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3 8/15 27-30页
  • 基督徒如何帮助年长的人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基督徒如何帮助年长的人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忠贞的同伴
  • 有组织的安排深具价值
  • 如果死亡看来在所难免
  • 人人有责
  • 基督徒家庭帮助年老的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要留意年长者的利益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耶和华没有忘记患病和年老的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照顾长者是基督徒的责任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守》93 8/15 27-30页

基督徒如何帮助年长的人

“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二封信中这样说。——哥林多后书4:16-18。

在古代的日子,忠信的男女把目光集中在未见的事之上。这些事包括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应许在指定的时间内实现的一切事。保罗在希伯来书对这些人大表赞赏,因为他们都忠心至死——有些还能够安享天年。保罗以这些人为我们的榜样,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希伯来书11:13。

今日,我们已十分接近这些应许实现的时候。可是在我们当中,有些人却年老有病。这些人无法肯定自己能否亲自目击这个邪恶的制度遭遇末日。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要怀着信心死去,无法在今生看见上帝的全部应许获得实现。对这些人来说,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16-18所说的话确是一项莫大的鼓励。

耶和华记得他手下所有的忠贞者,包括年老有病的人在内。(希伯来书6:10)圣经在好几处地方用尊荣的口吻谈论忠信的长者,例如摩西律法就特别提及,人必须对长者表现尊敬的态度。(利未记19:32;诗篇92:12-15;箴言16:31)在早期的基督徒当中,年长者十分受人尊重。(提摩太前书5:1-3;彼得前书5:5)圣经的一本书载有一段感人的描述,报道一位年轻女子对年老的婆婆爱护备至,同时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很适当地,这本书就以这个女子的名字“路得”为名。

忠贞的同伴

年老的拿俄米一生饱经忧患。饥荒迫使她的小家庭离开犹大地区,撇下当地的朋友和产业,前往约旦河东面的摩押地居住。后来她的丈夫去世,留下两名儿子给她照顾。儿子长大后相继成家立室,但还未有儿女便先后死去,以致没有人继后照顾拿俄米。

拿俄米年事已高,再也无法建立新家庭。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她已生无可恋。然而,拿俄米却不自私地打算把两个寡居的儿媳,俄珥巴和路得,遣回娘家,希望她们能够寻得新的归宿。拿俄米自己则独自返回故乡。今日也有些年老的人感到沮丧,尤其是那些有亲者去世的人。这些人也许像拿俄米一样,需要别人照顾,但却不愿成为别人的负累。

路得并没有舍弃婆婆。她深爱这个老妇人,也爱耶和华,即拿俄米所敬拜的上帝。(路得记1:16)于是她们一起返回犹大去。在犹大地,贫穷的人可以按耶和华的仁爱律法安排,在别人收割后到田里拾取遗下的谷物。年纪较轻的路得甘愿做这件工作。她提议说:“容我往田间去。”为了婆媳两人的生活,路得很辛勤工作。——路得记2:2,17,18。

路得的忠心,以及她对耶和华的爱,为拿俄米带来了莫大的鼓励。拿俄米的思想开始积极起来。她对摩西律法和国家习俗的认识现在可以大派用场了。拿俄米向她那忠贞的同伴提出明智的忠告,使年轻的路得能够借着叔嫂通婚的安排得回家族的产业,并且使家族后继有人。(路得记第3章)路得为所有甘愿作出牺牲、照顾有病长者的人立下优良的榜样。(路得记2:10-12)照样,为了帮助年老有病的人,今日在会众里有很多事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有组织的安排深具价值

在早期的基督徒会众里存有一份名单,把需要物质援助的寡妇列出来。(提摩太前书5:9,10)照样,今日长老也可以拟出一份名单,把需要人照顾的有病长者列出来。有些会众甚至有长老专责照料这件事。但是,像拿俄米一样,有不少年老的人不愿向人求助。如果有这种情形,专责的弟兄就必须善于分析情势,用机巧、谨慎的方式照料必需的事项。例如,他可以留意聚会所里的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有病长者的需要。如果可能,这位弟兄不妨考虑替轮椅设计坡道,在洗手间添置适当的设备,给听觉不灵的人安装耳机,为特别座椅腾出空间等。专责的弟兄也可把聚会的节目录音,或者通过电话线联播聚会的节目,让无法前往聚会所参加聚会的人也能够聆听聚会的节目。

专责的弟兄也许需要安排交通工具,让年老有病的人能够参加聚会和大会。有一次,一位年长的姊妹面对以下难题:经常载送她参加聚会的传道员有事不能前来,以致这位年长的姊妹要打电话给很多人,最后才找到一位载她一程。结果,这件事使她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负累。如果有专责的长老安排一下,年长的姊妹就不致感到这么尴尬了。

专责的长老也可以询问不同的家庭,看看他们能否轮流探访年长的人。这样,儿童也能学会,照顾年长的人乃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让儿童学会负起这项责任是好的。(提摩太前书5:4)一位环务监督说:“据我所知,很少儿童或年轻人会主动探访年老有病的人。”也许他们从没有想到这件事,或者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办或说些什么话。关于这点,父母可以教导他们。

