应当将电视机丢掉或藏在阁楼里,以免受其影响吗?
[脚注]
a 请参看《儆醒!》(英文版)1990年8月22日刊“你真的能够相信新闻吗?”一文。
[第7页的精选语句]
“为什么白人总是用刀、枪和拳头互相攻击?”
[第9页的图片]
关掉电视,打开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