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6/8 14-17页
  • 诺福克岛——从罪犯的流放地变为游客天堂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诺福克岛——从罪犯的流放地变为游客天堂
  • 警醒!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苦痛的岛”
  • 诺福克岛的叛变事件
  • 从皮特凯恩岛迁往诺福克岛
  • 机场带来了转变
  • “瓦塔威宇”
  • “请来观光”
  • 科科斯岛——的藏宝传说
    警醒!1997年
  • 沙岛上的世外桃源
    警醒!2006年
  • 甘心舍己:大洋洲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6年(研读版)
  • 熔岩四溢的火山变成宁静海岛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6/8 14-17页

诺福克岛——从罪犯的流放地变为游客天堂

《儆醒!》杂志驻新西兰通讯员报道

一百五十多年前,大部分来到诺福克海岸的人都是非自愿的——以囚犯的身分登岸。这是罪犯的流放地,这些犯人都是从澳洲被押解到这里来的。在英国的历史记录中,这里是人所共知的一所监管得最苛严的监房之一。但如今每年却有逾2万名游客到访这个岛屿天堂。

诺福克岛位于何处?这个岛屿何以会从罪犯的流放地转变为旅游的港口呢?在这海岛的历史中曾有些什么不寻常的事件发生?诺福克有什么特色以致在今日竟吸引到这么多游客?

我曾查考过有关这海岛的一些多采多姿的历史,这使我越发期待在1990年前去一睹当地的风光。我从查考中获悉在1774年,一位知名的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西南端航行,他所发现的不是他正力图寻找的“南部大洲”,而是一个长8公里、宽5公里的细小火山岩岛,是伸延至新西兰南部数百公里以外的山脉的其中一部分。后来库克便根据诺福克公爵的名字为这岛命名。

“苦痛的岛”

《诺福克岛与岛民》一书评论说:“诺福克的历史实在多采多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像暴风雨前夕海面上乌云密布,人一旦置身其中,混乱旋即接踵而至。”

在库克发现这岛大约14年之后,人们已种下了混乱的祸根。当时的代理总督菲利普金决定拣选这个岛用作英国政府的殖民地,但他的第二个目标却用心不良,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囚犯流放地以纾缓英国的监狱挤迫情况。

尽管这个监狱在1814年由于经费高昂而遭弃置,在1825年却又被重建起来,用来收容因各种罪行而被判刑的囚犯,有些是危险罪犯,有些是政治犯,更有许多是从遥远的家乡被解往这里,他们往往只因犯上一些微小的罪行而被囚禁的。因此,这个原本是太平洋上一个和平宁谧的乐园竟变成了“苦痛的岛”达30年之久,直至1854年再度弃置不用为止。

它何以称为“苦痛的岛”呢?我从《发现诺福克岛》一书获悉该岛的“情况会因[监狱]狱长的更替而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暂时有一种仁慈而开明的管理,但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极端残酷和暴虐的管理。当时的历史记载充满了谋杀、暴乱、逃狱失败与偶然越狱成功等各式各样的故事,也有许多由于报复而施行的死刑和笞刑等事件。1839年,狱长托马斯·邦伯里少将一方面对五个掠船逃狱的男子每人判罚300下笞刑,但却又设立了奖励制度来奖赏一些行为良好的囚犯。”

这个罪犯的流放地是由许多被定罪的劳工所兴建的,包括其中的监牢、兵士的营房和其他建筑物在内。这些建筑物有部分已相当残破,但依然能够保存至今,并成了岛上特有的历史遗迹。我曾经在这些营墙和建筑物之间浏览,这些建筑物曾一度被人描述为在南半球上最优秀的格鲁吉亚建筑物之一。它带我回到150年前的日子,我可以在想象中依稀听见狱中受害者的痛苦哀声。

诺福克岛的叛变事件

在诺福克的坟场上徜徉会使人更深入洞悉岛上一些不寻常的历史。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曾多次看见墓碑上刻有克里斯蒂安(英文Christian, 基督徒)这个姓氏。我在当地游览期间曾听闻许多居民都说:“我是个基督徒。”这不是因为他们隶属某个宗教组织,而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之故。

许多人对“邦蒂号”帆船和其上发生的叛变事件都耳熟能详。这事件成了无数书刊和至少三部电影的主题。同样为人所熟悉的是两群敌对分子的首领,布莱船长和他手下年轻的代理副官弗莱特·克里斯蒂安。1789年4月,布莱和他手下18名忠心的官员在离开大溪地之后,便被叛徒克里斯蒂安及其手下遗弃在一只小艇上随波逐流。在海上艰苦挣扎了七星期之后,布莱和他的同伴终于在现今属印尼的蒂汶岛登陆,这岛位于他们原先遭遗弃的地方以西差不多6400公里。他们这个航程一直被誉为航海史上最卓越的航行事迹之一。布莱后来回到英国将事件公之于世,结果有三名叛徒遭法庭审讯和问吊。

