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的同工——他们是谁?
保罗奉差作“众国族的使徒”,由于这缘故,他结识了许多来自众国族的人。(罗马书11:13)关于这些人,圣经的使徒行传和保罗的书信提过约莫一百个,他们都是公元1世纪基督徒会众的成员。这批人当中,圣经对其中一些有颇多论述。很可能你对亚波罗、巴拿巴和西拉的传道活动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亚基布、克劳狄亚、达马里、利努斯、彼息、布田和所巴特的事迹就所知有限了。
许多个别基督徒曾在不同时候、不同环境下,大力支持保罗的服事职务。亚里达古、路加、提摩太这几位曾在使徒保罗身边,跟他共事了多年。有些基督徒在保罗被囚时跟他在一起;其他的不是他的传道伙伴,就是曾经接待过他的人。很可惜,另外一些人,例如亚历山大、底马、赫莫其尼、腓吉路,却没有继续持守基督徒的信仰。
保罗其他的朋友,如亚逊其图、赫玛、犹利亚、非罗罗古(只提及其中几个),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其他就一无所知了。至于尼瑞斯的姊妹、鲁孚的母亲、革莱家的人,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罗马书16:13-15;哥林多前书1:11)即使这样,我们查考一下手上关于这大约一百人的资料,也能加深我们对使徒保罗的工作的认识。此外,这些记录帮助我们看出,跟一大群信徒同工紧密共事,可以使我们得益不浅。
周游同伴、慷慨的东道主
使徒保罗的服事职务涉及漫长的旅程。一个作家估计,仅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在陆上和海上就走了约莫一万六千公里的路程。在那些日子,出远门不但十分辛劳,而且危险重重。保罗要面对的种种险况包括:船只失事、河流的危险、强盗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上的危险。(哥林多后书11:25,26)难怪保罗极少单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
与保罗同行的人既可跟他作伴,又可在他的服事职务上提供所需的鼓励和实际的帮助。有时,保罗会把这些同伴留下来,照顾新信徒的灵性需要。(使徒行传17:14;提多书1:5)可是,看来保罗与人结伴同行的理由,一来是为了安全,二来也为了获得鼓励,以应付旅途上的艰苦。因此,那些跟他同行的友伴,例如所巴特、西公都、该犹、特罗非摩等,可能对保罗在服事职务上的成功有颇大贡献。——使徒行传20:4。
那些慷慨接待过保罗的东道主,也同样深受他赏识。每逢保罗打算在一个城市展开传道工作或仅是度宿一宵,他一抵达,就必须先找个住宿的地方。像保罗这样奔走各地,自然要在许多不同的地方留宿。本来他大可以到客店投宿,但据历史家说,当时的客店“既危险又简陋”。由于这缘故,保罗尽可能住在信徒同工家里。
我们知道一些曾接待过保罗的人的名字,例如亚居拉和百嘉、该犹、耶孙、吕底亚、拿孙、腓利门、腓力等。(使徒行传16:14,15;17:7;18:2,3;21:8,16;罗马书16:23;腓利门书1,22)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哥林多,保罗留宿的地方也是他展开海外传道活动的基地。在哥林多,提提奥·犹士都也同样开放自己的家,让保罗能够继续在当地执行传道工作。——使徒行传18:7。
一大群朋友
既然保罗在不同情况下结识这些朋友,他自然因多个不同理由想起他们。举个例,马利亚、彼息、菲比、杜菲拿、杜富莎这些女信徒同工,因为她们多多劳苦、辛勤工作而受保罗称赞。(罗马书16:1,2,6,12)保罗曾替基利司布、该犹和司提法拿一家施浸。丢尼修和达马里是在雅典从保罗听到真理信息的。(使徒行传17:34;哥林多前书1:14,16)安多尼古和犹尼亚成为信徒的日子比保罗长,保罗说他们跟他“同做俘虏”,而且“在使徒当中有好名声”。他们也许曾为了某些原因,跟保罗一起坐监。这两个人像希罗天、耶孙、路求、所西巴德一样,保罗说他们是他的“亲戚”。(罗马书16:7,11,21)保罗在这里所用的希腊词语,可以含有“同胞”的意思,基本意思则是“同一世代的血缘亲属”。
保罗有许多朋友曾为了好消息的缘故周游各地。除了几个较为人熟悉的伙伴之外,还有亚该古、福徒拿都和司提法拿。司提法拿从哥林多前往以弗所跟保罗会面,把哥林多会众的属灵情况告诉他。提多在克里特岛服务之际,亚提马和推基古打算前往与他会合;西纳则准备与亚波罗一同起行。——哥林多前书16:17;提多书3:12,13。
还有一些人,保罗提供了些少有趣的资料。例如保罗告诉我们,以拜尼杜是“亚细亚……的初收果实”;以拉都是哥林多的“城市管家”;路加是个医生;吕底亚是卖紫色货品的;德提曾代保罗执笔,写信给罗马的基督徒。(罗马书16:5,22,23;使徒行传16:14;歌罗西书4:14)人如果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些人的事迹,就难免对这样简短的片断有意犹未尽之感了。
