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亚没有原罪吗?
时间——1854年12月8日。地点——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庇护士九世以感情激动的声音将以下的命令用拉丁文读出:“我们宣布和制定一项教义,凭着天主的恩宠和借着人类救主基督耶稣的恩惠,圣母马利亚在成孕时没有受到任何原罪的污染;这是天主所启示的教义,因此所有信徒均必须坚守和对之深信不疑。”
自那时以来,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须紧守这个教义,每年在12月8日天主教世界各地均举行圣母无原罪瞻礼。
我们不应当将这个教义与处女生子一事混为一谈。所谓的圣母无原罪是指马利亚的成孕及诞生而言,但处女生子则是指耶稣的神奇诞生而言。圣经清楚表明马利亚在怀孕和生下耶稣时是个处女。(马太福音1:18-23;路加福音1:34,35)但圣经是否表明马利亚本身生来便是完美无罪的呢?
在早期教会历史上并无此说
《天主教百科全书》,在“无原罪”的标题下承认说:“我们无法从圣经获得这个教义的任何直接或明确证据。”既然如此,为什么罗马天主教会要将这个主张加入教会的信条中呢?为什么一个自称存在了差不多2,000年的教会要等到1854年才宣布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须相信圣母无原罪的教义呢?
《天主教百科全书》说:“较早期的教会元老对马利亚无罪一事十分谨慎。……希腊教会的元老从没有正式或明确地讨论过圣母无原罪的问题。”事实是,几位最早期的希腊教会元老,例如俄利根(公元185-254年),巴素尔(公元330-379年)及克列索斯顿(公元345-407年),所表达的见解与马利亚无原罪一事刚相反。被推崇为最伟大的拉丁“元老”的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也表达过类似的见解。
在《基督徒的崇拜:起源与演进》一书中,法国天主教历史家路易·杜斯尼(Louis Duchesne)写道:“看来罗马教会在公元第七世纪之前并没有守任何崇奉圣母的节日。”诚然,在公元第五世纪,说希腊语的教会开始守施洗约翰成孕节及后来守马利亚成孕节。《天主教百科全书》承认说:“古代[“基督教”]的希腊人守马利亚的成孕节……但并没有认为庆祝一项并非无原罪的成孕,例如圣约翰的成孕,是个荒谬的见解。……可是,对我们日子的希腊正教徒说来,这个节日并没有很大意义;他们继续将其称为‘圣安妮成孕节’[安妮,传统认为是马利亚的母亲],也许在无意中显示一种并非无罪的主动成孕。”
由此可见与马利亚有关的节期起源于东方的正教会或希腊教会,这些节期在公元第七世纪以前并没有受罗马或拉丁教会所采纳。虽然希腊正教会以节期庆祝马利亚的成孕,但却没有将其视为不带有原罪。
“大争论”
《天主教百科全书》承认圣母无原罪的教义产生的过程相当悠长艰苦。这本书说:“起初教会只举行马利亚的受孕瞻礼,正如教会守圣约翰的受孕节一般。当时并没有讨论到无原罪的问题。经过若干世纪之后,教义上的争辩形成了正确的见解,关于马利亚无原罪的神学课题亦势力渐趋巩固,于是这个节期遂演变为圣母无原罪瞻礼。”
不错,马利亚无原罪的教义是经过多世纪“教义上的争辩”才形成的。经过数百年之久,这个“神学课题”才变成“势力巩固”而最后被人采纳。蒙教会认可的天主教参考书在讨论“无原罪”的文章中,在“争论”或“大争论”的次标题之下对此作了颇多论述。这些文章谈及“新节日”在公元十一世纪在英国有一个“微弱的开始”。诺曼第人在公元1066年征服英伦之后废除了这个节日,因为他们视之为“褊狭和无知的产品”。在法国,天主教的“圣者”,克拉伏的伯纳特(Bernard of Clairvaux,1091-1153),公开反对这个道理。在公元13世纪,被誉为天主教会的“首要哲学家及神学家”的“圣”汤麦士·阿奎奈,也反对马利亚无原罪的主张,因为马利亚像其余有罪的人类一样均受耶稣所救赎。
可是另一个天主教神学家和哲学家(约翰·邓斯·史葛特斯,John Duns Scotus 1265-1308)却赞成这个教义。史葛特斯属于法兰西斯教团,阿奎奈则属于杜明尼加教团。因此在许多世纪期间,在罗马天主教会的这两个教团之间,圣母无原罪的教义成了一个争论焦点。《天主教百科全书》总括这项争论说:“由于有人试图正式引入[圣母无原罪瞻礼],这使人对其合法性和意义提出反对而加以理论上的研讨;这种情形延续了许多世纪之久,直至1854年才获得彻底解决。”在那一年教皇庇护士九世郑重宣布马利亚无原罪是“天主所启示的教义,因此所有信徒均必须坚守和对之深信不疑。”
可是,据权威性的《天主教神学辞典》透露,有超过50个天主教主教,包括巴黎大主教在内,反对将这个教义订为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须接受的信仰。19世纪德国的首要天主教神学家约翰·杜灵格(Johann Dollinger)坦率地说:“我们拒绝接受圣母无原罪的新罗马教义,因为这与最初十三个世纪的传统背道而驰;传统表明唯独基督才是生来无罪的。”后来杜灵格被逐出教会。
