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5 3/15 163-165页
  • 联合国多强的一股世界力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联合国多强的一股世界力量?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衰落开始
  • 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 联合国何去何从?
    警醒!1973
  • 联合国有什么前途?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对“和平世代”的希望何以大增
    警醒!1973
  • 和平与安全——来自什么方面?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守》75 3/15 163-165页

联合国多强的一股世界力量?

联合国这组织诞生于1945年,现在已将近二十九年了。作为一股世界力量,今日它的地位如何?经过多年显然的衰落以后,现在它是否有复兴之势呢?

证据指向这方面。最近的发展显示这个全球性的组织在将来的世界事务方面必然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圣经的预言亦指往同一的方向。

当联合国由1945年的三藩市会议产生时,一般人均对之期望甚殷。纽约邮报在报导那次会议时声称:“这是自从最后的晚餐以来最重要的人类集会。”

那时世界刚度过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武装浩劫,其尾声随着原子弹的爆炸而来临。世界领袖们应许这新生的组织会使各国团结起来一同谋求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厌倦了战争的人类听来这是个颇为悦耳的应许。联合国使人憧憬一个进步和繁荣的新纪元,借着一种前所未见的国际合作而实现。

联合国在早期曾吸引世界的注视。以色列共和国的建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边境的争端,韩战的爆发,苏彝士运河的事件和类似的事端使联合国成为世界各地报章的头条新闻。它获致若干成功——将若干具有爆炸性的情况“镇压下来。”在某些事例上充作带来停火的工具,及在其他的势力上使冲突得以及早解决。它那位于曼哈顿东河的宏伟总部成为一个游客必到的观光圣地。

衰落开始

后来在1960年代,联合国开始陷入一段相当黯淡的时期而被大众所遗忘。至1970年,有些人以讽刺的口吻将它称为“东河的辩论社”,“宣传的讲坛”和“国际精神病者的病床”,各国都往那里发出他们的怨言。它的会客室大多空置。印行的报告大为缩减。有一个时期,由于缺乏会员国的支持,联合国甚至濒于经济破产的边缘。

诚然,联合国属下的各机构,例如世界健康组织,世界银行,农粮组织以及联合国的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世界各处获致令人瞩目的进展。 可是联合国本被设计成主要是个政治工具,而它的最大弱点显然是在世界政治方面。

当然,这组织自始既已具有若干限制和弱点。正如1970年的《世界书本百科全书》说:“联合国并不是一个世界政府。通常来说,它只能从事研究和提出推荐。”这对联大会议来说尤为真确。 它是联合国组织的主要团体,可以提出议案和通过决议——但组织的会员国却没有遵守决议的义务。

安全理事会的十五个会员具有较大的权利而且可以做出会员国有义务要遵守的决定。然而,每一个永久会员(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共)均持有否决权。

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华尔翰综述这个难题说:

“你不能期望联合国行出奇迹来。我们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所组成。我们只能成就一些我们的会员国容许我们去成就的事。”

团结一直是这个庞大组织采取任何决定性行动的主要因素。它成立尚不及一年,联合国的团结已变成徒有其名而已。“冷战”使共产国家与西方列强对抗。

我们需要记得,联合国在1945年的组成分子和今日大为不同。原本的会员共有五十一个,其中有二十二个位于西半球(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大约有其他十二个来自西欧和英联邦的国家。余下来的只有少许共产国家和中立国家。

因此联合国的大部分会员都是美国的盟邦,有许多年的时间大多数国家在投票方面均唯美国马首是瞻。西方国家的这种优势是共产阵营及其领袖苏联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部分由于这缘故,在联合国存在的最先二十年中,苏联运用权力否决安理会的议案超过一百次以上。至1960年代,情形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光明的希望已大为减弱而有油尽灯枯之势。

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这组织成立的最初五年中,只有九个新会员获准加入,使会员的数目增至六十个。但至1960年联合国已有99个会员,今日则有135个。绝大部分的新会员均来自亚洲和非洲(因当地的许多殖民地纷纷独立,时常借着联合国之助而得遂其愿)。这种在组成分子方面的转变是使联合国从世界显赫的地位衰落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什么呢?

在一方面来说,这种扩展使联合国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可是,同时西方的影响力亦不断衰退。对这组织的热心遂逐渐消沉了,尤以美国为然。

人们对联合国感觉失望的一个主要原因牵涉到在会员大会里的投票。在大会中现在为数甚多的小国,其中有些人口少过一百万居民,其中任何一个都有相等于英国、巴西、美国和苏联这些大国的投票力量。超级大国因此遂时常受到挫折。

过去十年目击亚非国家在联合国中擢升到多数者的地位(在135个会员中超过70个)而占优势。这无疑是拥有约800,000,000庞大人口的共产中国经过二十年的争论之后终于得以为会员的一个有利因素。它于1971年取得安理会的永久席位亦有助于使联合国的面目发生巨大的改变。显然,情形永不会回复这全球性组织初期的局面了。

联合国会员数目大增,在一般世人看来并没有任何显著的征象显示联合国正在复兴。所谓的“第三世界”由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建议能够不顾“超级大国”的反对而在联大会议中通过决议。可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却没有力量使这些决议具有“实效。”受挫的情况仍继续下去。这个庞大的组织痉挛,呻吟和呼喊,但一般来说它并不能发挥其力量采取决断的行动。

因此,正如生活杂志的社论在1970年指出:“国家的自利仍然是国际政治的普遍现象,真正的力量始终操在各大国的政府和军人手中。”

那末,我们有理由相信联合国的力量现正经历一场复兴吗?这是由什么因素促成的呢?这个世界性的组织会在全人类的前途方面担任什么角色呢?

[第16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地球有颜色的区域代表联合国的会员或其托管地区。少数白色的区域则代表非会员国。

当联合国扩增至135个会员国时,这使该组织真的遍及全球。这大大改变了联合国,使它从一个主要由西方国家构成的组织转变成一个由亚非国家占大多数的组织。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