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2/22 20-23页
  •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农药的循环
  • 农药——利多弊少吗?
  • 综合治虫法——可行之法
  • 天然治虫法
  • 不一样的灭虫法
  • 人在杀虫战争中能够获胜吗?
    警醒!1985年
  • 昆虫是祸是福?
    警醒!1974
  • 有机种植
    警醒!2002年
  • 品种纷繁,生命攸关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2/22 20-23页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

《儆醒!》驻巴西通讯员报道

在巴西南部,多明戈斯·多斯桑托斯环视自己一手经营的木薯园,一脸得意地说:“好极了。”他感到满意不无理由。木薯叶长得粗壮又健康,全无受虫害的痕迹。这是化学农药建的功吗?绝不是。多明戈斯说:“两年了,我没有洒过一滴农药。”

现在,越来越多农民不在田里撒化学农药a,多明戈斯就是其中之一。新的治虫法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品,可免则免。桑德罗·米勒是个农学家,在圣保罗市附近的柑橘属果树种植园正进行多项实验。我请教他说:“是什么新方法呢?不用农药有什么好处?”

农药的循环

为说明化学农药的负面影响,桑德罗打了个比方说:“试想象,一帮银行劫匪被警员追捕之际,闯进繁忙的商业大厦。由于匪徒混进人群内,警方决定征用直升机,在商业大厦上投下一枚毒气弹。这样,匪徒固然被剿灭了,可是大厦内所有人和警卫也一并遇害。每次农夫把烈性农药往田里撒时,情形也一样。在杀灭害虫之余,作警卫的益虫也一并被消灭了。”

“可是,农作物至少不受虫害啊!”我说。桑德罗解释,动辄使用杀虫剂制造了一种恶性循环。是这样的:一些害虫对某类杀虫剂有抗药性,故能继续生存。不但这样,它们还赫然发觉置身于全无守卫——即益虫——的田里,有劳农夫用农药为它们把益虫清除净尽。

现在,害虫既有充足粮食,又无天敌掣肘,势必迅速繁殖。这么一来,农夫只好再施农药,也许还选用更厉害的杀虫剂。在南美洲,一些种豆类的农夫每星期例必喷农药一次。结果怎样?正如一个农夫说:“你撒的是农药,收的却是毒药。”

农药——利多弊少吗?

研究报告显示,灭虫的人到头来把自己也毒害了。据《农村导报》月刊指出,单在巴西,每年因农药被毒害的人近70万,也就是说,每45秒即有一人受害。世界卫生组织更指出,全球每年约有22万人因接触有毒农药而身亡。此外,化学农药也大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这边厢,有人认为使用农药是祸根;那边厢,却有人认为使用农药始终利大于弊。他们的理论是这样的:你要就用农药,有食物可吃;要就不用农药,然后挨饿。毕竟,全球人口激增,农地面积日少;如果要避免全球粮荒,农作物就得免受害虫才行。

毫无疑问,防治虫害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农民看出,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其实还可以尝试其他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治虫法。

综合治虫法——可行之法

小伊科内奥·贝尔提教授任职于皮拉西卡巴市的圣保罗市立大学,是昆虫学系主任,以研究天然治虫法闻名。我问他说:“什么是综合治虫法?”贝尔提教授解释,综合治虫法旨在减少使用杀虫剂;如有必要,也选用只灭某类害虫的杀虫剂。综合法的概念是少用农药,然后以天然治虫法来补其不足。

综合法之一是作物轮种。举例说,农夫可以轮流种植粟米和豆类。这一回,爱吃粟米而对豆类毫无兴趣的害虫若不是饿死,就得另找粟米田去。等到种粟米的时候,害虫大抵已经绝迹,至少暂时是这样。最后,当爱吃粟米的害虫闻风拥至时,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害虫不得不黯然撤退。

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法的另一个方式。主要是农夫利用天敌,如昆虫、细菌、过滤性病毒、真菌等,来对付害虫。例如,巴西的研究员发现不少毛虫感染杆状病毒 后死亡。由于这种病毒对人体无害,研究员遂想到把含病毒的液体撒在农作物上,用以对付侵蚀大豆和木薯的毛虫。一如所料,毛虫吃下撒有病毒的植物,几天后果然死去。不但这样,毛虫尸骸更为农夫提供对付害虫的免费弹药。怎会是这样的呢?

