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山——旷野里的宝石
第一次看到闻名已久的西奈山时那种兴奋雀跃的感觉,实在叫我毕生难忘。我们坐着计程车,在埃及西奈半岛热气腾腾、沙尘滚滚的土地上穿梭之际,遽然来到辽阔空旷的拉卡平原上,而矗立在这儿的西奈山顿时映入眼帘,令人懔然生畏,俨如荒漠里的一块宝石。单是想到摩西可能在这山上接获上帝颁布的律法,就已教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尽管人们对圣经提及的西奈山的正确位置仍有争议,过去多个世纪以来,朝圣者对这个地方趋之若鹜,一心要造访这座他们心目中的名山。早在公元3世纪,有些苦行者为了遁世绝俗,潜心修行,选择在这儿定居下来。到了公元6世纪,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人建筑一座像堡垒般的修道院,好保护这些苦行者,并确保附近一带仍有罗马人居住。这所坐落在西奈山盆地附近的修道院,现称为圣凯瑟琳隐修院。何不随我一起,游览一下这个宗教胜地呢?
探索西奈山
穿过寸草不生的山谷后,开计程车的贝都恩人让我们在西奈山麓的隐修院的下面下了车。眼前怪石嶙峋,隐修院给树围着的外墙和绿油油的花园景致宜人。不过,我们可没有驻足观赏。我们当前的目标是攀登位于南部的山峰,在那儿扎营露宿一宵。这个山峰叫做杰贝勒穆萨,意思是“摩西之山”,也就是世代相传的西奈山。
我们徒步走了两小时后,来到所谓的以利亚盆地。以利亚盆地是个小山谷,刚好把西奈山绵延两英里的山脊一分为二。相传以利亚就是在附近一个洞窟藏身时听到上帝发言的。(列王纪上19:8-13)我们在一棵树龄达500岁的柏树下歇息时,遇上了一个贝都恩人。他不但友善得很,还从古井里打了些清澈凉快的水上来,让我们解解渴呢。
我们循着一般游客所走的路线,花20分钟攀登了750台石级之后,终于抵达峰顶。峰顶上耸立着一所小教堂,其中的修士言之凿凿地说,教堂的所在地正是摩西当年接获律法的地方。教堂旁边有一道石缝,据说上帝从摩西身边经过时,摩西就是躲在这儿的。(出埃及记33:21-23)不过,这些说法是否通通属实,人们是没法证明的。不管怎样,从峰顶俯瞰,景色确实蔚为奇观!山下的拉卡平原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而在平原后面,则是一列列红通通的花岗岩山。朝西南方望过去,还可看到高2637米的凯瑟琳山,也就是这儿一带最高的山峰。
攀登邻近的塞夫萨法峰
第二天,我们登上了塞夫萨法峰。塞夫萨法峰跟摩西之山位于同一条两英里长的山脉。塞夫萨法峰在山脉北面,高度比摩西之山稍逊。塞夫萨法峰同样矗立在拉卡平原上。摩西上山从耶和华手中接过律法时,以色列人可能就在这儿扎营等候。
朝塞夫萨法峰进发时,我们路过一些矮山和小山谷,以及不少给弃置了的小教堂、花园和清泉。这些东西都是历史遗物,印证上百个修士和隐士一度在这儿的洞窟和石室生活的故事。不过时至今日,这儿只剩下一个修士罢了。
这个修士是负责照料花园的,而花园四周都给围上了高而有刺的铁丝网。修士让我们入内时告诉我们,他在这儿工作已经五个年头儿,每星期也只会到山下的隐修院一次。之后,修士给我们引路,我们就继续攀登旅程,直至终于站在邻近山峰之中最高的塞夫萨法峰上。辽阔的拉卡平原的景色再度尽收眼底。从这个有利位置眺望,尤其使我联想到三百万以色列人结集在“山下”的偌大平原,摩西离开了扎营的地方,登上山来,站在耶和华的面前,接过写上十诫的两块法板,然后沿邻近的冲沟缓缓下山的景象。——出埃及记19:2;20:18;32:15。
虽然登山的旅程相当吃力,但总算物有所值。太阳徐徐下山之际,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到扎营的地方去。凭着营火发出的微弱光线,我们阅读过出埃及记论述摩西在西奈山种种经历的经文之后,就休息了。第二天上午,我们造访了圣凯瑟琳隐修院。
圣凯瑟琳隐修院
