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商业化的恐怖活动
“绑架跟侵犯财产的罪行不一样。绑架罪行令人发指,绑架者用残暴不仁、冷酷无情的手段对待肉票一家,肆意侵害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家庭安排。”马克·布莱斯在《绑票生意》一书这样说。家人被绑架的消息,好像晴天霹雳,叫肉票的家属悲痛不已。他们的心情就像波浪般翻腾不定,一时满怀希望,一时感到绝望,一分一秒都十分难过。他们心里很内疚,常常怨恨自己无能为力。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但肉票的家属还是忧心忡忡、寝食不安。有些事例表明,这个噩梦可以延续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
绑匪深知肉票的家属忧心如焚、焦急万分,于是狮子大开口地索取赎金。一帮盗匪强迫肉票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新闻界,说:“请新闻界代我发布这封信,我要是不幸遇害,绑匪当然要承担罪责;不过,我的家人也难辞其咎,因为他们认为金钱比我更重要。”在意大利,绑匪为了迫使有关方面交付赎金,不惜残害肉票的身体,把割去的身体部分送交肉票的家属或电视台。在墨西哥,一个绑匪竟然一面虐待肉票,一面用电话跟他们的家人谈判。
另一些绑匪则设法讨好肉票。举例说,在菲律宾,匪徒把被绑的富商安置在马尼拉一家豪华的旅馆里,用白兰地、威士忌款待他,还安排美女陪伴左右,直到家属交付赎金为止。不过,大多数的情况是,绑匪把肉票关起来,哪里还管得他们身体怎么样,卫生怎么样。被绑架的人,许多都受到粗暴对待。不管情况怎样,肉票总是提心吊胆,因为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有什么遭遇。
应付创伤
肉票获释以后,仍不免心有余悸。绑架所留下的创伤也许经久不愈。瑞典一个护士曾在索马里被人绑架。她发表意见,说:“当事人该向朋友和亲属倾诉,这样做比什么都重要,必要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治疗专家已经定出了一套辅导方法。肉票获释以后,先跟治疗专家接触。在几次短暂的会谈中,专家会通过推理分析,帮助当事人消除惶恐不安的感觉。当事人随后才跟家人会面,恢复正常的生活。红十字会的危机治疗专家里格莫尔·伊尔贝里说:“肉票获释之后,随即接受治疗,有助于缓和心灵上的创伤,避免让绑架事件造成永久的伤害。”
恶果接踵而来
受绑架事件影响的不止是肉票和他们的家属。绑架事件可以使旅游业一蹶不振,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绑架事件扰乱社会的秩序,害得人民惶恐不安。1997年,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六家跨国公司因绑匪横行霸道而撤出了菲律宾。在一个扑灭罪行的民间团体工作的菲律宾女子喊道:“我们老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亚利桑那共和报》一篇报道指出:“墨西哥的行政人员生怕被人绑架,惶惶不可终日,情绪紧张得不能自已。老实说,他们的确有理由感到害怕。”巴西《阅读》杂志报道,巴西的儿童常被匪徒绑架劫持,他们在噩梦中见到的不再是妖怪了,而是匪徒的丑恶嘴脸。台湾的学校正教导儿童怎样防范匪徒把他们掳去。美国的幼儿园纷纷安装保安摄影机,以防不法之徒把小孩子劫走。
保安顾问生意兴隆
绑架事件不断增加,跟事件相关的问题又十分棘手。这个趋势为私营保安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业务蒸蒸日上。就以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为例,当地有五百多家私营保安公司,总收入达18亿美元之巨。
国际保安公司不但教人怎样防备绑架,还向顾客指出哪些地区的绑架风险最大,有的更代表肉票的家属跟绑匪讨价还价。提供这类服务的保安公司越来越多。保安公司给家庭和商业机构提出建议,教他们认识绑匪的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在肉票获释以后,有些保安公司还设法擒拿绑匪,取回赎金。不用说,他们提供的服务是要收费的。
尽管有保安公司协助,在许多国家绑架事件还是有增无减。谈到拉丁美洲的情况,塞特林保险公司副总裁理查德·约翰逊说:“人人都预计,绑架事件会持续增多。”
绑架事件激增的理由
绑架事件近期剧增,专家为此提出了一连串的理由。一个理由是,有些地区经济萧条,为了维持生计,人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在俄罗斯纳尔奇克镇,一个救济工作人员说:“众所周知,最容易赚钱的方法就是掳人勒赎。”在前苏联的一些共和国,据说地方军阀靠索取赎金来维持私人军队的开支。
出外公干或旅游的人,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多,为蠢蠢欲动的绑匪开展了新的活动范围。绑架外国人的事件五年内增加了一倍。从1991年到1997年,发生游客被绑架事件的国家约有26个。
这些绑匪到底从哪里而来?在一些地方,由于军事冲突逐渐缓和下来,大批士兵被迫失业,以致生活无着。下岗士兵强悍善战,自然晓得怎样“干大买卖”。