贝尔提教授解释说:“农夫只须用搅和器把带病毒的毛虫尸骸磨成粉状,过滤后放进冰箱冷藏。”含病毒的液汁一经解冻及加入水分,即可撒在农作物上作治虫之用。

据研究员指出,虽然这种自制杀虫液不像化学农药般,能把害虫即时消灭,它的成功率也高达九成。

天然治虫法

征用益虫来对付害虫又是方法之一。可是,即使当局费尽唇舌,也无法令巴西及其他地区的农民消除疑虑。为什么呢?在农夫看来,故意把昆虫放进田里,犹如城市的人故意把蟑螂放进屋里一样匪夷所思、不合常理。贝尔提博士说:“农民认为,大凡昆虫都对农作物有害无益;所以避之则吉。”

可见天然治虫法要能普及,尚有待农夫明白昆虫不尽都是敌人。举例说,十九世纪末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营果园的商人就曾利用瓢虫来除灭害虫。当时,从澳大利亚意外进入美国的害虫几乎把区内的柠檬树和橙树通通吃光。在瓢虫帮忙下,害虫不及两年即受到控制,加州的柑橘属果树才得以逃过绝种的厄运。

不一样的灭虫法

在巴西,一些农民正重新考虑征用名为小乔安娜 的瓢虫在田间作“守卫”。桑德罗陪我走过他的柑橘属果树种植园时说:“小乔安娜 是打击汲汁树虱的好帮手。”他在一棵橙树前停下,弯下长出嫩叶的树枝,清楚可见蚜虫,即树虱,正在蠕动。它们只有针头大小,虫喙牢牢钉在叶子上汲取树液。

然而,树虱也正好是“守卫”们爱吃的佳肴。事实上,一些瓢虫一生也许能吃下800只树虱。这足以令蚜虫数目受到控制吗?据桑德罗说:“是的。只要农夫在柑橘属果树周围预留空间给野草生长,让瓢虫和其他天敌有栖身之所就行了。”据报,采用天然治虫法之前,这个果园每两星期就得喷一次农药。现在,多亏有瓢虫一类的天敌,农夫最多每两三个月才喷一次农药。

其实,可以借助的天敌不只瓢虫,蜜蜂、黄蜂、雀鸟、蜘蛛、青蛙和蟾蜍全都是日夜不停作巡逻的好助手。甚至鱼类也能效劳。鱼类怎样治虫呢?

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农林局研究员萧凡(译音)报道,农民在涨溢的稻田养鱼后,发觉大大减少使用农药。方法是农夫分站两旁拉着绳子,绳子置在禾稻上,只要把绳索轻轻一拉,昆虫都给扫掉到水里去。据萧凡解释:“飞虱落到水里时大都装死,于是鱼群可尽情大快朵颐。”

另一方面,减少使用农药也同时加速益虫繁衍。这样,它们就能加入鱼群行列作治虫大军。据萧凡指出,多亏有天然治虫法,大量撒农药的治虫方法再也不合时宜了,新方法对于健康及生态环境都大有好处。

当然,农民倒是关心经济效益过于保护生态环境,而采用综合治虫法。毕竟,少点花钱在昂贵农药上自然增加农民的利润,这点好处对何时何地的农夫均具吸引力。无论如何,综合治虫法既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令农作物少受毒害,环境少受破坏,也就是可取之法。综合治虫法对农民、消费者,以至对生态环境来说,实在无往而不利。有人说得好,用综合治虫法,“人人受惠”。

[脚注]

a 最常见的农药包括(1)杀虫剂(2)除莠剂(3)杀菌剂(4)灭鼠剂等,都以对付的目标而命名。

[第21页的附栏]

农药存货

即使全球各地的农民今天就开始使用综合治虫法,农药问题不会就此消失。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农药存货逾10万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版的《我们这行星》指出:“这些存货主要是各国资助计划下购入的。”其中包括大量已证实有毒的DDT和其他杀虫剂。据《我们这行星》声称,如果不早日清理这些存货,“灾难指日可待”。

然而,清除农药存货却是费财费力的事。单单要清除非洲本土的存货就得花上一亿美元。那末,谁来支付这笔开支呢?粮农组织呼吁曾资助购入农药的各国予以援手。此外,正如粮农组织指出,“农用化学品公司实在也应承担部分费用;毕竟,大量生产农药的正是他们”。可是,这些公司迄今对“资助清除旧农药存货的问题,还是一副老大不愿意的模样”。

[第22页的附栏]

改造植物——为何惹争议?

生物工程学是防治害虫的另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对生物遗传密码认识日深,研究员曾成功作人工育种——把不同种类植物的遗传因子混合,培植出一些天生有抗虫能力的品种来。

粟米就是一例。基因工程学家把某种基因放进粟米的遗传密码内,遂产生了一种能使害虫致命的蛋白质来。结果,经基因改造的粟米就有了天生抗虫的能力。

可是,改造植物却惹来不少争议。持异议的人认为新品种也许对人体有害,或者最后变成无用的杂草。一些科学家更警告说,有抗虫能力的植物反而加快害虫产生免疫力的速度。昆虫学家贝尔提的忠告是:“对于基因工程学,我们不宜过度雀跃。曾几何时,当杀虫剂在50年代面世时,人们不也称之为一大奇迹吗?今天,我们知道它绝不是什么奇迹。当日的奇迹农药产生了奇迹害虫。天晓得今天经改造的奇迹植物,明天要产生什么奇迹异物来。”

然而,即使技术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不少人对科学家随意改动遗传基因所构成的道德问题仍甚表关注。有人认为,生物工程学也许能解决农药这个老问题,却同时引发道德上的新问题。

[第23页的图片]

瓢虫一生能吃下数以百计的害虫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