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6 11/1 656-661页
  • 基督教国真正是基督的领域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基督教国真正是基督的领域吗?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基于巴比伦的教义
  • 政治的干预带来基督教国的分裂
  • 使人不安的趋向
  • 叛道——闭塞了通往真神的途径
    人类寻求真神
  • 为何有这么多宗教都以基督教自居?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基督教国如何变成这世界的一部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教的维护者?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6年
《守》66 11/1 656-661页

基督教国真正是基督的领域吗?

1.(甲)“基督教国”这个字含有什么意思?(乙)基督教国曾声称什么,并企图怎样实践它?

在一段长时期内,特别由公元800年左右直至今日,基督教国成为一股左右世事的力量。“Christendom”(基督教国)这字是一个复合字,它的意思是“基督的领域”或“基督的管辖区。”基督教国正以此自居,并派遣传教士到异教地区工作,冀图将全球改变为基督教国的领域。它的传教士在许多国家里有意无意间扩展了基督教国的政治控制和商业控制。他们这样行是否也扩展了基督的领域呢?基督教国若真正是基督的领域,那么,它便是基督和他底使徒所传的也是建立在他们所教的教义和原则上的基督教底扩展了。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这是否属实。

2.我们可以查察那两个见证而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2 当我们研究基督教国如何变成对世事具有如此庞大的影响力这个问题的梗概时,我们会首先讨论基督教国的基本教义,然后从历史观点上探讨它的基础。借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可靠的证人——圣经和历史——,为此事作证。

3.由这两个见证的作证,我们一定获得什么结论?

3 从开始我们要说明这两个证人会引导我们得到同一的结论,这就是:基督教国不是,亦永不会成为基督的领域。先说明这个结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快更容易明白何故各历史事实均完全证实基督教国不是基督的领域,而是基督教的大仇敌,是普世的大巴比伦宗教帝国的一部份。第一,因为她的基本教义是来自巴比伦而非来自基督;第二,因为她的政治策略和干预都直接反对基督,他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他又论及他的门徒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翰福音18:36;17:16。

基于巴比伦的教义

4.(甲)三位一体这道理何时开始渗入那些自称基督徒的作品里?这引起什么程度的争论?(乙)据《天主教百科全书》说,三位一体道理在基督教国里重要到怎样?(丙)试述三位一体的定义。(丁)圣经里有任何名称是用来描写三位一体上帝的吗?(戊)在谁的作品里首次有这样的字出现?

4 圣经不是来自巴比伦的,因此它不含有“trinity”(三位一体)这个字。这个教义是巴比伦宗教特征之一——有所谓三合一的神祇和鬼魔。可是,到第二世纪的后半期,有些自称为基督徒的宗教作家开始将这个字放进他们的作品里。这引起宗教的争论而终于引致罗马帝国的干预,而从此它成为基督教国一个十分重要的教义,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引证《天主教百科全书》第15卷来证明:

三位一体,这神圣的……1.三位一体教条。——三位一体是用来称呼基督教底中心教义的名称——这个道理就是在神圣的合体中有三位,父,子,圣灵,这三位是真正彼此有分别的。这样按照亚达拿西所订的教条说来:“圣父是上帝,圣子是上帝,圣灵是上帝,然而没有三位上帝,只有一位上帝。”……

可是,在圣经里没有一个用来表示“三位神”的名称。 τριας (拉丁文的Trinitas是由这字译过来)这个字最先大约在公元180年出现于安提阿的提阿非罗士的著作里。他说及上帝[圣父],他的道和他的智慧底三位一体的上帝”(“Ad Autolycum,”II,15,P.G.,VI,1078)。当然,这个字可能在他之前已有人使用,之后不久,他在透得连的著作(Tertullian)以拉丁文的形式trinitas出现(“De pudicitia”C. xxi,P.G.,II,1026)。到第三世纪,这个字便普遍被人使用了。——第47页。

5.君士坦丁在什么时候成为君主和教皇?他宣称见到什么异象?

