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爆发了
“离婚首饰。”一份流行的妇女杂志最近刊登了这个异乎寻常的大字标题。文章怂恿读者说:“你的婚姻就这样爆破了,而你正感到五内如焚。何不干脆把那些依旧在你首饰箱内乱七八糟地堆着的回忆全部熔掉。”当地一位珠宝商只要人付出若干费用便可把离婚人士的订婚及结婚戒指熔掉,然后再将这些小巧饰物铸成别的形状,好使当事人不再想起自己那失败了的婚姻。
近年来,婚姻就像原子笔、食具、婴儿尿布及剃刀一般可以用完即弃。这种用后即弃的方式似乎愈来愈受欢迎。‘总之你一旦感到厌倦,把它扔掉算了。’今日,这种见解正大行其道。
“婚姻本身已名存实亡了。”德国慕尼黑一位深受欢迎的作家、心理学家兼精神治疗师洛伦茨·瓦钦格如此说。这有点言过其实吗?也许是的,然而我们也不难理解何以他有这样的看法。据《斯图加特日报》报道,德国每年便有约13万宗婚姻破裂。可是离婚却绝非仅是德国独有的事。
普世的现象
这种趋势正在世界各地蔓延。举个例说,美国便可堪称全球的离婚首府。这个国家每年的离婚数字高达116万多宗,或几达结婚数字的一半。这样算来便相当于,每分钟就有超过两宗婚姻解体。
如果把这些数字与过往的记录比对一下,这便相当于离婚爆炸了。还只是一个世纪前,在美国每18宗婚姻才有一宗离婚。这个数字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骤然急增之外,在1960年代也不过是逐步递增而已。然后,离婚率在短短25年间便剧增二倍!
在1980年代中叶(接获可靠统计数据的最新近年份),全球各国的离婚数字一如下述,屡见高峰:苏联,每年94万宗;日本,17万8000宗;英国,15万9000宗;法国,10万7000宗;加拿大,6万1000宗;澳大利亚,4万3000宗。即使在一些由于宗教和法律的缘故使离婚率一直维持低水平的地方,现在也刮着改变之风。例如,香港现时每17宗婚姻中虽只有一宗离婚,然而在1981至1987年间,当地的离婚数字却激增了一倍。据《今日印度》杂志报道,在印度中产阶级中,离婚所附带的耻辱正日渐消失。仅在短短的十年内,印度各州的离婚数字已急升百分之百至百分之328不等,因此各地都纷纷设立新的法院去处理离婚案件。
当然,这大堆统计数字,绝不能把隐藏在这众多的离婚个案背后的心碎辛酸表达出来。可悲的是,由于婚姻制度早已十分普及,因此离婚也就差不多把我们人人都牵涉在内。我们很可能不是已婚,便是婚姻的结晶品,又或是我们与已婚的人相熟。故此,纵使我们仍未身受离婚所苦,离婚所构成的威胁也许仍使我们担心。
那么,这许许多多的离婚背后是由什么原因促成的呢?政治的变动可能是答案的一部分。在许多国家中,严禁离婚的围墙——长久以来备受有影响力的宗教团体全力支持——近年来都一一倒塌了。例如在1980年代,阿根廷便宣布过去禁止合法离婚的法例是违反宪法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同样制定法例,使离婚合法化。可是,离婚率激增却并非总是随着法律方面的改变而来的。
因此,在这个全球性的离婚流行症的背后,必然有某些比法律制度有更深刻影响力的东西在发挥作用。作家约瑟夫·爱善斯坦在其著作中便谈及这件事。他写道,在不久之前,“曾经离婚的人仿佛是在法律上证明了他在品德方面有所欠缺。”但如今,“在某些圈子内,没有离过婚的人比离婚的人看来更为异常。在这里,人们若在婚姻里从一而终,便甚至可能被人视为欠缺新意。”——《美国的离婚人士》。
换言之,人们对婚姻所持的基本态度已经改变。对一个长久以来被奉为神圣的制度所表示的尊敬和重视正受到腐蚀。因此环顾世界各地,离婚正越来越为人接纳。原因何在?有什么因素促使大众竟接纳一些他们曾一度视为不对的事呢?原因可能是:离婚毕竟不是那么大不了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