另一个原因是,警方不但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对付银行劫匪,还严厉打击贩毒活动。为了增补收入,罪犯惟有掳人勒赎。绑架案专家迈克·阿克曼说:“各地警方都采取严厉措施,打击侵犯财产的罪行,罪犯就只好把作案的目标转到人的身上。”家属交付巨额赎金的消息一经传媒报道,也可以引起不良分子的贪念,诱使他们效尤。
动机各不相同
绑匪大多旨在索取钱财。他们索取的赎金有时只是小数目,有时却达到创纪录的金额。香港地产界的巨子被人绑票,家属交付了6000万美元的赎金,但肉票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另一些绑匪则旨在扬名,有的则利用人质去换取食物、药物、收音机和汽车,有的把人质当做讨价还价的筹码,要求当局开办学校、修筑道路、兴建医院等。在亚洲,绑匪把一个行政人员绑架走,要求有关方面交出一批篮球和篮球运动员的制服。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后,就把行政人员释放了。为了阻止外国的投资者和游客剥削本国的土地和天然资源,有些团体不惜进行绑架活动,借此把外国人吓走。
由此可见,绑架动机不一而足,绑架手法五花八门。企图绑架的匪徒、可绑架的对象可真不少。解决办法又是否同样多呢?有什么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果真能够解决问题吗?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绑票“生意”兴旺的背后原因。
[第5页的附栏]
万一你被人绑架
研究绑架问题的人员提出以下的建议,以备不时之需。
• 要跟绑架者合作,避免固执己见。人质越是顽抗,就越发受到虐待,遇害的风险也就相应地增加。他们大有可能成为绑架者的主要攻击对象。
• 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记住,大多数的人质都能够从绑架事件中挺过来。
• 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
• 设法建立一些生活常规。
• 即使你能够挪动身子的机会很有限,你也要做运动。
• 要留心观察;把每一细节谨记在心,尽量辨认不同的声音和气味。掌握绑架者的资料。
• 可行的话,跟绑架者闲聊,设法跟对方保持联络。绑架者要是对你有点恻隐之心,就不会那么轻易动手伤害你,或把你置于死地。
• 用温和有礼的态度把你的需要告知绑架者。
• 千万不要自行跟绑架者讨价还价。
• 假如你发觉拯救行动在进行中,你最好倒在地上,静观事态的发展。
[第6页的附栏]
绑架保险——惹起争议
绑架事件不断增多,使相关的保险业迅速发展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的绑架保险生意,每年都有百分之50的增长。承担绑架保险的公司越来越多。保险范围包括安排谈判专家跟绑架者讨价还价,替肉票的家属交付赎金,有时还用专业处理手法把赎金取回。不过,这类保险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反对者认为,这类保险使绑架罪行变得商业化,利用绑架事件牟利是不道德的。他们声称,投保人可能对自身安全掉以轻心,让绑架者有机可乘,结果助长了掳人勒赎的歪风。有些人担心,投保人给自己保了绑架险之后,就自编自导绑架事件,借此向保险公司索赔。绑架保险在哥伦比亚、德国和意大利都是不合法的。
支持者却指出,绑架保险就像其他保险一样,由众人分担少数人所蒙受的损失。他们认为,绑架保险给投保的家庭和公司增添安全感,因为他们可以得到胜任的专业人员帮助。这些专家能够缓和紧张局势,通过讨价还价把赎价降低,使警方能够掌握线索把绑匪抓住。
[第7页的附栏]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974年,美国报业巨头赫斯特的女儿帕蒂·赫斯特被人绑架。出乎大众的意料,帕蒂竟然站在绑架者的一边,甚至跟他们一起持械抢劫。在另一个事例上,西班牙一个足球运动员不但宽恕绑架他的人,还对他们表示同情,希望他们走运。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这个现象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在1973年所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命名的。在那个场合,有些人质居然跟劫持者结下友情。这样的友好关系对人质能起保护作用,正如《犯罪行为》一书指出:“人质和劫持者越是相互认识,就越能相互产生好感。这个现象说明,劫持者跟人质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不会那么轻易动手伤害对方。”
在车臣被劫持的英国女子遭守卫强奸。她说:“我看出,守卫对我们动了恻隐之心,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他不再对我施暴,还向我道歉。”
[第4页的图片]
家人被绑架的消息,好像晴天霹雳,叫肉票的家属焦虑万分、悲痛不已
[第5页的图片]
被绑架的人需要亲友好言安慰
[第7页的图片]
大多数的情况是,绑匪把肉票关起来,哪里还管得他们身体怎么样,卫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