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4 8/8 11-13页
  • 严重旱灾蹂躏非洲南部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严重旱灾蹂躏非洲南部
  • 警醒!199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难题中的难题
  • 有解决方法吗?
  • 当局现正作出什么补救?
  • 何以非洲在粮食上不能自给自足?
    警醒!1987年
  • 饥荒蹂躏非洲
    警醒!1975
  • 水灾和旱灾——上帝的作为?
    警醒!1986年
  • 天不下雨的日子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8/8 11-13页

严重旱灾蹂躏非洲南部

《儆醒!》杂志驻非洲通讯员报道

许多人认为这是本世纪最严重的旱灾。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非洲南部空前的大旱灾。这场旱灾打击非洲南部足足有两年之久,旱灾过后,后患无穷。南非有个私人组织,称为饥馑救援行动,该组织的主席说:“情况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恶劣、更严重……我们在这次考察旅程中所发现的,乃是前所未见的人类大悲剧、苦难和匮乏。”

“土地一片干旱,根本种不出什么来,”一名农夫悲叹道。有些地方的村民甚至要吃泥或野生植物的根来充饥。救援组织所运来的食物也供不应求。据《前卫》周刊报道,“非洲南部所损失的作物比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在1985年大旱灾中所损失的更严重。”

这次旱灾使大约1800万人陷入饥饿的边缘。对于安哥拉来说,这场危机更是史无前例的。据估计该国大约有一百万头牛死去,在一年之间损失了全国百分之60左右的作物。救援人员甚至无法接济受灾最严重的人民。到1992年8月为止,赞比亚损失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作物,因此需要输入一百万吨玉蜀黍来应急。该国大约有170万人忍饥受饿。

津巴布韦一度被誉为非洲南部的粮仓,但现在该国有四百万人亟需食物援助——差不多是全国人口的一半。该区一位教师说:“没有水就没有食物。土地上就是连一根草也长不出来。”

有些村民要爬上树去摘取叶子煮食。政府的食物赈济也从每人每月的15公斤减至5公斤。卡里巴这个人工大水库的水位也下降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布拉瓦约当局只好限制食水供应。

津巴布韦的狩猎场有成千上万的动物由于没有水而渴死。一份报章报道:“死鸟从枯萎的树上堕下,蛇虫鼠蚁尽都销声匿迹。”

在受旱灾影响的国家中,莫桑比克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该国有百分之80的粮食是倚靠国际援助的,据一项估计显示,当地有320万人正忍饥受饿。大量难民拥入马拉维、南非、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近来干旱的情况已稍有改善,因此有许多难民已返回故土。

城市居民时常就旱灾对农村居民所造成的打击不甚了了。一位有分参与粮食赈济行动的官员留意到:“都市的大部分居民由于免受缺粮缺水之苦,对他们来说,旱灾造成的损害仿佛远在天边。”

虽然雨水为许多地区带来若干舒解,但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和南非的有些地区仍需要更多雨水。无疑各地区在今后多年仍然会感受到这场旱灾的影响。

旱灾的成因之一显然与缺乏雨水有关。但有些不容忽视的难题正加剧旱灾所造成的影响。

难题中的难题

政局动荡使非洲的旱灾情况大为恶化。饥荒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往往也是政局动荡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和索马里。战祸使农业大受破坏,农民只好逃离家园,任由耕地荒废。

造成旱灾的一个富争论性成因便是大气层的污染,有些人认为全球气温上升也与污染有关。另一个成因便是人口剧增。非洲平均每年的出生率是百分之3,是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了喂饱日益增加的人口,农民只好在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耕作,土地由于缺乏适当的休耕,结果变得更加贫瘠。

为了拓展耕地,森林受到滥伐。据《洞察非洲》杂志报道,20年前,埃塞俄比亚有百分之20的土地是森林;但现今只剩得百分之2。在所有对地球造成威胁的环境问题中,有些权威认为砍伐森林的情况最为严重。这影响到天气的模式,土地大受侵蚀,以及沙漠不断扩张。

为了争取更多城市顾客,有些非洲国家使粮食和牲口的价格保持低廉。可是,农民由于无利可图而大感不满。津巴布韦当局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更多作物,于是把玉蜀黍的价格提高了百分之64。

有解决方法吗?

各专家提供了不少建议。例如他们曾建议非洲国家采用西方的耕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于非洲的环境来说是行不通的。

非洲的确急需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一位非洲裔的高级官员说:“就目前所推行的一切经济计划来看,到了公元2000年,非洲会离开现今这个沟槽,堕下万丈深渊去。”

非洲显然必须在政局方面保持稳定,肃清暴力,止息战争。此外,与邻国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非洲的产粮力能有潜力喂饱现时三倍的人口。但数十年来,当地的粮食生产量不断下降,而以现时的出生率来看,非洲的人口在30年内将会增加一倍。

无可否认,外来的粮食救援的确使许多人不致食不果腹。然而,这些定期的赈济非但不是真正的救药,反而削弱当地农民耕作的决心。因为这些农民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去销售他们的作物。此外,人们通常较喜欢外地进口的食物过于本地土产。

当局现正作出什么补救?

许多人衷诚渴望帮助非洲的灾民,他们不辞劳苦、尽力而为,这的确难能可贵。他们所作的努力在某些地区里已取得成果。在津巴布韦,一支国际研究队伍实施了一项计划,种植一些适应干旱环境而又迅速生长的树木。既然当地百分之80的人民都靠烧柴作为燃料来煮食,他们打算大量种植这类树木,以解决燃油短缺的危机。

津巴布韦马斯文戈的查灵格村也受旱灾影响,当地农民受到鼓励用石头作为覆盖蔬菜和果树根部的物料。结果,这些作物无需大量的水也能生长得很好。农民甚至能够把粮食卖给有需要的人。

南非一间大公司把他们的炼油厂改装,以便彻底处理所有用过的水,使其循环再用。虽然过滤工业用水的成本十分昂贵,但南非却打算逐步把当地百分之70左右的工业用水过滤。

赞比亚的卢安夏,居民以大豆当作当地的有益食品。一位救援人员说:“大多数死于营养不良的事例是在三月至六月期间发生的,这段期间传统的主要粮食供应不足。但四月是大豆的收割季节,而且大豆也比玉蜀黍或高粱一类的主要粮食较易保存。”

尽管人类在解决旱灾和饥荒方面所作的努力多么有价值,尽管科技多么先进,人类始终也无法完全消除非洲的旱灾。只有一位能够参透难题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他很久以前已预告解决的方法。在耶和华通过他所任命的君王耶稣基督的王国统治下,不久以赛亚先知的话将会在普世实际应验:“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发光的沙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在野狗躺卧之处,必有青草、芦苇,和蒲草。”——以赛亚书35:6,7。

[第12页的图片]

村民和牲畜争饮泥淖中的涓滴

[鸣谢]

The Star, Johannesburg. S.A.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