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与大屠杀
《儆醒!》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早在1987年,天主教会已考虑撰写文件,承认要对大屠杀负责。1998年3月,梵蒂冈与犹太人宗教关系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文件,题名为《毋忘大屠杀》。a大众对这份文件抱很大期望。
虽然文件深得某些人士的赏识,但许多人对文件的内容都深感不满。为什么?他们觉得文件有什么不妥呢?
反犹太教与反犹太主义
在文件里,梵蒂冈特地把反犹太教和反犹太主义区分开来。天主教会承认在反对犹太教方面有过错,却否认自己是反犹太主义者。许多人都不满梵蒂冈作出这样的区别,对文件得出的结论也不敢苟同。德国的伊格纳茨·布比斯拉比评论:“依我看,天主教会像是在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是人家的错。”
意大利天主教历史家乔治·韦基奥赞同把反犹太教和反犹太主义区分开,但他也指出“问题在于:怎样交代天主教会的反犹太教立场,同时怎样解释这个立场可能促进了反犹太主义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梵蒂冈的《罗马观察家报》在1895年11月22-23日刊登载了一封信,内容提到:“基本说来,个个虔诚的天主教徒都是反犹太主义者,连神父也无例外,因为这是天主教的教理,也是他们职责所在。”
在这份文件里,最惹人非议的是,梵蒂冈为庇护十二世的行为辩护。从1917年到1929年,庇护十二世曾任教宗驻德国的特派大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他登上了宗座。
庇护十二世噤若寒蝉
意大利法学家弗朗切斯科·马尔焦塔·布罗利奥认为,文件并没有“提供新线索,也没有解释以下颇具争议的问题:教宗庇护十二世对纳粹暴政‘噤若寒蝉’,他有支持德国的嫌疑,在膺选教宗的前后对纳粹政权大耍外交手腕”。
时事评论员大多同意,不管别人对《毋忘大屠杀》这份文件的含意有什么看法,以下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对于纳粹政权在集中营所进行的种族灭绝,天主教会的领袖为什么一直噤若寒蝉?美国历史家乔治·莫斯表示,庇护十二世刻意保持缄默,“他保护了教会免受迫害,却破坏了教会的道德气节。他的作风一点也不像教宗,反而像个国家元首”。消息灵通的观察家认为,梵蒂冈所以迟迟不愿发布这份文件,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把大屠杀一事交代清楚,该怎样为庇护十二世打圆场。
文件处处维护教宗庇护十二世,许多人不禁大为恼火。阿里戈·莱维写道:“文件并没有透露教宗为什么‘噤若寒蝉’,真令人失望。”198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维泽尔说:“天主教会居然声称,我们犹太人应该感激庇护十二世。说得婉转些,我认为这跟异端邪说没有两样。”
推卸责任
文件沿用天主教神学家所划分的传统界线。天主教神学家声称,就整个组织来说,教会是神圣的,而且蒙主眷顾,决不犯错,但教会的成员就可不同了,他们是罪人,任何罪恶都是罪人所为。梵蒂冈的委员会写道:“可惜,有些基督徒的表现与基督跟从者的应有态度不相称,他们没有在精神上抵抗迫害运动,也没有伸手援助受迫害的犹太人。……[这些基督徒]不够坚定,没有勇气公开提出抗议。……我们为教会儿女所犯的过错深表遗憾。”
就整个组织来说,天主教会并没有承担责任,只是把罪责推到教会的个别成员身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教会在这方面倒退了一大步。比方说,法国天主教会发布了一份正式的“悔改宣言”,请求天主和犹太人宽恕,因为战时的法国维希政权大肆迫害犹太人,天主教会却“袖手旁观”。总主教奥利维耶·德贝朗热读出宣言的时候,表明天主教会承认,教会只顾维护一己私利,“罔顾了圣经的吩咐,就是要尊重所有人,因为人人都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
法国天主教会的宣言也指出:“教会必须承认,对于犹太人所受的迫害,尤其对维希政权所颁布的多项反犹措施,教会只是袖手旁观,甚少表示愤慨。教会一直保持缄默,完全没有为牺牲者说过半句公道话。……今天,我们承认保持缄默是不对的。我们也承认,法国天主教会失职,没有好好陶冶人民的良心。”
自从绍阿赫,也就是大屠杀,这个可怖的惨剧发生后,五十多年过去了。天主教会到现在还是不肯面对史实,最委婉的说法是:他们对这段历史事实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在另一方面,有些人自始至终都勇于面对事实。耶和华见证人可说是个人数较少的宗教团体,他们遭到纳粹分子猛烈迫害,却没有屈从就范。
近年来,事实越来越清楚表明,见证人跟天主教会的成员迥然不同,他们敢于谴责纳粹分子的暴行。见证人并不仅是个别地进行声讨,连组织的发言人和出版物也勇敢发言,就着纳粹分子的丑行口诛笔伐。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副校长兼历史家克里斯蒂娜·金说:“耶和华见证人的确仗义执言。他们一开始就异口同声地放胆直言。他们怀着大无畏的精神,把事实真相揭露出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他们的行为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以资借镜。”
[脚注]
a 在希伯来语,大屠杀叫做绍阿赫,这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吉普赛人、波兰人、斯拉夫人和其他人所进行的集体屠杀。
[第26页的图片]
在大屠杀期间,教宗庇护十二世噤若寒蝉
[鸣谢]
U.S. Army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