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过——
人们会有一天不再彼此伤害吗?
我们随时都听说某人的感情受了创伤。这种创伤往往比身体的伤痕存留得更久。也许有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可是,我们有健全的理由相信情形会好转过来。为了要明白好转的可能性,最好首先考虑——
为什么人们会彼此伤害
通常是由于人专顾自己和自己的感受。他未必真的想伤害任何人,可是一时之间,自私心排挤了对人的关怀。
例如,一位男子也许在苛刻的上司辖下工作了整天。他满肚闷气,但为了需要这份职业,只好保持缄默。可是他在回家时又怎样呢?他只想着自己所受的创伤,于是拿妻子出气,刚巧他的妻子在这天也不好过。她于是又迁怒在儿女身上。
过度敏感的人很容易为了琐屑事情以致伤害别人。在一个大城市里,有一家人的晒衣竹竿跌落邻家后院,造成了若干损坏。这两家人互相仇视了两年,最后竹竿的主人夫妇竟被邻人无情地用枪射杀。请想想,这一切只因为打破了一只玻璃窗和压伤了几株灌木!暴躁和自我中心主义排挤了任何怜悯之心。
因此来自别人的压力、挫折感、暴躁易怒都可能使我们迁怒别人。很可悲地,我们许多时所伤害的都是自己所爱的人。
什么能帮助我们克服这些难题?
关于这方面的意见不一。可是谁对于我们知得比任何人更清楚呢?岂不是我们的创造主?他提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忠告?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彼得前书3:8,9。
“彼此体恤”是需要的。试把自己和别人易地而处。这岂不就是解决方法吗?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倘若别人对我说这种话,我会有什么感觉?我会受到伤害吗?’若然,又何必要说呢?——路加福音6:31。
“彼此体恤”使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些苛待我们的人也许是在压力之下、疲倦或患病而非有意激怒我们。怀有此种体贴同情心使我们不致以伤还伤。
圣经的教训虽是好的,但试图加以实行的人了解到它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为什么呢?
与人类的天性有关吗?
我们若是忠实的,便会承认我们大家都有作恶的倾向。正如圣经解释,我们生来便承受了罪。——诗篇51:5。
“就因为这样,”有人辩称。“我们生来便是罪人。我们既软弱,又有作恶倾向。我们对此毫无办法。只有这样过下去!”可是,与这种争辩正相反,我们可以避免为有罪的倾向所克服。事实上,认识我们有罪的情况可以较易避免伤害他人。怎会如此呢?
我们若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是个罪人,便不会自觉高人一等。具备这种知识使我们较易跟从圣经的教训:“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为什么?]主[耶和华]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12,13)这样的人记得自己时常恳求上帝宽恕,并且已获得宽恕。这使他能容忍别人的软弱,即使他有正当的理由“表示不满”。
普世不再有彼此伤害的事又如何?
这是可能的——的而且确——因为上帝应许要毁灭所有不愿与同胞和平相处的人。描述过‘不敬虔的人遭受毁灭’之后,使徒彼得写道:“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7,13。
这种现在正存于跟从圣经原则的人当中的亲切情况将会普及全球。以前曾表现兽性的人将会显出温柔性格。以赛亚先知以象征性说法描述这种情形,说: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以赛亚书11:6-9。
请想象一下,没有一个人会彼此“伤害”!上帝将会把罪和导致相争的情绪完全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