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5/22 14-17页
  • 森林中的歌剧院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森林中的歌剧院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与橡胶的关联
  • 从欧洲输入零星的建筑材料
  • 泰极否来
  • 回复昔日光辉
  • 橡胶的故事
    警醒!1978
  • 采集橡胶业——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警醒!1996年
  • 歌剧院之夜
    警醒!1994年
  • 西方歌剧学问多
    警醒!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5/22 14-17页

森林中的歌剧院

《儆醒!》驻巴西通讯员报道

我们从飞机的窗口眺望,看见两条河流相向涌流,一条是灰灰黄黄的索利蒙伊斯河,另一条是深棕而混浊的内格罗河。两河相遇时并没有完全交汇一起,直至顺流10公里才融合起来。飞机在附近的马瑙斯降落,这个城市是巴西亚马逊州的首府。

马瑙斯的居民说:“这里只有两季。不是每天都下雨,就是整天雨不停。”尽管雨水终日滂沱,可是,马瑙斯150万名居民仍然在这个对比鲜明的城市里熙熙攘攘。我们的车子在康庄大道上驰骋,途经科技先进的工厂,也驶过崎岖的街道,经过房子和楼房;不久,我们来到交通十分堵塞的市中心。这里摩天大厦林立,宏伟的历史遗迹十分瞩目,难怪马瑙斯一度有“林中巴黎”之称。然而,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物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就是歌剧院。

歌剧院负责人伊内丝·利马·达乌说:“不少地方都有歌剧院,可是,阿马佐纳斯剧院却与众不同。它四周的环境十分荒芜。”为什么这座富丽典雅的歌剧院竟然兴建在世上最大的雨林当中呢?

与橡胶的关联

1669年,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达·莫塔·法尔康在当地森林兴建了一座堡垒,并为堡垒起了个名称。堡垒的名称经过几次改动,后来终于在1856年改称为马瑙斯,取自印第安人马瑙族一名。1900年,有5万人蜂拥到马瑙斯去。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前去呢?就是亚马逊盆地出产的橡胶树。

葡籍移民留意到印第安人从橡胶树提取橡浆,制成一些相当重的橡球,用来嬉戏。后来,殖民地的居民发现这种乳白色的液体还可以有其他用途。1750年,葡萄牙国王多姆·若泽把自己的靴子运来巴西,以便请匠人用防水材料加以处理。1800年,巴西向北美洲的新英格兰输出橡胶鞋。1839年,查尔斯·古德伊尔发现硫化作用,而约翰·邓洛普则在1888年取得橡胶充气轮胎的专利权。结果,这促成了一股“橡胶热潮”。全世界对橡胶的需求越来越高。

此后不久,巴西有近20万名居民是割胶工,他们就在马瑙斯一带的雨林采集橡胶,那里的橡胶树多达8000万株之巨。

那是一段经济蓬勃、丰裕富庶的时期。电气、电话,甚至南美洲第一个电车运输系统,纷纷引进城市。不少橡胶业大亨兴建住宅大楼,所用的桌布和餐巾都是爱尔兰出口的亚麻织品。富有家庭还经常到欧洲旅游,享受当地的文化,包括那里的歌剧在内。不久,他们希望自己本地也有一所歌剧院,就像欧洲的那样。

从欧洲输入零星的建筑材料

这个梦想在1881年实现。人们选择了某小山的一个地点,位置在两条支流之间,与一间教堂毗连,四周有树林环抱。一艘一艘轮船横过大西洋,把建筑材料从欧洲运到巴西,然后沿着亚马逊河逆流而上1300公里,在马瑙斯泊岸。

且慢——这座富于新古典风格的建筑物为什么会有个圆顶呢?不错,这个穹顶原本不是这样设计的。一位工程师在法国参观一个展览会时看见这个穹顶,并十分喜爱这个设计,于是把它买下来。工程人员总共用了约莫3万6000块绿黄两色的德国瓦片来修饰穹顶。

