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为何除之不掉?
你大概留意到,不少人依然把黑猫从身前经过视为凶兆,或者害怕在梯子下面走过。许多人也认为,13号星期五是个不祥日子,大厦的13楼也不宜久留。这些迷信的想法十分无稽,却一直留存到今天。
请想想这件事:为什么有些人随身带着护身符一类的东西,或者在愿望成真时敲木头呢?这些做法没有任何根据,但这不就说明了人迷信,以为它们会带来好运吗?《迷信风俗大全》说:“迷信的人相信,某些物件、地方、动物或事情会使人交上好运(吉兆),某些则使人交上恶运(凶兆)。”——请参看加拉太书5:19,20。
破除迷信
显然,现代人曾设法破除迷信,却不成功。举个例,中国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在1995年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人迷信,好把这种不合时宜的国家风气除掉。法令的目的是,“要铲除封建迷信,改革丧礼习俗,以建设一个更文明的社会”。结果怎样呢?
据一份报告指出,上海人对迷信习俗热情不减。一个无视政府禁令、在祖先坟前烧纸钱的扫墓者说:“我们烧了190亿元给先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可以逗他们高兴。”
受广大中国读者欢迎的《光明日报》说,禁令起不了作用,还说:“全中国,专门替人占卜算命的人也许有500万人,但科技人才却只有1000万个。”报章补充说:“占卜算命的人看来增加得更快。”
《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谈到迷信经久不息时,说:“在所有文化中,有些古老习俗不但得以保存下来,还给注入了新元素,让人重新解释一番。”最近出版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承认:“即使在所谓的现代社会,人事事讲求证据,但给人追问时,人多半都承认私底下也有一两种迷信的信仰或做法。”
说一套、做一套
今天,许多人不会公开承认私底下的想法或做法,常常都说一套、做一套。一个作家说,这是害怕给人家当做傻子的缘故。因此,他们情愿把迷信习俗称为生活惯例或习惯。例如,运动员也许把自己的某些行为叫做比赛前的仪式。
最近,一个新闻工作者趁机就着连环信,把迷信的人挖苦一番。连环信是一些人传人的信,每个收信人都必须把信件进一步复制,然后寄给许多人。人们以为,把信传给人会带来好运,没把信传下去的人就会遭逢不测。这个新闻工作者收到信后,说:“我想你知道,我把信传给人,可不是因为迷信。我只是不想找倒霉而已。”
人类学家和民间学家认为,“迷信”是见仁见智的,所以不想轻易给某些做法冠以迷信之名。他们喜欢用“含意较广”、较委婉的说法,例如“民间信仰习俗”、“民间传说”或“信仰体系”等。在《愿你逢凶化吉——迷信习俗漫谈》,作家迪克·海曼坦率地说:“迷信跟罪和感冒相似。公开支持的人不多,奉行的人却不少。”
不管冠上什么名称,人们迷信的程度古今如一。今天科学已突飞猛进,为什么迷信仍然这样普遍呢?
为何除之不掉
有些人断言,迷信是人之常情。有些人甚至说迷信是人的本性。不过,研究结果却否定了这些说法。证据显示,人变得迷信,是受别人感染的缘故。
斯图尔特·维斯教授解释:“迷信行为跟大部分行为一样,是通过生活际遇逐渐感染过来的。人不是与生俱来就事事求好运。这是从其他人身上学过来的。”据说,人在小时候相信法术,他们“长大成人、心智成熟”之后,仍然很容易受迷信的说法影响。那么,迷信习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许多迷信习俗都跟人们重视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举个例,以色列人来到迦南之前,住在迦南的人的宗教就含有迷信成分。圣经说,迦南人习惯行占卜、施魔法、求预兆、行巫术、施咒语、问灵媒、预卜未来和求问死者。——申命记18:9-12。
同样,古希腊人的迷信习俗跟他们的宗教大有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希腊人相信神谕、占卜和魔法,跟迦南人不遑多让。至于巴比伦人,他们认为查看一下动物的肝,就可以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以西结书21:21)巴比伦人也以另一件事著称,就是喜欢赌博和求助于圣经所说的“幸运……之神”。(以赛亚书65:11,《现译》)今天,赌徒迷信是尽人皆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会也实际鼓吹赌博。举个例,天主教会推广像宾果一类的活动。一个赌徒说:“天主教会知道[赌徒十分迷信],这是毫无疑问的。修女常常拿着募捐的箱子,在赛马场附近出现。不少赌徒都是天主教徒,他们怎可能对修女视若无睹,不停下来捐点钱,而期望下注赢钱呢?我们多少会做点奉献。要是那天赢钱,我们就会捐得特别多,希望下一次好运再来。”
一般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都提倡庆祝圣诞节。跟这个节日有关的迷信,尤其能显示迷信跟宗教关系密切。其中一个迷信习俗是在桑寄生枝子下接吻。人们相信,这样做的人最终一定会共谐连理。跟圣诞老人有关的迷信说法也不少。
《愿你逢凶化吉》说,人渴望“探知未来”,使迷信应运而生。因此,今天的平民也好,世界领袖也好,跟从前的人没两样,都会找声称拥有神奇力量的人或类似的人,推算吉凶祸福。《早餐前别唱歌,月色下别睡觉》解释说:“人渴望相信,有些符咒、咒语能保护人,使人免受已知或未知的因素所影响。”
换句话说,人们想借助迷信习俗,好减轻恐惧的感觉。《交叉手指,向帽子吐唾沫》说:“[人]从来都是为了同样的理由而变得迷信,也就是,当人面对无法控制的情况,得靠‘运气’或‘机缘’时,迷信能使人安心一点。”
虽然科学大大提升了人的生活素质,但人们依然感到惴惴不安。事实上,科学发展诱发的种种难题,使人更惶惶不可终日。维斯教授说:“在人的文化里,迷信和信仰超自然事物是二合为一的。……因为眼前的世界瞬息万变,使人的疑虑更多。”《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作了以下结论:“人对未来的疑虑未除,人多半会继续迷信下去。”
总括来说,人的恐惧、跟不少受重视的宗教信仰有关,都使迷信习俗除之不掉。既然人是借迷信来消减不安,那是不是说,迷信是对人有益的呢?迷信到底有没有害?我们该小心提防吗?
[第5页的图片]
单在中国也许就有500万个专门替人占卜算命的人
[第6页的图片]
许多教会鼓吹宾果一类的活动,助长了人们的迷信心理
[第7页的图片]
在桑寄生枝子下接吻一类的圣诞节传统充满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