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4 4/8 23-26页
  • 为何有这么多人自杀?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为何有这么多人自杀?
  • 警醒!198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致死的情绪
  • 绝望、罪咎和抑郁
  • 自杀的其他原因
  • 解决方法
  • 自杀——年轻人的一大祸害
    警醒!1998年
  • 自杀风气弥漫全球
    警醒!2001年
  • 为何萌发轻生之念?
    警醒!2001年
  • 何以自杀大增?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4/8 23-26页

为何有这么多人自杀?

布禄士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较早时,他与布禄士的母亲婚姻破裂,他后来续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虽然如此,他对子女仍然表现关怀,有一次他更有意扶助子女开创事业。后来在他五十余岁的时候,他的一生却遭逢戏剧性的改变。他所经营的一门生意失败,他顿时债台高筑。后来他入院留医数天,但无人知道个中原因。稍后他那年轻的妻子也舍他而去。最后他走上自杀之途。

布禄士评论说:“我多么希望能够对他提出较大的帮助。在他这把年纪还要在经济上重头开始,委实太难为了他。一想到岁月不留人,且要形单影只地在痛苦中度日——他不禁感觉心灰意冷。”

很可惜,在今日类似的悲剧并不罕见。单是美国一地,统计资料显示仅在一年内便有27,294名男女和孩童自杀身亡。除此之外,据称每有一宗自杀成功的案件便同时至少有十个人自杀不遂。

然而在普世各地,人们即使经历着极艰难的情况,他们仍奋力抗拒死亡——一身罹痛苦顽疾的人、遭长期监禁的囚犯、贫无立锥的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均极力挣扎求存。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的景况虽然不致恶劣到这个地步,但却蓄意轻生呢?

这个问题竟也发生在大部分居民自称为基督徒的国家中,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圣经主张生命是神圣的,是来自上帝的一项恩赐。(诗篇36:9)虽然死亡是个大敌,但耶和华作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使人得以再次享有永生的机会。(约翰福音3:16)可是,甚至在所谓的基督教国家中,数目日增的人正厌世轻生或企图自杀。何以会如此呢?究竟有些什么压力迫使人把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生命——视作负累而愿意将它弃若敝屣呢?

致死的情绪

“沮丧……绝望……伤痛……这一切感觉把我折磨透了。”一位激动地吃下过量药物的妇人解释究竟什么事驱使她试图自杀。一位曾经治疗过若干意图自杀者的医生补充说:“他们时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希望可言。此外,他们也可能怀有很深的罪咎感。”

因此在许多情形下,人们深受难于控制的消极、致死的情绪所影响,以致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难题的症结通常在于感到毫无希望。打算自杀的人通常都看不出前头有什么希望。他们感到生无可恋。

有些什么因素导致此种绝望之感呢?无疑很多人像布禄士的父亲一般被四周的事物压得透不过气来。老年人通常较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这种情绪所伤害。抑郁病学家弥敦·S·克赖因医生(Dr. Nathan S. Kline)说:“年老带来一种特别的寂寞感觉,自杀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增高。”(弥敦·S·克赖因着的《从愁苦到开怀》一书)但还有其他因素促使人自杀。

绝望、罪咎和抑郁

例如,罪咎感是一种难以应付的情绪。当一个人犯了严重的过错时,他会受到良心所煎熬,尤其以过犯若曾对他人造成伤害为然。古代以色列国的大卫王曾描述罪咎感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说:“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诗篇38:3,4。

由于良心有愧而造成的罪咎感曾使有些人感到前途无望,因而决定了此残生。有一名青年因为犯了淫乱而吞枪自杀。他在遗书中解释他出此下策是因为不想为其他人带来更大的非难。

有些人由于在感情上受惊而感到毫无希望。他们也许深受一个可怕的经验所影响而无法将其摒诸脑外。一位少妇的情形便是如此,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父亲曾向她作了乱伦的败行。虽然她现已成年,这项经历为她带来的罪咎感和认为自己一无可取的感觉继续折磨她;这种影响如此强烈,以致她曾企图自尽。

