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真的找着黑洞了吗?
黑洞!以往颇为光亮的恒星,逐渐变得暗淡无光,在自身引力的影响下不断坍缩,到了最后,不管什么东西,哪怕是光,也敌不住强大引力而被吸入其中,再也逃不出来。听起来可像科幻小说的情节?不过,许多天文学家却认为,黑洞在宇宙中也许十分常见。你有兴趣多认识它一下吗?让我们从北天球的星座之一——迷人的天鹅座——说起吧!
天鹅座X-1是黑洞吗?
自6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天鹅座的一个特殊区域深感兴趣。根据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行的观测器的发现,这个区域是个强力的X射线源,称为天鹅座X-1。
科学家早就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释放出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就越多。你要是把铁块放在高温的熔炉里烧,铁块会逐渐变红。随着铁块的温度持续上升,铁块的颜色就由红色转为黄色,最后由黄色转为白色。恒星在这方面跟铁块十分相似。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即温度为3000K(开尔文温标a)左右的恒星,表面呈红色;温度相对较高的恒星,像表面温度接近6000K的太阳,则呈黄色。不过,星际气体的温度得增加至数百万开氏度,才会释出像天鹅座X-1那么强烈的X-射线辐射。然而,天上可没有恒星会有这么高的表面温度。
在天鹅座X-1的天区位置中,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表面温度估计有3万K的恒星——不错,温度确实很高,却仍然跟发出强力X-射线的温度相距甚远。这颗恒星的编号是HDE226868,据估计质量约是太阳的30倍,跟地球相距6000光年。这颗超巨星有一颗伴星,两者互相绕转,周期为5.6天。科学家计算出这颗伴星跟HDE226868的距离只有数百万公里。据若干资料显示,伴星的质量大约相当于十个太阳。可是,这颗伴星却有点不对劲——它是隐而不现的。一般来说,体积这么巨大,距离地球又不远的恒星,应该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科学家说,这样的庞然大物,看来释出强烈的X-射线之余,却没有发出可见的光,就很可能是个黑洞了。
黑洞之旅
试想象你有幸到天鹅座X-1一游。假若它真的是个黑洞,你看见的就很可能像17页的插图所描绘的一样了。图中的巨大恒星就是HDE226868。虽然这颗星的直径达数百万公里,黑洞的直径却也许只有60公里。这团发光气体的旋涡中央的小黑点就是视界,即黑洞的边界。视界不是有形可见的,而是像一团黑影。视界把黑洞和外面的宇宙划分开来;视界以内的范围是个极强的引力场,以致连恒星本身所发出的光也逃不出来。不少科学家认为,在视界以内黑洞的正中央,有个称为奇点的区域。奇点没有体积,密度却无限高,所有掉进黑洞去的东西就都在这里全然消失。
黑洞正不断吸取伴星的外层气体。伴星的气体开始旋转得越来越快,并且与黑洞的四周发生摩擦,温度持续急升,而顿时变得像个发光的碟子。气体在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之下,速度激增至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这个温度极高的气体碟子就在黑洞以外发出X-射线。当然,气体一旦给扯进黑洞里去,就再没有X-射线——或任何别的东西——可以逃出来了。
天鹅座X-1无疑蔚为奇观,不过你可千万别靠得太近!天鹅座X-1所发出的X-射线不但能置人于死,它本身的强大引力也足以杀人于无形。你要是站在地球上,你的头和脚所受的引力是稍有不同的。这种引力方面的差异会产生拉力,只是拉力极小,人们感受不到。可是,在天鹅座X-1的区域中,这种引力差异会骤增1500亿倍,这时候,引力差异所导致的拉力就仿佛一双无形的手,能实际把你的头和脚往相反方向拉开,立时教你粉身碎骨!
天鹅A——超量级黑洞?
