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目录
-
-
前言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前言
请想想这个矛盾现象: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百分之9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十分快乐或相当快乐。但这个国家最常用的十种药物中,竟有三种是抗抑郁药。该国百分之91的人满意自己的家庭生活,可是差不多一半的婚姻却以离婚收场!
事实上,研究员曾对18个国家的人进行调查(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一半),结果显示,“世人大都对未来充满悲观的看法”。因此,许多人显然并不活得开心。你又怎样呢?我们出版这本册子,是要帮助你活得心满意足。
-
-
心满意足的生活只是梦想吗?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1部分
心满意足的生活只是梦想吗?
在一个发达国家里,一所设备齐全的房子也许叫人感到舒适方便。可是,你一来到门前,却可能发觉什么呢?一种局促不安、令人不快的气氛。父母对十几岁的儿女说话,但儿女很不高兴地只回答“是”或“不是”。母亲很想丈夫多点注意她,但父亲却只想清静一下,不想受人打扰。独居的祖父母很想跟家人相叙,共享天伦之乐,可是却有好几个月没有跟儿孙见过面了。另一方面,有些家庭虽然也面对着同样的压力,却能够应付裕如,快快乐乐。你想知道个中原因吗?
2 请想想在另一角落,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家庭。这个家庭一家七口,住在破烂的小木屋里。他们家无余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下一顿饭吃。这种可悲情形,正好说明世人根本无法消除饥饿和贫穷。可是,世上许多家庭却能够安贫乐道。为什么呢?
3 就算在富裕的地方,经济也可能出现问题。日本有个家庭在“泡沫”经济的高峰期买了一所住宅。由于以为未来收入会继续增加,他们申请了大笔房屋抵押贷款。可是,经济“泡沫”后来破灭了,他们无力偿还借款,只好把房屋低价出售。他们虽不住在这房子里,仍要继续偿还房子的债务。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滥用信用卡,他们也要支付大笔账单。父亲又喜欢赌马,结果这家人更是债台高筑,捉襟见肘。可是,世上许多家庭却能够适应逆境,保持快乐。你想知道他们怎样做吗?
4 无论你住在什么地方,人际关系都可以造成不少烦恼,叫你活得不快乐。在工作地方,你也许成为众矢之的,背后有许多人说你的坏话。别人也许妒忌你的成就,对你提出不公道的批评。每天跟你共事的人也许主观很强,触犯了你。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被人欺负和骚扰,或受到冷落。如果你是个单亲父母,就很明白个中滋味,生活很难如意。今天,这一切难题使许多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
5 压力会不知不觉间累积起来,然后突然爆发,事前一点迹象也没有。因此,压力好像无声的杀手,长期的压力则有如慢性毒药一样。明尼苏达大学的罗伯特·韦宁格教授说:“在今天世界每个角落,压力和它所引致的疾病正影响着所有工人。”据称,由压力引致的疾病,使美国每年蒙受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压力更被视为美国最新的输出品。在各种主要语言中,“压力”一词时常受人提及。由于未能完成手上工作,你可能受到很大压力,并且感到内疚。最近一个研究报导,人们每天都有两小时感到内疚。可是,有些人却有能力应付压力,生活愉快。
6 你可以怎样应付以上的生活问题,活得心满意足呢?有些人求助于专家写的自助书籍。我们可以信赖这些书籍吗?教育专家本杰明·斯波克博士写了一本教养孩子的书,这书有42种语言版本,销数几达5000万本。他说:“时下美国父母最常见的问题是,他们不够严厉。”他接着指出,专家们,包括他自己在内,其实也难辞其咎。他承认说:“我们不察觉到,专家那种自以为无所不知的态度,削弱了父母的自信心。我们现在发觉,可惜已太迟了。”因此,我们大可以问道:“为了在今天和未来都活得心满意足,我们可以放心听从谁的忠告呢?”
