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 耶稣对彼拉多说:“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他的话是否指犹大而言?——约翰福音19:11。
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看来不是单指犹大或特别某个人而言。导致耶稣被带到彼拉多面前受审而面临死亡的事件,其实把若干同谋的恶人都牵涉在内。
我们很可能最先想到犹大,因为这个堕落使徒出卖了主人。(约翰福音6:64,71;12:4-6)犹大去和祭司长商量,而当时他们正想“杀害”耶稣。他们给了犹大三十块钱作为出卖耶稣的代价。(路加福音22:2-6)毫无疑问,对于耶稣的死,犹大负有很大的罪责。
但犹大并不是独力害死耶稣的。大祭司该亚法曾经设谋要杀害耶稣。(约翰福音11:49,50)马太叙述“祭司长和全公会”一旦定了耶稣的罪,他们便采取集体行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马太福音26:59-65;27:1-2)此外,彼拉多发现耶稣其实无罪之后,“群众”要求释放巴拉巴。在另一方面,关于要怎样惩治耶稣,群众喊道,‘钉死他!’——马太福音27:20-23;约翰福音18:40。
有鉴于此,耶稣对彼拉多说:“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他很可能并不是特别指某个人而言。(约翰福音19:11)“灭亡之子”犹大虽然负有特别重的罪咎,但其他许多人对于杀害耶稣也要分担罪责。(约翰福音17:12)由于这缘故,使徒彼得在五旬节那天,提醒犹太人要为他们害死上帝儿子的重罪而悔改。(使徒行传2:36-38)这些犹太人属于一个献了身给耶稣的上帝——耶和华——的国家,他们从预言可以辨认出耶稣是弥赛亚。不少犹太人看过耶稣所行的奇迹,与宣称耶稣无罪的非犹太官员比较起来,他们无疑应负更重的罪责。——约翰福音18:38。
◼ 耶和华告诉以西结,他的脸会硬如犹太人的脸。这句话含有什么意思?
以西结是上帝的先知,在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当中服务。显然,当时被掳的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因此耶和华很快便会拯救他们。他们并没有承认这项事实:他们所遭遇的患难是因为他们招惹了上帝的不悦之故。
由于这缘故,耶和华吩咐以西结“将我的话对他们讲说”,但这绝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为了使先知作好心理准备,上帝预先提出警告说,“以色列家却不肯听从你,因为他们不肯听从我;原来以色列全家是额坚心硬的人。”——以西结书3:4,7。
然后上帝告诉以西结:“看哪,我使你的脸硬过他们的脸,使你的额硬过他们的额。我使你的额像金钢钻,比火石更硬。……你不要怕他们。”——以西结书3:8,9。
当时百姓十分顽梗悖逆。(以西结书2:6)他们能够压倒或吓倒上帝的使者吗?绝不能。既然以西结有上帝的支持,他断不会比犹太人软弱。火石是十分坚硬的石,比钢铁更硬。顽梗不化、毫无反应的犹太人若可以比作火石,以西结也可以。不但如此,以西结更要像钻石——最硬的矿石——一般;因为钻石的硬度甚至能够刮损火石。——耶利米书17:1,2。
无疑,这绝不意味到今日上帝的子民要行事倔强蛮横,对别人的感觉毫不理会,或甚至坚持己见,一意孤行。请留意使徒彼得在论及人际关系时所提出的劝勉:“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彼得前书3:8,9。
怜悯也是我们与别人分享王国好消息的一个重要动机。(马太福音9:36-38)即使我们面对冷淡的反应、拒绝,甚或公然的反对,我们亦不会停止宣扬上帝对我们这时代所发出的信息。这包括宣告上帝不久便“要报应那不认识上帝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的信息在内。(帖撒罗尼迦后书1:6-9)我们绝不可让人吓倒或畏缩不前。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要像以西结一样有如钻石般刚硬。
■ 耶稣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约翰福音9:41)耶稣的意思是不是说有些人是没有罪的?
绝不是,因为除了耶稣本人以外,今日所有人都是罪人,正如第一世纪所有人都是罪人一样。耶稣在约翰福音9:41所说的话是特别指某种罪而言。
我们共同的始祖亚当将罪的重担加在他所有的后代身上。亚当本被造成完美无罪。(申命记32:4;撒母耳记下22:31)他违反耶和华的基本训示时,便变成不完美。基本上说来,犯“罪”的意思就是‘不中鹄的’。亚当的确达不到标准。他违背了上帝的命令,结果成为罪人。
我们所有人都为此受到牵累,因为我们都是亚当的后代。你可以用以下的例子去说明这件事:人若生来便有一种显性的基因缺陷,他便会将这种缺陷遗传给他所有的后代;他们会承受到同一的缺陷。现代的科学家可以断定某些染色体的缺陷是否存于胚胎或新生婴儿的体内。可是耶和华却较此更进一步。他透露亚当产生了一种严重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已遗传给我们所有人。这种缺陷就是罪。“罪是从一人[亚当]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这种有罪的情况破坏了人类与造物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为人类带来了疾病和死亡。自那时以来,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能够自行摆脱死亡的厄运。——罗马书5:18-21;6:23;历代志下6:36。
可是在圣经里,有时有些人被称为“罪人”,这是由于他们作恶多端或恶行昭彰之故。(路加福音19:2-7;马可福音2:16,17;14:41)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余的人是完美无罪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衰老而终归死去了。
约翰福音第9章的记载论及有一个男子生来便是瞎眼的,但耶稣使他复明。这个男子本身并不能阅读圣经,但却对圣经有一点认识。他知道上帝不会垂听蓄意犯罪的人的祈求。耶和华赐给耶稣施行神迹的能力使盲者复明,这件事证明耶稣是个先知。虽然如此,骄傲的法利赛人却拒绝接受这个男子所作的合乎逻辑的见证,并且下令将他逐出去。——约翰福音9:13-17,26-34。
这件事发生后,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约翰福音9:39)不错,借着耶稣的传道工作、他的活动以及他在上帝的旨意中所担任的角色,个别的人若非获得属灵的启迪而行在光里,便是留在属灵的黑暗中。(以赛亚书9:1,2;42:6,7;马太福音4:13-17;6:23;彼得后书1:9;哥林多后书4:4)当日的宗教领袖若仅是一些蒙昧无知的犹太人,负着一般世人所负的罪的重担,他们拒绝接受弥赛亚也许尚情有可原。但他们却自称“能看见”,意即能明白,因为他们对上帝的律法和预言有较多的知识。由于这缘故,他们实在难辞其咎。他们拒绝接受耶稣乃是严重的罪,比他们因属人的不完美或罪性而负的罪更为可责。因此,耶稣告诉法利赛人,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