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寻求》 1章4-18页
  • 何以要对别的宗教感兴趣?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何以要对别的宗教感兴趣?
  • 人类寻求真神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何以要作一番查考?
  • 应该怎样衡量宗教?
  • ‘我的宗教已令我满意’
  • 需要解答的问题
  • 有任何宗教是好的吗?
    守望台1991年增刊
  • 有谁再关心宗教?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8年
  • 宗教——是怎样开始的?
    人类寻求真神
  • 你的宗教是纯真的宗教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9年
查看更多
人类寻求真神
《寻求》 1章4-18页

第1章

何以要对别的宗教感兴趣?

1-7.世界的各宗教有些什么表现?

不论你住在哪里,无疑你都亲自看见宗教怎样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活,或者你自己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在奉行印度教的国家中,你许多时看见人们做礼拜(puja)——仪式包括以椰子、鲜花、苹果等物奉献诸神。祭司会用红色或黄色的颜料在信徒额上画个吉祥的记号。每年也有千百万人纷纷来到恒河,要从河水获得净化。

2 在天主教国家,你会看见许多人拿着十字架或念珠在教堂和圣堂里祷告。念珠的珠子是用来计算对马利亚诵念的祷文次数的。我们不难从司铎和修女所穿的黑袍辨认出他们的身分来。

3 在基督新教各地,大小教堂林立,教区里的信徒在星期日通常穿得整整齐齐,聚集在教堂里唱诗和听道。牧师许多时穿着黑色西服,衬着与众不同的牧师圆领。

4 在伊斯兰教国家里,你会听到宣礼员的声音。这些回教徒从塔楼上一日五次大声呼唤,召集信徒去做礼拜或祷告。他们把古兰经视为伊斯兰教的圣典。据伊斯兰教的信仰宣称,古兰经是真主所显示,在公元第七世纪通过天使加百列传给先知穆罕默德。

5 在佛教各地的街上,佛教僧人通常穿着黄袍、黑袍或红袍,以此作为虔诚的象征。许多古庙里,供奉着样貌安详的佛像,由此显出佛教历史的久远。

6 主要在日本受人信奉的神道教牵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日本人的家中大都安设神龛,供奉祖先。他们觉得可以随意为种种世俗事务祷告,甚至求神降福,使他们在学校考试成绩优良。

7 另一种在普世广为人知的宗教活动是有人逐家逐户及站在街头上向人介绍圣经和圣经书刊。差不多人人都可以从他们所介绍的《守望台》和《儆醒!》杂志认出他们是耶和华见证人。

8.宗教信仰的历史显示什么?

8 世上的确充满了各种各色的宗教信仰。这意味到什么呢?这意味到数千年来,人类一直有灵性上的需要和渴求。人生充满种种苦难和重担,也产生了许多怀疑和问题,包括死亡之谜在内。人于是向一神或多神寻求祝福和安慰,宗教感情遂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宗教也试图解答几个重要问题:我们何以活在世上?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人类有什么前途?

9.大多数人怎样都在生活上表现若干宗教热忱?

9 另一方面,有无数的人自称不信宗教,也不相信有神。他们是无神论者。其他的人则是不可知论者,相信上帝是人所不知的,也很可能是不可知的。可是,这显然并非意味到他们是没有原则或不顾道德的人,犹之乎自称信教也未必意味到这人就有原则和道德。不过,人若同意把宗教的界说定为“忠于若干原则;谨守忠诚或忠信;凭良心行事;虔诚的感情”,那末大多数人——包括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在内——均在生活上具有某种形式的宗教热忱。——《简明牛津英文辞典》。

10.宗教对现代世界有所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10 世上既有这么多宗教,而且旅行和通讯越来越快捷而令人感觉世界变得愈来愈小,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各种信仰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感受到。1989年,一位被有些人称为‘回教叛徒’的作家所写的《撒但诗篇》一书惹起了极大的愤怒,这乃是宗教情绪能够以全球规模表现出来的明证。伊斯兰教领袖下令禁制这书,甚至要把作者处死。究竟什么促使人在宗教问题上反应得如此暴烈?

11.何以查考一下其他的信仰并不是不对的?

