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作好邻人
有时较年长的人谈及“以往的好日子”,你认为他们所指的是什么而言呢?以物质财富、舒适和各种便利或医药服务而言,以往的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这么“好”。人们没有电视机、很少人有汽车、电话或今日许多人认为不可或缺的其他东西。那末,好处究竟在那里呢?无疑他们所想到的是当时邻里间的和睦精神。
虽然当时的人在经济上并不很安全,人们却彼此互助。正如许多老人指出,无论一个人多么穷,他总会有能力借点东西给邻人。若有人病重,邻人会给予切合实际的帮助,例如为其煮食或照料孩童等。一个男子若在家里有一件大的工程要做,邻人时常会自动予以援手。
可是,随着政府对人民提供更大的服务,人们彼此间的需要便相应地减少了。可是,我们仍然必须与邻人一同生活。圣经在很早之前警告说,“离群索居的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箴言18:1,《现译》)不肯与别人交往的人最后会变成失去平衡或甚至性情古怪。
诚然,通常我们并不能拣选自己的邻舍,邻人亦不拣选我们。再者“不良的交往”的确会“破坏有用的习惯”。(哥林多前书15:33,《新世》)但是我们若学会以明智的方式与邻人一同生活,就会使大家都得益。这意味到什么呢?
睦邻所应做的事
作好邻人需要我们有了解力。在不同的地区中,受人接纳的事并不同。我们若来自乡村地区,惯于人们经常互相探访,一旦搬到城市居住,就可能需要作出调整而无法随时上门探访别人了。在有些城市地区中有各种不同的人杂居,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些人的行事方式可能并非我们所习惯,但是只要他们不扰乱公众秩序或对我们的家庭形成威胁,又何必批评他们呢?
好邻人也需要对人友善。对我们在行人路上或电梯里遇见的人微笑说声“你早”需要花多少时间呢?甚至一个愉快的面孔也可以使整群人觉得愉快一点。
既然对人友善,我们也希望获悉住在我们四周的人的名字。对邻人说话时以他们的名字称呼他们可以表明我们将他们视为个别的人,这样他们便很可能对我们感觉较为亲切。
好邻人也需要对人表现关注。住在邻近的人若有病,我们记得问候他们及说几句安慰的话也是表现关注的方式。也许我们甚至可以为这样的人做些少差事以减轻他的负担。此外,若有年老的人住在附近,何不试试对他们表现额外的体贴呢?例如我们若出外购物,也许我们可以为年老的人代买一些东西。他家里若有灯开着了一段很长时间或门打开了,何不查问一下以肯定事情没有什么不妥呢?
我们若看见有罪行发生或有些看来不妥的事,那又如何呢?表现匹夫之勇而试图自行处理情势通常并非明智之举。受过适当训练的人通常比我们更有能力处理这样的事。但是至少对邻人的关注应当促使我们迅速通知警察,也许留意一些在后来可以对警方有所帮助的细节。
在对待邻人方面,一个有用的指引便是所谓的金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例如,我们若见到一个牵涉到邻人的难题而纳罕应当怎样行,便可以问问自己:“我若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会希望别人怎样待我呢?”答案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明智的决定。
有一次一个旁观者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时说了关于‘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他表明真正的邻人是看见别人有需要便挺身予以援手的人。我们若对邻人表现友善、富于了解和关心的态度,我们便可说是跟从这个好榜样了。——路加福音10:29-37。
睦邻所“不应做的事”
也有些事是好邻人所不会做的,这乃是因为他体贴别人的缘故。例如他不会将自己的身历声唱机或电视机开得响到整条街都可以听见。他会使自己的住宅和四周的地方保持整洁而不致损污地区的美观。
一位智者在很久之前写道:“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恐怕他厌烦你,恨恶你。”(箴言25:17)不错,虽然偶然的探访可能受人欢迎,邻人却可能很快便厌倦一个经常上门的人。
使徒保罗也警告人提防一些“挨家闲游”,“好说闲话,好管闲事”的人。(提摩太前书5:13,《新译》)我们若限制自己探访邻人的时间,便可以避免当地的闲话和流言。除此之外,今日大部分人均埋怨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做他们所要做的一切事。在社交方面花太多时间可能牺牲了作一些更重要的事的机会。
好邻人会尊重四周的人及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他不会小题大做。一个夏天的晚上,阿姆斯特丹的一位父亲由于对面邻人的收音机响声使他的儿女无法入睡而感觉恼怒。他的妻子温和地提议他去见邻人,将难题解释一下。他的邻人听见他以合理的方式论及难题之后很乐于合作。邻人将收音机关掉并且说:“我反正并不喜欢听这些政治宣传!”借着以温和的方式处理情势,这个男子制止一种恶劣的情况形成,而且两个邻人自此以后变成了好朋友。
最后,我们需要有鉴察力和保持平衡。我们有些邻人可能有不良的习惯。他们可能吸烟,说粗言秽语或过不道德的生活。在有些地区中青少年吸毒及组成党帮。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表现睦邻的精神,同时也要留意避免让别人的坏习惯影响我们或我们的儿女。不错,作好邻人牵涉到很多事。
睦邻精神的力量
在1980年初,约翰,耶和华见证人一个小组的长老,发觉自己处于睦邻精神被破坏无遗的一种情势中。事情发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市镇上。一个黑种青少年被人杀死,而当地的黑种人认为警察对此漠不关心。一场猛烈的种族暴动于是爆发而枪弹横飞。
可是约翰的家却在动乱中好像一个绿洲一般。虽然他和妻子及女儿不得不伏在地上数小时以避免受流弹所伤,附近却没有种族的紧张或仇恨。事实上,这个白种家庭让一个黑种女孩和一个墨西哥籍的家庭在屋内与他们一同避难。约翰的妻子说:“我知道有麻烦会发生;我并非视而不见。但是根据我们对待别人——不论黑种人抑或白种人——的方式,我们得以和别人保持良好关系。”
不错,这个家庭对他们四周的人表明自己是好邻人。他们对别人表现尊重和体贴,因此亦受别人所尊重。当地的种族仇视并非以他们为对象。
暴动发生之后数日,他们在从事逐户传道(这是所有耶和华见证人均参与的一项协助邻人的服务)时,他们所探访的一家人原来是被杀害的男童的家人,而这男童的死亡便是触发暴动的原因。他们友善地对这家人表示同情,并且尽力予以协助。他们谈及死者复活的肯确希望,并且指出我们不久便可以生活在一个人人均和平共处的世界里。圣经以赛亚书的一节经文很美妙地描述这个世界说:“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我们所有人无疑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但是,当我们等待这个世界来临之际,我们必须安于现状。可是,我们若像约翰和他的家人一样以一种平衡、友善的方式对待四周的人,体恤和尊重他们,我们便会发觉生活更为愉快。而且——谁知道?——也许我们的邻人会对我们成为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