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纤翼而来的死亡
《儆醒!》杂志驻尼日利亚通讯员报道
这场战争并没有成为头条新闻;不过,它却夺去了千百万人的性命。这场战争并没有动用到枪炮炸弹;不过,以悲惨程度而言却超越了多场战争,死亡人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场战争里,死神不是随着敌军的重型轰炸机而来,而是乘着雌蚊的纤翼降临。
夜幕低垂,整家人都已入睡。一只蚊子飞进了睡房里,它的双翼每秒拍动200至500次。它需要人血充饥。蚊子轻轻降在男童的臂上。既然蚊子体重只有千分之3克,男童绝没有因此而惊醒过来。然后,它从口器伸出一支锯齿状的尖针来,刺破男童皮下的微血管,接着,它头上的两支吸管便把男童的血液抽出来。这时,疟原虫便从蚊子的唾液腺走进男童的血管里。整个过程需时极短,男童对此根本不知不觉。蚊子在吸了相当于自己体重三倍的人血后便逃之夭夭。过了不多天,男童病发而濒临死亡。他患的是疟疾。
这种情景重复了何止亿次,结果为人带来极大痛苦,死亡更不计其数。无疑,对人类来说,疟疾确实是残酷无情的仇敌。
苦苦寻敌
人类跟疟疾交战了多年后才取得重大成果。作出这项重大发现的不是欧洲著名的科学家,而是一个驻守印度的英国军医。19世纪的科学家和医生一直秉承二千年前的想法,认为人染上疟疾,是由于吸入了污浊的沼气。a与此相反的是,罗纳德·罗斯医生认为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染的。即使人们已经知道了疟疾是与人体血液内的疟原虫有关的,但研究人员仍然继续从沼泽的空气和水源找寻线索。与此同时,罗斯医生则对蚊子的胃部细加研究。
只要想想罗斯实验室内的仪器多么简陋便可以知道,他要仔细检查蚊子的胃部是殊不容易的。每逢他工作之际,一大群蚊子会蜂拥着他。照罗斯说,它们一心要为“死去的朋友”报仇。
1897年8月16日,罗斯终于在疟蚊的胃壁里,发现了呈球状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夜之间便会胀大起来。原来是疟原虫!
罗斯欢喜极了,他在自己的笔记簿上写上,他已经揭开疟疾的秘密,因此“无数的人”会有救了。他也写下了圣经哥林多前书的一节经文:“死阿,你的胜利在哪里?死阿,你的毒刺在哪里?”——可参阅哥林多前书15:55,《吕译》。
疟疾的破坏力
在与疟疾的战斗中,罗斯的发现的确是个里程碑,它有助人类对疟疾和传染疟疾的昆虫展开首次大规模的反攻。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里,疟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既惨重又持久。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纸莎草抄卷证实,在基督降世之前1500年,疟疾已经夺去了大量生命。它蹂躏古希腊美丽的低地城市,并且使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它在罗马的各大城市里使人口大批死亡,同时迫使有钱人迁往高地去。在十字军东征、美国南北战争以及两场世界大战期间,它杀死的人多过在多场大战役中阵亡的人数。
在非洲,疟疾使西非得了“白人墓地”的别称。事实上,疟疾阻遏了欧洲人争夺非洲成为殖民地的狂潮,以至西非一所大学把蚊子宣称为国家英雄!在中美洲,疟疾挫败了法国建筑巴拿马运河的计划。在南美洲的巴西,为了兴建马莫雷-马德拉铁路,结果据称每放下一根枕木,疟疾便夺去一条人命。
力战求胜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竭力防范免受蚊子侵袭。可是他们却不晓得这些措施同时也防御了疟疾的蔓延。公元前16世纪,埃及人用橡形木属科的一种树(Balanites wilsoniana)的油来驱蚊。一千年后,据希罗多德记载,埃及的渔夫晚上在床榻的四周围上鱼网,防避昆虫。十七个世纪后,马可波罗报道印度的富豪会睡在四周有帷帐保护的床上,他们在晚上便把帷帐关上。
在其他地方,人们发现天然药物对医治疟疾有实际的疗效。二千多年来,中国人利用一种含有青蒿素的草药治疗疟疾。近年来,这种草药再次被人发现。在南美洲,秘鲁的印第安人采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来医治疟疾。十七世纪,人把金鸡纳树移植到欧洲。1820年,两名巴黎的药剂师从金鸡纳的物质中提炼出称为奎宁的生物碱。
