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5 9/8 20-23页
  • 精神崩溃治疗抑或预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精神崩溃治疗抑或预防?
  • 警醒!1975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症状
  • 精神崩溃的原因
  • 补救方法——身体方面
  • 精神、情绪和灵性方面的帮助
  • 预防胜于治疗
  • 镇定自若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获致良好健康的四项帮助
    警醒!1971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读者之声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9/8 20-23页

精神崩溃治疗抑或预防?

1972年初,第二位踏足月球的小奥德连少校据报要接受精神病治疗。他似乎受不了太阳神11号飞行为举世所嘱目的压力。他说:“事实上我正走向老式美国人的精神崩溃。”有些人喜欢将这种病描述为“慢性神经疲劳”。

我们的神经在身体中所担任的角色可以比作汽车的电气系统所担任的角色。汽车的一切机件也许情况良好,可是电气系统若出了毛病,它便不能开行。我们的神经系统机能若不正常,情形就与此相似。因此医生将器官或身体一部分出了毛病的器官疾病和机能疾病加以划分。若患了机能疾病,检查身体会发现器官并无不妥。

倘若我们想象一架电动汽车由机器人驾驶,则比喻更为适切——机器人相等于头脑,汽车其余的电气系统相当于身体神经系统的各部分。正如电力若是低降,则机器人和汽车均无法适当地运行,因此我们的神经系统若是疲劳,头脑和身体的机能遂不能活动得正常了。

可是,我们不应将事情过于简化。神经刺激决不像电流这么简单。再者,汽车里的电线仅是作为导体,人体的神经本身都会传递刺激,正如火药的导火线被引发而产生火花一般。不错,神经刺激不论达到多远也保持它的强力,因为它在进行时不断产生力量。

症状

精神崩溃可能呈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其中之一是疲倦。这与任何体力运动无关。疲倦感可能由相当模糊,或沉重至使人一点工作也不能做。其他的普通症状是不安、失眠、神经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头痛和便秘等。与精神崩溃俱来的也许包括不规则的心跳或心悸亢进、晕眩或视力模糊、皮疹、过度发汗、肌肉疼痛和手足有刺痛感等。事实上,精神崩溃可以表现出差不多前有的身体病征。

此外,患者也很可能表现出精神和情绪的病征。例如无法作出决定或不能安详地待人接物等。极端的病例是表现哭泣、惊惶或近乎歇斯底里。也许是无缘无故的过度惊慌或忧虑,严重的精神颓丧,希望死去,甚至有自杀倾向等。患精神崩溃的基督徒有时会害怕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以致毫无希望。

既然我们的身心和情绪的活动都要消耗神经的能量,精神崩溃以这么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是可以了解的。可是我们不应一看见别人有若干上述症状就立刻断定他们患了精神崩溃!

精神崩溃的原因

有人说得不错,精神崩溃是由于精神和精绪难题所产生的冲突态度而促成的一种失调。有人曾说,“主也许饶恕我们的罪,但神经系统却不饶人。”圣经更正确地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6:7。

神经疲劳的一个普遍原因是神经过敏,这许多时是与生俱来的容易冲动和脾气暴躁所致。这些因素促成使人将‘小事化大’,感情无端受到别人真正或想象的蔑视所伤害,并对别人过于苛求。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对自己的努力或成就过度挑剔和感觉不满。诸如此类的情绪状态会消耗许多神经能量而可能导致精神崩溃。

精神崩溃也可以由所谓创伤而致。创伤也许来自一项严重意外、所爱的人逝世、失恋、失业或经济破产等。它也许由环境所造成。不愉快的婚姻,不如意的工作环境,太多压力或责任,受到歧视或专制的待遇,入不敷支的难题也可以大量消耗个人的神经能量。

再者,未能运用头脑健全的精神也可以促成精神崩溃。一位男子也许由于野心、过度尽责或太易受人驱策而使自己工作过劳。他也许长期紧张而没有松懈的时刻。这样行会浪费神经能量与忧虑无异。事实上,过度忧虑比过度工作更为伤人。与过度忧虑有密切关系的是优柔寡断和焦躁不安。

精神崩溃的原因也包括圣经所谓“属肉体的行为”。(加拉太书5:19-21.《新世》)这些行为包括放浪形骸,不智地运用麻醉品,酗酒和不健全的精神态度如反叛、与人冲突、愤懑和憎恨等。可是有人会洞察地指出,关于人性的一件奇事便是,很少有人看出感情磨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事上,人会以无穷的智巧方法欺哄自己。圣经再次一针见血地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耶利米书17:9。

