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1/22 3-4页
  • 宽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宽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从宽容到偏执
  • 从宽容到不道德
  • 怎样维护自由?
    警醒!1999年
  • 适当平衡,人生更甜美
    警醒!1997年
  • 既紧守上帝的标准又能灵活变通
    警醒!1997年
  • 宽容
    警醒!201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22 3-4页

宽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克什米尔河谷风景如画,16世纪一个哲学家禁不住高呼:“要是世上真有乐园的话,这儿就是了!”他无疑不知道后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过去五年,至少有2万人在这里被杀,他们都是在分离分子跟印度军队对抗的战斗中丧生的。德国报章《南德意志报》把这个地区称为“血泪谷”。克什米尔河谷使人学得简单而宝贵的教训:不容异己的精神足以把可能的乐园毁去。

宽容是什么意思呢?据《柯林斯·科别尔德英语辞典》说:“宽容豁达的人容许别人对事物有个人的看法、信仰,以及独特的处事方式,不管自己同意不同意也无关系。”宽容豁达确是美好的特质!跟尊重我们的信仰和看法的人相处,即使大家的信仰和看法不同也不成问题,确是令人舒畅的事。

从宽容到偏执

宽容豁达的相反是不容异己,而且强烈程度不一样。起初,不容异己的精神可能只是思想狭隘,不满意别人的行为,不赞成别人的处事方式罢了。虽然这样,思想狭隘可以扼杀人生活的乐趣,妨碍人接受新事物。

例如:孩童的热情奔放可能叫严谨的人蹙额皱眉。长辈的深思稳重可能令年轻人感觉沉闷。一个谨慎的人跟爱冒险的人一起工作,两人准会彼此激怒。为什么会有蹙额皱眉、沉闷感、彼此激怒等事情发生呢?因为一方发觉很难忍受另一方的态度和行为。

不容异己的精神一旦形成,狭隘的思想可以演变成偏见——对一组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宗教的反感。比偏见的态度更强烈的是偏执。偏执的态度可以通过强暴的仇恨发泄出来,结果造成悲剧,甚至血流漂杵。请想想十字军东征期间,不容异己的精神怎样为害人类!即使在今天,在波斯尼亚、卢旺达、中东各地爆发的种种冲突,不容异己的精神就是主要原因。

宽容的态度需要人保持平衡,可是保持适当的平衡并不容易。我们像钟摆一样,从一端荡到另一端。我们有时没有表现宽容,有时却又过度宽容。

从宽容到不道德

我们有可能过度宽容吗?1993年,美国参议员丹·科茨发表演说,描述“宽容豁达的含义和实行两者之争”。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参议员慨叹说,有些人以宽容为名,“却以摒弃是非善恶的道德真理为实”。这样的人认为社会无权判定怎样做才叫品行端正,怎样做是胡作非为。

1990年,英国政治家黑尔什姆爵士写道:“道德观念的死敌既不是无神论,也不是不可知论、物质主义,以至其他认可的信念。道德观念的真正敌人是虚无主义,按字面的意思就是,什么也不相信。”显然,我们要是什么也不相信,就不会有任何正确行为准则,那就确实是百无禁忌,为所欲为了。可是,宽容所有形式的行为准则是正确的做法吗?

丹麦一间中学的校长不以为然。在70年代早期,他撰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章发表出来。他埋怨报章登载色情娱乐的广告,描绘人兽的性关系。丹麦当局由于采取“宽容的态度”,所以容许这类广告在报章出现。

可见不容异己的精神固然产生难题,过度宽容也一样。为什么保持适当平衡、不走极端绝不容易呢?请读读下篇文章。

[第3页的图片]

对孩子犯过反应过激可以带来伤害

[第4页的图片]

宽容孩子所做的任何事,不会装备孩子肩负起人生的种种责任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