5 及至第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兴起。在他击败他最后的敌手之后,罗马元老院便于公元312年十月二十八日宣布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君主兼为教皇。他说有一次在他对抗其敌人马逊提阿斯之战役的时候,一个发光的十字架出现于烈日之下,它上面写着 In hoc signo vinces 这些字样,意思是“借着这个标记,你必会得胜。”[我们不要忘记十字架是太阳神索尔(Sol)的象征]。请留意基督教国从此遂建立在巴比伦的虚伪教义和政治阴谋的基础上。

6,7.公元313年和321年,在基督教国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

6 公元313年一月十三日 君士坦丁以异教教皇的身份颁布他著名的为那些宣称为基督徒的人而发的信仰自由的敕令,并使他们有资格充任国家官员。

7 公元321年 太阳神礼拜日,是太阳神索尔的大日子——十字架为他的象征,那日免除诉讼,它的庆祝大典成为一项法律上的责任。

8.(甲)君士坦丁为什么召开尼西亚会议?关于会议的主持人,什么表明它不是属基督的?(乙)在会议中发生什么争论?(丙)最后的决定是怎样?会议并颁布其他什么信条?

8 公元325年 君士坦丁成为东西罗马帝国的元首。他召开宗教会议调解关于“三位一体”的争论——这争论会威胁到他底帝国的团结。这位没有受浸的异教教皇君士坦丁主持这个会议,但是整个罗马帝国只有三分之一或318个基督徒监督(episcopoi)来到尼哥米底亚附近的尼西亚开会。计算参与出席的主教,大约有1,500至2,000人左右。现在我们从《“大巴比伦倾倒了!”上帝的王国统治》这本书引录它第477,478页的说话:a

“赞成三位一体的人由埃及亚历山大年青的大执事阿达拿西所领导。反对它并引用圣经表明天父上帝是大于耶稣基督的人则拥护阿利亚斯长老为首。双方辩论了大约两个月。阿利亚斯宣称‘上帝的儿子是一个受造物,从虚无中而被造出来,即是说曾有一个时期他是不存在的;他具有行善或行恶的自由意志。在儿子的最真意义上,他必然是他父亲的后辈。因此,他显然有一段不存在的时间,所以他是一个有限性的生物。’b当阿利亚斯发言的时候,有一个每拉的尼古拉起来打他的脸。后来阿利亚斯继续说下去,许多人都用手指塞着自己的耳朵走开,好像厌恶这位长者的‘异端邪说’。

“最后教皇君士坦丁作了决定,他起来支持阿达拿西的三位一体道理。于是关于‘三位一体’的《尼西信条》遂被宣布和执行,后来由于阿利亚斯坚持他的主张,君士坦丁下令将他放逐到伊利里亚,但是五年后又被召回。尼西会议除了宣布许多教规之外,并颁布要经常守每年的太阳神礼拜日,及复活节。”

9.(甲)君士坦丁在什么时候受浸成为基督徒?(乙)异教的罗马元老院及基督教国的宗教对君士坦丁有怎样的看法?君士坦丁的什么获得成功。(丙)君士坦丁的努力对基督教有什么影响?

9 公元337年 君士坦丁病重。他受浸后,逝于尼哥米底亚。他死后罗马元老院(仍然属异教)奉之为神。东方的教会公认他为圣者。希腊,埃及和俄国的教会均在五月廿一日守圣君士坦丁节。君士坦丁在生时成功地将异教和基督教融合起来,将变节的基督教完全同化为巴比伦的宗教。历史家描述这件事的影响说:

“不论君士坦丁改变基督徒的信仰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然其结果对[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却有很大的重要性。它为传播福音打开一条历史空前的康庄大道。所有妨阻宣称为基督教的障碍均被消除,它变成[罗马]帝国所建立的宗教。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上来看,这种改变对它自然产生不少的利益,可是不久它便由于与世俗发生密切的接触而受其影响。这纯真的信仰堕落了;加上了华而不实的繁文缛节;将俗世的荣誉和薪俸发给基督教的教师;使基督的王国俨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国。——《神学辞典》,享德逊和北克合编。同时请参阅麦陵托与史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第2卷第488a页;哲邦的《罗马帝国之衰亡》第1卷第454ff页。

10.(甲)基督教国怎样随着时间的过去,愈来愈巴比伦化?(乙)为什么教会首领们将许多异教拜鬼魔的习俗采入所谓的基督教崇拜里?(丙)纽曼大主教怎样试图为教会采纳许多异教的习俗而辩护?