11 为了取得答案,我们需要对世界各宗教的背景略有所知。正如帕里林德(Geoffrey Parrinder)在《世界宗教——从古代历史到现今》一书中声称:“研究不同的宗教未必暗示到背弃自己的信仰,相反,借着观察别人怎样探求事实的真相,以及这种探求怎样使他们更为充实,我们自己亦可以扩阔眼界。”知识导致了解,了解则导致对观点不同的人的体谅和宽容。

何以要作一番查考?

12.人所信的宗教通常由什么因素决定?

12 你曾想过或说过,‘我有自己的宗教。这纯粹是私人的事。我不会和别人讨论’吗?不错,宗教是十分私人性质的事——差不多从出生之日,我们就由父母和亲属把宗教或道德观念灌输到我们脑里。结果,我们通常跟从父母和祖父母的宗教主张。宗教几乎变成了一种家族传统。这种情形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便是,许多时我们所信的宗教是别人为我们拣选的。问题只在于我们在何处及何时出生而已。或者,正如历史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指出,一个人信奉某种宗教往往由“他的出生地点碰巧在什么地方”而决定。

13,14.认为人生下来就接受的宗教会自动为上帝所嘉许何以是不合理的想法?

13 认为一个人一出生就接受的宗教必然是真理,这种假定是合理的想法吗?你若出生于意大利或南美洲,你就很可能毫无选择地受到教养成为天主教徒。你若出生于印度,很可能你会自动成为印度教徒;若生在旁遮普,就可能成为锡克教徒。你的父母若来自巴基斯坦,你就显然会成为回教徒。你若在过去几十年间出生于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就可能毫无选择地被教养成为无神论者。——加拉太书1:13,14; 使徒行传23:6。

14 因此,人一生下来便接受的宗教必然就是上帝所嘉许的纯真宗教吗?如果过去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墨守这样的见解,认为‘只要祖宗满意,我也满意’,世上就会有许多人仍然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和奉行古代的生殖崇拜了。

15,16.查考一下其他宗教会有什么益处?

15 过去6,000年来在普世各地所形成的宗教主张既是如此议论纷纭,莫衷一是,了解别人的信仰和认识这些信仰的起源至少是一件具有教育性和足以增广见闻的事。这也许可以帮助你看出一个更稳确的未来希望。

16 如今,在许多国家里,由于移民和人口流动,不同宗教的人可能毗邻而居。因此,了解彼此的观点可以导致在不同信仰的人之间作更有意义的沟通和谈话。同时,这也许有助于消解世上一些基于宗教歧见的仇恨。诚然,人也许极不同意别人的宗教信仰,可是,我们却没有理由仅因为对方怀有不同的观点而仇视别人。——彼得前书3:15; 约翰一书4:20,21; 启示录2:6。

17.何以我们不应当憎恨宗教信念与我们不同的人?

17 古代犹太人的律法宣告:“不可憎恨同胞,却可以当面指责他的过犯,免得自己因他而负上罪债。不可向同胞报复,也不可怀恨在心,应当爱邻舍像爱自己一样;我是主[耶和华]。”(利未记19:17,18,《当代圣经》)基督教的创立者也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加福音6:27,35)古兰经在“应加以审查的人”这个标题之下也提出类似的原则,(60章7节)说:“也许安拉(Allah, 或译阿拉)会在你和你视之为仇敌的人之间带来友谊。安拉是大能的;安拉是乐于宽恕,慈悲为怀的。”

18.一个人相信什么会怎样造成差别?

18 不过,虽然宽容和了解是必需的,这并非暗示人相信什么都没有关系。正如历史家帕里林德说:“不时有人说所有宗教均指向同一目标,对真理来说只是殊途同归,甚或一切宗教均倡导同一的道理。……可是,以宗教而言,把人活生生跳动的心挖出来祭太阳的古代阿兹特克人,的确与和平的佛教不可同日而语。”再者,在崇拜方面,究竟什么才可接纳和什么不可接纳,岂不应当由上帝自己去决定吗?——弥迦书6:8。

应该怎样衡量宗教?

