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会有这么多虚假警报?
世界末日——有多近?
这个故事描述一位负责替村民看羊的男孩子。一天,他为了找寻刺激,便高声喊道:“狼来了!狼来了!”其实完全没有狼的踪影。村民急忙从村子里赶来,手里拿着棍棒,准备把狼赶走,可是到头来连一只狼的影子也看不见。男孩子觉得这个玩笑乐趣无穷,于是故技重演。村民再手执棍棒,赶来援救。但又发觉只是一场虚惊。后来,果然真的来了一只豺狼。男孩于是发出警报:“狼来了!狼来了!”但村民却认定了这一次又是个虚假警报,于是对之充耳不闻。因为他们已经饱受愚弄。
对于宣布世界末日将临的人来说,情形也与此类似。自耶稣的日子以来,由于许多预测均未能如期获得应验,结果,许多人遂对末日来临的警告不再抱有认真的看法。
教皇格雷戈里一世(590-604年)曾致函欧洲一位元首,他在信中写道:“愿陛下明察,吾等自全能天主之圣经圣言知悉,当今之世末日已近,众圣徒之永恒王国亦日益近矣。”
到了16世纪,路德会的始创者马丁·路德预言末日行将来临。据一项权威消息报道,他曾说:“至于我,我确信审判日已近在眼前。”
关于早期的浸礼宗,据报道:“十六世纪初的再洗礼派相信,千禧年会始于1533年。”
“约克大主教兼英国首席主教埃德温·桑兹(1519-1588年)……说,……‘我们可以肯定主复临的日子正近在眼前。’”
威廉·米勒被公认为基督复临派的始创人,他曾经说过:“按照犹太人计算年代时间的方法,我确信基督约于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之间回来。”
依照申命记18:20-22的意思来看,这岂不证明那些作错误预言的人其实就是假先知吗?这段经文说:“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你心里若说:‘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话,我们怎能知道呢?’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
有些人就末日作了一些轰动一时的预言,借此引人注意和吸引别人跟从他们;但另一些人则诚恳地相信他们的宣布是正确的。他们根据自己对某些经文的了解或借着观察事态发展,从而提出他们的期望。他们并没有宣称他们的预测是直接来自耶和华的启示,仿佛是奉耶和华的名预言似的。因此,在这些事例上,即使他们的声称并没有实现,我们并不能因此便把他们视为申命记18:20-22所谴责的假先知。由于他们具有属人的弱点,他们对事情作了错误的解释。a
虽然以往有许多预测均告落空,但有些人并未因此而裹足不前,看来他们由于公元2000年临近而受到刺激,因而就世界末日一事作出进一步的预言。1989年12月5日刊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千禧年狂热:先知激增,末日临近”。随着公元2000年日渐临近,不少福音教派均预测耶稣正在回来,并且指出1990年代将会是“一段空前的灾难时期”。本刊在预备撰写这篇文章时,韩国最近便发生了一件事,当地的复临传道会预测基督会在1992年10月28日的午夜复临,并且会把信徒接往天上去。此外,有好几个末日教派也作出类似的预测。
虚假警报泛滥成灾,这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它们就像牧童所发出“狼来了!”的呼喊声一样——不久人们便会对之无动于衷;结果,一旦有真正警报发出时,他们同样也会一笑置之。
可是,何以多个世纪以来一直会有这么多虚假警报,正如耶稣所说的一般呢?(马太福音24:23-26)耶稣向他的跟从者论及标明他复临的各项事件后,正如我们在马太福音24:36-42读到,耶稣对他们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
事实上,他们不但要警醒戒备,还要怀着热切的态度保持警醒。罗马书8:19说:“受造之物切望等候上帝的众子显出来。”人类的自然倾向是,正当我们热切期待某件事情发生时,我们的内心便会产生一股强烈的感觉,认为这件事不久便会实现,即使证据并不那么充分。由于我们很热切期待某件事发生,因而可能会发出错误的宣布。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怎样辨明警报孰真孰假呢?你若希望知道答案,请阅读下一篇文章。
[脚注]
a 耶和华见证人由于热切期待耶稣的复临,他们曾为这件事提出了错误的日期。由于这缘故,有些人称他们为假先知。可是,在这些事例上,他们从没有妄称这些预测是‘奉耶和华的名’而作的。他们从没有说:‘这是耶和华的话。’耶和华见证人所出版的《守望台》杂志曾说:“我们并没有作预言的恩赐。”(英文版1883年1月刊,425页)“我们的写作也并非万无谬误的。”(英文版1896年12月15日刊,306页)《守望台》也指出有些人虽然持有耶和华的灵,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那些以耶和华见证人身分服务的人是受上帝感示的。这也不意味到《守望台》的文章是上帝所感示而万无谬误的。”(英文版1947年5月15日刊,157页)“《守望台》并没有声称其内容是受感示而来的,其中的话也绝非金科玉律。”(英文版1950年8月15日刊,263页)“写这些书刊的弟兄并不是万无谬误的。他们的写作不像保罗和其他圣经执笔者一样受上帝所感示。(提摩太后书3:16)因此,随着我们的了解逐渐变得更清楚,有时需要将若干看法加以纠正才行。(箴言4:18)”——1981年8月15日刊,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