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1 5/15 20-25页
  • 在今日效法上帝的慈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在今日效法上帝的慈悲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宽恕——基督徒的义务
  • 归向耶和华
  • 其他的慈悲帮助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3年
  • 亲人被开除,基督徒怎样忠于上帝?
    王国传道月报-2002年
  • 怎样对待被开除的人
    常在上帝的爱里
  • 读者来函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1年
《守》91 5/15 20-25页

在今日效法上帝的慈悲

“我愿落在耶和华手里,因为他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撒母耳记下24:14。

1.大卫对上帝的慈悲有什么感想?为什么?

大卫王从经验知道耶和华比人更加慈悲。大卫深信上帝的行事方式或道路是最好的,因此他渴望学习上帝的行事方式,按他的真理而行。(历代志上21:13;诗篇25:4,5)你和大卫有同感吗?

2.关于处理严重的罪过,耶稣在马太福音18:15-17提出什么劝告?

2 圣经向我们显示上帝对各事的想法。例如若有人得罪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可以看看上帝的想法如何。耶稣告诉后来成为基督徒监督的使徒们,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这里所指的错不是仅指个人的冒犯,而是指严重的罪,例如欺骗或毁谤。耶稣说,如果这个步骤不能解决事端,又如果有见证人的话,受冒犯的人就应该带见证人同去,证明对方的确有错。这个步骤是最后一着吗?不然。“[犯过者]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18:15-17。

3.耶稣说不肯悔改的犯过者就“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3 使徒是犹太人,因此明白待犯过者“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是什么意思。犹太人避免与列国的人交往,并且鄙视做罗马税吏的犹太人。a(约翰福音4:9;使徒行传10:28)故此,耶稣其实告诉门徒,如果会众摒弃犯过者,他们就要停止和他交往。然而,这项训示和耶稣不时与税吏来往一事怎能一致呢?

4.鉴于马太福音18:17的话,何以耶稣能够与某些税吏和罪人交往?

4 路加福音15:1说:“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都”这个字不是说每个税吏或罪人都在那里,而是指人数众多。(参看路加福音4:40。)在那里的是哪些税吏或罪人呢?就是那些渴望自己的罪得蒙赦免的人。在较早时候,有些这样的人受施浸者约翰的悔改信息所吸引。(路加福音3:12;7:29)因此,别人来到耶稣那里时,耶稣向他们传道并没有违反他自己在马太福音18:17所提出的劝告。请注意,“有好些税吏和罪人[听耶稣讲道],……也跟随耶稣。”(马可福音2:15)这些人并不想继续过糜烂的生活,也没有拒绝接受帮助。相反,他们聆听耶稣的信息,并且心里受到感动。即使他们当时仍然犯罪,很可能他们正力图改过自新。“好牧人”向他们传道乃是效法他慈悲的天父。——约翰福音10:14。

宽恕——基督徒的义务

5.关于宽恕,上帝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5 以下两段亲切的话向我们提出保证,我们的天父是乐于宽恕人的:“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约翰一书1:9;2:1)被会众开除的人有可能得到宽恕吗?

6.被会众开除的人怎样能够得到宽恕及恢复地位?

6 有可能。某人若由于犯了罪不肯悔改,被会众开除,代表会众的长老们会向他解释,他是可以悔改得到上帝宽恕的。他可以出席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聚会。在那里,他能够听到可以帮助他悔改的圣经训示。(参看哥林多前书14:23-25。)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可以请求在洁净的会众里恢复地位。于是,长老们会和他会面,设法决定这人是否已经舍弃犯罪的行径而衷心悔改。(马太福音18:18)倘若他已悔改,不再犯罪,会众就可以按照哥林多后书2:5-8的模式恢复他的地位。要是他被会众开除已有多年之久,他就需要作出认真的努力以求进步。此后,他也可能需要颇大的帮助,去加深他的圣经知识和体会,好成为灵性坚强的基督徒。

归向耶和华

7,8.关于上帝流亡异地的子民,他立下什么典范?