新武器
奎宁在防范和治疗疟疾方面的效用,经过一段长时间才慢慢受人重视。不过,人一旦赏识到奎宁的宏大疗效之后,它在一百年间成了风行一时的特效药。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期,日军占领了远东种植金鸡纳树的重要据点。结果导致美国在奎宁的供应方面出现严重短缺,美国于是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全力发展一种抵抗疟疾的合成药物。结果,成功研制了氯喹。氯喹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而且价格低廉的药物。
氯喹很快便成为对抗疟疾的主要武器。1940年代,人们也引进了滴滴涕(DDT)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扑灭蚊虫。滴滴涕不但在喷洒时便可即时把蚊子杀死,甚至残留在墙上的滴滴涕余渍也足以把昆虫杀死。b
信心十足的反攻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家以滴滴涕和氯喹作为武器,在全球组织反攻,扑灭疟疾和蚊子。战斗在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利用药物消除人体内的疟原虫,另一方面则大量喷洒杀虫剂,消灭按蚊。
行动的目标是要取得彻底胜利,务求把疟疾完全铲除。负责领导这项计划的是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该组织把消除疟疾定为最优先处理的计划。这项计划不但要坚决推行,而且资金也十分充裕。在1957至1967年间,各国在全球消除疟疾的行动中共花费了14亿美元。行动初期成效卓著。在欧洲、北美洲、苏联、澳大利亚,以及一些南美洲国家里,疟疾完全绝迹。L.J.布鲁斯-舒瓦特教授在对抗疟疾方面是个经验丰富的专家,他忆述说:“在战后那段和平的日子,消灭疟疾的想法在世界各地触发了人们巨大的热忱,这种情况今日很难描述得清楚。”疟疾横行的日子已无多了!世界卫生组织扬言:“根除疟疾的时刻已经指日可待了。”
疟疾还击
不过,胜利却言之尚早。经过化学药物一连猛攻而仍然生还的蚊子,繁殖出能够抵抗杀虫剂的蚊子。滴滴涕不再像以往一样能轻易地把蚊杀死。类似地,人体内的疟原虫也渐渐能够抵抗氯喹。结果,在一些看来胜券在握的地方,人类再次惨败。例如,1963年,一般人认为疟疾在斯里兰卡已经绝迹,但仅在五年后,疟疾在当地再度蔓延,数百万人不幸染上这种恶疾。
到了1969年,大多数人都认为,疟疾是个无法剿灭的大敌。“消除”一词已改口为“控制”。“控制”是什么意思?世界卫生组织扑灭疟疾小组主管布赖恩·多伯斯坦医生解释:“我们现在能够做的是,只有尽量减低死亡人数以及把造成的痛苦减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位官员慨叹说:“1950年代,人们大力推行除灭疟疾的运动和采用滴滴涕对抗昆虫,在此之后,世人却又松懈下来。贫穷、缺乏基建设施、疟原虫和疟蚊产生出抵抗药物和杀虫剂的能力,这些因素促成了疟疾继续肆虐。事实上,疟疾已经把我们征服了。”
另一个失败的因素是,制药公司把研制治疗疟疾特效药的研究撤消了。一位研究对付疟疾的科学家说:“问题在于研究需要作出大量投资,但回报却少得可怜,而且也得不着什么鼓励。”不错,尽管已赢取了不少胜仗,跟疟疾的战斗还远远谈不上结束。然而,圣经指出,时候将到,届时,“居民必不说:‘我病了。’”(以赛亚书33:24)直至届时为止,疾病和死亡仍会继续随着蚊子的纤翼而来。
[脚注]
a “疟疾”一词的英文字“malaria”源于意大利文的mala(劣质)aria(空气)。
b 由于滴滴涕被发现对环境有害,因此在45个国家里受到禁用或严格管制。
[第28页的附栏]
蚊与人对抗
大约有半数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蚊子的威胁;这些人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里,主要是热带国家。非洲的情况尤其严重。
事实上,蚊子曾随着飞机从热带地区飞往其他地方。结果,有不少住在国际机场附近的居民也受到传染。
伤亡人数。每年约有2亿7000万人染上疟疾,200万人不治。孕妇和儿童受害的情况尤其严重,平均每分钟便有两名儿童因患上疟疾致死。