请记住,大多数年长者都喜欢预先知道有人会探访他们。期待访客的心情会使他们加倍喜乐。如果访客自备小吃,例如咖啡或糕点,并且用后立刻清理干净,就不会为年长的人加添压力。有一对年长的夫妇精力仍然旺盛。他们每周拨出一天,准备好一个细小的野餐篮子,然后出发轮流探访会众里年长的人。大家都十分感激他们的探访。

为了造益年长的人,很多会众安排在日间有书籍研究班举行。在一个地区,有个会众向若干家庭和独身的传道员查询,他们是否愿意而且能够支持这样的研究班。结果,一个互相关怀、老幼打成一片的研究班就这样建立起来。

因此,不要让长老独力承担这件工作。我们人人都应当留意年老有病的人的需要。我们可以在王国聚会所里跟他们打招呼,花点时间跟他们交谈。我们也可以邀请他们作非正式的交往,或者邀请他们跟我们一起旅行,甚至度假。一位见证人到镇外接生意的时候,常常载着年长的传道员同行。很重要的是,要使年长的人继续感到他们有分参与。不要让他们退缩离群,例如拿俄米便有这样的倾向,因为这只会加速衰老的过程。

有残障或有病的年轻人也需要我们留意。一位见证人有三名患了绝症的孩子,其中两名后来夭折了。这位见证人说:“对于一个长期患病的人,会众很难不断表现关注。何不委派一些可靠的年轻传道员,每天跟卧病在床的朋友讨论当日经文,或为他读一章圣经呢?年轻人,包括先驱在内,可以轮流这样做。”

如果死亡看来在所难免

不论在患病还是在受逼迫的情况下,耶和华的仆人向来都勇于面对死亡。受苦的人一旦开始意识到死亡已临近,自然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他们死后,亲属也要经历一段调整的时期;起初他们会哀伤,但后来便会接受。因此,如果病人公然谈论死亡,就像雅各、大卫和保罗所为一般,这往往是有益的。——创世记第48和49章;列王纪上2:1-10;提摩太后书4:6-8。

一位见证人医生写道:“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十分坦白。对我的行业来说,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我从不觉得向病人隐瞒实情会对他有什么好处。”虽然如此,我们需要了解病人本身 想知道些什么,以及他想在何时 知道。有些病人清楚表明自己已意识到死亡临近,他们需要跟别人讨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其他病人却看来仍紧抱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就最好跟他们一起怀着希望。——可参阅罗马书12:12-15。

有些病入膏肓的人可能已相当疲乏、混乱,以致很难祷告。罗马书8:26,27指出,甚至“说不出来的叹息”,上帝也清楚了解。奄奄一息的病人如果获悉这件事,他无疑会感到安慰。耶和华知道,在这样的压力下,人可能感到很难祷告,因为无法把心里的话表达出来。

只要是可能,与病人一起祷告十分重要。一位弟兄叙述:“母亲临终的时候,已没有气力说话。她把双手合拢,表示想我们与她一起祷告。祷告后,我们唱了一首王国诗歌,因为母亲向来喜欢音乐。起初,我们哼着调子,后来轻轻地唱出歌词。她显然很开心。这些与我们耶和华见证人的生活有关的诗歌无疑把我们心里难以言喻的感受表达出来。”

与临终的人交谈需要有爱心、机巧和感情。探访的人不妨准备一些富于造就、强化信心的话题。他应当小心避免消极的言谈,包括谈论别人和别人的难题在内。此外,探访的时间也应该合理,长度要适当。即使病人看来昏睡了,但最好记住,他仍可能听见别人说话。所以,说话要小心。

人人有责

照顾年老有病的人是一项沉重的责任。与病者最亲的人在身体和感情上都要付出不少。他们需要而且也配得,会众的了解和帮助。如果人因为照顾有病的家人或信徒同工而错过了若干聚会,或者参与外勤服务的时间减少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参阅提摩太前书5:8。)会众的谅解能够给他们加添力量。有时,一位弟兄或姊妹也许可以暂时替代照顾病者的人,使他能够参加聚会,或者享受数小时参与传道工作的喜乐。

当然,如果你是个病人,你也能尽一份力。要知道,因身体衰弱而感到绝望无助,只会使你越发愤懑而已,而愤懑可以使你孤立自己,抗拒别人。与其这样,不如对别人表示感激,与别人通力合作。(帖撒罗尼迦前书5:18)你可以为其他受苦的人祷告。(歌罗西书4:12)要沉思圣经的奇妙真理,跟探访的人讨论。(诗篇71:17,18)要渴望知道上帝子民的新近发展,这项发展能够加强你的信心。(诗篇48:12-14)要为这些喜乐的发展感谢耶和华。行将西下的夕阳能够发出比正午的艳阳更和煦的光芒而给人莫大的温暖。照样,沉思以上的事情也可以使你一生的最后时刻充满一种独有的美。

我们人人都应该竭力怀持希望。特别在考验的时刻,希望能够好像头盔一般保护我们的头脑。(帖撒罗尼迦前书5:8)沉思复活的希望以及它的稳确根基是好的。我们可以怀着坚强的信心,热切盼望终有一天,世上不会再有疾病和衰老。届时人人都会身壮力健,甚至死去的人也会复生。(约翰福音5:28,29)这些“不见的”事是我们能够凭着信心的眼清楚看见的。千万不要让它们在你眼前消失。——以赛亚书25:8;33:24;启示录21:3,4。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