10 借着采用圣经的字眼,如解作一个小组监督的希腊字epískopos,和diákonos,意思是一个“仆人”;把它们变作带有崇高意义的头衔,即如今日英文里的“bishop”(主教)和“deacon”(执事),堕落的基督教教士们把自己抬高起来。然后,他们将真理混淆冲淡,使它更易得到人的喜悦,更动人,更迎合异教徒的见解,吸引更多人以求博取更大的政治力量,结果基督教国愈来愈巴比伦化,随着历史的过去而堕落。读者从1879年受教皇利奥XIII封为红衣主教的约翰·亨利·纽门的坦率承认中可以体会到基督教国建立在巴比伦基石之上,纽曼在1878年出版的“基督教教义发展史论”中说:

由于信赖基督教有力量抗拒坏势力的传染而能够将鬼魔崇拜的工具和附属物转作福音的用途,同时相信这些用法原本是源自最早的启示和天性的,虽然它们已被败坏;再者又觉得他们若不使用他们所发见的他们便须要发明他们所需要的了;而且坚信他们所拥有的乃是实体,而异教所企图制定的仅是影像而已。教会的首长们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即已准备在有需要时接纳,仿效,或认可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知识份子的哲学。

庙宇的使用,对特别圣者的奉献,在各节日中以树枝为装饰;香,灯,蜡烛;病后谢恩奉献,圣水;庇护所,节日,日历的用法,游行,祝福谷物,僧侣的祭袍,受戒,结婚戒指,向东跪拜,后期的偶像,或者诵经和重覆祈祷,所有这些都是起源于异教,但因教会的采纳而变成神圣了。——1881年版第355,371,373页。

政治的干预带来基督教国的分裂

11.关于世俗的权力基督教国有什么想法?圣经怎样表明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11 基督教国一向以为自己有权管辖她地区内的其他统治者,在她领域下的君王都是上帝授权的统治者。在保罗的日子这种想法也曾出现在哥林多小组,但是保罗立刻以严厉的谴责来纠正这事。他以尖刻的讽刺口吻说:“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哥林多前书4:8)基督教国完全忽略使徒保罗这些话,她的历史是一篇为求声望,政治影响和权势而妥协的记载。其结果是悲惨和无可救药的分裂。

12.罗马教皇怎样采用教皇这个头衔?

12 公元378年东罗马皇帝卫伦斯死后格雷先于375年开始统治西罗马帝国并封狄奥西亚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后来格雷先在罗马禁止异教崇拜,并拒绝佩戴教皇的徽号。罗马的“基督教”主教达马萨自己挂上这个头衔并负起与此有关的一切责任。罗马教皇迄今仍挂着这个头衔。

13,14.请从公元381和395年所发生的事中指出基督教国东西两部的分裂怎样开始形成。

13 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东部的宗教组织)教会全体会议之召开是因为“三位一体”的争论仍烈,会议将《尼西信条》中的三位一体道理更详尽地完成,并任命内他利亚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会议宣布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的级位仅次于罗马主教。

14 公元395年 狄奥西亚(他是全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逝世;他的帝国分裂,东西的主教在政见上发生分歧;基督教国从其开始已视政治意见比基督和教会的团结更重要,由此标明她是非基督的。——哥林多前书1:10-13。

15.教皇利奥一世怎样表现出天主教会的政治野心?

15 公元440年,利奥一世为罗马天主教教皇。他表明教会对政治的抱负而宣告说:“为了重立法律,惩治罪恶,废除异端,奖励贤能,保持和平,和解纠纷,维护学术,提倡凭爱心而非凭恐惧治国,我要重建一个政府统治这个世界,然而不是借着回复该撒的统治,而是要设立一个新的神治政府,由我自己作基督的代表,和实现彼得(他的继承者就是我)所作的幸福应许。除了教会,还有谁可以这样行呢?一个神治政府会创造新的文化,我将要戴上的不是一顶王冠而是教皇的三重冠——宇宙至尊者的象征,——在它面前,暴虐蛮行会消逝,幸福快乐会重现人间。”——约翰·罗得的Beacon Lights of History第III卷,第244,245页。

16-18.请描述在公元476,553和726年基督教国宗教组织中裂痕的加深。

16 公元476年 当罗马教皇菲力斯三世将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逐出教会的时候,东方和西方教会之间的分歧更扩大了。

17 公元553年 君士坦丁堡主教不顾罗马主教的反对而召开了第三次君士坦丁堡教会全体会议。

18 公元726年 君士坦丁堡皇帝利奥三世禁止偶像的崇拜,下令将偶像毁灭。西罗马教会的教皇,格里哥利二世于是将隶属于东方教会的东罗马皇帝逐出教会,由此东方(希腊)教会遂由西方(拉丁)教会分开。

19.(甲)公元800年,罗马天主教教会怎样达到政治干预和控制的高潮?(乙)“圣罗马帝国”始于何时和结束于何时?

