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苦果
最终要为离婚付出代价的人既非律师、密友,也非传媒、“专家”,而是离婚的夫妇——及其儿女。a离婚不但绝非一项使人自由的经历,反之,其代价可能高昂得令人吃惊!
在《反对离婚的理由》一书中,黛安·美维承认她本打算写一本对离婚保持“道德中立”的书。然而她发觉她不得不改变初衷。原因何在?“这其实不难理解。我在搜集资料期间发觉离婚的过程及后遗症造成如此彻头彻尾的伤害——对身体、精神及灵性莫不皆然——以致在压倒性数目的事例上,这个‘医治家庭的良药’所带来的结果无疑比婚姻这个‘疾病’来得严重。”
前文提及的安也对这点深表同意。她说:“我以为离婚是一项舒解。我也以为只要我能摆脱这段婚姻,所有困难便会迎刃而解了。可是,在离婚前,我感受到的痛苦最低限度使我感到我仍是活着的。但在离婚之后,我甚至对自己的生存毫无感觉。我感到如此空虚,以致我简直觉得自己是不存在的。这种感觉真是可怕!我的空虚感觉实在难以言喻。”离婚之后,刺激、自由的模糊应许很快便在日复一日挣扎求存的冷酷现实中化为泡影。
纵使当事人根据正当的理由而离婚,所导致的结果仍可以使人痛苦不堪,而且历久不衰。这确是铁一般的事实。因此,任何打算采取这项激烈行动的人都应首先听从耶稣的劝告:‘要计算代价。’(路加福音14:28)这乃是明智之举。尤其要考虑的是:离婚要付出什么代价,以及有些什么痛苦的后果?
感情及道德方面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杂志》发表的一项近期研究显示,离婚与不快乐及抑郁沮丧有密切关系。离婚人士较易感到郁郁不乐,而那些经历超逾一次离婚的人则可能更频常感觉抑郁。社会学家伦娜·威斯曼在她的著作《离婚革命》一书中评论说,离婚及分居人士入住精神治疗所的数字高踞榜首。他们患病、早逝及自杀的数字也同样偏高。
在一项以200多人为对象的研究中,美维发现离婚使当事的男、女经历一段平均为期七年的感情纷乱期,另一些人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她也发觉,离婚惟独没有影响到一件事——最初导致夫妇离婚的不良行为模式。因此,第二段婚姻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比首宗为高实在不足为奇!
离婚非但没有使人改善个人的品行,反而在道德方面对当事人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男女在离婚后均短暂地进入一段可说是第二度青春期的时间。他们追求一段复一段的新浪漫史——希望借此提高大受打击的自尊或减轻寂寞之感——以品尝他们新发现的自由。然而,为了这个自私的理由与异性约会可以导致性不道德,并且带来一言难尽的可悲结果。儿女看到父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会令他们深感痛苦,大受打击。
离婚的夫妇却往往已经与这个世界的宣传认同,把个人的需要和事务置于首位。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离婚为别人——他们的儿女、父母及朋友——带来的痛苦无动于衷。有些人则忘记了上帝也会因我们将他的标准视若无睹而感到痛心。(可参阅诗篇78:40,41;玛拉基书2:16。)离婚也可以变得十分狠毒可鄙,尤其是当事情演变成争夺抚养权和财产的法律斗争的话。
经济上的大祸
伦娜·威斯曼进一步认为,对美国妇女来说,离婚也是一场“经济上的大祸”。一般来说,她们用在诸如食物、住屋及暖气等生活必需品方面的金钱会降至仅及以前一半。她也发现,她们的生活水平在离婚后竟下跌了百分之73——这个数字实在令人吃惊!