观众席是呈马蹄形的,楼下一层可以容纳700个藤背座位;主家包厢则有12个座位;上三排楼座有90个私人包厢,每个包厢有5个座位。为了获得私人包厢,富裕的家庭一共捐出了22个希腊人头装饰,安置在柱上,以尊崇欧洲的作曲家、音乐家和剧作家。

歌剧院的照明装置使它显得富丽堂皇,璀璨生辉。观众席的中央挂了一盏巨型的法国青铜枝形吊灯,还有意大利水晶作为装饰。工作人员可以随意把吊灯降下,以便更换灯泡或加以清洁。此外,剧院还装上166盏电灯,底座是用青铜造的,其中配有1630个郁金香形玻璃灯罩,这使墙壁显得更为美观,墙上的图画更为突出。

克里斯平·多·阿马拉尔是19世纪巴西的画家,他在巴黎居住,却在意大利接受教育。阿马拉尔手执画笔,攀到天花板去,在那里画了四个景象:歌剧、舞蹈、音乐和悲剧。他成功地使观赏这些图画的人如同置身埃菲尔铁塔下仰望一样,令人叹为观止。阿马拉尔还在舞台帷幕上画了两条形成亚马逊河的河流相遇的景象,十分传神,令人赞叹不已。工作人员从不把这幅有一百年历史的帷幕卷起来,而是把它升到穹顶去,以期尽量避免帷幕上的图画受到损毁。

舞厅设在二楼,房间的每端都装有一面法国水晶镜子,垂直而长,把室内32盏意大利枝形吊灯反映开去。墙上挂了不少以亚马逊的动植物为主题的图画,它们都是意大利画家多梅尼科·迪安吉利斯的作品,吊灯的光芒使这些图画更显色彩。为了使剧院显得庄严华贵,匠人在铸铁柱上抹上灰泥、涂上颜彩,好让这些铸铁柱看来像大理石一般。楼座的栏杆看起来也像是用大理石造的,可是,人如果在其上轻敲一下,就会发现它原来是木造的。光滑的地板是采用法式的铺砌方法,1万2000块木板拼凑起来而无需任何钉子或胶黏物之助。房间惟一具有巴西特色的就是地板、书桌和桌子所用的木材。在这里,人人都会感到舒畅、自在、凉快——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石匠用一种以橡浆作为主要成分的物质造成铺路石,把石筑在歌剧院的周围。这是个好方法,因为这样的路面有助减低迟来者的马车所造成的噪音。此外,歌剧院的门户也可以常常打开,让微风吹过藤背椅子,室内的温度也凉快多了。

泰极否来

1896年,就在首场演出的晚上,剧院门户大开,门前有许多涌流着香槟酒的喷水池。整个工程一共花了15年才完成,耗资1000万美元。歌剧院庄严宏伟,歌手云集。多年以来,从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远道而来的演唱者和团体一一到达,演出普契尼和威尔地的歌剧《弄臣》、《游吟诗人》等。可是,有些演出者由于害怕染上热带疾病,诸如霍乱、疟疾和黄热病等,因而没有到马瑙斯的歌剧院演出。然而,歌剧院还要面对另一个威胁,就是橡胶业的不景气。马瑙斯开始出现不祥的阴霾。 ——参看附框“导致橡胶业衰退、歌剧院关闭的‘绑架’事件”。

1923年,巴西的橡胶业大幅紧缩。在一段短时间内,商业大亨、投机人士、商人和妓女纷纷收拾行装,离开马瑙斯,任由该市沉寂荒凉。歌剧院又怎样?剧院附属的建筑物变成贮藏橡胶的仓库,舞台则用作室内足球场!

回复昔日光辉

后来,马瑙斯成了研究生态的游客探索雨林奥秘的起点。一些人到马瑙斯访游数天,尝试玩一玩蛇儿,喂鹦鹉吃东西,或摸一摸树獭。 但如果歌剧院能够重新开放,马瑙斯将会是个别具吸引力的地方!