-
-
活得心满意足之道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2部分
活得心满意足之道
你遇到问题,会向哪一方请教呢?你可能会听听可信朋友的意见,或向有经验的顾问求助。你到图书馆搜寻资料,也许会有帮助。或者你会听听“老人家的智慧”,从他们的丰富经验得益。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想想一些金玉良言无疑是好的。以下有些明智忠告,你会发觉颇有帮助。
“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
2 家庭生活:许多父母十分担心儿女受到世界不良风气所影响。他们留意以下劝告,会有一定帮助:“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这样他到老也不偏离。”1随着孩子渐长,他们要走一条“合宜的路”,遵循一套标准。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遵守有益的规则,的确十分重要。父母定下明智的标准,会令孩子感到安全。另一句箴言是:“杖打和责备使人有智慧,放纵的孩子使母亲蒙羞。”2“杖”是指父母的权威。父母怀着爱心行使权威,就可以防止儿女误入歧途。可是,父母执行这样的权威,并不表示他们可以任意虐待孩子。圣经给父母的忠告是:“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气。”3
“你们各人都该爱妻子,好像爱自己”
3 夫妻恩爱,是幸福家庭之本。夫妻怎样才能琴瑟和谐呢?“你们各人都该爱妻子,好像爱自己;妻子也该深深尊敬丈夫。”4如果家庭是一部机器,爱心和尊重就是润滑油。但要这个劝告行得通,沟通是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密谈,计划[就]失败”。5为了开诚相见地沟通,夫妻该设法明白配偶的感受,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要记住,“人心里的思想好像深处的水,明辨事理的人却能汲引出来”。6
要态度积极,主动跟家人培养亲密的关系
4 许多老人晚景凄凉,孤苦伶仃。甚至在重视孝道的国家里,这种情形也并不罕见。做儿孙的,最好想想这些金玉良言:“要孝敬父母。”7“母亲老了,也不可轻看。”8“恶待父亲、赶走母亲的,是可耻丢脸的儿子。”9另一方面,年老父母也要态度积极,主动跟家人培养亲密的关系。“孤立自己的人只求满足自私的心愿,并违背一切实用智慧。”10
5 喝酒:诚然,“酒能叫生命欢乐”;11喝酒也许能令人忘忧,“不再记住自己的烦恼”。12可是,要记住:“淡酒专好讥诮,烈酒喧哗吵闹;凡因酒误入歧途的,都没有智慧。”13请想想酗酒的影响:“酒终归要像蛇一样咬你,有如毒蛇放出毒液。你的眼会见奇异的事,你的心会说虚妄的话。……‘我什么时候才醒来呢?我还要再去找酒喝。’”14适量喝酒也许有益,但酗酒就一定要避免了。
6 理财:有时候,只要理财有道,就能免去许多金钱烦恼。请听听这个劝告:“不要纵酒,不可贪肉。醉酒贪食的,终必贫穷;好打盹的,必衣衫褴褛。”15我们避免酗酒、吸毒和赌博,就能好好运用金钱,造福家人。可是,许多人却没有量入为出,结果欠下了一身债务。有些人负债累累,要靠借债度日。谨记以下的智慧之言,无疑会有益得多:“追求虚浮东西的,饱受贫困。”16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想买的东西,我真的需要吗?有多少东西我只用过几次,就丢在柜里忘记了呢?”一个专栏作家写道:“人基本需要的,其实不多,但欲望却是无限的。”请留意这些智慧之言:“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走什么。所以,只要有衣有食,就该知足。……贪财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有些人一心贪财,就……用许多痛苦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17
7 勤力工作,就是解决金钱问题的方法。“懒惰的人啊,你去看看蚂蚁怎样做事,就可以得着智慧。……再睡一会儿,再打个盹儿,抱着手再躺一阵儿;贫穷就像流寇临到。”18审慎计划,定下切实可行的预算,也会有所帮助。“你们想盖一座塔楼,有谁不先坐下计算费用,看能不能盖成呢?”19
“你见过技巧精湛的工人吗?”
8 可是,如果我们经历穷困,却不是因自己的错造成的,那又怎样呢?例如,我们很想努力工作,但由于经济不景,我们也许失业了。或者在我们居住的地方,生活水平都在贫穷线以下,那又怎样呢?“智慧能保护人,就像金钱能保护人一样;但智慧能保全明智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20请也想想这个忠告:“你见过技巧精湛的工人吗?他必站在君王面前。”21我们可否学会一些技能,以求较容易找到工作呢?
“要常向人施与,你们就必蒙施与”
9 以下劝告听来有点矛盾,却是至理名言:“要常向人施与,你们就必蒙施与。……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人就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22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施恩望报。相反,这个劝告强调我们要培养慷慨的精神:“慷慨的人,必得丰盈;大方滋润人的,必蒙大方滋润。”23别人有需要时,我们乐善好施,这种精神最终也会造益自己。
10 人际关系:一位智慧的国王说:“我看见一切辛劳和各样工作技能使人彼此竞争。这也是空虚,也像捕风。”24竞争的精神只会叫人行事不智。一个人看见邻人买了一台80厘米的电视机,于是自己也急忙去买一台90厘米的,即使他原本那台70厘米的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样的竞争是空虚无益的,就像捕风一样徒劳。你岂不同意吗?
我们可以怎样控制愤怒情绪?