不少前往热带地区的游客也染上疟疾。据报欧洲每年大约有一万宗疟疾“输入”,北美洲每年“输入”疟疾的病例则有1000多宗。
战略。雌性疟蚊大多在晚上把疟疾传染给人。疟疾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染,经受污染的针筒而受感染的例子则不多见。
近年来人类才具备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向疟疾反攻。虽然有105个国家共同努力对付这种疫症,人类却节节败退。
[第29页的附栏或图片]
防蚊子叮的方法
要睡在架设了蚊帐的床上。蚊帐最好喷有杀虫剂。
家中有空调设备的,晚上可开动空气调节器,或睡在有纱窗和纱门的房间里。要是没有纱窗和纱门,要把门和窗关好。
日落之后,最好穿上长袖的外衣和长裤。深色的衣物会吸引蚊子注意。
身体没有衣物覆盖的部分要涂上驱虫剂,可选用含有间苯甲酰二乙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驱虫剂。
可采用驱蚊喷雾剂、杀虫剂或蚊香。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鸣谢]
H. Armstrong Roberts
[第30页的附栏]
“没有‘魔术子弹’”
尽管彻底的征服看来遥遥无期,跟疟疾的战斗却持续下去。1991年10月于刚果布拉柴维尔举行了国际抗疟疾会议,在会议里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呼吁摆脱“流行的宿命论”,并建议重新推行全球控制疟疾的运动。这次行动会取得多大成功呢?
“没有‘魔术子弹’可以用来对抗疟疾,”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最近说,“因此,我们必须在多个阵线上迎战。”以下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宣传的三条战线:
预防注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寻找对抗疟疾的疫苗,而传播媒介也不时报道在研究方面的“突破”。为了排除不当的乐观,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不要妄想不久便有对抗疟疾的疫苗。”
在发展疫苗方面,难处之一是,进入人体内的疟原虫能够异常成功地避过免疫系统的剿灭。尽管经过多年的复发,病者都只能对疟疾产生有限度的免疫力。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传染病专家汉斯·洛贝尔博士指出:“你无法仅是在数次复发之后,便产生免疫力。因此[在试图发展一种疫苗方面],你正试图改良天然的御防能力。”
药物。由于疟原虫抵抗现用药物的能力会日增,世界卫生组织正发展一种称为阿特瑟(arteether)的新药。这种新药是从含有青蒿素的中国草药提炼而成的。c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十年之内,可以从青蒿素中提炼出一种全新的天然药物来。
蚊帐。这种有二千年历史、防范蚊子的方法至今仍然有效。传染疟疾的疟蚊通常在晚上来袭,这时,蚊帐便可以把它们挡开。喷上苄氯菊酯等杀虫剂的蚊帐最为有效。在非洲进行的研究表明,一些村落的村民采用了喷有杀虫剂的蚊帐之后,因疟疾致死的人数下降了百分之60。
[脚注]
c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属植物提炼出的。
[第31页的附栏或图片]
往热带地方旅游?
要是你打算前往一个疟疾横行地区,这样你便必须采取以下的措施:
1.向医生或防疫注射中心查询。
2.要遵从一切指示。如需服用抗疟疾药物,要继续服用,直至离开疫区四个星期之后方可停止。
3.设法免受蚊子叮刺。
4.熟悉疟疾的病征: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呕吐/腹泻等。要记住,尽管你已经服用预防药物,疟疾还是可以在你离开疫区后的一年内病发。
5.假若出现上述的病征,要找医生诊治,疟疾可以迅速恶化,而且能够在征状初次出现后的48小时内使人死亡。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第27页的图片鸣谢]
H. Armstrong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