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3 5/1 8-9页
  •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相似资料
  • 西奈
    洞悉圣经(下册)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0年
  • 充分认识耶和华的道路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5年
  • 摩西
    洞悉圣经(上册)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守》93 5/1 8-9页

应许之地的风貌

西奈山——摩西之山和慈悲之山

想到西奈山,你很可能自然会联想起摩西。何以故呢?因为摩西曾在西奈半岛的一座高山上接获来自上帝所颁布的律法。但究竟是哪一座山呢?很可能便是上图所示的那一座。a

在半岛的南部,约在红海两个小湾之间的中央,耸立着一道有两个山峰的山脉,位置大致跟圣经里一些与摩西有关的记载吻合。其中一个山峰称为杰贝尔·穆萨,意即“摩西的山”。

从圣经的各项记载看来,这个名字颇为适切。你还记得,当摩西替叶忒罗牧羊之际,一位天使曾在燃烧着的树丛中向他显现吗?那是什么地方?圣经说那地是‘真实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又名西奈山。(出埃及记3:1-10;列王纪上19:8)摩西率领上帝的百姓离开埃及之后,便把他们带到这里来。出埃及记19:2,3说,以色列人“就在那里的山下安营。摩西到上帝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

这是摩西第一次上西奈山。他不是仅攀上一段短短的斜坡而已。我们读到:“耶和华降临在西奈山顶上,耶和华召摩西上山顶。”——出埃及记19:20。

今日,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喜欢在夜间沿着标明的小径攀上山峰,在那里等候观赏日出,然后在中午时分回程下山。但摩西却截然不同。上帝吩咐他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住在这里,我要将石版并我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你。”那一次,摩西“在山上四十昼夜”。——出埃及记24:12-18。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何以摩西的名字与这座山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这座山为什么跟“慈悲”扯上关系呢?原来在摩西上山接获律法时,结集在下面平原(可能是图中的厄拉哈平原)的百姓行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们迫使摩西的兄长制造一个神像供他们崇拜。当时亚伦说:“你们去摘下你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于是他们造了一只金牛犊来崇拜。这件事令真实的上帝大感愤怒,结果导致数以千计的人丧生。(出埃及记32:1-35)但上帝却向亚伦开恩,使他幸免于难。何以故呢?

上帝在出埃及记32:10所作的评论表明,他并没有将亚伦视为以色列人犯罪的主要策划人。后来当摩西揭发以色列人的罪行时,“利未的子孙”选择站在上帝一方,这无疑包括亚伦在内。(出埃及记32:26)所以,虽然亚伦在这件事上负有若干罪责,他却在西奈山得蒙上帝恩待。

后来,摩西表示他渴望更熟识耶和华,并看见上帝的荣耀。(出埃及记33:13,18)虽然摩西不可能看见上帝的脸,但耶和华却将他的一部分荣耀显给他看,并且强调他“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埃及记33:17-34:7)上帝强调慈悲是再适当不过的事,因为上帝眷顾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他们立约,圣经报道这件事时很频常提及“慈悲”一词。——诗篇103:7-13,18,《现译》。

今日前往西奈山游览的人会在山脚下见到一间寺院,但可惜这间寺院却未能使人想起以往摩西在山上所认识的纯真崇拜。相反,寺院内奉行的宗教都集中于崇拜圣像之上。这里展示的图片称为“通往乐园的梯子”,是根据东正教的僧侣约翰·克马卡斯所著的一本书构思出来的。克马卡斯在寺院内生活了40年之后晋升为院长,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描写有一道通往天堂的象征性梯子。但是请留意,图中描绘有些教士正被鬼灵推到地狱里永远受烈火所煎熬。图片的确栩栩如生,但含意却与圣经完全背道而驰!——传道书9:5,10;耶利米书7:31。

与这个谬误的道理大相径庭的是,真理表明至高者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埃及记34:6)摩西在西奈山得以亲近这位慈悲的上帝。

[脚注]

a 可参看《1993年耶和华见证人月历》中的较大图片。

[第8页的图片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9页的图片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9页的图片鸣谢]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