7 但长老本人可以采取主动向被开除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吗?可以。圣经表明慈悲不是仅借着消极地不施加惩罚而显示出来,而是常常借着积极的行动表明出来。我们有耶和华所立的榜样。他把不忠的子民放逐到外地之前预言以色列人有重投他怀抱的希望,说:“雅各,以色列啊,你是我的仆人,要记念这些事。……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你当归向我,因我救赎了你。”——以赛亚书44:21,22。

8 后来,在以色列人流亡期间,耶和华进一步采取其他积极步骤。他差遣预言者作为他的代表,促请以色列人‘寻求他,就必寻见’。(耶利米书29:1,10-14)他在以西结书34:16把自己比作牧人,把以色列国的人民比作迷失的羊,说:“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在耶利米书31:10,耶和华也运用意象把自己描述为以色列的牧人。不,他没有把自己形容为在羊栏里等待迷失的羊自行回来的牧人,相反,他表明自己采取主动去找寻失丧的羊。请注意,即使当时一般以色列人都不肯悔改,以致流亡异地,上帝仍然主动地付出努力,帮助以色列人归向他。正如玛拉基书3:6表示,在基督徒的安排里,上帝对待人的方式并不会改变。

9.基督徒会众怎样效法上帝的榜样?

9 这岂不是表明长老可以有理由采取主动向某些被会众开除、但如今已表示悔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吗?请记得使徒保罗曾吩咐哥林多会众把恶人从他们当中除去。后来由于这人衷心悔改,保罗劝哥林多人要向这人确定他们的爱心。结果这人得以在会众里恢复地位。——哥林多前书5:9-13;哥林多后书2:5-11。

10.(甲)什么动机应该推使人设法与某些被会众开除的人取得接触?(乙)为什么主动接触被开除者的人不应当是犯过者的基督徒亲属?

10 上文引用的百科全书说:‘实施革除会籍的基本理由乃是要保护群体的标准:“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5:6)。在大部分圣经章节和正典以外的文章里,这个动机都很清晰;但是保罗在林后2:7-10提出劝勉的理由乃是对个别的人,即使已被会众驱逐,所怀的关注。’(楷书本刊自排。)因此,按理说来,羊群的牧人也应该在今天表现这种的关注。(使徒行传20:28;彼得前书5:2)犯过者的前度朋友和亲戚也许希望某个被会众开除的人重投耶和华的怀抱,但由于尊重哥林多前书5:11的命令而不与被会众驱逐的人交往。b他们让受委任的牧人采取主动,看看这人是否想归向耶和华。

11,12.甚至长老也不想接触哪一种被会众驱逐的人,但他们可以探访哪种人?

11 即使长老也不适宜主动接触某些被会众驱逐的人,例如叛道者。这些人“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他们是‘假师父,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用捏造的言语在会众身上取利’。(使徒行传20:30;彼得后书2:1,3)被会众开除的人若好争论,或者积极助长犯罪的行为,我们就没有任何圣经理由要主动与这样的人接触。——帖撒罗尼迦后书2:3;提摩太前书4:1;约翰二书9-11;犹大书4,11。

12 可是,许多被会众驱逐的人并不像这类人。一个人可能为了某项严重过犯被会众开除,但却已经停止犯过了。另一个人也许曾经使用烟草,或者曾经纵酒,但现在并没有试图引诱别人犯过。请记得,甚至在流亡异地的以色列人归向上帝之前,上帝就已经差遣代表敦促他们回头了。圣经并没有提及保罗或哥林多会众的长老们有没有采取某些主动步骤去查看被会众开除的男子的情况如何。这人改过自新,终止以往的不道德行为之后,保罗便吩咐会众恢复这人的地位。

13,14.(甲)什么显示有些被会众驱逐的人也许会响应别人主动地表现慈悲?(乙)长老团可以怎样作出安排去接触这样的人?

13 近年来,长老偶然遇到被会众开除的人的事曾屡次发生。c在环境适当的时候,牧人简略地向对方说明恢复地位所需的步骤。有些这样的人表示悔改,结果得以恢复地位。这些喜乐的结果显示,也许有些被会众开除或脱离组织的人会响应牧人慈悲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但长老可以怎样处理这件事呢?长老团应该最多每年一次考虑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人住在他们的地区内。d长老会特别注意那些被会众驱逐了超过一年的人。视乎情形而定,倘若适当的话,长老团会派两位长老(最好是熟悉这人情况的长老)去探访这人。但长老并不会探访任何表现吹毛求疵的危险态度,或者表明不想接受帮助的人。——罗马书16:17,18;提摩太前书1:20;提摩太后书2:16-18。

14 两位牧人可以用电话问问这人他们是否可以上门作个简短的探访,或者他们可以在适当时间顺道探访他。探访的时候,他们无须疾言厉色或甚至态度冷漠,相反,他们应该亲切地反映出慈悲的关怀。与其旧事重提,倒不如讨论一下像以赛亚书1:18和55:6,7,以及雅各书5:20一类的经文。倘若这人有兴趣归回上帝的羊群,长老可以仁慈地解释他应该采取什么步骤,例如阅读圣经和守望台社的刊物,并且出席王国聚会所的聚会。

15.长老接触被会众开除的人时,应该将什么事紧记在心?