11 别人也许说了一些冒犯我们的话,叫我们很不高兴。但是请想想这个劝告:“你不要心里急躁,轻易动怒,因为怒气留在愚昧人的怀里。”25不错,有些事情是人有理由感到愤慨的。古代一个作者承认说:“你们发怒,却不要犯罪;不要到日落还在动怒。”26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控制愤怒的情绪呢?“人洞悉事理,就不轻易发怒;不追究过犯,就是他的美德。”27我们需要洞悉事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情况是否情有可原?”除了洞察事理之外,我们还可培养其他美德去控制怒气。“要穿上怜恤之情、仁慈、谦卑、温和、坚忍。无论谁有理由对人不满,都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除了这一切之外,还要穿上爱,因为爱能完美地维系团结。”28不错,爱能解决不少人际关系的问题。
12 可是,有个“小家伙”却能破坏人际之间的和睦关系,它就是舌头。以下的话说得很对:“舌头却没有人能驯服,而且是个不受管束、害人不浅的东西,充满致死的毒素。”29这个劝告无疑值得我们留意:“人人都要敏于聆听,不急于说话,不急于动怒。”30可是,我们也不该为了维系表面的和睦,就说话失实。“你们的话,是就该说‘是’,不是就该说‘不是’;此外再说什么多余的话,就是出于那恶者。”31
13 我们可以怎样与人保持良好关系呢?请留意这个指导原则:“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及别人的事。”32这样,我们就是实行“金规”的训示了:“在一切事上,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得怎样待人。”33
14 压力:这个世界充满压力,我们怎样才能保持情绪平衡呢?“心中喜乐,容光焕发;心里痛苦,黯然神伤。”34我们看见别人忽略了我们心目中认为是对的事,也许很容易就失去“心中[的]喜乐”。可是,我们最好记住这番话:“不要过分正义,也不要过度自逞智慧。何必自取灭亡呢?”35另一方面,我们也许常常饱受生活的忧虑。我们可以怎样应付呢?要记住:“人心担忧,郁郁不乐;听见良言,心里欢喜。”36我们可以沉思一下鼓舞人心的“良言”。即使环境不利,但我们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这也会对我们产生有益的影响:“喜乐的心是治病良药。”37如果我们郁郁不乐,只因看来没有人关心我们,何不试试以下的良方:“施与比接受更快乐。”38我们有积极的态度,就能应付每天的压力了。
15 你认为上述的金玉良言,会对生活在21世纪的你有实效吗?其实,这些忠告都出自一本古老的书,就是圣经。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看圣经,而不是研究其他的道理呢?一个理由是,圣经的原则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请看看康浩和香代子两人的事例,他们曾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后来,香代子怀了康浩的骨肉,他俩不得不结婚。可是,他们出现了经济问题,加上大家也合不来,于是很快就离婚了。后来,双方都各自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但彼此却不知道这回事。他们发觉到对方的生活有很大改变。于是,康浩和香代子再次结为夫妇。当然,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就一帆风顺,但他们现在却按照圣经原则而生活,大家都愿意让步,好解决他们的问题。你会在耶和华见证人当中见到实践圣经原则的好结果。何不参加他们的聚会,结识这些努力实行圣经教训的人呢?
16 圣经的确是个予人启迪的宝库,蕴含无穷无尽的实用智慧,我们以上只是略举一二而已。耶和华见证人乐于实践圣经原则,是有道理的。何不找出他们乐于这样做的理由,并且学习圣经一些基本道理呢?
-
-
可靠的指南书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3部分
可靠的指南书
“圣经是人类文明和生活经验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的一本杂志这样说。18世纪深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人有圣经这本书,实在是最大的幸福。任何贬低这本书的企图,都违反了人类的利益。”《美国百科全书》说:“圣经对人类的影响,不仅限于犹太人和基督徒。……这本书被视为道德和宗教的宝库。它含有取之不尽的教训,有助于促进一个文明的世界。”
2 无论你信奉什么宗教,多知一点这本书岂不是好事吗?到20世纪末,圣经全书或部分已被译成2200多种语言。大部分人都能够以他们通晓的语言阅读和明白圣经。自从发明活字印刷术以来,估计全球有四十亿本圣经流通。
3 如果你有一本圣经,请翻到它的目录,看看各卷书的名称,从创世记开始,到启示录结束。圣经其实是一套丛书,有66卷,大约由40人执笔写成。前部分有39卷,许多人叫它做《旧约圣经》,但较适当的叫法是《希伯来语经卷》,因为这部分主要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后部分有27卷,许多人叫它做《新约圣经》,但较适当的叫法是《希腊语经卷》,因为这部分是基督徒用希腊语写成的。圣经的写作期共有1600多年,从公元前1513年开始,到公元98年结束。执笔者从没有聚集起来,一同商量要写什么。有些书卷虽在同期写成,但执笔者却彼此分隔数千里。即使这样,圣经却有一个主题,并且首尾一贯,毫无矛盾。在十六个世纪期间、由四十人所写的一部书,怎可能会这么和谐一致呢?这真叫我们感到惊讶。
“上帝把北极铺在虚无之境,把大地悬在虚空之上”
4 圣经虽在1900多年前写成,但它的内容却叫现代人也感到兴趣。例如,请翻到圣经的约伯记26:7。须知道,这节经文是在公元前15世纪写下来的。经文说:“上帝把北极铺在虚无之境,把大地悬在虚空之上。”然后,请翻到以赛亚书40:22;请注意,以赛亚书是在公元前8世纪写成的。这节经文说:“上帝住在大地的圆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开穹苍如同薄纱,展开天空如可住的帐幕。”读过这两个描述之后,你想到什么景象呢?一个球体“悬”在太空之中。你很可能从现代航天器传送来的图片上见过这个景象。你也许感到惊奇,“生活在这么远古的人,怎可能说出如此合乎科学的话来呢?”
5 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关圣经的另一个问题。圣经的记载,准确无误吗?有些人认为圣经只含有神话传说,并没有事实根据。我们且以著名的以色列国王大卫为例。直到近年,只有圣经提到他的存在。虽然历史学家大都承认大卫真有其人,但有些怀疑论者却声称他只是犹太宣传家虚构出来的人。事实究竟怎样?
