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6 3/8 2-5页
  • 失业之患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失业之患
  • 警醒!199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有如脱缰之马
  • 失业代价沉重
  • “腐败制度的俘虏”
  • 展望即失望
  • 失业——原因何在?
    警醒!1996年
  • 失业?——如何应付
    警醒!1976
  • 失业仍然是个世界难题
    警醒!1985年
  • 求职难——你可以怎么办?
    警醒!1976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3/8 2-5页

失业之患

《儆醒!》杂志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在多个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政府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也令人担忧。在一些国家,以往人人看来安居乐业,如今失业却成了当前的大难题。千百万人饱受失业之苦,大部分还要供养儿女。意大利人多半认为,“首要的烦恼”就是砸饭碗。失业人数有增无减,前所未见的社会弊病也随之而来。年轻人所以滥用药物,吸毒成瘾,部分原因是由于失业而造成的。千千万万的人因为求职不遂而不能安眠。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可能随时遭受解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承认:“世人普遍认为,失业大概是当今最可怕的现象。”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写道:“大家都知道这个现象有多普遍,所引致的后果有多严重;不过,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又谈何容易呢!”一位专家指出,失业“就像幽灵一样,再次在欧洲大陆上出没,大众为此提心吊胆”。欧洲联盟(欧盟)目前大约有2000万人失业。1994年10月,意大利的官方统计数字表明,仅在该国就有272万6000人找不到工作。据欧洲联盟总干事帕德里克·弗林认为,“从社会和经济角度来看,我们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失业率上升。”你要是赋闲在家,又或者随时有可能被解雇,你当然会了解那种惶惶不安、焦虑不已的感觉。

失业这个问题并不是仅限于欧洲。失业之患席卷美洲各国,甚至波及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近年来,东欧各国也感到经济困难,失业人数与日俱增。诚然,失业情况因国家而异。但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和北美洲的失业率会长时间保持高企,失业人数远远超出过去数十年来的记录。a经济学家雷纳托·布鲁内塔指出,形势“每况愈下,越来越多人就业不足;就算有职位空缺,薪酬待遇也普遍下降”。

有如脱缰之马

失业之患已实际影响到整个经济层面,各行各业相继裁员:农业首当其冲,因为增加机械操作,以致劳动力过剩,许多工人被迫失业。工业界紧接其后。自从1970年代以来,工业界一直深受能源危机影响,不得不大量裁减冗员。现在轮到服务行业了。世人以往认为,任职服务行业,例如从事商务或教育工作,就仿佛找到铁饭碗一样,如今连铁饭碗也打破了。二十年前,失业率一旦超过百分之2或3,公众就会大起恐慌。时至今天,工业国家只要能够抑制失业率在百分之5或6以下,就会引以自豪。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比上述数字高得多。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者是指目前没有工作的人,现正积极寻找工作,准备随时上班。有些人却长期就业不足,又或者每周只能干几个小时零工,他们又怎么样?关于部分时间工作,不同的政府有不同的界说。在某些国家,有些人实际上是失业的,官方统计数字却把他们当做受雇者计算。关于在业、失业的分别,由于两者的定义并不明确,要断定到底谁是失业者实在不容易。有鉴于此,统计数字不过是显露片面事实而已。欧洲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官方统计,[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共有3500万人失业,这个数字并没有把失业情况全面反映出来。”

失业代价沉重

统计数字并没有透露全部实情。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声称,“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失业的代价非常沉重。政府一方面要不断支付失业救济金,与此同时国库又损失大量税收;失业者要是有工可做,库房自然有大笔所得税进帐了。”许多政府认为,失业救济金的开支日益加重,实在难以担负;雇员也不好过,深知政府会随时提高税率以求应付开支。

失业问题并不仅是有案可稽的事实和数据。失业是个人的切身经历,个中苦处实不足为外人道;不论男子、女子,还是年轻人,社会各阶层无一能够完全免受失业问题的打击。在“最后的日子”,世人既要面对种种难题,如果又碰上失业的话,就会觉得百上加斤了。(提摩太后书3:1-5;启示录6:5,6)“长期失业”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沉重。人如果长时间失业,又欠缺有利条件,找着工作的机会就显得更加渺茫了。说来遗憾,有些人可能就此要永远赋闲在家。b

不少心理学家发觉,现今越来越多失业者遭遇精神和心理难题,情绪起伏不定;他们感到灰心丧气,逐渐变得不思进取,有些失业者还丧失自尊。在供养儿女的父母眼中,失业是切身的悲惨经历,简直苦不堪言。他们觉得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生活顿时变得毫无保障。今天,有些专家实际留意到,雇员因为担心自己有可能被解雇,就逐渐呈现出所谓的“提前忧虑”征状。这样的忧虑不但能够损害家庭关系,还可能引发悲剧;近年来,失业者纷纷自寻短见足以表明这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觉得很难打入劳动市场;大概因为这个缘故,他们与社会总是格格不入,动不动就诉诸暴力。

“腐败制度的俘虏”

《儆醒!》杂志访问了好几位失业者。现年五十岁的阿尔曼多指出,失业就等于“眼巴巴地看着30年来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被迫从头开始”。他觉得自己“已沦为这个腐败制度的俘虏”。在弗朗切斯科‘看来,大祸已经临头,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了’。斯特凡诺“觉得,现存的生活制度令人大失所望,灰心丧气”。

另一方面,卢恰诺在一家著名的意大利汽车厂任职,他在车厂的技术管理部工作了差不多30年,最后还是给辞退了。他“多年来一直勤恳工作,本着良心办事,努力证明自己是信实可靠的;眼见雇主把自己多年的辛劳看作一文不值”,他“感到愤愤不平,白白地给雇主欺骗了”。

展望即失望

关于未来的情况发展,经济学家的预测各有不同。1930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乐观地预料,在今后50年内,“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过去数十年来,世人一直相信人类有能力实现这个理想,使人人都安居乐业。1945年,联合国宪章也指明,要尽快达到以下的目标,就是为所有人提供就业机会。直至近期,世人仍然相信,社会进步就是指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同时上班时间不用这么长。可是,情况却不是这样。过去十年来,经济持续衰退,结果导致“全球就业危机,形势是自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劳工组织这样报道。南非至少有360万人失业,其中包括300万非洲黑人。甚至连日本也经历危机,去年有200多万人找不到工作。

失业之患到处蔓延,原因究竟是什么?有关方面建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脚注]

a 失业率是指,无工作的人在劳动大军中所占的百分比。

b “长期失业者”是指失业超过一年的人。在欧盟国家,有半数左右的失业者属于这个类别。

[第2,3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加拿大——百分之9.6

美国——百分之5.7

哥伦比亚——百分之9

爱尔兰——百分之15.9

西班牙——百分之23.9

芬兰——百分之18.9

阿尔巴尼亚——百分之32.5

南非——百分之43

日本——百分之3.2

菲律宾——百分之9.8

澳大利亚——百分之8.9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3 Digital Wisdom, Inc.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