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1 5/8 20-23页
  • 第22部分:1900年以降——伪宗教今非昔比!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第22部分:1900年以降——伪宗教今非昔比!
  • 警醒!199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光明的前景暗淡下来
  • 后继无人
  • 冷淡而漠不关心的羊群
  • 政治势力渐衰
  • 合则存,分则亡
  • 弃暗投明!
  • 检讨基督教国在团结方面所作的努力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3年
  • 上帝赞成一切宗教的大联盟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4年
  • 宗教的现状如何?
    警醒!1974
  • 圣灵的标记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5/8 20-23页

鉴往知来看宗教

第22部分:1900年以降——伪宗教今非昔比!

“倘要知道一个国家的未来,看看她的历史就行了。”——阿瑟·布赖恩特,20世纪英国历史家

圣经把伪宗教的世界帝国称为大巴比伦,用意是要将它比作古代的巴比伦国。(启示录18:2)这个古代帝国的遭遇预示现代与它同名的大巴比伦也会遭遇悲惨的下场。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在一夜之间陷落,被居鲁士大帝所率领的米底亚、波斯联军所征服。来犯的军队把流经该城的幼发拉底河改道之后,得以沿着河床推进而没有被巴比伦的守军发觉。

耶稣基督是比居鲁士更伟大的君王,因此耶和华上帝和他的这位儿子将要获得一场类似的胜利,把不忠的大巴比伦一举消灭。圣经把大巴比伦描述为一个大娼妓,坐在众水之上,意即受到“许多民族、群众、国家、语言”所支持。但在大巴比伦遭受毁灭之前,这些支持会好像“幼发拉底大河”一般“干了,好为从日出之处而来的诸王预备道路”。——启示录16:12;17:1,15;《新世》。

若有证据显示干涸过程正在今天发生,这样的证据便在辨明伪宗教方面对我们深具价值。我们有见到这样的证据吗?

光明的前景暗淡下来

二十世纪初,世上有三分之一的人自称信奉基督教。当时基督教国的前景一片光明。1900年,福音传教士兼诺贝尔奖得主约翰·R·莫特出版了一本书,题名为《这世代的普世传教工作》,书中充分反映出乐观的精神。

但《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承认:“20世纪证明与这些期望背道而驰。”这本百科全书解释说:“在1900年,根本没有人想到西欧的现世主义、俄国和后来东欧的共产主义、美国的物质主义会导致人大批背离基督教。”该书说以上和其他的“假宗教”好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兴起。“在1900年,这些宗教不过是幺么小丑,只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0.2,……到1980年却已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20.8了。”

这种“大批背离”的情况已实际使西欧的教堂变得门可罗雀。自从1970年以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路德会失去了百分之12的教友。在荷兰,三分之一有多的教堂被迫关门,有些则转为货仓、餐馆、公寓,甚至的士高(迪斯可)舞厅。至于英国,凡是有30年历史的圣公会教堂,几乎每八间就有一间已经空置。难怪1988年在欧洲基督新教神学家与教士举行的会议上,一个教士发牢骚说:“以前的‘基督教西方’不能再自称为基督徒了。……如今欧洲本身也需要有传教士来传教。”

可是,问题不但关乎基督教国,也不但关乎欧洲。例如,据估计在普世各地,每年有90万个佛教徒变成不可知论者。

后继无人

有一句日本谚语规劝说:“若要唤醒村民,必先唤醒僧人。”但有什么僧人可以唤醒呢?在1983年之前的十年间,全世界天主教教士的数目减少了百分之7;在该年之前的15年间,修女减少了百分之33。看来他们实在后继无人。在不足20年间,美国各天主教神学院的入学人数由4万8992人锐减到1万1262人。

各天主教修会也同样焦头烂额。1534年罗耀拉于巴黎创立的耶稣会曾有一段时间差不多操纵好些国家的教育;该会的成员,通称为耶稣会会士,则曾是国外传教活动的执牛耳者。但自从1965年以来,耶稣会的人数已减少了四分之一有多。

神职人员数目日减已经够糟了,但更糟的是剩下来的有许多已不再能够信任。有越来越多教士和修女反对教会对独身、节育和妇女宗教地位等问题的官方政策。这种情况在1989年1月昭然可见。当时有163个欧洲天主教神学家发表公开声明(到5月1日,这份声明已收集到500多个签名),谴责梵蒂冈独断独行和滥用权力。

基督教国属下有盈千累万的人已在灵性上死去,他们乃是属灵营养不良的受害者。一个美国教士所发的牢骚等于承认这点:“教会[已成了]超级市场,只把毫无营养的属灵零食卖给过路的人。牧师的讲道差不多好像‘每周精选’一样,把打了折扣的信仰卖给顾客。”

自1965年以来,美国基督新教五个主流教派的成员数目减少了差不多百分之20,上主日学的人数则减少了百分之50有多。《时代》杂志写道:“各传统教派不但未能传达自己的信息,甚至信息到底是什么,他们也越来越不肯定。”鉴于这种属灵饥荒,无怪乎许多教会报刊都已停办了。早在1970年代中期,一份教会报刊已嗟叹说:“一般教会杂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冷淡而漠不关心的羊群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在18世纪已意识到,“宗教的致命伤莫过于冷淡”。要是他今天仍然在世,就会发觉冷淡的宗教人士比比皆是。

例如在若干年前,美国路德会的教友接受访问;其中有百分之44说,即使牧师要求他们向教会外的家庭谈论自己的信仰,他们也不会这样做。一项较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天主教徒觉得,就算自己不同意教皇的训令,甚至在道德上持有不同的见解,也不会叫他们没有资格做个好天主教徒。

在日本的人口中,有百分之79说笃信宗教是重要的事。但据《现代人的宗教》透露,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实际信奉宗教。因此,显然有很多人过于冷淡而未能贯彻始终。

既然成年人对宗教十分冷淡,他们的儿女通常也不会热心信奉宗教。德国波恩大学心理学学会的主持人向一群11至16岁的青少年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比以前更喜欢以著名人物作为自己的行为典范。但是当问及谁是他们的典范时,这些少年人连一次也没有提及过教会领袖。

政治势力渐衰

有组织的宗教对政治所操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了。例如,虽然有好些国家的人民大多数是天主教徒,梵蒂冈却无法阻止这些国家通过堕胎、离婚、宗教自由的法案,而这些法律显然是教廷所不喜欢的。照样,环境迫使梵蒂冈同意签订1984年的协约,取消天主教在意大利的国教地位!