刻有“大卫家”的铭刻
6 1993年,有人在以色列古城但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大卫家”这字样。这块铭刻是公元前9世纪一个纪念碑的碎片,是以色列人的仇敌用来记念战胜他们的一场战役的。有了这个出乎意料的发现之后,我们现在有圣经以外的古物去证实大卫这个人了!这有什么意义呢?论到这个发现,特拉维夫大学的学者伊斯雷尔·芬克尔斯坦说:“发现了这个大卫铭刻之后,圣经所受的攻击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学家威廉·奥尔布赖特教授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巴勒斯坦发掘古迹,他说:“一个复一个的发现,证实了无数的细节。这使圣经的历史价值受到更大重视。”我们可以再问,“古代的史诗和传说都夹杂了不少虚构成分,圣经这部古书又怎可能含有这么准确的历史呢?”但圣经的独特之处,并不是到此为止。
铸有亚历山大大帝肖像的钱币
7 圣经也含有许多预言。(彼得后书1:20,21)“预言”这个词,也许立即叫你想起不少以先知自居的人的空话。但是请你撇下成见,翻到圣经的但以理书第8章。但以理在异象里见到一只双角的公绵羊和一只多毛的公山羊互相推撞;公山羊有一只“显眼的角”。公山羊获胜,但它的大角却被折断了,然后有四只角取而代之。这个异象是什么意思呢?但以理的记载继续说:“你看见的双角公绵羊象征米底亚和波斯的王。多毛的公山羊代表希腊王。两眼中间的大角代表头一个王。大角被折断后,有四只角起来取而代之,就是有四个王国从他的民族中起来,只是没有他那样的权势。”——但以理书8:3-22。
“一个复一个的发现,证实了无数的细节。这使圣经的历史价值受到更大重视。”——威廉·奥尔布赖特教授
8 这个预言有没有应验呢?但以理书是在公元前536年左右写成的。一百八十年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56年出生,他征服了波斯帝国。他就是“多毛的公山羊”两眼中间的“大角”。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说,亚历山大在战胜波斯之前曾进入耶路撒冷,有人拿但以理书给他看。他认为但以理论及他的预言,正好描述他对波斯发动的攻击。此外,你在世界历史的课本里也读到,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年死后,他的帝国有什么演变。他手下的四个将军最后把帝国瓜分了。到了公元前301年,取代“大角”的“四只角”已经把帝国一分为四。我们有理由再问:“一本书怎能把二百年后发生的事,这么生动逼真地预告出来呢?”
9 圣经本身回答了以上问题:“圣经全都是上帝用圣灵启示的,……尽都有益。”(提摩太后书3:16)译作“上帝用圣灵启示”的希腊词,字面的意思是“上帝呼气”。上帝把圣经的资料“呼进”大约40个执笔者的脑海里。我们考虑过科学、历史和预言方面的证据之后,所得的清晰结论只有一个。圣经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书,它不是只含有人类的智慧,而是来自上帝的。可是,今天却有许多人怀疑它的作者——上帝——的存在。你又怎样呢?
-
-
旷世之书的伟大作者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4部分
旷世之书的伟大作者
美国有百分之96的人声称相信上帝,但在欧洲和亚洲,这个比率却低得多。可是,甚至在并非信仰上帝的国家里,也有不少人认为物质宇宙是由某些未知力量产生出来的。著名的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面值一万日元的钞票上印有他的肖像)有一次写道:“上天造人,无分高低。”福泽以“上天”一词去指大自然的定律,他认为人就是由这种定律产生的。许多人都像诺贝尔奖得主福井谦一那样,接受一个抽象的“上天”观念。福井表示,他相信宇宙间有一个巨大的体系,可以用“上帝”这个宗教词语来表达;但他却称之为“自然的特性”。
左图:福泽谕吉;右图:福井谦一
2 这些知识分子相信,某个永恒的东西或个体促成了宇宙的运行。为什么呢?请想想:太阳的体积十分巨大,足以容纳一百万个地球;但与银河系相比,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但宇宙有亿万个星系,银河系也只是其中一个罢了。根据科学观察,各星系看来正以高速向外推进。要推动宇宙的运行,就必然牵涉到巨大的能。这股能量来自谁或什么方面呢?圣经问道:“你们向天举目吧!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是上帝创造的,他率领星辰如领大军,悉数号召,一一点名呼唤。他能力充沛,力量强大,所以连一颗星都不缺少。”(以赛亚书40:25,26)经文显示,宇宙是由一个个体促成的,他就是“能力”之源。
草帽星系
3 请也想想地球上的生物。进化论者声称,生命是自行产生的。这个说法对吗?生物化学家迈克尔·贝赫说:“对于生物的化学过程,科学已有长足的了解;但在分子的层次上,科学却无法解释生物系统的精巧和复杂是怎样来的。……许多科学家断言,他们已掌握了其中的解释,或迟早会真相大白。可是,专门的科学书刊却不支持这样的声称。此外,根据[生物分子]系统的结构,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以达尔文的理论去解释生命机制,是永不会成功的。”
迈克尔·贝赫说:“我们可把一个典型蛋白质分子的折叠……比作一个立体拼图。”可是,人体含有数以十万计的拼图。科学家正试图解开这个谜。这些拼图是谁设计的呢?
4 进化论认为人类是天然产生的,没有借助任何智力。你真的满意这样的解释吗?有人说,人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现在就让我们研究一下人脑,看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理查德·雷斯塔克医生说:“连最先进的类神经网络电脑的功能,也不过等于一只苍蝇的万分之一。”人脑比苍蝇的脑子优越得多。人脑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能够自行修理,自行改编程序,并且改善功能。你一定同意,强力超级电脑的功能虽然只及“苍蝇的万分之一”,但也必然是经智慧设计出来的。那么,人脑又怎样呢?a
5 三千年前,人类还未完全知道人体的奇妙结构,但当时一个圣经执笔者思考过人体的构造后,说:“我要称扬你,因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我心里清楚知道。”执笔者虽然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结构一无所知,却写道:“我还是胚胎的时候,你的眼睛就看见我了。……已经记在你的册上了。”(诗篇139:14,16)他所指的是谁呢?“能力充沛”、产生宇宙万物的是谁呢?