她本来以为,现代“开明”的离婚法律会成为妇女的保障。可是她却发现,许多妇女声称在离婚后感觉走投无路、一贫如洗。她们谈及突然她们不得不求助于各种福利计划、发给穷人的食物券、庇护所及救济贫民的施食处等。至少百分之70的被访妇女报称终日为入不敷出而担忧。有些则感到惶恐不安、挫折连连,甚至觉得自己和儿女均身陷绝境而毫无私人时间可言。
一个我们姑且称为汤姆的年轻男子——父母在他八岁时便离异了——回忆说:“自从父亲离去后,我们还不致食不果腹。可是突然之间,一罐汽水也变成了奢侈品。我们买不起新衣服,母亲必须为我们缝制所有衬衫。当我翻看我们那时的童年照片,我看到的是一幅令人悲伤的照片,其中都是病容满面的人。”
既然大部分妇女均获得儿女的抚养权,而许多父亲却没有按法庭的规定支付维持儿女的生活费用——这笔款项反正也往往不足以糊口——离婚使妇女陷于穷困的可能性往往比男性为高。可是,离婚也不会使男子变得富裕。据《离婚父亲》一书指出,单是法律费用便足以花去男子整年净收入的一半。离婚也使作丈夫和父亲的人在感情上大受打击。许多父亲由于自己在儿女的生活上被贬至仅是访客的身分而大感痛苦。
要保卫你的婚姻!
因此,不足为奇的是,在一项以离婚一年的人士为对象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百分之81的丈夫/父亲及百分之97的妻子/母亲均承认自己的离婚也许是个错误的决定,他们本应作出更大努力去维系自己的婚姻才行。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虽然一度对婚姻采纳满不在乎的看法,但现在已急忙改弦易辙了。《洛杉矶时报》最近评论说:“以超逾25年的时间观察离婚的种种恶果之后,许多专家……正作出更大努力去挽救婚姻。”
当然,对“专家们”来说,打退堂鼓是颇为容易的事。他们实际上只需说声:“噢!真对不起!”于是继而开始哼唱反调便行了。可是,有数以千计的人曾对他们的劝告言听计从,对这些人来说,情形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虽然如此,离婚的受害者仍可从他们的痛苦经验学会一些重要的教训;教训之一正如诗篇146:3,4所说一般:“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
朋友、专家、律师或传媒人士通通都不过是不完美的人而已。因此,我们若在婚姻方面需要劝告,何必要单单仰赖他们呢?先向婚姻的设计者——耶和华上帝——求助岂非更为合理?他的原则绝不会随“专家们”那些像无定向风一般的意见而改变。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有效;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有效。
安德鲁和安离婚后不久便开始意识到这件事。他们看出离婚实在是大错特错。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对他们来说,事态尚未无可挽救。他们找着对方,再次结为夫妇。他们也开始改变他们的想法。“我觉察到,”安德鲁忆述说,“我在道德方面一败涂地,因此急需援助。多年来我首次为这件事祷告。我渴望做对的事。因此,我必须临崖勒马,把我从世界学回来的价值观完全抛弃。我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
安表示同意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把可怕的过去撇下而重修旧好,是因为我们都真正渴望对得起耶和华。我们也真的渴望自己的婚姻能够成功。”这并非意味到事情自此便一帆风顺。“我们现在不断像守卫犬一般留意我们的关系。其中一方若感到我们的关系正偏离正轨,我们便彼此商议。”
安德鲁和安现在正悉心养育两个可爱的儿女。安德鲁在耶和华见证人的一群会众里以服事仆人的身分服务。当然,事情并非十全十美。在这个旧世界里,享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是没有可能的事。婚姻既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结合而成,又怎可能完美无瑕呢?这便是圣经向我们提出警告的原因——自从罪入了世界以来,婚姻便一直带来若干程度的‘肉身苦难’。(哥林多前书7:28)因此,人不应该对结婚一事掉以轻心。任何打算结婚的人都应当用充足的时间去认识清楚未来的配偶。一旦结了婚,婚姻的美满程度通常只会与当事人所作的努力相等。
虽然如此,人显然也不该把离婚视作等闲。离婚若看来确属必需或无可避免,上帝无疑能够给予我们所需的帮助去忍受可能随离婚而来的艰难时期。可是,我们若附和大众,采纳世人那种低贬神圣的婚姻制度的看法,谁能保护我们免受这种愚行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呢?因此,要努力保卫你的婚姻。事情若不顺利,不要就此把婚姻抛弃。反之,要设法解决难题。要尽力修筑桥梁,而非将桥烧掉。要仰赖上帝的话语就婚姻难题所提供的切合实际的劝告。b你可以在其中找着解决方法。它们是有实效的。
[脚注]
a 关于离婚如何影响儿女的资料,可参阅英文《儆醒!》1991年4月22日刊。
b 可参阅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的《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一书。
[第26页的图片]
要拨出时间整家人一起做事,借此保卫你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