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瘟疫
黑死病在14世纪横扫欧洲。但出乎众人的预料,这种疫病并没有带来世界末日。到了今天,情况又怎么样?当今的流行病和疾患是否表明,我们正生活在圣经所说的“最后的日子”呢?——提摩太后书3:1。
你也许认为:“不见得。”现代医学发展一日千里。关于疾病成因及防治方法,我们所知的比过去要多得多。医学家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和疫苗。凭着这些有力的武器,人类就能战胜疾病,消灭致病的微生物。此外,有关当局还致力改进医院护理服务、改良饮用水的处理方法、改善环境卫生、提高食品制作的卫生标准;这些措施对防治传染病很有用。
几十年前,许多人以为,人类同传染病的搏斗接近尾声了。天花已经绝迹,其他疾病也快要消失踪影。药物治疗卓有成效,能医百病。保健专家展望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他们预期传染病最终会销声匿迹,医学会把病魔铲除。
但医学并没有大获全胜。今天,传染病始终是头号杀手。单在1996年,就有五千多万人死于传染病。医学界不再像以往那么乐观了,反而对未来忧心忡忡。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提醒世人:“近数十年来,人类的健康状况已大为改善,但这方面的成就是不足恃的。我们正处于危机边缘,传染病卷土重来,有蔓延全球的趋势。没有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不受威胁。”
旧病为祸更烈
传染病再度肆虐,医学界很有理由深表关注。过去他们以为,大众熟知的传染病已经消灭了。今天,这些疾病却卷土重来,狠狠还击。新病例比旧的更为棘手。结核病就是个明显例子。发达国家一度认为,这种传染病已受到控制。但结核病并没有销声匿迹,每年杀害的人多达三百万。可见,当局有必要加强控制措施;要不然,预计90年代将有九千万人左右患结核病。抗药性结核病正在多个国家蔓延。
另一个例证是疟疾,这种传染病已死灰复燃。40年前,不少医生都满怀希望,预期疟疾很快就被根除。今天,死于疟疾的人每年多达两百万。疟疾是地方病,在九十多个国家普遍流行,世上百分之40的人口都有染病的危险。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对多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抵抗力。疟原虫的抗药能力很强。不少医生担心,有些类型的疟疾可能连药物也不能治愈。
疾病与贫穷
尽管防治措施成效显著,有些疾病仍继续横行猖獗。就以脊膜炎为例。这种病其实可接种疫苗来预防,也可用药物治疗。1996年年初,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带,脊膜炎肆虐。你也许从没听过这样的新闻。不过,脊膜炎却夺去了一万五千多人的性命,受害的主要是穷家孩子。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在内,每年使400万人丧生,死者大多是孩童。此外,每年还有100万个儿童死于麻疹,另有35万5000个儿童死于百日咳。这些孩子要是有机会接种成本低廉的疫苗,他们就不致于夭亡了。
每天约有八千个儿童因腹泻脱水而死亡,其实要防止也不是太困难的。有关当局只要改善卫生设备,提供洁净的饮用水和补充水分口服液,这些孩子就可以活下去。
死于上述疾病的,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当地人民普遍家境贫寒。事实上,世界有相当多的人口,估计有八亿人左右,连起码的保健服务也得不到。《1995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在国际疾病分类表上,有个‘杀手’几乎排列榜末,编号是Z59.5——赤贫;其实赤贫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人民所以多灾多病、受苦受难,就是因为贫无立锥的缘故。”
新病症
还有其他疾病是首次发现的,有关方面最近才给这些疾病分门别类。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指出:“过去20年来,至少有30种新病症出现,危害千千万万人民的健康。许多新近出现的疾病还没有确定的防治方法。所以,要控制发病率、防止疾病蔓延,成功的机会着实不大。”
就以人体免疫力缺乏病毒和爱滋病为例。大约十五年前,这些术语还是无人知晓;到了今天,各大洲都有人罹患这种绝症。目前约有二千万个成人感染了人体免疫力缺乏病毒,有四百五十多万人得了爱滋病。根据《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在欧洲和北美洲,爱滋病是45岁以下成人的头号杀手。在世界各地,每天约有六千人受到感染——每隔15秒就有1个。据现时的趋势推测,爱滋病的病例准会直线上升。美国政府一个部门预计,到公元2010年,在爱滋病为害最烈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当地人民一般只有25年寿命。
爱滋病是独一无二的绝症吗?还会有新的流行病出现,到处肆虐,造成同样甚或更大的损害吗?世界卫生组织说:“虽然有些疾病仍未为人所知,但潜在的危险已隐约可见,极有可能成为明日的‘爱滋绝症’。”
助长病菌蔓延的因素
保健专家竟为未来的流行病忧虑。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一百年前,城市居民只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15。但预测到了公元2010年,世界将有过半人口住在市区,尤其是低度发展国家的大城市。
人烟稠密的地区有利于病原体滋生。城市要是有周全的住房规划、适当的排污设备和供水系统、完善的保健服务,流行病蔓延的机会就会下降。很可惜,穷国的城市反而是扩展得最快的地区。在这些城市,排污设备严重不足,750个或更多的人只能共用一个卫生间。许多城市都闹房荒,又缺少安全的饮用水,医疗设备也不敷应用。盈千累万的人挤在一起,居住环境又肮脏又恶劣,疾病的传播机会必定有增无已。
这是不是说,未来的流行病只会在人口过剩、极度贫穷的大城市蔓延呢?《内科学文献》月刊指出:“我们有必要明白,赤贫社区孤立无援,没有经济能力对抗疾病,结果沦为病菌的温床;传染病横行猖獗,连其他地方的先进科技也无能为力。”
要把疾病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并不容易。民众到处迁移。每天约有一百万人出入各国边境。每周也有100万人在富国和穷国之间来往。人民不断流徙,致命的病菌也跟着他们到处散播。《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评论:“任何地方发生流行病,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国际旅游活动中心所受的威胁尤其严重。”
在20世纪,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瘟疫还是夺命不留情。许多人担心,危险的疾病会为祸更烈。圣经对未来到底有怎样的论述?