哪一样的功能更大?是最先进的类神经网络电脑,还是一只苍蝇?
6 圣经第一节经文就说:“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创世记1:1)他也是圣经的伟大作者,把这本书的内容向人启示出来。他显示自己是一位乐于与人亲近的上帝,因此我们能够跟他缔结亲密的关系。
a 《有一位关心人的造物主吗?》(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第2至4章载有进一步的细节,可供读者参考。
-
-
认识上帝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5部分
认识上帝
你想向人请教,岂不会找个值得信任的人吗?如果意见的来源是你很信任的,那么,不论是否立即见效,你也会比较愿意听从。你真的想从圣经的实用劝告得益,就必须认识它的伟大作者。事实上,你甚至能够成为他的“朋友”!——以赛亚书41:8。
上帝的名字,出现在希伯来语的以赛亚书经文里
2 你想跟某个人做朋友,无疑会想知道他的名字。圣经的上帝有个名字吗?他宣告说:“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决不让自己的荣耀归于别神,也决不让我当受的赞美归于偶像。”(以赛亚书42:8)上帝的名字就是“耶和华”,希伯来语的写法是יהוה(由右至左)。在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里,这个名字出现了差不多七千次。上帝的名字含有“成事者”的意思,暗示耶和华上帝为了实现自己的旨意,他要成就什么,就成就什么;要使受造物怎样,受造物就会怎样。按照希伯来语的语法,这个名字的形态表示行动在发展中,直到完成为止。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耶和华已成就了许多事,而且还会继续达成他的旨意。他是活的上帝,并不是一股没有个性的力量!
3 耶和华是造物主。(创世记1:1)他是“永活的上帝。他造了天、地、海,又造了其中的万物”。(使徒行传14:15)耶和华创造了万物,包括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此,上帝是“生命的源头”。(诗篇36:9)他也维持万物的生命。他“常常行善,为自己作证,例如从天降雨,赐下丰收的时节,让你们吃喝饱足,满心欢欣”。(使徒行传14:17)在非洲和亚洲,许多人拜祖先,是因为他们感激祖先传给他们生命。但是,造物主既然创造了第一对人类,并且赋予他们生育能力,也维持我们的生命,我们岂不更当感激他吗?你想想这件事,也许会不禁惊叹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你配得荣耀、尊崇、力量,因为你创造了一切,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旨意才能存在,才被创造的。”——启示录4:11。
4 你可从圣经去认识造物主耶和华,知道他是怎样的上帝。圣经透露,“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16;出埃及记34:6,7)从圣经的创世记到启示录,你会读到许多记载,表明耶和华的确是仁爱的上帝。何不养成天天阅读上帝话语的习惯,以求认识造物主呢?也要接受熟悉圣经的人的帮助,仔细学习圣经。(使徒行传8:26-35)你会看出,耶和华也是公正的上帝,他不会永远容许罪恶存在。(申命记32:4)对人类来说,要在爱心和公正之间保持平衡并不容易;但是耶和华凭着他的智慧,却能在两者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罗马书11:33;16:27)身为全能的上帝,他有力量做一切要做的事,好彻底成就他的旨意。(创世记17:1)要尽力听从圣经的明智忠告,这样你就会更感激造物主,明白他的劝告总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何不在祷告里亲近耶和华呢?
5 要亲近上帝,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祷告。耶和华是“听祷告的主”。(诗篇65:2)他能“成就一切,远远超过我们一切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20)可是,如果一个“朋友”只是有求于你才来找你,你会对他有什么看法呢?你对他的印象,恐怕不会太好吧。同样,你有荣幸向上帝祷告,无疑不该只求他赐你想要的东西,也要感谢他和赞美他。——腓立比书4:6,7;帖撒罗尼迦前书5:17,18。
-
-
耶和华为什么创造我们?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6部分
耶和华为什么创造我们?
所罗门王探索过人生的意义
认识耶和华,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其中一点是,你会找着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的答案。问题就是:“我为什么活着?”你也许曾想过这个问题。古代有个智慧的国王,他当日的财富“胜过地上的列王”,他也曾探索过人生意义的问题。(历代志下9:22;传道书2:1-13)他就是权倾天下、富甲一方、智慧无双的所罗门王。他探索过问题之后,有什么结论呢?“听过一切以后,结论就是:要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人的义务全在乎这一点。”(传道书12:13)鉴于所罗门的经历胜过众人,他的结论无疑值得我们仔细想想。——传道书2:12。
2 所罗门说我们要敬畏上帝,意思不是要我们恐惧神秘的灵界力量。相反,这是一种健康的畏惧,生怕令我们亲爱的人不悦。你深爱一个人,就会时时刻刻都想取悦他,并且避免做任何得罪他的事。你真正爱耶和华,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3 通过阅读圣经,你会知道造物主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也明白他创造地球的目的。圣经称耶和华为“塑造、制成……大地”的上帝,他“坚立大地,……创造大地,不是徒劳的;他塑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以赛亚书45:18)耶和华把大地给人居住,要他们照料大地,管理一切生物。(创世记1:28)但耶和华造人,只是要他们料理大地吗?
