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8/8 6-8页
  • 金钱忧虑的根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金钱忧虑的根源
  • 警醒!1992年
  • 相似资料
  • 金钱——起源和使用
    警醒!1988年
  •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警醒!1974
  • 金钱——是怎样制造的?
    警醒!1984年
  • 圣经时代的生活——金钱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8/8 6-8页

世界商业的兴衰

金钱忧虑的根源

人类社会的若干宗教和政治成分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宁录建立巴比伦的日子。虽然较少为人所知,同一的起源其实也适用于某些商业和贸易世界的成分之上。——创世记10:8-12。

人类的创造主名正言顺地持有决定是非善恶标准的权力,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为他所预见的庞大人类家族设立一个经济体系去满足他们的各项需要。可是,随着第一对人类拒绝接受上帝的指引而被逐出乐园之后,上帝便不再对他们加以援手了。(创世记3:1-24)自此以后,独立自主的人类按照自己的构思发展了宗教和政府。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明显看出他们需要一些家政管理形式的体系去提供物质所需,于是发展了众所周知的经济体系。像宗教和政治一样,人们在这方面并没有寻求上帝的指引。

很明显,人类的经济体系在宁录的日子(约公元前2270年)已具雏型。《柯林斯世界历史图解》解释说:“从人类历史第三千年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已经建立了由商贾组成的强大机构。他们囤积居奇,买卖投机,使用林林总总的货物作为货币,也采用金属锭子,特别是将银子制成预定的重量和大小,并且有时会加上用来鉴别真伪的标记。”《美国百科全书》也指出示拿平原——即后来的巴比伦——的早期居民早已使用“一个已异常繁复的经济体系,包括借贷,以金钱作押金,以及使用信用状等”。

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项异乎寻常的习惯是将资本当作一项商品用来赚取利息。故此,金钱便成为一项施加经济压力的工具。从巴比伦废址上出土的记录透露,有些市民由于经济拮据而惨遭剥削。甚至在那个时代,现代的那种从别人身上不正当地取利的方式已经颇为流行。难怪世人时常以愤怒和鄙视的口吻谈论巴比伦和尼尼微的商贾。

圣经并没有直接谈及宁录时代的商业活动。可是,在圣经的第一本小书里,我们可以找到“买”、“卖”和“作买卖”这些字词,表明顶多几百年后商业的活动已经十分普遍了。——请参阅创世记25:31;34:10,21;39:1;41:56,57。

虽然有一段悠长的日子,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文献并没有记载当地社会的任何商业活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书在承认这事难于解释之余,接着作出结论说:“我们不应当假设在这千年期间,贸易活动会骤然终止,尤其是在这段时期的后阶段,商业发展得欣欣向荣,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本书指出,可能阿拉姆人在那段日子已控制了主要的贸易,而他们用来书写的纸莎草纸和皮革都是很难保存下来的。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均以商旅贸易驰名。后来,腓尼基人在海上通商,至很大程度取代了陆上的贸易。迦太基,泰尔和西顿这些港口成了显赫的商业中心。当时贸易主要是透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直至大约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人才开始使用铸成的钱币作为交易的工具。根据《柯林斯世界历史图解》显示,“[公元前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贸易、金钱、银行和交通的发展一日千里,难怪好几位历史学者均把这段时期与资本主义时代相提并论;虽然可能夸张一点,却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表明,一开始经济体系已经是金钱挂帅。虽然上帝容许人以正当方式使用金钱,上帝却不嘉许人类对金钱怀有错误的观点。(传道书7:12;路加福音16:1-9)漫无节制地追求钱财曾推使人屈枉正直,卖友求荣,歪曲真理,甚至谋财害命。可是,请留意错不在于金钱本身,问题在于那些追求财富的人过度贪婪。无论如何,‘有钱万事通’这句话并没有夸大其词,数千年来世人千方百计去赚取金钱乃是铁一般的事实。——请参阅第7页的附框。

故此,在基督出现之前的多个世纪,许多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商业和经济特色均早已奠下根基。然而,纵使商业世界历史悠久,它却未能发展出一套使人免于忧虑的完善体制来。不过我们无需感觉失望,为钱财而忧虑的日子快要成为过去了。在以后几期的一系列五篇文章里,我们会进一步解释这件事。

[第8页的精选语句]

过度追求钱财曾经推使人屈枉正直、卖友求荣、歪曲真理,甚至谋财害命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从盐到塑胶

盐:

罗马士兵的薪俸是以盐计算的;后来才改用金钱或沙拉里暗 (salarium )替代。牛只(pecus )在古罗马是一种交易工具。“月薪”(salary)和“金钱”(pecuniary)等字词都是从这些拉丁字演变出来的。

金属: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公元前18-16世纪)经常在买卖交易中使用银子。古埃及人也使用铜,银子和金子。中国历史学者汉斯·比伦施泰因教授指出:在中国明代(公元1368-1644年),“小额钱币一贯是用铜铸成的,但铸造较大面额的钱币时,使用银子的情况则越来越多。”

钱币: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制造了一些有标准重量和价值,用金、银合金铸成的小圆块,很可能这便是有史以来最早的真正钱币。大约一个世纪之后,希腊发展了铸造硬币的技术。

纸币:

公元1024年,世上最早流通的纸币在中国面世。当时中国的商业发展蓬勃,一时无两,以致钱币严重短缺。比伦施泰因教授说:“早于公元811年的唐代,中国人已经尝试使用银票。当时政府发行一些汇票,人民可以在买卖时使用以及在后来兑换现金。”1821年,以英国为首,许多国家采纳了黄金本位制度,意即公民可以在任何时候用纸币向政府换取同等价值的黄金储备。可是,自从放弃采用黄金本位制度之后,现今的政府仅是口头声称自己的货币有价,却再没有什么实质的有价东西支持了。

支票:

英国的银行家在17世纪发展使用支票,它们是用来通知银行付款的手写汇单。这种交易工具既安全,又方便;故此深受人欢迎,广泛采用。

塑胶:

在1920年代,美国带头使用信用卡,有些人把它称为塑胶金钱。很快世人深受吸引而加以采用。可是,由于信用卡极有可能诱使人不能自约,大肆购物而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因此它所提供的方便和其他好处,至若干程度已被这些危险所抵销。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