[第4页的精选语句]
传染病始终是世界的头号杀手,单在1996年就夺去了五千多万人的性命
[第6页的附栏]
抗生素抗药性
由于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多种传染病已变得难以医治。情形就如以下所描述:细菌侵染人体后,不断繁殖,把遗传特征传给下一代。每个新生的细菌都有可能成为突变种。这是指繁殖过程出了小岔子,使子代细菌的特征跟亲代略有不同。单单一个细菌经历突变,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微乎其微。不过,细菌上亿地繁殖,在一小时内可产生三个新的子代。所以,不大可能的事也会发生——顽强的细菌时而出现,使抗生素失去原有的药力。
病人服用抗生素后,无抗药性的细菌通通给消灭掉。病人也许觉得病好了。不过,有抗药能力的细菌却活下来。这些细菌现已独霸一方,不用跟其他微菌争夺养料,可以无拘无束地繁殖。一天之内,一个细菌可以分裂成一千六百多万个。不久,病人又感到不适。这回可不一样了,致病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病人原先服用的抗生素已失去疗效。这些细菌继续侵袭其他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经历突变,对其他抗生素也产生抗药性。
《内科学文献》一篇社论指出:“既然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生物对目前的医疗药物能迅速产生抗药性,我们想知道的,不再是人类会不会给微生物打垮,而是什么时候会通通战败身亡。”——斜体自排。
[第7页的附栏]
1976年以来出现的新传染病
首次发现
或得到
确诊年份疾病名称确诊的地方
1976 军团病美国
1976 隐孢子虫病美国
1976 伊波拉出血热扎伊尔
1977 汉他病毒韩国
1980 丁型肝炎意大利
1980 人类T细胞淋巴向性病毒-1日本
1981 爱滋病美国
1982 大肠埃希氏杆菌O157:H7型美国
1986 疯牛症* 英国
1988 肠炎沙门氏菌PT4型英国
1989 丙型肝炎美国
1991 委内瑞拉出血热委内瑞拉
1992 霍乱弧菌O139型印度
1994 巴西出血热巴西
1994 人马麻疹病毒澳洲
*只侵染动物。
[鸣谢]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第8页的附栏]
旧症卷土重来
结核病:在这十年内,预计有三千多万人死于结核病。由于以往治疗不得其法,结核病已产生抗药性,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目前好几类结核杆菌已有免疫力,一度有效的药物再也不能起杀菌作用了。
疟疾:这种病每年侵染的人数多达五亿,另杀害200万人。有关当局不是缺少药品,就是滥用药物,控制疫情的措施遇到重重障碍。结果,疟原虫产生了抵抗药物的能力,以往的灵丹妙药已失去疗效。此外,蚊子对杀虫剂也产生了抗药性,使问题变得越发棘手。
霍乱:霍乱每年夺去12万人的性命,非洲人占绝大多数。这种疫病频频侵袭非洲,而且广泛蔓延。过去数十年来,霍乱从没涉足南美洲,却在1991年侵袭秘鲁。自那时以来,霍乱已席卷南美洲大陆。
登格热:病毒由蚊子传播,估计每年有2000万人染上这病。1995年,登格热横扫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岛,至少有14个国家受到侵袭。疫情是15年来最恶劣的。城市无计划地扩展,带有病毒的蚊子又繁殖得快,加上染病的民众不断流徙,登格热因此成了流行病。
白喉:早在50年前,工业国家已推行大规模的免疫计划,所以白喉的发病率极低。但自1990年以来,白喉一直在东欧和前苏联逞凶肆虐,横扫15个国家。患者每四个就有一个病逝。1995年上半年,据报约有二万五千人染上白喉。
腺鼠疫:1995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至少有1400人感染了腺鼠疫。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这种传染病已蔓延到一些从没有过鼠疫的地区。
[鸣谢]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第5页的图片]
虽然保健服务有所改善,但医学界还是无法遏止传染病蔓延
[鸣谢]
WHO photo by J. Abcede
[第7页的图片]
居住环境要是又挤迫又肮脏,疾病就很容易传播
[第8页的图片]
在发展中国家,约有八亿人连起码的保健服务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