亚当夏娃曾跟上帝享有亲密的关系
4 不是的,其中还有更崇高的目的。第一个人亚当跟耶和华享有亲密的关系。他能够直接跟造物主沟通,听到上帝说话,也能向耶和华表达他的思想。(创世记1:28-30;3:8-13,16-19;使徒行传17:26-28)因此,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可以不断加深对耶和华的认识,跟他养成更亲密的关系。耶和华既是“快乐的上帝”,亚当夏娃认识他和效法他,自然能够活得心满意足。(提摩太前书1:11)耶和华是“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他把第一个人安置在伊甸乐园里,让人有希望永远活下去。——提摩太前书6:17;创世记2:8,9,16,17。
关于人类细胞,新近的发现显示什么?
5 永远活下去?你也许认为永生的想法是荒诞无稽的。但这件事真的不可信吗?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对细胞衰退的成因已有点头绪。他们发现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有一小段遗传物质,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细胞分裂了50至100次之后,端粒就耗尽了,而大部分细胞也都停止分裂。可是,最近的科学发现显示,凭着端粒酶的帮助,人类细胞却可以无限制地分裂下去。虽然这并不是说耶和华会用这种酶使人得到永生,但这却足以说明一点:永生的想法并不是荒谬无稽的。
6 圣经透露,上帝造了第一对人类,原本要让他们永远活下去。圣经的记载是完全可信的。人类可以永永远远加强他们与耶和华的关系。他们会跟天父建立紧密的联系,清楚知道他造人在地上的目的,并且努力达成这个目的。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单调乏味。相反,亚当夏娃享有奇妙的前途,可以使地上布满快乐、完美的后代。他们永远会有称心如意、饶有意义的工作可做。这的确是心满意足的生活!——创世记1:28。
-
-
心满意足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实现?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7部分
心满意足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实现?
为什么许多人挣扎求存,找不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呢?“人从妇人而生,寿命短促,饱受烦扰,好比花开吐艳,被人割下;又如影儿飞逝,不再存留。”(约伯记14:1,2)有一件事发生在乐园里的人类始祖身上,结果毁了人类的光明前景。
2 人类家庭要得到真正幸福,就必须跟上帝有良好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自行选择,而不是勉强维持的。(申命记30:15-20;约书亚记24:15)耶和华希望人服从他、敬拜他,但人这样做必须要出自真心、发自爱心。(申命记6:5)因此,耶和华在伊甸园里作了一个规定,让第一个人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忠诚。上帝告诉亚当:“园子里各样树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吃到满足。只是‘辨识善恶树’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了,当天你就一定死。”(创世记2:16,17)这是个小小的考验。耶和华只是禁止亚当吃园里一棵树的果子罢了。这棵树象征全智的造物主有权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耶和华给了亚当一个“相配的”妻子,于是亚当把上帝的命令告诉了妻子。(创世记2:18)他们两人都很满意这个安排,愿意受上帝统治。他们衷心顺服上帝的旨意,借此表明他们爱戴赐人生命的造物主。
3 后来有一天,一条蛇竟对夏娃说起话来。蛇问夏娃说:“上帝真的说你们不可吃园子里各样树上的果子吗?”夏娃回答说,“只是园子中间那棵树上的果子”,就是辨识善恶树的果子,上帝才不许他们吃,“免得[他们]死亡”。——创世记3:1-3。
4 这条蛇究竟是谁呢?圣经的启示录表明,“最初的蛇,叫做魔鬼,又叫撒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启示录12:9)魔鬼撒但是上帝创造的吗?不是,因为耶和华的作为是完美良善的。(申命记32:4)其实,是这个灵体生物蓄意使自己成为魔鬼(意思是“毁谤者”),和撒但(意思是“敌对者”)的。他“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诱惑”,妄图享有上帝的地位,于是起来反叛造物主。——雅各书1:14。
5 魔鬼撒但接着对夏娃说:“你们一定不会死。只是上帝知道你们吃了,那一天你们的心眼就必打开,你们必像上帝一样,能辨识善恶。”(创世记3:4,5)撒但使人觉得,吃辨识善恶树的果子是对人有利的。在实质上,他仿佛声称:“上帝留下了一些好东西不给你。你尽管吃树上的果子好了,这样你就会好像上帝一样,能够自己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今天,撒但仍然以这种论调诱使许多人不愿事奉上帝。他怂恿人说:“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就算你的生命是来自上帝的,你也没有欠他什么。”——启示录4:11。
6 在夏娃眼中,树上的果子突然变得十分好看,令人无法抗拒!于是她摘下果子来吃,又拿给丈夫吃。亚当虽然深知事情的后果,却听从了妻子的话,把果子吃了。结果怎样呢?耶和华对女人判了以下的惩罚:“我要大大增加你怀孕的痛苦,你生孩子必多受产痛。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男人又怎样呢?“地就要因你而遭受咒诅。在你有生之年,你必辛苦劳碌才能吃地上的出产。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野地的植物。你必汗流满面才有食物吃,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出于土的。你既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现在,亚当夏娃要自行寻找快乐和满足了。人类不理会上帝的旨意,是否就能活得心满意足呢?人类本来有愉快的工作,要照料花园般的乐园,并且把园子扩展到全球各地。可是,现在他们要辛苦劳碌才能糊口,并对荣耀造物主毫无贡献。——创世记3:6-19。
7 在吃了辨识善恶树果子的那一天,第一对人类就在上帝眼中死去了。他们的身体也逐渐衰老死亡。他们死后有什么遭遇呢?圣经清楚透露死人的情况。“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毫无知觉,再也没有酬劳,因为他们都无人记念,被人遗忘。”(传道书9:5;诗篇146:4)人死后,根本没有什么“灵魂”继续生存。罪的惩罚是死亡,并不是在烈火熊熊的地狱里永远受苦。此外,他们死后也不是到天堂享福。a
8 做蛋糕的盘子有了一个凹痕,做出来的蛋糕就都会有个凹痕。同样,不完美的男女只能生下不完美的后代。圣经解释这个过程说:“罪通过一个人进了世间,死又通过罪而来,于是死就传给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这样,我们人人都生来就有罪,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空虚无奈。亚当后代的生活变得劳劳碌碌,饱受挫折。人类有希望摆脱这种困境吗?
