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明地接受新思想吗?
有些人故步自封,不肯接受任何新思想。新思想若跟他们的观点不同,他们就可能加以拒绝。例如,丹麦有个妇人写信给《家》周刊,说:“耶和华见证人老是上门骚扰我们。他们叫我烦恼极了,但我又想不出办法打发他们离去。……难道法例不能禁止他们骚扰别人吗?”
19世纪中叶的日本人也把向他们叩门的西方人视为“骚扰”他们。当时在很多日本人眼中,一切跟不速之客有关的事物都是不足取的,甚至有害的。正如一句东方谚语说:“疑心生暗鬼。”日本绘画中的佩里准将正好说明许多日本人的心态。这样的绘画留存下来的大约有50幅,其中只有2,3幅把他描绘为一个普通的美国海军军官,其他的则把他描绘为长鼻子的恶鬼或脸色苍白的怪物,正如这里的插图一样。
然而,随着日本的开放,开明的日本人渐渐明白外国人并非蛮夷。日本第一个遣往美国的代表团就有些人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亲自看见西方文化时,情形好像眼睛里的阴翳消掉了一样。虽然高级官员根据日本人的观点不断埋怨美国人如何无礼,年轻的一代却对新文化作出更持平的判断。
一个19岁的男子是一位高官的随员,他在后来写道:“在日本代表团的70个代表当中,大部分人都不满或憎恨[美国人]。可是,目睹真正的情形之后,我们当中有些人明白自己错了,而且后悔怀有这样的恶意。把外国人视为有如犬马般卑贱而侮辱他们,只会为我们招来不仁不义的臭名而已。”你和这个年轻随员一样开明,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看待新思想吗?
庇哩亚人的榜梯
在公元第一世纪,很多犹太人都对基督的教训怀有无理的偏见。在某方面来说,这好像排外的日本人对外头世界所怀的偏见一般。古罗马的犹太人声称:“[基督教]是到处受人攻击的。”(使徒行传28:22,《现译》)论到帖撒罗尼迦中某些基督徒,满怀成见的犹太人喊道:“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使徒行传17:6。
不过,仍有一些人愿意摈除成见。例如,庇哩亚的居民对使徒保罗和他的同伴西拉所传的好消息有何反应?论到庇哩亚人,圣经执笔者路加写道:“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人开明,热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圣经,要知道所听的是否与圣经相符。”(使徒行传17:11,《新译》)你像庇哩亚人一样“开明”吗?
请想想匡治的例子。他曾经极度仇视基督教,像反对日本开放的排外主义者一样。后来他的妻子幸子开始研读圣经,他就猛烈反对她。他甚至想过要杀死家人,然后自杀。由于他这么暴烈,家人只好逃到幸子的哥哥在日本北部的家去。
最后,匡治决定开明一点,研究一下妻子的宗教。他读过一些圣经刊物之后,看出自己需要作出改变。随着他研读圣经,他那暴烈的态度逐渐改变过来,进而反映出上帝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23)匡治迟疑不敢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因他从前曾猛烈反对见证人,他害怕见证人会找机会向他报复。但他终于到王国聚会所去。当时他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令他不禁掉下泪来。
不错,克服偏见,研究新思想可以扩阔我们的眼界,而且在很多方面造益我们。但这意味到我们要接纳一切新思想吗?
要慎加选择!
随着日本不再锁国,新思想就纷纷涌进该国。有些新思想造益日本人,但其他的却乏善可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在接受日本投降时说:“日本违背了佩里准将的本意,把西方的知识当作压迫人、奴役人的工具。”日本模仿它的西方启蒙导师,走上了一条引起连场战争的途径。这些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最后导致两个原子弹在日本境内投下。
我们从这件事学到什么教训呢?教训就是,我们该慎加选择才接受新思想。我们效法庇哩亚人是好的,他们“天天考查圣经,要知道[保罗所教的]是否与圣经相符”。(使徒行传17:11,《新译》)这里译作“考查”的希腊语词的意思是“作仔细、精密的研究,犹如法律的诉讼程序一样”。(《新约语词写真》,罗伯逊[A. T. Robertson]着)我们不该盲目接受一切新思想,相反,我们要作仔细、精密的研究,正如法官聆听诉讼时所为一般。
我们若慎加选择,即使遇到一时的风尚或其实有害的新思想,我们也会不为所动。例如1960年代的所谓新道德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个有吸引力的新思想。但仔细的考查揭发出这其实便是从前的不道德,不过改了新名字而已。此外,1920年代的德国经济非常窘迫,当时无疑有很多人把纳粹主义视为令人振奋的新思想,但纳粹主义造成了多大的痛苦!
幸好上帝赐给我们一块试金石,可以用来考验各种新思想。这就是上帝所感示的话语——圣经。今天我们从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自称在这方面有专门知识的人听见很多新主张,但我们若在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实行圣经的指引,就能审查这些主张是否正确。(以弗所书5:21-6:4;歌罗西书3:5-14)现在有许多和宗教问题有关的奇异思想受人散布,圣经论及我们跟上帝和邻人关系的劝告却给我们方法审查这些新思想。(马可福音12:28-31)正确的圣经知识装备我们去决定一个新思想是否真正有价值。因此我们能够“详细审察每一件事,保留那美善的”。——帖撒罗尼迦前书5:21,《现译》。
耶和华见证人探访邻里,鼓励他们学习圣经,借此能够适当地判断新思想。见证人也向别人指出圣经的思想;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思想都是新的。关于我们活着的时代和人类前途的真理便是其中一二。(马太福音24:3-44;提摩太后书3:1-5;启示录21:3,4)是故,倘若见证人上门探访你,不要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相反,何不开门聆听他们所要说的话呢?切勿故步自封,拒绝对你有永久造益的思想。
[第5页的图片鸣谢]
Library of Congress photo LC-USC62-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