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12/22 4-7页
  • 化学品——是敌是友?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化学品——是敌是友?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毒性测试,困难重重
  • 用动物做试验可靠吗?
  • 实验室试验一旦失败
  • 冒充激素的化学品
  • 人造化学品层出不穷
    警醒!1998年
  • 您家里存放着多少有毒物品?
    警醒!1998年
  • 工业化学品丑恶的一面
    警醒!1988年
  • 你的食物怎样了?
    警醒!1971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2/22 4-7页

化学品——是敌是友?

在日常生活上,我们有无数的决定都是权衡过利弊以后才作的。举例说,为了方便出入,许多人都购置汽车。有车代步虽然方便,但他们还须认真计算做车主的代价,例如支付汽车保险费和登记费,承担汽车减值所造成的损失等。他们也要保养汽车,使汽车适合在公路上行驶。这还不止,他们得考虑以下的风险:汽车失事所造成的伤亡。使用合成化学品的情况跟购置汽车很相似,当事人必须仔细权衡利弊。就以一种称为甲基特丁基乙醚(MTBE)的燃料添加剂为例。这种化学品不但有助燃烧,还可以减少汽车所排出的废气。

幸亏有甲基特丁基乙醚,美国多个城市有很长的时间,从没有过这么清新的空气了。不过,《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这么清新的空气“是用很高的代价换取的”。原因是,甲基特丁基乙醚有致癌的可能。这种化学品从盈千累万的地下汽油贮藏库漏出来,渗进地下水里。正因为这个缘故,一个城镇不得不从外头输入百分之82的饮用水,每年花费高达350万美元!《新科学家》周刊评论,这个祸患“可能使美国长期面对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危机”。

有些化学品不但破坏环境,还危害人的健康。由于害多益少,有关当局已全面禁止这些化学品在市场上流通。你也许会问:“这样的事怎么可能发生呢?新的化学制品不是通通经过彻底测试,证明没有毒性,才推出市场吗?”

毒性测试,困难重重

化学品的毒性测试结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是用科学方法断定,其余都是靠猜测的。约瑟夫·罗德里克斯在他撰写的《预计风险》评论:“不管什么化学品,风险评估员都不晓得怎样在‘安全’接触和‘不安全’接触之间划清界线。”药物的情况也很类似,有多种药物都是用合成方法制造的。《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说:“尽管经过精密的测试,化学家仍无法把药物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完全测试出来。”

实验室也有它的局限性。举例说,世界的环境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完全仿照外间的环境把某些化学品、化学过程复制出来。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合成化学品,其中有许多可以交互影响,跟不同的生物产生相互作用。有些化学品本身是无害的,但它们要是在我们体内或体外混合起来,就可能变成新的有毒化合物了。有几种化学品经身体的代谢过程处理后,转化为有毒物质,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面对这么棘手的问题,风险评估员又怎样断定某种化学品是否安全呢?惯常做法就是给试验动物服用有限剂量的化学品,然后把试验结果应用在人类身上。这个做法总是行得通吗?

用动物做试验可靠吗?

用动物测试毒素的威力,除了引起有关虐待动物的道德问题外,还引发其他问题。比方说,不同的动物对化学品所产生的反应往往有很大的差别。二氧芑含有剧毒,一小剂量就足以杀死一只雌性豚鼠,这个剂量却要增加到5000倍才能把一只仓鼠杀死!甚至亲缘关系很接近的物种,例如大大小小的老鼠,对多种化学品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毒素所产生的反应尚且有这么大的差异,试问研究人员又怎能确定某种化学品对人体无害呢?老实说,他们根本不能确定。

化学家实在左右为难。他们既要讨好产品的推销对象,又要安抚关注动物福利的人士。此外,他们还要确保产品对人无害,以求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考虑到这些因素,有些实验室现已改用人体细胞培养物来做化学试验。不过,化学界能否提供确凿的证据,保证化学品安全可靠,就有待日后分晓了。

实验室试验一旦失败

某些化学制品初次推出的时候,有关方面口口声声说是安全的,滴滴涕(DDT)就是其中一例。这种杀虫剂到现在仍然广泛污染大自然的环境。科学家后来发现,滴滴涕能累积在生物体内,其他潜在毒素也有同样的危险。这导致什么可悲的后果?食物链就像活的漏斗,把亿万微生物所含的毒素,传递到鱼类体内,再传递到鸟类、熊、水獭等动物体内。毒素最后积聚在食物链末尾一环的生物体内。正因为这个缘故,有超过十年的时间,一群称为䴙䴘的水鸟竟然连一只雏鸟也孵不出来!