19 公元800年 罗马教会对政治的干预使其地位甚至高于统治者们。爱尔尼作君士坦丁堡的女皇而统治。但是罗马教皇另立查理(查理曼)为法兰克的君王。从这年起“神圣罗马帝国”遂建立,一直留存至1806年。《天主教百科全书》,1929年版,第3卷,第615页说:

“两日后(800年的圣诞节)查理一生中的大事遂发生了。在教皇主持的弥撒中,查理跪在高高的祭坛面前,——坛下陈置着圣彼得和保罗的身体。教皇行到他身旁将王冠加在他的头上,行古礼向他致敬,称他和立他为奥古斯都君皇,在场的罗马人齐声再三欢呼说:‘卡罗卢斯·奥古斯都被上帝加冕,做大能的和平之君,愿生命和胜利都归他。’”(在这《百科全书》第774页论“他新加冕成为君士坦丁的继承者”时说及这点。)

20.俄国怎样归于东方正教之下,它有将俄国境内的异教崇拜消除吗?

20 公元988年 佛拉德米尔大帝受浸加入东方教会。他命令人民将他们的偶像抛进聂伯河,虽然他们是哭着这样行,他又强逼他们受浸成为基督徒。《美国百科全书》说:

“当基督教圣徒开始传道时,俄国的异教并没有消灭。它在通俗的言语,讲话,传统,家庭生活,甚至宗教信仰等方面仍存在到第18世纪,有些穷乡僻壤的地区甚至崇拜蛇。俄国教会最伟大的历史家攸基尼阿·哥卢边斯基宣称俄国在十九世纪受了浸,但却不是归信基督教。”

21.造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之一是什么,这能够证明他们是基督徒吗?

21 公元1054年 希腊主教米高·塞卢拉利阿在教皇利奥九世的使节们企图使东方教会承认罗马的教皇在天主教会中拥有神授的权柄而受其统辖之后逐出教会。历史家称这次分裂为构成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之一。——结果为回教徒,犹太教徒和天主教徒带来可怖的流血事件和惨重的伤亡。

22.最后什么使俄国建立了一个主教团?

22 公元1453年 回教徒在穆罕默德二世领导下围困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主教幸得保留并继续任职。在宗教方面这事影响到俄国。《美国百科全书》1929年版,第24卷,第38b页说:

“俄国主教团的见解是由于拜占庭帝国倾倒,莫斯科维俄国兴起而产生的自然结果,莫斯科遂俨然成为第三罗马。”

23.俄国东方正教在什么时候完全建立?教会的东方支会的主教对俄国和罗马的主教团有怎样的看法?

23 公元1587年 独立的俄国教会完全成立。据麦陵托和史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说:“这年君士坦丁堡主教耶利米在探访俄国请求其支持时同意把莫斯科立为大教区,而将其主教约伯立为大主教,由此在东方各主教的眼中俄国大主教遂取犯了分离之罪的罗马主教的地位而代之。”(请注意:罗马教皇被称为“犯了分离之罪”。)

24,25.公元1696和1721年俄国教会有什么发展?

24 公元1696年 彼得大帝成为俄国的唯一统治者,他废除主教团(Patriarchate),代之以一个由高职位的教士组成的永久的宗教会议,由统治者或他的秘书长管理。

25 公元1721年 俄国教会建立了神圣治理宗教会议。它成为一个国家性的教会,是俄罗斯帝国国家官僚政治的一个部门,是支持沙皇的傀儡。

26-28.试述在公元1829,1833和1850年,希腊的演变情形。

26 公元1829年 希腊的独立王国建立。

27 公元1833年 希腊摄政团宣布希腊东方正教不附属于任何外国宗教权威。

28 公元1850年 君士坦丁堡主教承认希腊教会的独立组织。

29.公元1869-1870年罗马天主教宣告什么教义?

29 公元1869年——1870年 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宣称罗马教皇是绝无谬误的。

30-32.试述公元1917至1945年俄国的发展情形,及苏维埃统治者对俄国东方正教所怀的态度。

30 公元1917年十一月 布尔什维克借着第二次革命而建立其权势,并宣布废止俄国教会为国教,没收某些教会财产,虐待及凌辱各等级和各宗派的教士,并发表“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宣言。

31 公元1918年 莫斯科成为新俄罗斯的首都。次年政府竭力消灭宗教未能成功。于是苏维埃政府借着将爱国主义灌输入教会分子中而利用俄国教会来达到其政治目的。俄国的东方正教亦屈服在这安排之下。

32 公元1945年 俄国东方正教会议在莫斯科郊区举行。北美莫斯科主教团之大主教便雅悯说莫斯科仍然可以成为“第三罗马,”并且可以成为“整个教会”的中枢。苏维埃政界人士同意这见解,因为他们赞成一种俄国东方正教的帝国主义,这样他们政治性的首都莫斯科便可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教会中心。

33.关于第二次梵蒂冈会议,梵蒂冈怎样运用离间的政策,他们成功的程度怎样?

