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玉米饼拿给我”
《儆醒!》驻墨西哥通讯员报道
想象一下,有人引进了一种东西,可“同时当包装纸、汤匙、盘子、食物用,还可伴任何食物一起吃”。这段话是营养学家埃克托尔·布尔热提到一种大部分人前所未见的东西时说的。其实这种东西世代相传,已有几千年之久。许多人每天都要吃这种东西,这就是玉米饼。这是一种用玉米制成的扁平圆饼,也是墨西哥人最基本的食物。a
古代著作表明,玉米是古代住在中美洲和墨西哥的人的重要粮食。这种农作物在几千年前,在今天称为墨西哥的地区中,就已是人民的“家常便饭”,这种农作物造就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像奥尔梅克文化、马雅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还有墨西哥文化。
从玉米到玉米饼
制造玉米饼的基本步骤,是把一份成熟的玉米粒,加上两份水,并把约百分之一的熟石灰溶在水里,然后加热,直到玉米粒表面的薄膜可用人手剥下为止。接着注入冷水,以停止加热过程,再把混合物拿去放上一晚,以便沉淀。
第二天,人手把泡软了的玉米粒(称为“尼斯塔姆”)从容器中取出,放入另一个容器中,令水分完全排出。然后把尼斯塔姆碾成粉末,再加入盐和水,混合后就成了软软的一团,称为“玛撒”。传统的做法是把玛撒分成许多球状小块,然后用手压成扁圆形,再放进平底陶烤盘中加热。人会把它们在烤盘中翻转两次。等到玉米饼的顶端形成了薄薄的一层后,就大功告成了!
上述加入熟石灰的步骤,已证实可令人避免一些健康难题。怎么会呢?原来人体要是缺乏了一种称为“烟硷酸”的维生素,就会患上糙皮病,这种病的特征包括皮炎、腹泻、痴呆,还可能会致命。在玉米田附近或食物缺乏蛋白质的地方,这种疾病是很常见的。
问题就出在人体不能消化玉米当中的烟硷酸。但如果加了熟石灰,人体就较容易吸收这些烟硷酸了。因此,在墨西哥较贫穷的地方,糙皮病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就是拜玉米饼所赐。不过有些地方的习惯,是先把尼斯塔姆洗一洗,把玛撒洗白,结果把烟硷酸一并洗去,糙皮病就变得较为常见了。
加入熟石灰后,另一个效果就是增加了钙含量,而钙则是骨骼、神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另外,由于制造玉米饼时使用了整条玉米,因此玉米饼也提供了相当多的纤维。
看了这么多证据,你岂不觉得玉米饼是个伟大的发明吗?就像其他发明一样,我们也会看看一些专家是怎么享用玉米饼的。
享用玉米饼的习惯
16世纪,贝尔纳迪诺·德萨哈贡修士提到玉米饼时,说玉米饼摆上餐桌时,“是白色、温热、摺叠起来的。它们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再用白布盖起来”。
几个世纪后,习惯还是没什么两样。玉米饼摆上餐桌时,仍是温热的,通常放在篮子里,再盖上白布。以前有许多不同的玉米饼,像白色、黄色、蓝色、浅红色等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大小。当然,大部分墨西哥人每天午餐都吃玉米饼,也有不少人早餐和晚餐也吃玉米饼。
一家人吃的玉米饼,放在餐桌上一个篮子里。餐桌前的人都希望吃玉米饼时,饼仍是温热的。因此,不管谁要伸手拿玉米饼来吃,就只能拿一个,拿走以后还要用布把其他玉米饼盖起来。人们一面吃眼前的食物,一面不断拿玉米饼来吃。因此不管在进餐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都会听到人家不断重复说:“请把玉米饼拿给我。”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么墨西哥的家庭主妇每天都会亲手做玉米饼吗?”其实大部分主妇都不会亲手做玉米饼。自1884年引进了机器后,生产玉米饼的程序就已自动化了。不过还有许多家庭主妇仍然亲手做玉米饼,在乡郊地区,亲手做玉米饼的人特别多。不过大部分墨西哥人都在玉米饼店买玉米饼,这类商店里面的机器,每小时可生产3000至1万个玉米饼。
餐前买玉米饼,往往是小朋友的责任。因此玉米饼的香味、微温及制造玉米饼的机器,从小就留在大部分墨西哥人的童年回忆中,即使家境清贫的也不例外,因为玉米饼的价格相当便宜。就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布尔热博士曾说:“玉米饼真的很便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
因此,当你品尝玉米饼的时候,你也是在分享一个民族的历史。别忘了,只要你喜欢,也可以随意说“请把玉米饼拿给我”,爱说几遍就说几遍!
[脚注]
a 虽然墨西哥有些地方也吃小麦饼,不过小麦饼对墨西哥文化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22页的图片]
亲手做玉米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