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儿女的父母——最大的压力来源
“既然[孩童]在家庭以外很少有可供参考的意见,因此他们在家里所学到的事,不论是关于自己抑或关于别人的,都成了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的至理名言。”——苏珊·福沃德医生。
一个陶匠能够取一团黏土,加上适量的水,便把黏土塑造成精美的器皿。类似地,父母能够塑造孩子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凭着爱心、指导和管教,父母能够帮助孩子长成为一个稳定、平衡的成年人。
可是,很多时孩子的头脑和心灵却受到虐待子女的父母所模铸。在感情和身体上遭受虐待,以及受人淫辱,会令孩子产生错误的思想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变得根深蒂固、难以矫正。
感情虐待
说话所造成的痛楚可以比拳头还厉害。贾森说:“就我记忆所及,[妈妈]天天都对我说,她但愿我没有出生就好了。”卡伦则回忆说:“我经常受到指责,说我是个坏蛋,或者说我没有用。”
孩子通常会相信自己所受到的责骂。一个男孩子若经常被人骂是蠢才,他就可能终于认为自己很蠢。骂一个女孩没用,她就可能真的相信自己没用。孩童的洞察力有限,往往察不出什么话是对的,什么话只是言过其实或根本毫无根据。
身体虐待
乔回想父亲对他所施的身体虐待,说:“他会开始殴打我,直至把我揪到墙边为止。他会继续大力打我,打到我头晕眼花……。最可怕的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事会激怒父亲,令他大发雷霆!”
杰克经常被父亲殴打。有一次,当时他只有六岁,父亲甚至把他的手臂打断。“我不肯让他、妹妹或妈妈看见我流泪,”杰克回想说,“我剩下的自尊,只有这一点儿了。”
《在破碎之地成为坚强》一书指出,童年所受的身体虐待可以比作“每天、每周或每月都遇上交通意外”。孩童从这些虐待所学到的教训是,世界是不安全的,谁都不可信赖。除此之外,暴力往往引发暴力。“要是大众没有保护儿童免受虐待,”《时代》杂志警告说,“终有一天,大众会反过来需要有人保护他们免受儿童伤害。”
受人淫辱
据一项统计透露,三分之一的女孩子和七分之一的男孩子未到18岁便曾被迫从事性行为。大多数孩子都默默忍受。《危机中的儿童》一书评论说:“像在战场上失踪的士兵一样,他们[受淫辱的儿童]长年迷失在充满恐惧和罪咎感的精神森林里。”
“我因为父亲淫辱我而恨透了他,但同时又因为我恨他而充满罪咎感。”路易丝说,“我之所以感到羞愧是因为儿女本应爱父母才对,但我却并非时时都对父母怀着爱意。”既然最应爱护孩童的人反倒成为侵犯他们的人,孩童感觉困惑矛盾自然不难理解。贝弗莉·恩格尔在《有权享有纯真》一书里问道:“父母本应爱护我们,但却竟然对我们漠不关心,我们怎能够接受这件事实呢?”
受人淫辱可以使孩子的整个人生观都受到歪曲。苏珊·福沃德医生写道:“每个在童年受过淫辱的成年人都怀有童年遗下的感觉。他们自惭形秽、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一无可取。”
阴影不会自动消失
“受到虐待或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研究员琳达·T·桑福德写道,“问题家庭也戕害孩子的头脑。”孩子若受到虐待,不论在感情上、身体上,抑或受人淫辱,长大后就可能觉得自己无法讨人喜欢,也毫无用处。
上文提及过的贾森长大后毫无自尊心,以致被视为有自杀倾向。他时常容许自己陷于不必要的危险情况中,显然他对自己的看法受到他母亲的话所影响:‘但愿你没有出生就好了。’
乔回想自己童年在身体上所受的虐待说:“虐待的阴影并不会因为你离家或结婚就消失。我时刻怀着莫名的恐惧,而我亦因此憎恨自己。”身体虐待所造成的压力使很多孩童长大后怀有受虐待的预感,于是他们作出严密的防范,但这种防范其实予人束缚过于予人保护。
至于康妮,乱伦歪曲了她对自己的看法,成年之后更变得根深蒂固:“我仍然很多时认为别人能够看透我的内心,知道我是个多么可鄙的人。”
各种形式的虐待都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在孩子成年后可能变得难以消除。诚然,不幸的经历是可以淡忘的。有无数在童年受过虐待的人都得以康复过来。可是,父母若体会到,孩子从出生之日便开始受父母所影响,日后孩子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看法都深受父母所模铸,就无疑会好得多。孩童在身体和感情上的福利,有很大部分操在父母手里。
[第23页的图片]
说话所造成的痛楚可以比拳头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