保罗的另一些同伴曾从他接获个别的信息,这些信息都记录在圣经里。例如,保罗在写给歌罗西基督徒的信中,劝勉亚基布说:“你在主里所领受的服事职务,你要不断留意,彻底执行。”(歌罗西书4:17)显然在友阿蝶和循都姬之间,有些私人冲突尚待解决。因此,保罗通过腓立比会众一个跟他“同负一轭”,但没有提到名字的基督徒劝勉她们,“要在主里思想相同”。(腓立比书4:2,3)这个劝告当然也对我们所有人适用。
保罗被囚时给予忠贞支持
保罗曾数次被监禁。(哥林多后书11:23)他每一次被囚,只要当地有基督徒,他们必然尽力设法使保罗好受一点。保罗头一次在罗马被囚时,他获准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两年,其间他的朋友可以探望他。(使徒行传28:30)在这段监禁的日子,他写了几封信给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等几群会众,又写了一封信给腓利门。对于保罗被囚期间跟他在一起的人,这几封信提供不少资料。
举个例,我们读到推基古在罗马跟保罗会合,从腓利门家逃走的奴隶奥尼西慕同样在罗马遇到保罗;后来推基古陪同奥尼西慕回到主人那里。(歌罗西书4:7-9)保罗的信提及以巴弗提,他带着会众给保罗的礼物,长途跋涉从腓立比来到罗马,自己却病倒了。(腓立比书2:25;4:18)保罗也提及跟他在罗马并肩工作的亚里达古、马可,和称为犹士都的耶稣。保罗说:“只有他们做我的同工,为上帝的王国效力。也正是他们,成了强化我的良助。”(歌罗西书4:10,11)除了这些忠心弟兄之外,还有大家较熟悉的提摩太、路加、底马,都曾跟保罗在一起。不过,后来底马贪爱世界,竟舍弃了保罗。——歌罗西书1:1;4:14;提摩太后书4:10;腓利门书24。
看来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罗马的本地居民,但他们都曾在罗马跟保罗一起。有些也许是为了能够在保罗被囚期间照应他而特地来到罗马的。有些人无疑为保罗做点小差事,另一些被他派到远地执行某些任务,还有些则按保罗的口授,替他执笔写信。这些基督徒提出多么有力的证据,表明他们深爱保罗,也忠于上帝的工作!
我们从保罗有些信的结尾可以看出,跟他一起的弟兄姊妹不仅限于我们刚才所列举的几个,而是很可能有颇大一群人。保罗在几封不同的信里写道:“所有圣民都向你们问好,”以及“我这里的所有人都向你问好”。——哥林多后书13:13;提多书3:15;腓立比书4:22。
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而行将以身殉道时,他十分想念他的信徒同工。当时他仍积极参与指导和统筹至少某些同工的传道活动。提多和推基古被派去执行传道任务。克勒士去了加拉太。以拉都留在哥林多。特罗非摩因病留在米利都,但马可和提摩太准备去跟他会合。路加却仍留在保罗身边;使徒写第二封信给提摩太时,有好几个信徒同工,包括友布罗、布田、利努斯、克劳狄亚,跟他一起问候提摩太。他们无疑都竭尽所能去帮助保罗。与此同时,保罗亲自问候百嘉和亚居拉,以及奥尼色弗家里的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危难之秋,底马竟舍保罗而去,亚历山大则多方陷害他。——提摩太后书4:9-21。
“我们都是上帝的同工”
保罗很少单独执行传道工作。注释家厄尔·埃利斯说:“我们从记载可以看出,保罗执行海外传道工作时有许多友伴。事实上,保罗很少没有友伴同行。”保罗在上帝圣灵指引下调配人手,成功地把海外传道活动组织起来。他身边有密友,也有暂时助手;有些禀性刚烈,也有许多谦卑的工人。然而,他们不仅是他的同工而已。不论他们跟保罗共事、交往到什么程度,他们彼此之间显然关系十分亲密,也存有深厚的友谊。
保罗特别擅长于结交朋友。他不遗余力地向各国族传扬好消息,但他没有试图独自执行这件工作。他善用当时已组织起来的基督徒会众,与之通力合作。至于工作的成果,他从没有把功劳归给自己,相反,他谦卑地承认自己只是个奴隶,一切赞誉都应归给使人生长的上帝。——哥林多前书3:5-7;9:16;腓立比书1:1。
保罗的时代跟我们的时代不同,即使这样,今天基督徒会众里也不应有人认为自己可以或需要孤军作战、独力工作。相反,我们应当总是跟上帝的组织、当地的会众、我们的信徒同工群策群力地一同工作。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需要他们的扶助、支持和安慰。我们能够成为“世界上整个弟兄团体”的一部分,无疑是宝贵的殊荣。(彼得前书5:9)只要我们怀着爱心、忠贞不二地跟所有同工并肩努力、通力合作,我们就能够像保罗一样说:“我们都是上帝的同工。”——哥林多前书3:9。
[第31页的图片]
亚波罗
亚里达古
巴拿巴
吕底亚
奥尼色弗
德提
推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