与此同时,弗莱特和他手下8位一同背叛的同党以及19个大溪地人,包括男女在内一起乘“邦蒂号”返回大溪地,后来他们为了逃避报复而惟有乘船他去。1790年,他们抵达僻远的皮特凯恩岛,这岛位于大溪地东南约2200公里。

对那些叛徒来说,在皮特凯恩岛上居住可说是他们的报应了,因为岛上的生活非常艰苦。嫉妒、猜疑也招致暴力冲突和死亡。然而,尽管难题重重、生活困苦,这些“侨居者”仍得以苟延残喘。他们料想不到自己的子孙在1856年竟可有机会在皮特凯恩岛以西7000公里的诺福克岛上定居下来。

从皮特凯恩岛迁往诺福克岛

1990年6月8日,诺福克岛上的黎明时分既寒冷,又下着雨。然而,天气并没有阻碍岛上数以百计的居民穿上19世纪中叶七彩缤纷的服装齐集在码头庆祝一年一度的“邦蒂日”。他们在这日会重演在134年前,即1856年时登陆该岛的情况。我这位兴致勃勃的旁观者遂得以亲眼目睹海员们与风浪搏斗的情景。

自叛变以来到当年,67年已过去了。当时共有193名皮特凯恩岛的居民重新在诺福克岛上定居下来。但后来有些居民却返回皮特凯恩岛,所以时至今日仍有人在该岛居住。

诺福克岛上的新居民——一群有欧洲与大溪地血统,刻苦耐劳的人——再没有表现出反叛、凶残的性格了。相反,他们彼此间形成一种紧密、虔信宗教和友善的社会关系。农业和渔业是他们的主要生计。在皮特凯恩的经历使他们受到装备,得以在孤立和需要自力更生的情况下继续生存。由于当地缺乏深水的港口让途经的船只停泊,所以甚至与外界的这种仅有接触也相当困难。

机场带来了转变

像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国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也将诺福克岛改变过来。其中最重大的改变莫过于兴建了一个机场,他们遂得以与外界有紧密的接触。旅游业是目前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和其他搭客在诺福克机场下机之前,当地一位政府旅游业管理局的代表告诉我们,由于居民所饲养的牲畜会在街上四处走动,“我们吁请你们要小心驾驶,动物是有优先权使用道路的。”事实上,游客大多来自澳洲和新西兰,他们都受到当地人那种简朴单纯、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此外,当地的天然美景、免税商店、囚犯的流放事迹、以及后来与“邦蒂号”的叛变事件有关的独特历史也令许多游客着迷。

虽然岛上的居民深知他们的发展与旅游业是息息相关的,但对一些长期在诺福克居住的人来说,日益蓬勃的旅游业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们缅怀过去,不禁对往昔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念念不忘。我曾探询一位居民,问她有否渴望重过往日的生活方式时,她答道:“当然!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往日人人都有较多的时间对别人表现真挚的关怀;人们会彼此分享他们劳碌得来的成果,但如今样样东西都是金钱挂帅。”

“瓦塔威宇”

这是我在一个早上从事逐户传道时人们向我招呼的方法。“瓦塔威宇”,翻出来便是“你好吗?”虽然英语是诺福克岛上的通用语言,但在1856年,侨民也将自己在皮特凯恩岛侨居时所用,由古老英语和大溪地语混合发展而成的优美语言带到岛上去。“皮特凯恩语”或“诺福克语”是一种比“洋泾滨”英语复杂得多的语言,它有本身的法则,说起来音韵铿锵。

我曾在一本名为《畅谈诺福克语》的刊物里找到进一步的例句。“特二撒郎故到密庭”意即“十二个人参加聚会”。“依时孤地,尔独复古费神”意思是“天气很好,最宜外出垂钓。”

“请来观光”

一本旅游册子将诺福克描述为:“世上一处最和睦纯朴、富历史意义、风景秀丽、逍遥闲适、安全宁静、引人入胜、富大自然美、独一无二的度假胜地。”一位当地居民自豪地对我说:“我相信在目前的事物制度中,我们差不多已置身于乐园之中,我绝不想移居别的地方。”

诺福克岛虽然位于南部的海峡,但郊区的气候却十分和暖,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花卉芬芳吐艳。我从高处的有利位置向下眺望,看见浩瀚无边的太平洋。疏落的房子各有其多采多姿的园林设计;岛上没有罪案。人们照常勤奋作工,他们很少需要政府的帮助。岛民仍然过着自力更生、随遇而安的生活。然而,尽管岛小人稀,耶和华见证人也在岛上向居民宣扬好消息。

这个独特海岛上的好客居民也许会对你说:“哟你看楼盎”——“请来观光”。有机会接获这项邀请真是一大赏心乐事。

[第15页的地图或图片]

从高处的有利位置向下眺望,可以看见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诺福克岛

皮特凯恩岛

新西兰

[第16页的图片]

行政大楼和监狱的墙垣;远处是菲利普岛

一棵典型、对称的诺福克松树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