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9 10/22 3-4页
  • 迷信——有多普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迷信——有多普遍?
  • 警醒!1999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迷信盛行不衰
  • 迷信——为何除之不掉?
    警醒!1999年
  • 圣经赞成人迷信吗?
    警醒!2008年
  • 你受迷信思想支配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 迷信的魔力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10/22 3-4页

迷信——有多普遍?

在西方社会里,不论在工作地点、学校、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街上,你打个喷嚏,身边素不相识的人就会说:“愿上帝保佑你。”不少语言里都有类似的话。例如,德国人会说:“愿你健康”,而阿拉伯人则说:“愿真主怜悯你”。这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你也许认为,人们说这样的话只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罢了,因此并没有想过他们这样说的原因。不过,这些话其实是源于迷信的。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研究院的图书馆学专家莫伊拉·斯密特说:“人们这样说,是因为相信人打喷嚏时,他的灵魂会随喷嚏离开身体。”因此,人们说:“愿上帝保佑你”,其实是恳求上帝叫灵魂重回人的身体里去。

当然,人大抵都会同意,灵魂随喷嚏离开身体的说法荒谬极了。难怪《韦氏第九新大学辞典》对迷信下了这样的定义:“因无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相信法术或机遇,或者对事情的成因有错误看法而产生的信仰或行为。”

17世纪一个医生把当日的迷信习俗称为目不识丁的人的“愚行”,实在不足为奇。因此,当人类踏进20世纪,在科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列颠百科全书》(1910年版)曾乐观地预告,“人类[终有一天]会完全摆脱迷信”。

迷信盛行不衰

八十多年前的乐观预告只是空想罢了。今天,人们迷信的程度不下往昔。历久不衰是迷信的特色。在英语里,“迷信”一词源自两个拉丁语词(super 和stare ),意思是“在上面的”和“站立”。在拉丁语里,战后余生的士兵称为superstites,因为他们比战死沙场的士兵都要长命,就像“站在”他们上面一般。《迷信》一书谈到词语的起源时,说:“即使人们不时立意要破除迷信,迷信习俗却经得起时间考验,屹‘立’不倒。”今天,迷信依然盛行不衰。请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 亚洲一个主要城市的施政官骤然逝世后,官邸里某个心绪不宁的职员建议新上任的施政官找个堪舆学家,看看可怎样改动一下官邸内外的布置摆设,以消减煞气。

◻ 美国一家资产以千万美元计的大公司的总裁,常常随身携带着一块特别的玉石。打从她举行过首次成功的商品展览会后,她就“玉不离身”了。

◻ 在正式进行大型的商业交易前,亚洲的行政人员常常请人来算一算卦。

◻ 锻炼有素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却把功劳归给一件衣物。因此,他不会把衣物拿去洗,而且以后出赛都穿上它。

◻ 学生考试时用某支笔书写,结果成绩优异。于是,他认定那支笔给他带来“好运”。

◻ 举行婚礼当日,新娘仔细打点婚礼用的所有东西,当中要“有新有旧,有借回来的,也有蓝色的”。

◻ 有些人相信,他随意翻开圣经时看到的第一节经文,就是他当时所需的指引。

◻ 在跑道上,大型喷气式客机准备起飞时向前急冲,几个乘客连忙在胸前打十字。飞行期间,一个乘客轻抚“圣”克里斯托弗的肖像浮雕。

毫无疑问,迷信的现象依然普遍。事实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斯图尔特·维斯,在其著作《信仰法术——迷信心理学》中说:“在今天科学昌明的社会里,迷信的普遍程度绝不下于往昔。”

由于迷信习俗深入民心,一心要破除迷信的人往往劳而无功。原因是什么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