其他人可能深受严重的抑郁情绪所苦而拒绝相信事情会有改善的余地。本身她经历过这种严重打击的人是很难了解这种绝望感所具有的破坏力的。这不仅是人生的‘低潮时期’而已。我们所有人均有时尝到个中滋味。反之,这是感情上一种极深刻的绝望感,终日如影随形地缠绕和折磨着受影响的人。这看来是无法逃避的。

深受这种情绪困扰的人想到自寻短见并非不寻常。一位曾经历过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沮丧感的妇人表示,在这样的时刻她需要格外小心。当她沐浴之际,她会想道:“只要把头埋在水里,一切难题便会立即迎刃而解了。”或者当她在路上看见一辆车迎面驶来时,她会想道:“噢,这简直轻而易举!”

抑郁病患者也可能怀有强烈的罪咎感。为何如此呢?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病的基督徒女子因为她不再像昔日一般对家人照顾入微而产生强烈的罪咎感,她觉得自己妨碍了家人的活动。此外她感到上帝的圣灵不再作用在她身上,因为她已失去内心的安宁或喜乐。(腓立比书4:7;加拉太书5:22)她要作出最大努力才有勇气提及耶和华上帝。许多人均有同样的经验,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已犯了无可宽恕的大罪。

怀有这种消极感觉的人最终会纳罕他是否值得继续活下去,这种感觉也许并不难于理解。然而,这些事情并非驱使人们自寻短见的唯一因素。

自杀的其他原因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若干企图自杀者的目的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意图自杀的人仿佛呼求别人的帮助。他甚至试图借此惩罚别人——这与儿童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们常说:“我若死去你便会后悔不及了!”

此外,有时意图自杀者希望借此影响周遭的人。例如,一个被男友抛弃的少女会试图假意自杀,希望借此迫使男友回心转意。或者一位老年的母亲会试图自杀以迫使成年的儿女花更多时间陪伴她而不再冷落她。

这些例子帮助我们明白事情牵涉到怎样的压力。意图轻生的人时常把难题藏在心里,以致情形变得更为棘手。他可能在外人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内心其实异常激动。在这种压力下,一件微小的事也可以引起自杀的念头。

例如一个男子可能在失业赋闲时试图自杀。或者一个少年可能在经历考试失败、宠物死亡、失恋或所喜爱的老师即将离校等打击时顿萌轻生之念。这些事其实并非使人自杀的原因。反之它们只是使人在一连串的压力下感到生无可恋的最后“导火线”而已。

当一个妇人获悉她那十余岁的女儿企图自杀时,她异常震惊,但事后她获悉一些影响到少年人而鲜为人知的压力。她说:“我现在了解到一个少女可能在内心经历到多大的烦乱不安。难题大到她无法抵受,而我却太忙于应付其他事务。我现在力求更了解她,多点和她交谈,与她更为亲近。这样行的确奏效。我女儿现时与事发前一样笑口常开和跟我说笑话了。”

解决方法

自杀永不可能是对的。但是在一些感情大受打击的人看来,自杀有时颇具吸引力,因为它似乎是解除痛苦的捷径。然而,耶和华的道告诉我们生命是神圣的,他同时向一切正遭受这等压力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圣经应许说:“[他]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这节经文谈及一些“有害的事”的引诱,诸如拜偶像和不道德等。(哥林多前书10:6,13)可是,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自杀更为有害。事实上,意图自杀的人并不是绝无出路的。耶和华通过他的道圣经和基督徒小组向这些人提出帮助。

[第25页的附栏]

有人自杀丧生吗?

事后死者的亲属需要别人予以很大的支持。他们会感觉困惑,非常自咎,此外他们也会纳罕为何没有事先加以防范悲剧的发生。他们需要别人帮助他们了解当事人若坚决自寻短见。其他人是爱莫能助的。

类似地,妄自臆测自杀者将会有什么前途是不切实际的。唯有耶和华以及他所任命的审判者,耶稣基督,才能鉴察自杀者的内心情况。重要的是尽量把悲剧的阴影消除,并将死者交托在“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耶和华手上。——哥林多后书1:3。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