a 关于人死后的情形,《人死后的情况怎样?》(英语,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这本册子载有不少有关细节。
-
-
回归幸福生活之路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8部分
回归幸福生活之路
人类反叛上帝的统治,结果只是自讨苦吃,陷于空虚无望的生活之中。可是,上帝却没有舍弃人类,不给人类一线希望。圣经解释说:“受造的众生受制于徒劳的景况,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由于上帝让众生受制于这种景况。不过,众生仍然有希望,就是受造的众生都获得释放,不再受腐败所奴役,反而得享上帝儿女荣耀的自由。”(罗马书8:20,21)不错,上帝向第一对人类的后代提出希望。人类终会摆脱始祖遗传下来的罪和死亡,跟耶和华上帝恢复亲密的关系。方法如何呢?
上帝给人类希望,使他们能够摆脱罪与死的奴役
2 亚当夏娃犯罪,剥夺了后代永享幸福生活的希望。为了要有自由决定是非善恶,他们不惜把未来的家人卖给罪和死为奴。他们的后代有如被囚在一个僻远的海岛上做奴隶,受到残暴的国王所统治。的确,人类受到死和罪这两个王所辖制。(罗马书5:14,21)看来没有人能拯救他们。把他们卖为奴的,竟就是他们的始祖!可是,有个善心人差他的儿子前来,付出所需的赎金,使所有卖身为奴的人都得以恢复自由。——诗篇51:5;146:4;罗马书8:2。
3 在这个比喻里,把奴隶营救出来的人代表耶和华上帝,带来释放赎金的儿子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在降世为人之前即已存在,他是上帝的独生子。(约翰福音3:16)他是耶和华最先创造的生物,而宇宙一切众生都是借着他而产生的。(歌罗西书1:15,16)耶和华施行奇迹,把这个灵体儿子的生命转移到一个处女腹中。因此,她生下来的婴儿是个完美无疵的人,具有所需的“赎金”去满足上帝公正的要求。——路加福音1:26-31,34,35。
4 耶稣年约30岁的时候,在约旦河受浸,随即被圣灵(上帝的动力)所膏。这样, 他成为了基督, 意思是“受膏者”。(路加福音3:21,22)有三年半的时间,耶稣在地上执行传道职务。在这几年间,他教导门徒认识上帝的王国;在这个天上政府统治之下,人类会跟耶和华上帝恢复和好的关系。(路加福音4:43;马太福音4:17)耶稣深明人类幸福生活之道,因此告诉门徒怎样才能寻得快乐。何不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第5至7章,读读他在“登山宝训”里的一些教训呢?
如果有人拯救你脱离奴役,你岂不会十分感激他吗?
5 不像亚当那样,耶稣凡事都服从上帝。“他从没有犯罪。”(彼得前书2:22;希伯来书7:26)他本有权永远生活在地上,但是他却“捐弃生命”,好把亚当所失去的偿还给上帝。耶稣在苦刑柱上牺牲了他的完美生命。(约翰福音10:17;19:17,18,28-30;罗马书5:19,21;腓立比书2:8)就这样,耶稣付出了所需的赎价或赎金,把人类从罪与死的奴役中赎回来。(马太福音20:28)试想象你在血汗工厂里干苦活,过着奴隶般的生涯。如果有人拯救你脱离奴役,又有人甘愿为你牺牲生命,你岂不会十分感激他们吗?借着赎价的安排,上帝向你打开了一条出路,使你能够回归他的宇宙大家庭,不再受罪和死所奴役,而是过着真正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哥林多后书5:14,15。
6 既知道和感激耶和华给你的分外恩典,你无疑有理由要实践圣经的智慧之言。且举个较难实行的原则:要宽恕得罪你的人。你还记得在第2课读过歌罗西书3:12-14的话吗?经文鼓励你,即使你有理由对人不满,也要甘愿宽恕人。经文的上下文解释说:“耶和华怎样甘心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甘心宽恕人。”你铭记耶和华和耶稣基督为人类所做的事,就会受到感动乐于宽恕任何得罪你的人,尤其是愿意悔改、向你道歉的人。
-
-
现在和永远都活得心满意足!如何活得心满意足
-
-
第9部分
现在和永远都活得心满意足!