33 公元1962年——1965年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分四次举行。梵蒂冈怀着离间的企图,将请柬直接送到东方教会的个别组织而不经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团。至于梵蒂冈的离间政策,美国希腊正教之最高主教爱高佛斯有如下的意见,1962年十一月四日之《纽约时报》在“爱高佛斯评击梵蒂冈政策——并谓会议请柬意图轻蔑希腊正教之领袖”标题下说:

“‘梵蒂冈这项政策只有对莫斯科教会才能成功。’……她能够说服俄国教会‘突然改变方针,接受教皇约望XXIII之邀请的原因显然是属于政治性质的。’”

使人不安的趋向

34.请指出第二次梵蒂冈会议怎样显露出基督教国的宗派之间的大裂痕。

34 在上述的会议中,2,000多个枢机主教和主教对于许多重要的教义和惯例都怀着尖锐的分歧见解。保守派由教会最有权威的中心行政机构罗马教廷所领导。自由派则包括大部份的枢机主教和主教。在会议举行期间草拟了一项关于教会团结的教条,但这拟稿只是针对东方正教而忽略了基督新教。纽约《时报》引述会议中一些讲者对这项教条的意见,指出团结的难题必须根据二十世纪分裂的基督教所面对的各项争论而非仅是凭着以往的神学经典加以研讨。他们清楚地指出共产主义之兴起。物质主义和世俗主义的双重威胁,与及非基督宗教之增长。——1962年十二月一日的纽约《时报》,其标题名“大主教结束与东方正教团结之讨论。”

35.拉丁美洲产生什么使人惶惑的趋向?

35 目前在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徒对教堂里许多圣像被除掉,只留下马利亚像,和基督钉十架像一事十分鼓噪。另一种改变深切地影响他们的,就是在星期五可以吃肉。多年来他们向圣像和圣者所作的祷告与及在星期守斋戒又怎样呢?他们问。教会是否曾引导他们作错误的崇拜,再者他们以前的虔诚是否在神面前全无用处呢?

36-38.(甲)《1965年英国年鉴》描述什么发展证明基督教国不是基督的领域?(乙)试解释基督教国的根基是否建在基督之上。(丙)我们应该为基督教国的难题而担心吗?

36 《1965年英国年鉴》第706页报导其他改变使许多人感到不安,当教皇在布达佩斯与匈牙利政府签订协约的时候已表明他有一种与共产政府建立暂时协定的倾向。罗马同意准许神父们作效忠国家的誓愿,并提出六位主教的名字。[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时]……虽然有千多个主教在芝加哥之阿尔伯·迈尔,圣路易之约瑟·利德及蒙特利尔之保罗·爱密尔·雷泽等枢机主教的领导下对竭力拥护宗教自由之草拟宣言,但这事终于被阻而未能付诸表决。

37 这两个真实而有力的见证——圣经和历史——将基督教国的根基暴露无遗。证据显然地证明他们不是基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所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的原则。(约翰福音18:36)由于她三位一体的教义,对偶像的崇拜,将异教徒活活烧死的习惯,强逼国归信,甚至与政治及非基督教政府联盟,基督教国无疑反映出巴比伦和她的神魔鬼撒但的精神。

38 现在她干预政治和妥协的途径使她陷于不可自拔的地步。她的难题愈来愈严重。倘若基督教国真正是基督的领域,那么他的王国无疑是失败的。我们庆幸基督徒不需要为基督教国的危机和失败担心,他们可以忙碌地将基督的真正王国向别人宣扬,他现已在天上统治,不久他会将王国的领域伸展到全球而和平团结地统治全人类。

39.有什么关于基督教国的问题留待解答?

39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附带提及基督教国的另一大支派,就是基督新教。但是下期我们会讨论一些可能在你脑海里的问题:基督教国在十六世纪分裂开来的一支派基督新教又怎样呢?它是建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吗?基督新教之宗教革命真正能够恢复纯真的崇拜吗?

[脚注]

a 纽约布洛克林守望台社出版(1963)

b 请参阅麦陵托与史特朗合编的《百科全书》,第七卷第45a页,同时参阅美国《百科全书》,1929年版,第2卷,第250a页。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