三位一体教义的旁枝
为什么天主教教廷坚要所有天主教徒接受这个引起争论的教义呢?一个教会若偏离了圣经所提出的明显真理,便会为自己制造麻烦;马利亚无原罪的教义乃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一个不符合圣经的教义会导至另一个。
据研究透露,对马利亚的崇拜始源于三位一体的教义。怎会如此呢?这可以追溯到公元第四世纪。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当时他甚至尚未是个受浸的“基督徒”)召开了尼斯会议以图解决三位一体问题所引起的神学争论。基于政治过于宗教的理由,君士坦丁支持三位一体派。尼斯信条宣布耶稣是上帝。这使神学家开始考虑到马利亚的地位。耶稣若是上帝,马利亚便是上帝的母亲了。这个主张使有些人感觉震惊,在神学方面的讨论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最后在公元431年,以弗所会议宣布马利亚是“Theotokos”,实际的意思是“育神者”或“上帝之母”。
耐人寻味地,这个衔头是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授予马利亚的,这个地区乃是当时异教母神崇拜的中心。既然君士坦丁将变节堕落的基督教立为异教民众可以接纳的普遍宗教或公教,马利亚崇拜遂取代了人们对各个异教母神的崇拜。随着人们对马利亚的崇拜变得越来越流行而与三位一体的教义连接起来,在许多人看来,将马利亚宣布为完全无罪乃是顺理成章之举。
采纳这个教义的其他理由
马利亚无原罪的教义也是天主教神学在救赎人类一事上授予马利亚的角色所导致的后果。在天主教的词汇中,马利亚被称为“女中保”、“共同救赎者”和甚至“处女祭司”。为什么呢?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天主教神学家便将马利亚称为“第二位夏娃”。他们引用哥林多前书15:22,45,不但将“首先的人亚当”与“末后的亚当[基督]”相提并论,同时也将夏娃与马利亚相提并论。《大英百科全书》(1976)说这项比较“使马利亚与她的顺从在救赎人类方面担任一个活跃角色。”——楷书本刊自排。
诚然,天主教会承认基督在救赎方面担任首要的角色。事实上,天主教主张凭着“全能的天主授予她的独特恩宠和权利,”马利亚是最先从基督所献的祭物“恩典”得益的人。他们认为“在她成孕之时”这些恩典便应用在她身上以保护她免受原罪所染污。”
那末,天主教神学家怎样解释马利亚据称‘在救赎人类方面所担任的活跃角色’呢?他们说她是“共同救赎者”,因为正如《天主教百科全书》说,“马利亚的同意是完成救赎所不可少的。”他们将“女中保”的衔头应用在她身上,因为他们声称马利亚为堕落的人类代求。他们也说,凭着这样的身分,马利亚“可以合法地称为“Virgo sacerdos”或“处女祭司”,因为她与基督合力献上祭物,现在她与基督一同将“一切恩宠”施与人。
再者,传统的天主教神学根据拉丁文译本对创世记3:15的误译认为马利亚便是,据天主教声称,会击伤‘古蛇’撒但的头的“女人”。(创世记3:14,15,可参阅《杜亥》及《耶路撒冷》圣经的注脚。)天主教声称,为了征服撒但,马利亚必须是绝对无罪的。但是圣经怎样说呢?
圣经的观点
在教皇庇护士九世向天主教世界颁布这个教义之后仅三年,比利时的马劳主教承认说:“我们应当清楚指出,在维护这个教义[马利亚无原罪]的人所提出的论据中,取自圣经的证据最软弱无力和不正确。有太多时候他们草率和差不多随便地引用一些无关的经文。”
天主教神学家声称圣经和传统共同构成上帝对人类所作的启示。可是最佳的天主教权威承认传统绝不可与圣经有所抵触,而且传统必须直接或间接地证明是“使徒所传授的”。马利亚无原罪的教义符合这些条件吗?
正如我们在以上见到,这个教义并不受到罗马天主教会最古老的传统所支持。再者,这个教义与圣经有所抵触。认为马利亚在成孕的时刻便受到保护不受原罪影响的声称否认了罪的普遍性。使徒保罗说得很清楚:“罪通过一个人进入世界,死又通过罪而来,这样死遂散播到全人类,因为人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天主教《耶路撒冷圣经》)圣经也说“全人类”唯独借着基督的死才获得救赎。(希伯来书2:9,《耶路撒冷圣经》)马利亚无原罪的教义若是真确的,马利亚便在基督死亡之前便获得救赎了,事实上甚至在基督降世之前许多年即已得救。
因此,以天主教本身的尺度去衡量,这个教义既非“使徒所传授”亦不符合圣经,因此绝不是一项可接受的“传统”。这岂不应当促使诚恳的基督徒按照圣经查考一下教会要求他们相信的其他“信条”吗?
[第28页的精选语句]
“希腊教会的元老从没有正式或明确地讨论过圣母无原罪的问题。”——《天主教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