你与上帝建立友谊,就能活得心满意足
在圣经的记载里,亚伯拉罕以信心著称。他本来在繁荣富庶的吾珥城,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后来却离开那里,到哈兰住了一段日子。然后,他终其余生都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住在帐幕里。(创世记12:1-3;使徒行传7:2-7;希伯来书11:8-10)可是,圣经却说:“亚伯拉罕安享长寿,年老满足,断气死了。”(创世记25:8)究竟什么令亚伯拉罕活得心满意足呢?他并不是只因一生的成就而深感满足。亚伯拉罕对上帝有很大的信心,得以称为“耶和华的朋友”。(雅各书2:23;以赛亚书41:8)亚伯拉罕一生满足,乃是由于他跟造物主养成了深厚的关系。
你的生活能够比亚伯拉罕的更心满意足吗?
2 像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一样,今天你与上帝建立友谊,也能够活得有意义,过满足的生活。你也许从没想到成为宇宙造物主的朋友,但这是可以做得到的。你要怎样做呢?你要认识他,也要爱戴他。(哥林多前书8:3;加拉太书4:9)你跟造物主有这样的关系,生活就会有意义和满足了。
3 耶和华指导愿意接受耶稣基督的赎价牺牲的人,使他们生活快乐。(以赛亚书48:17)你还记得,亚当反叛上帝,要自行决定是非善恶。耶和华虽以他爱子的赎价牺牲购赎了人类,让他们有希望摆脱罪与死的奴役,但人要从这个安排得益,就必须接受基督的赎价,不再订立自己的善恶标准。我们应该遵守上帝的律法和原则,就是他为接受耶稣赎价牺牲的人而定下的。
“求你教我认识你的道路”
4 你继续学习圣经,实践其中的原则,就必定会看出上帝的善恶标准是大有价值的。(诗篇19:7-9)你会受到感动,像耶和华的先知摩西对上帝说:“我果真蒙你恩待,求你教我认识你的道路,好让我真的认识你。”(出埃及记33:13;诗篇25:4)圣经原则可以指导你去面对这个“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的种种难题。(提摩太后书3:1)随着你的体会日增,你会更认识耶和华,跟他有更深厚的友谊。
5 亚伯拉罕“年老满足”而死,但人如果仍然难免一死,生命就依然是太短的了。无论活到多少岁,我们仍然想活下去,因为“上帝……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世人心里,这样,上帝自始至终的作为,人永远也探索不尽”。(传道书3:11)就算永远活下去,我们也永不能测透耶和华所造的万物。我们能够观察、学习和欣赏耶和华的奇妙作为,永无穷尽!——诗篇19:1-4;104:24;139:14。
6 如果地上充满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难题,永生也许对你没有什么吸引。可是,我们却无须担心。圣经应许说:“我们照着他的应许,等待新天新地,有正义住在其中。”(彼得后书3:13)“新天”是指新的天上政府,就是统治全球的上帝王国。“新地”是指新的人类社会,由顺服王国统治的人所组成。为了实现这个应许,耶和华不久就会采取行动,消灭“败坏大地”的人。——启示录11:18;彼得后书3:10。
7 这件事会多快发生呢?为了指引我们,耶稣基督提出“这个制度的末期”的“征象”,其中包括列国的战争、“一处接一处有粮荒和地震”、“瘟疫”和“不法的事增加”。(马太福音24:3-13;路加福音21:10,11;提摩太后书3:1-5)耶稣接着预告:“你们看见这些事发生,就知道上帝的王国近了。”(路加福音21:31)的确,耶和华毁灭恶人的日子已经迫在眉睫了。a
8 在“全能上帝的大日子”中,耶和华会清除地上的罪恶,然后把大地建设为一个乐园。(启示录16:14,16;以赛亚书51:3)这样,“义人必得着大地,永远在地上安居”。(诗篇37:29)但已故的人又怎样呢?耶稣说:“不要为这件事惊奇,因为时候要到,所有在纪念墓里的人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终得生命;作恶的,复活终被定罪。”(约翰福音5:28,29)耶和华关心每一个人,他会使在死里长眠的人活过来。科学家尝试用遗传工程去复制人,但造物主却无须依靠这个方法。对于他要救赎的每一个人,他都能记得所有细节,使他们再活过来。不错,你有希望跟已故的亲人在地上乐园里重逢!
9 乐园生活会是怎样的?地上会布满快乐的人,大家都齐心一意地赞美造物主。“居民必不说:‘我有病。’”(以赛亚书33:24;54:13)没有人会经历到有害的压力,或在感情和精神上失调。人人都会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致力于上帝旨意下的有意义工作。(诗篇72:16;以赛亚书65:23)他们会与动物和平共处,与人类同胞和睦相处;最重要的是,“跟上帝享有和睦的关系”。——罗马书5:1;诗篇37:11;72:7;以赛亚书11:6-9。
10 你要怎样做,才能在将临的乐园里过完全幸福的生活呢?耶稣基督说:“他们不断吸收知识,认识你这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就可以有永生。”(约翰福音17:3)因此,要继续吸收知识,认识耶和华和耶稣基督,明白上帝对你有什么要求。这样,你就能够取悦耶和华上帝,同时真正活得心满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