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墓窟——究竟是什么?
《儆醒!》杂志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在古罗马地底深处的阴暗通道上有许多地下墓窟。究竟地下墓窟是什么?兴建这些墓窟目的何在?
基本来说,地下墓窟是从岩石掘开的隧道,以作墓地之用。“地下墓窟”一词的原文意思不详(很可能是“在中空处”的意思),人们认为这个字词是个地名,特指罗马附近的亚壁古道上的某个墓地。后来这个字词泛指所有在地底的坟场。虽然地中海盆地一带都有许多地下墓窟,但罗马的地下墓窟较为著名,规模也是最大的——它们的总长度估计有数百英里之多。现今人们发现了大约60个地下墓窟,所有这些墓窟均位于古罗马市中心以外数英里的地方,地点都是沿着执政官公路一带的位置,这些公路把罗马及其辖下各省接连起来。
在第一世纪,罗马的基督徒看来并没有自己的墓地,他们只是把死去的亲者葬在异教徒的墓旁而已。到了第二世纪中叶,以基督徒自居的人已受异教思想所影响,当时有些富有的基督教归信者着手开辟一些为“基督徒”而设的坟地。为了解决土地缺乏的问题,但又不致远离罗马,他们于是向地下掘进。
地下墓窟的历史
初时开凿工作也许在山的侧面或荒废了的采石场进行。据一本论及地下墓窟的书——由路德维希·赫特林与恩格尔贝特·基施鲍姆合著——解释,“然后,挖掘人员掘开一条通道,高度比人略高。接着他们在通道的左右两边另开支隧道,而支隧道的尽头则与另一条跟最初的通道平行的通道相连。这个简单的隧道结构逐渐演变成较庞大、较复杂的隧道网络。”
在公元第三四世纪期间,地下墓窟的发展到达了巅峰;可是,在异教道理和习俗的腐化下,所谓的基督教已完全变质。君士坦丁在公元313年成为了名义上的基督徒之后,地下墓窟纳入为罗马教会的产业,有些墓窟的规模最后还发展得极为庞大。罗马的地下墓窟所包含的坟墓不下数十万个之多。
在这段时期,有关方面把墓地粉饰一番及加以扩充,此外,为了方便蜂拥而至的访客抵达墓穴,他们也增建了一些新阶梯。那些被视为教皇和殉道者的墓穴名闻遐迩(尤其在北欧地区),这些地下墓窟因而成为了许多人的朝圣对象。自罗马的陷落及野蛮民族首次在公元第五世纪初入侵后,整个地区变得极为危险,人们因而停止继续以地下墓窟作为坟地之用。
在第八世纪期间,墓穴的财物屡屡遭人盗取,这对墓穴造成极大的破坏,盗窃墓穴财物的人并非仅是入侵的军队而已,据赫特林和基施鲍姆指出,“颐指气使的罗马调停人”也有分盗取墓穴里的财物,因为他们需要把大量神圣的历史遗物献给“德国及法兰克的男修道院院长,这些修道院院长渴望获得更多历史遗物”,以期提高他们的大教堂和修道院的声望。教皇保禄一世由于无法修复和保卫这些墓穴,遂把大部分的骸骨迁到城内较安全的地方,后来人们在那些被视为“神圣殉道者”的骸骨以上建筑了一些宏伟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地下墓窟因而给人荒弃及遗忘。
第五至九世纪的古代路线指南有助带领游客前往参观著名的墓穴。此外,这些路线指南也为学者提供宝贵线索。事实上,17和19世纪的学者从倒塌了的墓穴入口和阶梯以及丛林中寻找、鉴定和探索久被埋没的墓地。自那时以来,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少探究和修复的工作,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参观其中几个使人唤起思古幽情的墓窟。
参观地下墓窟
我们走在亚壁古道上,使徒保罗以囚犯的身分被押解前往罗马时也曾经过这里。(使徒行传28:13-16)虽然我们置身于古城的围墙外仅3公里的地方,但这里已是辽阔的郊野地带,在这条一度十分繁忙的公路上,四周都是挺拔的松树和柏木属植物,它们就在纪念碑和颓垣败瓦中巍然屹立。
我们购买了入场券之后,便沿着一条陡直的楼梯往下走,来到大约12米深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墓窟分为五层,总共有30米深,墓窟以下有水。事实上,罗马一带范围广阔的地区含有大量的凝灰岩——一种柔软而具渗透性的火山岩,这种岩石开凿容易,但同时又坚韧结实。
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廊子走,这条廊子大约有1米阔,2.5米高。深褐色的石壁粗糙而湿润,掘洞者——挖掘这些狭窄隧道的工人——在其上凿击过的痕迹仍清晰可见。两旁墓冢的财物自被人盗窃后已有好一段日子,但有些坟墓仍留下残断的骸骨。随着我们走进漆黑的墓道里,我们发现四面八方都是坟墓,数目有数千之多。
在埋葬尸体方面,最经济而切合实际的方法就是沿着石壁掘出一些长方形的壁龛,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每个壁龛通常只存放一具尸体,但有些壁龛则存放两三具尸体。用来封蔽壁龛的东西包括砖块、大理石板,或陶瓦,缝隙的地方用石灰填堵。许多坟墓并没有任何铭刻。它们以外面的一些细小物件作为记认:在石灰风干之前便嵌进的一个钱币或贝壳,或是好像普里西拉的坟墓一般,前端嵌进了一个骨制娃娃,这也许是普里西拉那悲痛欲绝的父母们为自己夭亡的女儿而安放的。许多坟墓均非常细小,只够用来埋葬新生婴儿。