基督教国的人一直把圣凯瑟琳隐修院视为最重要的古迹之一,现在由希腊正教的修士照管。隐修院闻名遐迩,不仅因为它位于西奈山麓,其中收藏的圣像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是原因之一。圣凯瑟琳隐修院自建成以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鲜有访客,因此一旦有人到访,就会受院内修士热烈欢迎。修士不但会拥抱访客,热情地吻他们,还会替他们洗脚。访客可以在隐修院45英尺高的围墙内,自由浏览坐落在院内显得相当零乱的建筑物。修士常客气地说:“你喜欢留多久就留多久吧,一个星期或一个月都行啊。”即使时至今天,每年到这儿观光的游客已跃升至五万之多,隐修院十多个修士的盛情款待依然教人吃不消。
由于游人络绎不绝,隐修院每周只开放五天,每天三个小时,供人们参观。不但这样,游客也只可以参观隐修院的一小部分,包括:“摩西之井”的院子(传说摩西在这井旁跟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子相遇)、改变形貌教堂(被誉为世上最古老而仍然为人使用的教堂)和书店。另外,修士也会带人参观燃烧树丛小教堂。据修士说,这是摩西第一次见证上帝临在的地方。由于这所小教堂被认为是世上最神圣的地方,因此游客内进前必须脱掉鞋子,就像上帝当日吩咐摩西所做的一样。——出埃及记3:5。
教我们感到意犹未尽的是,还未能一睹隐修院内著名的图书馆。于是,我们试着要求通融一下,但向导却高声回应说:“不行!隐修院在几分钟之后就关门了。”可是,跟其他团员分道扬镳后不久,向导却悄悄地跟我们说:“来!跟我来!”我们从绳索下面穿过,爬了些楼梯,跟一个法国修士打个照面儿后,发现自己已身处世上其中一个最古老、最有名的图书馆里面了!这个图书馆收藏了超过4500份希腊语、阿拉伯语、古叙利亚语和埃及语的典籍,价值连城的《西奈册式抄本》也曾一度存放在这儿。——请参阅18页的附栏。
临别依依
最后,我们参观了隐修院墙外的藏骸所。在藏骸所里面,世世代代的修士和隐士的骸骨给分成腿骨、手臂骨和头骨等,一堆堆叠得高高的,而头骨堆更高得几乎可以触及天花板。为什么隐修院外竟会有个这么令人恶心的一角呢?由于隐修院拨作坟地的面积不大,因此隐修院沿袭着一种风俗:每当有修士死去,人们就从最古老的墓穴中取出骸骨,好腾出空间给刚去世的修士埋藏在其中。隐修院里的每个修士都预期自己的骸骨也有这么一天,跟历代先人的骸骨一起堆放在藏骸所里。
到过这个多少令人伤感的藏骸所后,行程就告一段落了。虽然游览过的地方不算多,但壮丽的景色、著名的隐修院已使人大开眼界,足教我们觉得不枉此行了。可是,在离别之际,令人感受至深的还是,我们在仿如旷野里的宝石的西奈山一带所走过的地方,可能正是3500年前摩西和以色列人踏足过的同一地方呢。——读者投稿。
[第18页的附栏]
举世瞩目的发现
上一个世纪,德国圣经学家蒂申多夫在圣凯瑟琳隐修院发现一份公元4世纪抄录的希腊语圣经手抄本。这份抄本现称为《西奈册式抄本》。《西奈册式抄本》不但包含不少《希伯来语圣经》书卷的希腊语《七十子译本》,还包括整部《希腊语圣经》。这份抄本是迄今已知最古老而完整的《希腊语圣经》抄本之一。
蒂申多夫把《西奈册式抄本》称为“无价的珍宝”,一心要出版其中的内容。于是,据蒂申多夫自己说,他建议修士把抄本献给希腊正教会的牧首俄国沙皇,这样,沙皇就会对隐修院另眼相看。
今天,隐修院的墙上仍然展示着蒂申多夫留给修士的信的译文。蒂申多夫在信中答应“好好保管抄本,只要西奈山的圣弟兄团一开口,就马上完璧奉还”。可是,蒂申多夫有感修士并不赏识抄本的重大价值,更没有出版之意,最后也没有信守诺言,把抄本物归原主。虽然隐修院后来接获俄国政府为抄本支付的7000卢布,不过直到今天,修士仍然认为学者居心叵测,对修院内的文物虎视眈眈。《西奈册式抄本》最终给送去不列颠博物馆,供公众人士参观。
1975年,人们在圣凯瑟琳隐修院北面的围墙下掘出47个箱子的圣像和皮卷文献,当中包括《西奈册式抄本》所欠缺的十多页。这个发现实在意义重大。可惜,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学者能有幸一睹这些新发现的书页,一般游客则只好望洋兴叹了。
[第17页的地图]
西奈山
NASA photo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6,17页 的图片]
拉卡平原和塞夫萨法峰
[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18页的图片]
摩西之山和圣凯瑟琳隐修院
[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