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
《儆醒!》驻肯尼亚通讯员报道
这是个巨型深沟,是地表上一条巨大深痕,人即使在月球上也能够看见!这个深沟从以色列北部的约旦河谷,向南伸延至莫桑比克,全长共达6400公里,在非洲大陆上形成了一条巨型的长沟。
1893年,苏格兰地质学家格雷戈里开了先河,仔细研究这个令人称奇的自然现象。格雷戈里看出这个巨大深沟并非因风雨侵蚀所致,而是“岩层沉陷,周围的陆地却原封不动”。(参看诗篇104:8。)他把地表上这条大裂隙称为大裂谷。
现今科学家还不完全了解在千古以前,地底有什么力量形成这个裂谷。在裂谷范围内,生物繁富,气象万千,令人叹赏不已。属于非洲部分的大裂谷始于埃塞俄比亚,其中有一个极其险峻的地区,就是达纳基勒洼地(又称阿法尔三角)。这个大盐田连接红海,是个广达15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土地下沉到海平面以下120米,气温有时高达摄氏54度,非常酷热。裂谷从洼地升至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地带,这些地带位于海平线以上足有1800米,那里有些山岭高达4300米。高原土地肥沃,山坡林木茂密,源源不绝地受到青尼罗河和多条河流所滋润。裂谷继续向南伸延,东部地势起伏有致。
大裂谷沿途有许多火山,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还有不少规模较小的裂谷,向四面八方伸展。在大裂谷的西部,火山活动形成了鲁文佐里山脉和维龙加山脉,跨越卢旺达、扎伊尔和乌干达的边界。有些山岭仍然显示出地热活动的迹象,间或冒烟和喷出赤热的熔岩。在裂谷东部附近,历史悠久的乞力马扎罗火山和肯尼亚火山高峻雄伟,尽管热带区阳光炽热,山顶还是白雪皑皑的。大裂谷沿途也有许多冒烟的温泉和热烫烫的水,证明在地表下的深处,陆地运动仍然相当活跃。
沿着大裂谷南下就是坦桑尼亚,那里有一大片草原与裂谷接连。这个草原的马萨伊语名称是西林格,意思是“广阔的空间”,可是,人们通常称它为塞伦盖蒂平原。这个平原草儿繁茂,是大群野生动物的食粮。大牛羚就是在这个平原上移栖的,景象非常壮观!
大裂谷的湖泊
非洲大裂谷的东部有一连串湖泊,吸纳了大量碳酸钠。这些化学物质是从火山集水区滤出来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地下火山活动而渗进湖泊的。部分湖泊略带硷性,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就是一例。这个湖的四周是广达几千平方公里的偏僻沙漠区,部分湖水呈翡翠绿,娇美悦目,而且也是世上有最多鳄鱼群集的地方。肯尼亚的马加迪湖和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含大量盐分,几乎形成了白色的碳酸钠沉积物。成因是什么?由于这些湖泊没有出口让水流把盐分带走,大部分水分都是通过蒸发而流失的,结果,湖中的矿物质含量越来越高。由于大裂谷的湖泊含大量碳酸钠,没有什么动物能够在这么苦涩的湖水里或附近生存。然而,外形高雅的粉红色火烈鸟却是例外,这种雀鸟是从一个碳酸钠湖迁到另一个去,湖水虽然具腐蚀性,微细的水藻却能在其中生长,而火烈鸟就是靠吃这些水藻生存的。聚集在这里的火烈鸟多达几百万只,仿佛是个粉红色的活动海洋。
此外,还有一种细小的鱼(tilapia grahami)能够在这个其他鱼类活不成的湖中生存。这种鱼类有抗硷性的能力,常常在水下蒸气出口附近活动。那里的水相当烫热,赤手触摸令人很不舒服。可是,这种鱼儿却能在其中生存,并且靠吃湖中的水藻来维持生命。
在大裂谷的东部,淡水湖寥寥无几。肯尼亚的奈瓦沙湖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湖位于海平面以上1870米,湖水清澈,不但是各种鱼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是大群河马晒太阳的好地方。湖泊沿岸都有葱翠的纸莎草和水生植物,400多种色彩缤纷的雀鸟在其中栖息。奈瓦沙湖的四周都有黄色的金合欢属植物,四周有山峦环抱,景色宜人。