天鹅座还有另一个神秘诡异的区域。肉眼看来,它只是个遥远星系所构成的朦胧光点,然而它所发出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在太空中却是数一数二的。这个天区叫作天鹅A。自科学家在五十多年前发现了它以来,就一直为它伤透脑筋。
仅是想象天鹅A的规模,已足以教人瞠目结舌。天鹅座X-1位于我们的星系以内,距离我们只有数千光年之遥。可是,天文学家却认为天鹅A远在数亿光年之外。天鹅座X-1跟它的可见伴星相距约只有1光分b,然而在天鹅A中,由两股无线电波束所形成的卷流却相距数十万光年。显然,天鹅A中央有某些东西一直仿佛一支发射宇宙射线的枪一般,以相反方向发射强大的能量,已达数十万年或甚至数百万年之久。天鹅A中央的详细无线电波图显示,要是把射线枪与无线电波束相比,射线枪十分细小,所占的范围小于1光月。于上述这么长的时间中,射线枪要是一直在摇晃,射出的光束就该呈弯弯曲曲的样子才对。可是,射线枪射出的神秘光束却笔笔直直,仿佛有个巨型陀螺仪把射线枪固定下来似的。
这种现象到底是由什么促成的呢?基普·索恩教授写道:“80年代早期,人们就这副中央能量发射器提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当中只有一个谈到寿命长、范围小于1光月、能够发出强力射线的超级陀螺仪。这个独特见解指向的,正是个体积巨大、高速自转的黑洞。”
其余可能是黑洞的星体
1994年,新修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曾向“邻近”的M87星系作过近距离观察。据估计M87距离我们5000万光年。借着哈勃太空望远镜这副先进的光学仪器,人们发现星系中央有个由气体形成的旋涡,正以每小时200万公里的惊人速度绕着某个物体运转。什么东西促使气体以这样的高速转动呢?计算结果显示,旋涡中心物体的质量必定至少相当于20亿个太阳之巨。可是,这个庞然巨物却给挤在只有我们太阳系般大小的“细小”空间之中。科学家惟一想得出的,就是这个巨物必然是个超量级黑洞,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天文学家现已在几个邻近星系的中央,探测到一些可能是黑洞的星体。我们的“邻居”,距离地球约只有200万光年的仙女星系,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也许有个巨大黑洞甚至比仙女星系更靠近我们!据最近的观察所得,在我们的星系银河系中央,就可能有个巨型黑洞!在某个细小的区域内,一个估计质量约等于240万个太阳的东西,正促使银河系中央附近的恒星以极高的速度绕着它运行。物理学家索恩解释说:“据在80年代陆续搜集到的证据显示,这样的洞不仅在大部分类星体和射电星系的核心中常常可找得着,像银河系和仙女星系这些巨大、正常(非射电)星系,也大都有这样的洞。”
科学家真的找着黑洞了吗?有这个可能。无可否认,他们的确在天鹅座和别的天区中发现了一些未为人知的东西,是目前的人可以解释为黑洞的。不过,新数据却往往可以驳斥人们一向认同的理论。
三千五百多年前,上帝曾向约伯问道:“你知道天的定例吗?”(约伯记38:33)纵使科学发展已一日千里,这个问题仍旧值得现代人深思。毕竟,每逢人以为自己对宇宙已开始有若干认识的时候,就总会有些崭新而出乎意料的发现,把人们之前仔细构想出来的理论一一推翻。不管怎样,让我们照样仰望夜空,欣赏天上森罗万象,由衷赞叹众星之美和造物之奇吧!
[脚注]
a 开尔文温标(符号K)是科学家所采用的温标,始于绝对零度(所有物质的最低可能温度),温度间距与摄氏一样,因此跟摄氏温度同步增加。由于绝对零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73度,所以摄氏零度等于273K。
b 光年是个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走1年的距离,约相当于9万4610亿公里。同样道理,1光分就是光走1分钟的距离,1光月就是光走1个月的距离,依此类推。
[第16,17页 的附栏]
黑洞的形成
按现代科学家理解,恒星的引力和核子力无休止地互相抗衡,于是令恒星发光。要是没有引力把气体挤进恒星的深处去,核聚变就不能产生。在另一方面,要是没有核聚变跟向内的引力抗衡,恒星就可能经历一些奇异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像我们的太阳一般大小的恒星一旦耗尽氢和氦这两种核燃料,就会给自己的引力压缩,成为大小像地球一样、温度高的白矮星。白矮星的质量也许跟太阳相等,可是却给挤在只得太阳体积的百万分之一的空间之中。
请想想一般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构成物质的原子内,大部分是空间,而质量则差不多全都集中在细小的核心附近,核心四周围着电子云,电子云所占的空间比核心部分大得多。可是,在白矮星的内部,引力把电子云挤在只有原来体积的一小部分的空间之中,使恒星体积变得只有行星一般大。像我们太阳般大小的恒星发展到这个地步时,引力和被挤在一起的电子所产生的排斥力就达到平衡,而恒星也就不再坍缩下去。
不过,恒星要是比太阳重,自身引力随之而增,情形又会怎样呢?恒星的质量若是太阳的1.4倍以上,由于自身引力更大,电子云就会给压缩至不再存在。于是,质子和电子合并成中子。引力要是不太强,中子的力会足以抵抗引力的压力,恒星也就停止坍缩。这时候,恒星不再是只有行星般大小的白矮星,而是演化成体积像小行星一样的中子星。据知,中子星是由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物质所组成的。
那末,引力要是再进一步增加,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科学家认为,恒星的质量要是有太阳三倍那么大,引力就会强大到连中子也抵受不了。事实上,以物理学家所知,世上根本没有任何物质能与这股强大的引力抗衡。因此,小行星般大小的中子星会无限地向核心坍缩,也不只是坍缩成更小的球体,而是坍缩成一点,称为奇点,或某种尚未能以理论解释得清楚的东西。到了这个地步,恒星看来消失了,在恒星原来所在之处残留下来的就只有引力和黑洞。黑洞取代了恒星原来的位置,形成像团黑影般的引力场。黑洞是个极强的引力场,因此不管什么东西,哪怕是光,也休想逃得出它的魔掌。
[第16页的图片]
天鹅座中的北美洲星云(1)和网状星云(2)。天鹅座X-1(3)位于天鹅的颈项上
天鹅座
[鸣谢]
Tony and Daphne Hallas/Astro Photo
Tony and Daphne Hallas/Astro Photo
[第17页的图片]
理论上的天鹅座X-1
人们借着探测黑洞对别的天体所产生的影响而找出黑洞的所在之处。本页的插图显示黑洞正怎样把恒星的气体吸进洞里去
画家构想出来的黑洞(红色方框)和放大影像(下图)
[第14页的图片鸣谢]
Einstein: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