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4 12/22 6-9页
  • 大气层惨遭破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大气层惨遭破坏
  • 警醒!199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臭氧怎样遭受破坏
  • 后果如何?
  • 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 逐渐消失的臭氧层——人类正在破坏保护自己的恩物吗?
    警醒!1989年
  • 学习尊重臭氧
    警醒!1980年
  • 挽救大气层的方法
    警醒!1994年
  • 喷雾制品的功罪?
    警醒!1979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12/22 6-9页

大气层惨遭破坏

1971年,埃德加·米切尔乘坐阿波罗14号太空船登陆月球。他在途中观赏到大地的风貌,不禁惊叹说:“地球简直就像一颗璀璨生辉的蓝白宝石。”时至今天,人从太空会看见什么呢?

假如有特制的眼镜,米切尔戴上之后便能看见地球大气层的各种无色气体,那么,天上的景象就显得迥然不同了。拉杰·钱加帕在《今日印度》月刊写道:“他会看见在南极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有巨大的破洞。他目睹的不是一颗闪闪生辉、蓝白的宝石,而是一个混沌、肮脏的地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乌烟袅袅上升。”

高层大气的臭氧保护屏布满洞孔,原因何在?大气层的污染物质日益增多,情况真的这么危险吗?

臭氧怎样遭受破坏

60多年前,科学家宣布发明了一种安全的冷冻剂,可以用来取代其他会发出臭味,兼且有毒的冷冻剂。这种新化学物质的分子(CCl2F2)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氯原子,以及两个氟原子构成的,它与其他人造化学物质合称为含氯氟烃(CFCs)。

到1970年代初期,生产含氯氟烃已发展为庞大的环球工业。除了冰箱之外,喷雾器、冷气机、清洁剂、快餐容器,以及其他发泡塑胶产品都是用含氯氟烃制造的。

可是,在1974年9月,舍伍德·罗兰和马里奥·莫利纳两位科学家解释,含氯氟烃会逐渐上升到平流层,然后把所含的氯释放出来。据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以千计的臭氧分子。然而,高层大气的臭氧却非一律遭受同样程度的破坏,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层所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

自1979年以来,在南极洲的上空,每年春天都有大量臭氧消散,然后又重新积聚起来。按季节而减少的臭氧量称为臭氧洞孔。此外,近年来这个所谓洞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臭氧消失的时间也越来越长。1992年,人造卫星的测量显示臭氧洞孔的面积创下新纪录——比北美洲还要大!剩余的臭氧也十分稀少。探空气球的测量显示臭氧量减少了百分之60有多,达到空前的低点。

与此同时,在地球其他地方,高层大气的臭氧水平也不断下降。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最新的测量表明,……在1992年,位于北纬50度和60度之间的臭氧浓度降到异乎寻常的低点,范围包括北欧、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臭氧水平比正常低了百分之12。与过去35年来所进行的连续监测相比,这个水平是最低的。”

《科学美国人》月刊声称,“如今证据表明,即使科学家作出最坏的预测,他们还是低估了含氯氟烃对臭氧所造成的破坏。……可是,他们先前作出预测的时候,政府和工业界的要人却以证据不足为理由,大力反对制定法例。”

据估计,在大气层扩散的含氯氟烃已达2000万吨之多。既然含氯氟烃需要多年时间才会飘到平流层,仍有数百万吨还未上升到高层大气,对臭氧进行破坏。可是,破坏臭氧的氯并非仅是由含氯氟烃释放出来的。《大众科学》月刊报道,“据美国太空总署估计,穿梭机每发射一次,臭氧层就会沉积到大约75吨的氯。”

后果如何?

