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2/8 14-17页
  • 良田变沙漠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良田变沙漠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沙漠变动不定,沙漠化新定义
  • 沙漠化现象
  • 主因和后果
  • 无速效良方
  • ‘旷野必然欢喜’
  • 扩张中的沙漠——真的会像玫瑰开花吗?
    警醒!1986年
  • 荒漠
    洞悉圣经(上册)
  • 地球能历劫长存吗?
    警醒!1980年
  • 世闻点滴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2/8 14-17页

良田变沙漠

据说近100个国家的土地正逐渐变成沙漠,导致9亿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全球每年的收入估计因而损失420亿美元。贫穷国家虽然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在这100个国家当中,81个是开发中国家),可是,各大洲都出现沙漠化现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声称,沙漠化现象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表示,“沙漠地带并不是不断扩大”。这两种说法看来矛盾。实际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沙漠变动不定,沙漠化新定义

1968至1973年,非洲的萨赫勒地区长年干旱,自那时以来,人们认为沙漠正不断向良田扩展,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可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国际旱灾资讯中心主任唐纳德·威尔海特说,当时科学家“只凭着一段颇短时期内的有限资料,提出这种悲观看法,但这其实未足以把实情显示出来”。

先进的卫星图象有助于探测生物量(生物的总数量),这种科技帮助科学家看出,植物的多寡会随着季节干旱或潮湿而有所变化。有些专家指出,这些变化“使人觉得沙漠正在扩大或缩小”。换句话说,沙漠地带正“变动不定”,而非总是“扩大”。话虽这样,威尔海特博士强调,“沙漠化现象正在发生”。那么,这话实际的意思是什么呢?

沙漠化现象

人们往往把“沙漠化现象”跟沙漠扩大或缩小的现象混为一谈。然而,据一组研究人员解释,沙漠化的意思跟一般人所认为的截然不同。沙漠扩大或缩小的现象会在沙漠边缘的地方发生;然而,沙漠化现象却在极为干旱的地区发生,有些地区甚至是远离沙漠的。事实上,广大的干旱农田——占全球土地面积达百分之35,正逐渐变成沙漠。今天,这个现象被视为沙漠化现象。

尽管专家为沙漠化发生的地点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共识,然而,人们仍然混淆上述两种现象。为什么呢?伦敦的帕诺斯——一个专责处理土地发展事务的组织——就这种混淆情况提出其中一个原因:制定政策的人有时会继续鼓吹沙漠正不断扩大的观念,因为“与复杂的‘沙漠化’过程相比,这种观念较易为政界人士接受”。

帕诺斯指出,“由于专家更改了‘沙漠化’的定义,结果,人们对于‘沙漠化’其实是什么有不少的争议”。争论点是什么?争论点是:沙漠化现象应当归咎于人类还是归咎于气候?起初,联合国建议“沙漠化”一词应当界定为“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的土地出现土质下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各种破坏土质的活动”。(楷书自排。)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的旱地计划主任卡米拉·图尔明指出,许多国家对于这个定义表示不满,因为这就等于把沙漠化现象归咎人类。因此,近年来,这个定义的后部分更改为:“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各种活动。”(楷书自排。)这个新定义显示到,沙漠化现象是人类和气候共同造成的。然而,争论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为什么呢?

帕诺斯表示,“有些专家认为,人们为‘沙漠化’一词定出各种界说,并且为这些界说争论不休,目的无非是要为更多看来受到影响的国家争取额外的基金援助”。由于争论没完没了,结果,“‘沙漠化’一词几乎变得毫无意义”。有些人甚至认为大家应当索性把这个用语完全弃掉。然而,另想一词来取代“沙漠化”并不能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由。那么,造成沙漠化现象的因由究竟是什么呢?