伪宗教从前凭着诡谲的政治压力达到目的,如今却试图借公开的反抗运动遂其所谋。事实上,这些运动的领导人大都是知名的教士;南非的圣公会大主教杜图就是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合则存,分则亡

1910年有多个基督新教差会在苏格兰爱丁堡举行会议,结果产生了现代的普世教会运动。近年来这个运动大力促进宗教合作,互相了解,使“基督教”能够发言如出一口。

普世教会运动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1948年,这个运动在阿姆斯特丹采取了一个重要步骤,成立了世界基督教联会。起初联会由差不多150个基督新教、圣公会、东正教的教会所组成,但如今会员的数目已倍增。

罗马天主教虽然不是世界基督教联会的会员,却看来正慢慢向着这个方向推进。1984年在联会的瑞士总部,教皇若望保禄跟联会行将卸任的秘书长一起在普世教会的祈祷仪式上领祷。1989年5月,有700多名欧洲教士在瑞士巴塞尔开会,天主教会也有代表列席。一份报章把这次会议称为“自宗教改革运动以来最大的普世教会事件”。

由于有越来越多人认为所有的“基督教”宗派都自然具有上帝所赐的团结,所以自1930年代中期以来,甘愿妥协的态度也成为越来越显著。世界基督教联会强调属下所有会员都接纳三位一体的教义,视“耶稣基督为上帝,为救主”。他们以此作为固有团结的“证据”。

基督教国也力图和非基督教的宗教对话。据《宗教百科全书》说,这样行是要谋求可行的方法,“在神学帝国主义和信仰同化论这两种态度之间取得妥协。前者暗示一种信仰倘是真理,其他信仰就没有存在的权利;后者则暗示各种信仰之间的歧异并不足以造成争论,而且可以把所有宗教作某种形式的合并,从而为后世创立一种新信仰。”

事实上,伪宗教好像一股由许多条线组成的绳子一样,各种线都扯往不同的方向。鉴于耶稣以下的话,伪宗教各持己见只是大祸临头的先兆而已。耶稣说:“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马太福音12:25。

弃暗投明!

也许有些人宁愿漠视证据。但没有根据的乐观是十分危险的。1988年10月,伦敦《泰晤士报》指出这点说:“有超过一个世代的时间,各教会期望事情会自然有所改善。”该报补充道:“尽管英国的教友人数长期递减,各教会却没有作出什么持续的努力去解释这种情况或扭转这种形势,也没有设法找出对策。”然后《泰晤士报》下了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说:“任何商业机构若见到自己的销售量不断下降,要就准备最后关门大吉,要就设法改良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方法。”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伪宗教会“设法改良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方法”。因此敬畏上帝的人若要有乐观的理由,惟一方法是从速归附独一的纯真宗教。纯真宗教的属灵之水源源不绝,毫无干涸之虞;但至于伪宗教,“算账的日子近了”。本刊将于下期刊出以此为题的文章,届时你会获悉更多重要的知识。

[第21页的附栏]

耶和华见证人:他们的众水没有干涸

“传统宗教正逐渐衰落,上教堂的人越来越少。然而耶和华见证人的成员数目却不断增加,甚至购下从前的教堂和添置其他新设施以容纳新的成员。”——加拿大《小日报》。

“在意大利约有4万5000人。……现今这个教派拥有真正的杂志,印刷精美,甚至趣味盎然(杂志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文章,材料翔实丰富),并且印制与时并进的小书,答复具有最专门知识的天主教圣经学者,分派直接译自希伯来文的圣经。……凭着这些方法,见证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意大利天主教杂志《家庭月刊》。(此段文字写于1975年;到1990年,意大利的耶和华见证人数目已增至18万零960人。)

“[耶和华见证人]为数以百计的人施浸,从我们接受洗礼的却每次只有两三人。”——福音传单分派会的官方报章《传福音者》。(这段话写于1962年,当年耶和华见证人为6万9649人施浸;1990年则有30万1518个新受浸的耶和华见证人。)

“我研究过耶和华见证人一段时间之后,在1962年用以下的评论总结我的研究:‘认为新世界社会有虎头蛇尾之虞实在是杞人忧天。’……如今[1979年]耶和华见证人的数目已比当年增加一倍有多。一切迹象都显示守望台社会在未来十年再增大一倍。”——威廉·J·惠伦写于《美国天主教》杂志。(耶和华见证人已由1962年的98万9192人增加到1990年的401万7213人。)

自1970年以来(至1989年),耶和华见证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西柏林)的数目增加了百分之38。过去30年来,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数目在荷兰由161群增至329群,在英国由825群增至1311群;两个国家不得不为此兴建许多新的王国聚会所。——请比较“光明的前景暗淡下来”这个次标题之下的第3段。

[第22页的图片]

现代世界终日营营役役,大部分人都对宗教不屑一顾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