“我们怎样确知墓窟存在了多少时日呢?”我们问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无需猜测,”导游答道。“你看见这个标记吗?”我们弯下腰来,细察一块大陶瓦片上的一个记号,这块瓦片是用来密封其中一个壁龛的。“这个印记是在瓦片制成时盖上的。许多工厂——不少都属于皇室物业——在制成的砖块和瓦片上印上一些资料,显示造砖黏土来自哪个采石场、工场名称、工头名字,以及该年在位的执政官(行政首长)名字等。在鉴定墓冢的精确日期方面,这些资料深具价值。最古老的一个墓冢可追溯到公元第二世纪中叶,最近代的一个则建于公元400年左右。”
搀杂各种宗教道理
有些使用墓窟的人显然具有若干圣经知识,因为墓冢上的图案有不少均与圣经的事件有关。然而,当中并没有任何与马利亚崇拜有关的图案,也没有后来在许多“神圣”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例如所谓的耶稣受苦像。
不过我们也看见一些与圣经毫无关系的图像。“不错,”导游承认说。“这里以及其他地下墓窟有不少图案都是取材于异教艺术的。当中包括希腊-罗马的半人神和英雄奥菲士;丘比特和普绪客,他们分别代表魂在今世和来世的命运;葡萄收成——著名的狄俄尼索斯标记,象征死后的极乐世界。据耶稣会一名学者安东尼奥·费鲁阿指出,有些图案全然取材自偶像崇拜的艺术,例如把一些抽象的个体人格化:由多个丘比特所代表的四季;另外还有一些较复杂的图案,代表一年之内的四季,夏之神以玉米穗和百合花作冠冕;诸如此类。”
反复出现的主题包括:孔雀,这种禽类代表灵魂不死,因为人们认为它的肉是不朽坏的;也有凤凰,这种神话中的禽类也象征灵魂不死,因为据说它被火烧成灰烬后,又会再次活过来;此外还有被雀鸟、花朵和水果所围绕的亡魂,他们在死后正享受盛筵。这一切确实是异教道理与圣经教训的大混合!
有些铭刻却反映出对圣经的信心来,看了使人深受感动,仿佛显示到当事人相信死者正在死亡中沉睡,等待复活:“阿基利娜安眠吧。”(约翰福音11:11,14)另一些铭刻却与圣经的教训大相径庭,反映出当事人相信死者能够帮助活人,或能与活人沟通等见解:“毋忘丈夫儿女”;“为我们祷告”;“我为你祷告”;“我正安息”。
何以人们把圣经教训与异教思想搀杂起来呢?历史家史蒂文森说:“有些基督徒容许一些自己以往所信的异教主张渗进基督教教义里。”罗马的“基督徒”在行事方面显然再没有与耶稣的真正门徒所传讲的知识一致。——罗马书15:14。
随着我们继续前进,尊崇死者这种非圣经的主张对人所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葬在那些被视为殉道者的坟墓旁边,因为他们认为,鉴于殉道者在天上所获得的蒙福地位,他可以为较卑微的死者向上帝说项,使他们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福分。
许多人都认为地下墓窟就在罗马城的地下,但事实并非这样。所有地下墓窟均位于市中心以外数公里的地方。事实上,罗马的法律禁止人把死者埋葬在城墙以内的范围。该国在公元前第五世纪所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声明:‘不可在城内埋葬或火化死者。’
导游表示:“政府当局非常熟识这些墓地,因此,在罗马皇帝瓦莱里安所发动的迫害期间,他禁止基督徒进入地下墓窟,结果,教皇西克斯图斯二世因给人发现来到这些地方而遭受处决(公元258年)。”
在这个墓窟迷宫里,我们拐过另一个弯儿便看见墓道远远的尽头透进了微弱的日光,那时我们意识到旅程终于结束了。我们与导游道别,并且答谢他提供了这么多有趣的资料。我们沿着另一道陡斜的楼梯往上攀,来到地面时,脑海里不禁回味刚才所见的情景。
这就是纯真基督教的遗迹吗?绝不是。圣经曾预言在使徒们去世后不久,耶稣和他的门徒所传讲的教训将会受到腐化。(帖撒罗尼迦后书2:3,7)不错,证据充分表明,对死者和殉道者所作的膜拜仪式,以及灵魂不死的见解,绝非以耶稣的教训为基础的信仰,相反,这其实是异教道理的强大影响,在公元第二至第四世纪期间,这种影响已存在于罗马叛道的基督徒当中。
[第18页的精选语句]
被视为教皇的墓冢成为了许多人的朝圣对象
[第19页的精选语句]
某个地下墓窟总共分成五层,深度达30米
[第20页的精选语句]
地下墓窟显示出圣经曾预告的叛道影响
[第17页的图片]
右图:以某些雀鸟作为灵魂不死的象征
[鸣谢]
Archivio PCAS
最右图:罗马地下墓窟的迷宫图
右下图:砖瓦上的印记在鉴定墓窟的年日方面深具价值
[鸣谢]
Soprintendenza Archeologica di Roma
下图:教皇的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