主因和后果

艾伦·格兰杰所著的《沙漠化》一书指出,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以及灌溉无方。只要至少任何两个主因同时发生,就足以导致土地变成沙漠。除此以外,人口改变、气候变化,以及社会经济不稳等问题,使情况更为恶化。

沙漠化的一个明显后果,就是旱地的出产能力受到破坏。世界各地都出现沙漠化现象,但非洲的情况尤其严重。事实上,非洲有百分之66的面积是沙漠和旱地。可是,沙漠化现象还导致其他可悲的后果——战争。《绿色战争——环境与冲突》一书指出:“社会骚动、政局不稳、血腥战争——这些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在这些问题上,环境恶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甚至为了维持和平的局面,政府所采取的行动也会破坏环境,使贫穷的情况更为恶化。怎会这样呢?帕诺斯指出,“由于土质下降,国家资源因而减少,这种不景气的现象导致政局不稳。为了平息暴乱,政府往往要采取军事行动。这样,政府把可用的资源拨作军事用途,而非用来缓和国内贫穷的境况”。与其要苦于应付沙漠化的种种后果,不如及早消除沙漠化的成因。那么,人可以怎样着手呢?

无速效良方

来自百多个国家的代表用了13个月考虑这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同意采纳“联合国遏止沙漠化公约”。据联合国描述,在应付沙漠化现象方面,这个公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编年史》指出,公约牵涉到的事包括,先进国家把应付沙漠化的技术引进开发中国家,有关各国还要推行研究及培训计划,尤其要善用当地的人才。这个新公约能够制止旱地的土质下降吗?

帕诺斯表示,如果要成功防止土地变成沙漠,口头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同样重要。有分制定该公约的一位倡议者哈马·阿尔巴·迪亚洛报道,在1977至1988年期间,有关国家每年拨出大约10亿美元来执行防止沙漠化的措施。然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透露,那81个开发中国家如果要收到真正的成效,所花的经费会是这个数额的4至8倍。

可是,谁负责支付这笔经费呢?帕诺斯指出,“工业化国家不会为推广抗沙漠化行动而支付更多经费的了”。帕诺斯补充,“沙漠化穷国如果期望公约能够给它们简单、见效快的解决方法,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无论如何,帕诺斯却以积极的口吻总结道,世界各国现正商讨有关沙漠化的问题,从而唤起世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件事本身已是一项成就了”。

‘旷野必然欢喜’

过去数十年来,不少有心人促请世人意识到,持续的沙漠化现象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有人以前,绿野莽莽;有人以后,荒野茫茫”一类的标语,促使世人决心要把情势扭转过来。

然而,有见识的人意识到,沙漠化的问题千头万绪。他们以现实的眼光看出,无论人的用意多么良好,人类始终能力有限,未足以解决现今世上各种问题的根由。

令人欣慰的是,关心地球前景的人获悉,地球的创造主应许会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沙漠化现象及其他环境问题。既然上帝在圣经里的应许一一实现,因此,切合实际的做法是,我们也深信耶和华灵示预言者以赛亚的话必然会实现。论到沙漠和贫瘠土地将来的情况,以赛亚写道:“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发光的沙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以赛亚书35:1-7;42:8,9;46:8-10)不久,我们能够目睹沙漠化现象得以扭转过来,不复存在,这会是一件多大的乐事!

[第16页的附栏]

沙漠或旱地占以下地区的百分比

非洲66%

亚洲46%

澳洲75%

欧洲32%

北美洲34%

南美洲31%

全球41%

[第17页的附栏]

灌溉会使良田变成沙漠吗?

灌溉会使良田变成沙漠吗?不当的灌溉方法是会使沃土变成沙漠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土壤的排水力不足所致。起初,土壤会浸水;接着土质的盐分增加;后来,盐层会在土壤的表面上形成。帕诺斯指出,“错误的灌溉方法正使耕地变成沙漠,速度跟新的灌溉系统推出同样迅速”。

[第16,17页 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沙漠

快将变成沙漠的地区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5 Digital Wisdom, Inc.

[第15页的图片]

耕地逐渐变成沙漠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