19.宗教应当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19 虽然大多数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或教义,这些教义往往形成一套十分复杂的神学,是一般平信徒无法了解的。不过,因果的原则可以在每个事例上都适用。宗教道理应该影响到每个信徒的品格和日常行为。因此,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反映出这人的宗教背景。你的宗教对你有什么影响?你的宗教使人更仁慈吗?更加慷慨、忠实、谦卑、宽容和慈悲?这都是合理的问题,因为正如一位伟大的宗教导师——耶稣基督——指出:“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7-20。

20.关于宗教和历史,有些什么问题发生?

20 的确,世界历史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沉思一下,想想在蹂躏人类和造成无数苦难的多场战争中,宗教曾经担任什么角色。何以有这么多人奉宗教之名杀人和被杀?十字军、异端裁判所、中东的战争和北爱尔兰的冲突、伊拉克和伊朗的互相残杀(1980-88)、印度教和锡克教在印度的火拼——这一切事件的确使有思想的人不禁对各宗教的信仰和道德产生疑问。——可参看以下的附框。

21.有些什么例证表明基督教国所结的果子?

21 基督教国在这方面一向以伪善著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天主教徒残杀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残杀基督新教徒,两者均奉“基督教”政治领袖之命而行。可是,圣经曾就属肉体的行为和圣灵的果子提出鲜明的对照。论到属肉体的行为,圣经说:“[它们便是]淫乱、污秽、邪荡、拜偶像、行邪术、仇恨、争竞、忌恨、忿怒、自私、分党、结派、嫉妒、醉酒、荒宴,和类似的事。我从前早就告诉过你们,现在又事先告诉你们:行这些事的人,必定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可是,所谓的基督徒惯行这些事已有多个世纪之久,许多时他们的行为受教士所纵容。——加拉太书5:19-21,《新译》。

22,23.与此刚相反,纯真的宗教应该结出什么果子?

22 圣灵的美好果子却与此刚相反,圣经将其描述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所有宗教都应该结出这类和平的果子。它们有这样行吗?你的宗教有这样行吗?——加拉太书5:22,23。

23 本书既要考查一下人类如何通过世界的各宗教去寻求上帝,就应该能够解答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以什么准绳去衡量宗教呢?按照谁的标准去衡量?

‘我的宗教已令我满意’

24,25.关于所信的宗教,每个人都面对什么挑战?

24 许多人不愿讨论宗教问题,他们只是说,‘我的宗教已令我满意。我不伤害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我也帮助别人。’但这是否就够了呢?我们个人所定的宗教准绳已够充分吗?

25 宗教若如一本词典所说,是“人对于被认为是宇宙创造者和支配者的超人力量所表现的信仰和崇敬,”应该查考的问题自应当是,我的宗教在宇宙创造者和支配者看来令他满意吗?既然如此,创造者无疑有权决定什么不是和什么才是可接纳的行为、崇拜和教义。为了这样行,他必须将他的旨意对人类启示出来,而且这项启示必须是易得和人人可得的。此外,即使启示的各部分是他在多个世纪的一段时期中授予人的,各部分却应当彼此和谐一致。这样,每个人都面对一项挑战——查考一下证据以辨明什么是上帝可悦纳的旨意。

26.我们应该以哪一本圣典作为衡量纯真宗教的尺度?原因何在?

26 自称受上帝感示的最古老的书之一是圣经。它同时是历史上销流最广和译本最多的书。其中一位执笔者在将近两千年前写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这样的证据来自什么方面?同一位执笔者宣告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因此,我们应当以上帝所感示的圣经作为可靠的尺度去衡量究竟什么是蒙悦纳的纯真崇拜。——提摩太后书3:16,17。

27.(甲)世上有些宗教拥有什么圣典?(乙)它们的主张与圣经的教训比较应该是怎样的?

27 圣经中最古老的部分在日期上先于世上其他一切宗教著作。摩西五经——即圣经中最先的五本书——乃是摩西在上帝感示之下所写的律法书,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和16世纪。比较起来,印度教的《黎俱吠陀》(圣歌集)在公元前900年才完成,而且并没有自称是受神感示的作品。佛教的《三藏》追溯到公元前第五世纪。自称是真主通过天使加百列传授给人的古兰经乃是公元第七世纪的作品。据称由天使摩罗尼在美国授予约瑟·史密夫(Joseph Smith)的《摩门经》则是19世纪的产品。如果有些这样的著作正如它们所称是受神感示的,它们在宗教指导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就不应与圣经的教训有所冲突,因为圣经是最先受上帝感示的著作。这些较后的著作也应该能够解答一些令人类最感兴趣的问题。

需要解答的问题

28.现在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解答?