科学家仍未完全了解,高层大气的臭氧变得稀薄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们倒可以肯定,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日益增多,皮肤癌的发病率因此不断上升。据《大地》月刊报道,“在过去十年,侵袭北半球的有害紫外线每年增加了百分之5左右。”

据估计,紫外线辐射要是上升了百分之1,皮肤癌的病例就会增加百分之2至3。非洲《度假胜地》杂志声称:“南非每年有8000多宗新的皮肤癌症。……上空的臭氧水平差不多接近最低点,而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几乎高踞榜首(两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巧合的)。”

多年前,罗兰和莫利纳两位科学家早已预计,要是高层大气的臭氧遭受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他们曾建议美国立即禁止使用有含氯氟烃的喷雾剂。如今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这种化学物质会危害生态,所以一致同意在1996年1月停止生产。但在这个日期来到之前,使用含氯氟烃仍继续对地球的生物构成威胁。

据《我们现存的世界》杂志报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水平下降,“紫外线辐射因此能够透入海洋深处,比以往所推测的程度要深。……结果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些微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根基。”此外,实验证明,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多,许多农作物都歉收,全球的食物供应因此大受影响。

使用含氯氟烃的确有潜在的危险,甚至可以酿成灾害。可是,我们的大气层还积聚了许多其他污染物质——大气中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量只要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甚至是地上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在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用煤、天然气和石油作为燃料,消耗量比以前多了,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因此不断上升。那时这种微量气体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是百万分之285。可是,人类却消耗越来越多的矿物燃料,大气层所含的二氧化碳已超过百万分之350了。既然这种气体能把太阳的热力困住,它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又日益增多,这个现象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不少人相信,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所以造成地球的气温上升。可是,其他研究人员则认为,地球日趋暖和,原因主要在于太阳的变化,近年太阳所发出的热能比以往多了。

在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把地球的气温记录下来。不管什么原因,在1980年代的十年,地球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据南非《星报》报道,“地球气温上升的趋势继续伸展到1990年代。过去140年的记录显示,最热的一年是1990年,排行第三的是1991年,而1992年……则占第十位。”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把大量灰尘喷进大气层。据说这就是地球气温在过去两年稍微下降的原因。

关于地球气温上升对未来所操有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激烈的争辩。可是,地球日趋暖和,对天气预测却造成明显的影响,使这件本来困难的工作变得越发复杂。《新科学家》周刊指出,“随着地球气温日渐上升,整个气候都改变了”,天气预报出错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许多保险公司忧虑,保险单会因全球气温上升而变得无利可图。《经济学家》周刊承认,“由于碰到一连串的厄运,有些再保险公司现正减少接受天灾投保。其他保险公司则考虑完全退出保险市场。……难以预料的情况把他们吓怕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即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北极大部分的浮冰群都向后退,严重程度是前所未见的。结果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数以百计的北极熊被迫滞留在弗兰格尔岛上。《BBC野生动物》杂志警告说:“鉴于地球日趋暖和,这些情形……可能会经常发生。”

1992年,非洲一份报章报道,“从南极洲向北迁移的冰山激增,严重危及南大西洋船只的安全。气象专家认为原因在于地球日趋暖和。”据《大地》杂志1993年1月刊报道,加利福尼亚州南岸的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日趋暖和是部分成因。

可悲的是,人类不断把巨量毒气投进大气层。《地球报告第3号》一书声称,“环境保护署在1989年所发表的报告指出,据估计美国每年把90多万吨的有毒化学物质注入空气中。”一般认为环境保护署的估计过低,因为这个数字并不包括盈千累万的机动车辆所喷出的废气。

此外,关于其他工业国家的空气污染,许多报告都是骇人听闻的。至于东欧,新近揭露的真相显示,在共产政权治下,当地的空气污染数十年来一直不受管制,情况尤其令人毛骨悚然。

地球的树木吸入二氧化碳之后,就会放出氧气,可惜这些树木也深受毒气所害。《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说:“德国的树木越来越缺乏生气,据……农业部长[所称],森林日渐枯槁,空气污染可说是罪魁。”

这个现象跟南非德兰士瓦省高原的情况相似。詹姆斯·克拉克在《回到大地》一书报道,“在德兰士瓦省东部,茁壮的松针由深绿变为苍白,并且布满斑驳。种种迹象表明,酸雨已开始造成破坏。”

类似的报道遍及全球各地。没有任何国家能避免空气污染这个问题。工业国家的烟囱高耸入云,把高空喷出的废气扩散到邻近的国家去。工业发展向来旨在急功近利,这样的记录绝不能为人带来希望。

虽然这样,人类仍有理由怀持希望。我们可以深信宝贵的大气层会获得挽救,免遭败坏。你若想知道这件事是怎样成就的,请阅读下一篇文章。

[第7页的图片]

由于高层大气的臭氧遭受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因此上升

[第9页的图片]

这样的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