补救方法——身体方面

今日有愈来愈多人一遭遇紧张或精神崩溃便倚靠药物作为纾解。但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指出,药物只能为人带来暂时的纾解。药物并不能使人增加智慧或洞察力,而智慧和洞察力对复元是很重要的。阿华利滋医生说得好,一个人在肆无忌惮地从健康银行透支多年之后,最后必然会债台高筑而达到“神经破产”的地步。复元是需要时间的。体会到复元需要自制的品质尤其重要。可是“大多数人宁愿依靠药物或手术去求取健康而不愿在自制方面努力。”

鉴于有这么多的不同因素可以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应当首先找出病源来,而所牵涉的因素往往不止一个。病症是神经过敏、不幸事件或创伤所导致的结果吗?它是生活环境所促成的吗?它是否来自情绪方面的因素如挫折、忧虑、恐惧等?试作一番检讨。你可以独自或借着成熟的朋友如基督徒传道员或家庭医生之助如此行。有时仅是认出病源已足以带来纾解。

虽然在有些地方人们一患精神崩溃就找精神病医生,有许多人却从内科医生、手疗医生或老式的整骨疗法医师获得真正帮助。如果你能找到一位技术优良,风趣而富于了解的按摩专家,则按摩也会颇为有效。

当然,病源若是过度紧张而无法松弛,如要复元便必须学习松弛之道。练习松弛是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的。一个方法是躺在坚硬的床或长椅上,逐一放松身体的一部分:先是双手和前臂,然后是双足,腿,颈部肌肉等。在工作时也可以使心情轻松,试试运用有规律而经常的步调去代替急速的生活步调。学习缓慢下来。与其终日奔走,不如学习自制,缓步而行。晚上临睡之前要特别用点时间练习松弛;这会帮助你快点入睡和睡得较熟。听听旋律优美、轻松明快的音乐对你的神经也有很大帮助。倘若可能,在周末作短短的休假。你若是个家庭主妇,可以用一、两个月时间每晨留在床上。要将良好的健康置于良好的家政之先,直至复元为止。

再者,倘若精神崩溃是由某些恶习所致,若要治疗生效便必须加以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必须改良;服食麻醉药的习惯必须戒绝,对于酒精饮品也要保持适度和运用自制力。

精神、情绪和灵性方面的帮助

很可能仅运用物理治疗的方法还未足。在精神、情绪和灵性方面也必须加以注意。在这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圣经原则多么有教。腓立比书4:8对心理卫生提出一个良方,吩咐我们要‘不断思念一切真实的、可爱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值得称赞的事物’。圣经并且告诉我们:“喜乐的心乃是良药。”——箴言17:22。

你是个“忧心忡忡”的人吗?可以自问一下,我所担忧的难题真的是我的难题吗?我现时可以做点什么去补救吗?若不然,就将其置之度外好了。我们只需担心今日的难题,不必忧虑明天的。圣经再次提出忠告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赐平安的上帝必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正如耶稣指出:“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腓立比书4:6,7;马太福音6:34。

另一项大帮助是学习调整,你的妻子是个泼悍的人吗?调整的方法是要极端机巧,或者设法改变她。同样的方法对丈夫是个酒徒的妇女也适用。你可以避免正面冲突的情势,或者设法改变环境。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主啊,求你使我安详地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勇敢地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以及智慧地知道其间的差别。”不错,正如俗语说,“对无法可治的事必须忍耐。”什么能帮助你忍耐呢?爱心,因为圣经说爱“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4-8。

你也必须学会辨别什么是重要的事和什么是不重要的事。“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好”,借此避免不必要的纷争。(罗马书12:18)更进一步地,一切“属肉体的行为”如放荡和恼怒等均必须避免。——加拉太书5:19-21,《新世》。

预防胜于治疗

“一安士的预防相当于一磅的治疗。”这句谚语在这里也适用。不用说,大多数有助于治疗精神崩溃的方法若实行出来便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位专家声称,在精神健康方面我们可以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便是合作。不错,我们若听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劝告便可收合作之效了。——路加福音6:31。

预防精神崩溃的另一项重大帮助是知足之心。圣经一再向我们推荐这种品质。圣经警告人要抗拒贪爱金钱和渴望致富之心,因为这些事会使人不但在灵性上受损,而且会使人被“许多愁苦刺透”,包括精神崩溃在内。——提摩太前书6:6-10。

切合实际的智慧大大有助于使我们避免或预防精神崩溃,但不自私的爱心却更有效。“爱能造就”的圣经原则可以在各方面,如身、心、情绪和灵性上实行出来。(哥林多前书8:1)既然正如上述,“属肉体的行为”可以导致精神崩溃,培养与之相反的圣灵果子自然能帮助你预防这事发生。圣灵的果子是什么呢?它们便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毫无疑问地,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实践圣经原则可以兼收治疗和预防精神崩溃之效。——加拉太书5:22,23。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