裂谷范围内还有世上第二大的淡水湖,就是维多利亚湖,与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相接,同时也是尼罗河的源头之一。再往南下就是坦噶尼喀湖,水深1440米,是世上第二深的湖泊。
动物纷繁
东非大裂谷的天然环境适合各种野生动物栖息。某些大型的哺乳类动物在裂谷茫无边际的原野上活动,其中包括非洲野牛、长颈鹿、犀牛,还有大象。在干旱的地区里,你也可以看见斑马、大羚羊和鸵鸟。形态优雅的羚羊在草原上奔驰,仿佛在空中飞跃一样。身有斑点的猫科动物,例如美洲豹和猎豹,在辽阔的平原上猎食;在夜里,威严可畏的狮吼不时可闻。在维龙加山岭上,有一种罕有的大猩猩,栖息在高山的森林里。在裂谷的底部,大群狒狒缓缓地走过崎岖的地带,寻觅昆虫、种子和蝎子,以作食物。强悍的雕和兀鹫展开双翅,乘着热气流在高空翱翔。色彩鲜艳的蕉鹃、须䴕、犀鸟和鹦鹉在低地的荆棘丛间搭窝。那里的蜥蜴形状不一,大小各异,颜色多样,它们四处疾走,仿佛走在火焰上一般。
裂谷的游牧民族
在东非大裂谷,有不少部族住在半沙漠地区里,他们过着畜牧兼游牧的生活。这些居民体魄强健,习惯阔步而行,这是非洲游牧民族的特色。有些地区的雨量相当低,整个村落的居民往往一块儿迁徙,为牲畜寻找新的牧场。他们没有护照,无需签证,在各国之间并不明确的边界上自由往来,对于外间的发展和别处的生活方式兴趣不大。在这些僻远的地区里,居民的生活步调比较缓慢。他们的时间观念就只有日出、日落。当地人的家财在乎他有多少骆驼、山羊、牛只和绵羊,或是以他有多少儿女来衡量。
那地的房子相当简陋,却别出心裁。居民把树枝弄弯,然后紧紧捆起来,形成一个穹顶架构。房子的外层是用草编成的,其上还盖上皮革,或混和了牛粪的泥浆。这类房屋通常都有一个煮食用的柴堆、一个有围栏的小畜棚,还有一块用作睡床的兽皮。炉床的火堆点燃起来,整个房子烟雾弥漫,以便驱走室内的蚊蝇。通常一条村落或一个家族会聚居一起,居民把穹顶小茅舍围圈而建,周围筑上荆棘篱笆,以免牲口在晚间受到野兽伤害。
在大裂谷的整个范围内,居民如果属于不同的部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那么,他们的面容轮廓、语言和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此外,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各有特色。有些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人则信奉名义上的基督教。不少居民相当迷信,他们把无法了解的事物都解释为超自然力量所致。近年来,当局通过一些计划,向不少偏僻地区的居民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结果,这些地区也受到外间世界所影响。
耶和华见证人也作出努力,接触这些强健、粗豪的游牧民族。见证人渴望帮助他们明白到,圣经应许人将来不用在干旱的地上糊口。圣经说:“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以赛亚书35:1)大裂谷不愧是万物的创造者耶和华上帝创意丰富的又一明证。
[第14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以色列
埃及
沙特阿拉伯
红海
也门
厄立特里亚
亚丁湾
吉布提
埃塞俄比亚
苏丹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卢旺达
布隆迪
扎伊尔
坦桑尼亚
赞比亚
马拉维
莫桑比克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5 Digital Wisdom, Inc.
[第15页的图片]
大牛羚在塞伦盖蒂平原上迁移的壮观景象
[鸣谢]
Below: © Index Stock Photography and John Dominis, 1989
[第16,17页 的图片]
几百万只火烈鸟聚集在一起,仿佛是个粉红色的活动海洋
[第16,17页 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向大裂谷的居民传讲圣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