1974年,当局耗资巨款修葺歌剧院,以回复它旧有的风貌,并在技术设施方面加以改良。所有电灯、镜子和家具都给彻底清洁。技师安装了一个水力系统,以控制管弦乐乐池上下移动。他们又更换了舞台的地板,并在后台安装新的音响系统、照明装置和录像仪器。此外,工作人员也在大堂的椅子下安装了空气调节设备。

来自里约热内卢的交响乐团使歌剧院再度显出文化色彩。后来,著名的芭蕾舞女演员玛歌·芳廷也在这里演出《天鹅湖》,她的芭蕾舞鞋现收藏在剧院的博物馆内,用作展览。

歌剧院还需要进一步的装修,才会更舒适、美观和安全。经过苦心的研究和缜密的计划后,600个工人和30名技师在四年间来到歌剧院,协助修葺的工程。他们铲去八层油漆,发现剧院原本是粉红色的。此外,剧院的圆顶也需要整修。他们把旧瓦拆去,换上巴西制造的新瓦,款式跟以往的类似。工作人员用红色的法国天鹅绒重装椅面。至于较为精致的艺术品和图画,他们则用手术刀和刷子修饰。令人惋惜的是,走廊的美术作品由于湿度高而给损坏了,因此,工作人员选了一些翠绿色的中国织锦盖住镶板。不但这样,木柱和楼座栏杆已给白蚁蛀蚀。工作人员总共用了3640加仑的杀虫剂,注入木内,以便除灭白蚁。

1990年,宏丽的歌剧院再度歌乐绕梁。巴西女高音歌手塞莉娜·英伯特的独唱曲,以及纳尔逊·弗莱雷的钢琴独奏,使歌剧院的气派更显高贵、庄严。

这是铃声吗?不错,这个铃声预报表演将会在五分钟后开始。

剧院负责人达乌说:“为了庆祝阿马佐纳斯剧院百周年纪念,我们邀请了著名的男高音歌手何塞·卡雷拉前来表演。他测试剧院内的音响效果(他认为效果‘极佳’)。”当晚节目结束时,嘉宾都到舞厅跳舞。音乐指挥祖比·梅达和男高音歌手卢恰诺·帕瓦罗蒂也有出席这个欢庆场合。此外,阿根廷一个歌剧团演出《卡门》一剧,十分精采。

铃声再度响起,预报表演将会在三分钟后开始。我们纷纷就座。

剧院60名工作人员整天忙个不了。他们在幕后疲于奔命,为表演节目作好准备。他们将要为更多表演作好准备:爵士乐、民间音乐和话剧。可是,今晚演出的是芭蕾舞。

铃声再响起来了,表演在一分钟后就开始。嘘——嘘。

你会在什么时候到森林中的歌剧院呢?

[第17页的附栏或图片]

导致橡胶业衰退、歌剧院关闭的“绑架”事件

1876年,英国年轻的探险家亨利·威克姆搞了个阴谋,竟然导致巴西蓬勃的橡胶业减缩。在印第安人的协助下,他“绑架”了7万颗产自亚马逊森林的橡胶树幼苗,并且把幼苗运到汽船上。他经过巴西的海关时,讹称幼苗是“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稀有植物样本”,然后把幼苗走私到其他地方去。他在船上悉心培植幼苗, 越过大西洋后立即用特别包租的火车,把幼苗运到英国基尤的皇家植物园去,在温室里加以培植。几个星期后,幼苗生长起来。后来,有人把这些幼株从英国运到亚洲,在锡兰和马来半岛松软潮湿的泥土上培植起来。到1912年,这些被“绑架”的幼苗长成健康茁壮的橡胶树。据报,当这些橡胶树开始生产橡浆的时候,“巴西蓬勃的橡胶业从此一蹶不振”。

[第14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马瑙斯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5 Digital Wisdom, Inc.

[第15页的图片]

两道河水没有交汇一起

[第15页的图片]

剧院的穹顶——认路的陆标

[第16页的图片]

雨林中美轮美奂的建筑物

[第17页的图片]

再度成为富丽堂皇的歌剧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