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闻点滴
帮助非洲失聪人士
乌干达全国失聪人士协会(UNAD)出版的期刊评论说:“《UNAD新闻》称赞耶和华见证人本着忘我的精神,努力学习手语去帮助别人。”期刊报道,在乌干达的坎帕拉,有一群不是失聪的见证人,为了照顾当地失聪人士的灵性需要,毅然学习手语。报道更指出,其中两位有出色表现的传译员“都是正规先驱,即全时[传道员],隶属世界其中一个增长最迅速和受人尊重的宗教。这个宗教以紧守圣经教训在世界各地为人所认识”。
洗洗你的手!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微生物协会最近赞助一项研究,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上公共厕所之后会洗手。事实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如厕后要洗手。在一项电话调查中,访问了1004个成年人,百分之94都说自己上公共厕所之后会洗手。但事实究竟怎样?研究人员在美国五大城市的厕所进行监察,结果发现在6333人当中,只有百分之61的男子,以及百分之74的女子在如厕后会洗手。其实不洁的手会很易传播病菌。一个在饮食行业工作的人如果没有洗手,就可以把病菌传给很多人。这些人没有洗手的习惯,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教导他们的缘故。姬尔·卡斯尔医生评论:“现代的妈妈很少会教导儿女如厕后洗手;学校也没有在这方面教导学生。但其实人人都该紧记,如厕后洗手是不容忽视的好习惯。”
笑乃长寿之道?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认为,笑是一种医病的良药。十年前,美国纽约大学一群科学家决定找出个中的原因。他们最近把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原来笑可以使人体产生出一些强力的激素来,这些激素可以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他们更发现,笑有助于产生一种称为细胞素的激素,可以促进白血细胞的活动,而白血细胞不但可以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还可以消灭隐而未现的癌细胞。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指出,“笑可以使血液内多种物质的水平增加”,而细胞素只是“其中一种罢了”。正由于笑能够产生细胞素,所以有些研究员就干脆把细胞素称为快乐激素。由于这缘故,该报把笑称为“长寿的秘方”。
天主教会正处于“危险时期”
得克萨斯州亚灵顿的《明星电讯报》报道,七位主教联名发布一份文件,概述天主教会正处于一段“危险时期”。该报指出,文件“促请教会设法挽救内部严重分歧的局面”。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有6000万天主教信徒不同意教会的某些主张,包括教士要保持独身和女子不准担任圣职等。已故红衣主教约瑟夫斯·贝尔纳丹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中发布这份文件,表示他关注“教会内部日渐分化,有时甚至充满敌视的情况”,这种情况对教会执行职务造成很大障碍。他说:“结果教会的团结大受威胁,忠心的信徒都对教会诸多不满;而我们在政府、社会和文化面前所建立的形象也越来越低落。”
“温故而知新”
在科学家还未发明晶体管之前,真空管已经面世。但研究人员现正重新对真空管进行研究。北卡罗来纳大学物理学家格里夫·比布劳说: “我们重新研究1940年代以来面世的真空管。但现在我们可以善用一些新的物料和电脑设计工具,例如,雷达和手提无线电话的帮助,在极高的频率之下测算现时新式真空管的运作。”新管旧管两者在体积上有很大差别。新式管形状细小得像火柴头一般。《科学新闻》周刊指出,新式管是“把电极放置在钻石里,再抽出其中的空气”而造成的。“新的钻石真空管和50年前较大型玻璃管的最大分别是所需的热力。旧式管需要高热才会发出电流,但新式管在室温之下就可以产生电流了。”再者,新式管也比半导体和电脑集成电路片更为耐用;即使在高温、高电压和高辐射的情况下,新式管的性能都更胜一筹。
海豚救生员
《商业日报》报道,一名在红海畅泳的男子,可能被一群海豚救了一命。英国人马克·理查森在埃及海岸对开游泳,不幸遭鲨鱼袭击。他半边身体和手臂都给鲨鱼咬伤了。事后他给三头宽吻海豚团团围起来,它们“拍动背鳍和尾片,把鲨鱼吓走”。这几头海豚“继续围住理查森先生,直至他的朋友前来把他救起来为止”。据《商业日报》指出,“海豚经常都会这样做,因为海豚妈妈就是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小宝宝。”
圣“快餐”
《今日基督教》双周刊报道,一位美国企业家吉姆·约翰逊正在生产一种即用即弃的圣餐,供在教会的领圣餐仪式中使用。这些圣餐用的是一些紫色的塑料容器,形状和大小跟盛载供一杯咖啡之用的小奶油杯相似,盛载着少许葡萄汁或葡萄酒,里面也有一片未发酵的薄脆饼,上面就用一个双重拉环的盖封住。据约翰逊指出,这种产品的好处是,省时省力,容易清理,既经济,又卫生。所以尽管有人埋怨圣餐已变成了“市集里的商品”,失去了神圣的意义,但仍有超过4000间教堂转用了这种新产品。约翰逊反驳说:“其实耶稣在喂饱数千群众的时候,已开创了供应快餐的先河。”
鸽子的“上班一族”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长久以来,一直都有人发现,伦敦的鸽子经常会跟着上下班的人在地下铁路站内乘便车。此外,有些人更发现,鸽子甚至知道在哪一个站下车。多位读者响应上述杂志的呼吁,写信讲述他们同这些羽毛乘客一起乘地下铁路的经过。例如,有一个男子写道:“1974至1976年间,我经常遇见一只淡红色的鸽子独自在帕丁顿的地下铁路站上车,然后在接着的一个站下车。”另一个男子也曾在1965年见过类似的情形。这样看来,鸽子不经不觉在伦敦乘了差不多30年车了,但竟然连一分钱还没有付过呢!
安乐死在澳大利亚北区合法化
《纽约时报》报道,澳大利亚北区有一名男子,首次运用北区刚通过的一条新法例,在医生协助下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名男子年60出头,患有前列腺癌,医生诊断他的癌病已到了末期。负责给这名男子处方致死药物——巴比土酸盐——的菲利普·尼奇克医生解释说:“这是人首次有权以合法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医生会用一条管子把病人和一台机器连接起来,然后让病人自行按动床边一台膝上型电脑的键盘,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新法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激烈反对。甚至国会也考虑立法推翻这条法例,而不少医生和教会都为了这条法例而在法庭上争辩不休。
教堂改变用途
据荷兰《上艾瑟尔报》报道,荷兰有差不多300间教堂建筑物已改建成超级市场、公寓大楼、展览厅和办公室大楼等。鉴于在过去15年间,荷兰上教堂的人数减少了大约百分之50,许多教堂庆幸能够及时易手,省却了一切维修开支的负担。有些教堂甚至只象征式地收取一荷兰盾的金钱(约60美仙)就易手了!可是,把以往的教堂改建成商业楼宇令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长者,感到惘然若失。一位作家评论说:“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自己所属的教堂参与崇拜,在教堂受洗,在教堂举行婚礼;但现在他们竟在同样的地方见到人做着一些日常的俗务,……甚至一些下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