28 (1)圣经有没有像大多数宗教所主张和许多人所相信的一般,认为人有个不死的魂,死后便前往另一个境域——“来世”、天堂、地狱、炼狱,或转世投胎?

(2)圣经主张宇宙的至高主宰是无名的吗?它主张至高的主宰是一位神?是三合一的神?抑或是许多神?

(3)关于上帝创造人类在地上生活的原定旨意,圣经怎样说?

(4)圣经是否声称地球将会被毁灭?抑或仅是主张这个腐败的世界制度会结束?

(5)人怎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拯救?

29.(甲)什么基本原则可以指导我们寻求真理?(乙)对于我们的问题,圣经提出什么答案?

29 每个宗教各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们既要寻求‘纯真的宗教’,最终所获得的结论应该是上帝要我们得着的。(雅各书1:27)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说?因为我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上帝总是诚实的,人却是虚谎的,正如经上所记:‘你在话语上,显为公义;你被论断时,必然得胜。’”——罗马书3:4,《新译》。a

30.下一章会讨论一些什么问题?

30 现在我们既有了衡量世界宗教的根据,就可以着手研究一下人类在历史早期对属灵事物的探求。关于宗教是怎样开始的,我们所知有多少?在古代甚或初民当中,曾经有什么崇拜的模式建立起来?

[脚注]

a 你若希望立即从圣经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建议你查阅以下的经文:(1)创世记1:26;2:7; 以西结书18:4,20; 利未记24:17,18; 马太福音10:28; (2)申命记6:4; 哥林多前书8:4-6; (3)创世记1:27,28; 启示录21:1-4; (4)传道书1:4; 马太福音24:3,7,8; (5)约翰福音3:16;17:3; 腓立比书2:5-11;4:6,7; 希伯来书5:9。

[第16页的精选语句]

所有宗教均应产生和平的果实。它们果真如此行吗?

[第14页的附栏]

宗教、爱与仇恨

▪ “宗教战争有特别暴烈的倾向。人若为了经济利益而争夺土地,最后会认为不值得付出如许代价,于是进行妥协。但战争的原因若属于宗教性质,妥协与和解就看来与罪恶无异了。”——纽约联合神学院社会伦理学教授希恩(Roger Shinn)。

▪ “人会为宗教而吵闹,为宗教而写作,为宗教而争战,为宗教而死;只是不愿为宗教而生活。……每逢真宗教遏止了一种罪行,伪宗教已制造借口去犯千宗罪行。”——科尔顿(Charles Caleb Colton, 1825)。

▪ “我们已有足够的宗教使我们彼此相憎,却没有足够的宗教使我们彼此相爱。”——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

▪ “人做恶事,从未有如凭宗教信念而做的那么彻底和愉快。”——帕斯加(Blaise Pascal, 1623-62)。

▪ “较高尚的宗教的真正目的是要散发它的精髓——属灵的教训和真理——给最多的人,使每个人均能够达成人的真正目的。人的真正目的乃是要荣耀上帝及永远享受上帝的恩赐。”——历史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

[第4页的图片]

印度教徒崇敬恒河——称之为恒加妈妈,或母亲恒加

诚恳的天主教徒使用念珠崇拜马利亚

在有些佛教国家里,大多数男子均在某个时期披上袈裟作和尚

虔诚的回教男子至少要往麦加朝圣一次

[第6页的图片]

以传道活动闻名于世的耶和华见证人在日本一个城市里传道

[第9页的图片]

婴儿在基督教国一间教堂里受洗。一个人生来就归属的宗教必然是纯真的宗教吗?

[第11页的图片]

阿兹特克人以人为祭——所有宗教“对真理来说只是殊途同归”吗?

[第13页的图片]

千百万人奉宗教之名杀人和被杀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