这些生物漏斗的“效率”奇高,连一些在水里几乎测不出的化学物质也能漏过去,最后累积在食物链末尾一环的生物体内,积存分量大得惊人。北美洲圣劳伦斯河的白鲸就是一大明证。它们体内积聚了巨量毒素,即使死了,尸体也必须当做危险废物处理!

科学家发现,在许多动物体内积存的化学品,有的原来冒充体内的激素去进行破坏。直到近期他们才渐渐摸清事情的底细:这些化学品可能有隐伏的毒性作用。

冒充激素的化学品

激素是体内的化学传递员,作用非同小可。它们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对身体的生长、生殖周期等起着刺激或抑制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新闻稿指出,“有日益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某些合成化学品一进入体内,就阻碍激素发挥作用,甚至冒充激素去进行破坏。

冒充激素的化学品包括多氯代联苯a、二氧芑、呋喃、某几种杀虫剂,以及滴滴涕的残余。这些合成化学品被称为内分泌扰乱者,顾名思义,它们能够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使激素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

这些化学品常常假冒一种激素,就是雌激素。《儿科》月刊所登的一篇研究报告表示,过早发育的女孩子越来越多,这个日趋普遍的现象可能跟含雌激素的护发品、假装雌激素的环境化学品有关。

在发育阶段的关键时期,男孩子如果经常把某些化学品摄入体内,就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发现》杂志一篇报道指出,“实验表明在发育阶段的关键时刻,给雄性海龟和雄性短吻鳄涂上多氯代联苯,足以把它们变为雌性,或‘雌雄间性’怪物。”

此外,化学毒素也削弱免疫系统,使动物越发容易感染病毒。病毒感染似乎从没有像现在那样,传播得这么快这么远,居于食物链高层的动物,例如海豚、海鸟等,尤其容易受到感染。

在人类当中,冒充激素的化学品对儿童为害最烈。《发现》杂志报道,好些年前,日本有些妇女吃了含有多氯代联苯的米糠油后,产下的子女“在身心方面都发育迟钝,还有活动减退、过度活跃等行为上的问题;男婴的阴茎异常短小;智商分数比一般水平要低五分”。在荷兰和北美洲,有些儿童长期吸入大量的多氯代联苯气体。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化学品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也产生了类似的坏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几种癌症是因为身体“对激素的变化反应过敏”而引起的,例如乳癌、睾丸癌、前列腺癌等;患这类癌症的男女有增无减,假冒激素的化学品可能是一大诱因。此外,在好几个国家,男子的平均精子计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精子素质也渐渐减弱,原因可能在于化学品的消耗量不断上升。在一些地区,男子的平均精子计数在50年内几乎减了一半!

上一篇文章引述了一个医生的话,说我们“这一代都是充当实验品的”。她似乎说对了。诚然,在我们制造的化学品中,有许多都是有益的,但其他制品就害人不浅了。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避免把一些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学物质摄入体内。真没想到,这一类的化学品,我们家里竟然随处可见呢。下篇文章会探讨,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己,以免把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物质摄入体内。

[脚注]

a 从30年代起,多氯代联苯就一直普遍为人所用。这类合成化学品包含二百多种含油化合物,可用来制造润滑剂、塑料、电绝缘体、杀虫剂、碗碟洗涤剂和其他产品。尽管许多国家现已禁止生产多氯代联苯,但目前仍有一两百万吨的制成品。多氯代联苯制品给弃置后,渐渐渗进自然环境,毒害生态。

[第7页的图片]

这些鲸鱼含有剧毒,即使死了,尸体也得当做危险废物处理

[鸣谢]

©George Holton, 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 Collection/PR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