15 长老需要运用智慧和辨识力去探知这人有没有悔改的迹象,然后决定是否应当适合再探访他。当然,他们应该记住,有些被会众开除的人是永不会“重新复苏以至悔改”的。(希伯来书6:4-6,《新世》;彼得后书2:20-22)探访之后,两位长老会扼要地向会众的服务委员会作一项口头汇报。然后,会众服务委员会会在下一次长老会议中知会长老团。长老们慈悲地采取主动正好反映上帝的观点:“万军之耶和华说:……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玛拉基书3:7。

其他的慈悲帮助

16,17.对于被会众开除的基督徒亲属,我们应该怀有什么看法?

16 我们若不是监督,就不会对被会众开除的人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但我们又怎样呢?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与这项安排一致的事以效法耶和华呢?

17 只要人一日仍是被会众开除,或者脱离组织,我们就需要遵从以下的训示:“若有称为弟兄是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哥林多前书5:11)但至于与被会众开除的人同住的基督徒家庭成员,这项圣经训令却不应该影响到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古代的犹太人对税吏如此憎恶,以至连带憎恨税吏的家人。耶稣绝不赞成这种做法。他说犯过者若拒绝接受帮助,就要待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耶稣并没有说我们应当以这种方式对待基督徒家庭的成员。——马太福音18:17。

18,19.对于被会众驱逐的人的忠信亲属,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基督徒的精神?

18 我们应当特别支持仍是忠信基督徒的家庭成员。他们既与被会众驱逐的人同住,后者可能实际阻挠他们照料属灵事务,因此他们也许已经面对各种痛苦和障碍了。被会众驱逐的人也许不愿有基督徒登门造访;或者基督徒若前来探望忠贞的家庭成员,这人并不知情识趣地避开。他也可能阻止家人参加基督徒的所有聚会和大会。(可参看马太福音23:13。)因此蒙受不利影响的基督徒的确配得我们的慈悲。——哥林多后书1:3,4。

19 我们能够表现温厚慈悲的方式之一是借着“说抚慰的话”,与这些家庭里的忠信基督徒作富于鼓励的交谈。(帖撒罗尼迦前书5:14,《新世》)聚会前后、从事外勤服务的时候,或者在其他时间与这些人一起,都是扶持他们的大好机会。我们无需提及开除的问题,我们有许多造就的事情可以讨论。(箴言25:11;歌罗西书1:2-4)虽然长老会继续牧养这些家庭里的基督徒,我们可能发觉自己也能够探访这些人,但却无须与被会众驱逐的人有任何交往。我们探访或打电话的时候若刚好由被开除的人应门或接听,我们可以简单地要求与我们所要找的基督徒亲属说话。有时基督徒家庭的成员也许能够接受邀请到我们家里交往。要点是:他们不论老幼,都是与我们同作上帝的仆人,都是上帝会众中蒙爱的成员,因此不该受到孤立。——诗篇10:14。

20,21.倘若有人恢复地位,我们应该有什么感想和行动?

20 若有被会众驱逐的人恢复地位,就有另一个范畴让我们表现慈悲了。耶稣的比方强调天上为了“一个罪人悔改”而喜乐。(路加福音15:7,10)论到曾被会众开除的男子,保罗对哥林多人写道:“倒不如饶恕他,安慰他,免得他因忧愁过度而受不了。所以,我劝你们向他确定你们的爱心。”(哥林多后书2:7,8,《新译》)我们应当在犯过者恢复地位之后随即以理智、仁爱的方式实行这项劝告。

21 耶稣的浪子比方提出一个我们需要避免的危险。大儿子没有为浪子回家而欢喜快乐,反而生气不悦。我们切勿像他一样,对以往的过犯深怀恨意,或者不愿见到犯过者恢复地位。相反,我们的目标要像比方中的父亲一样,他正好表明耶和华的反应。父亲很高兴见到自己的儿子仿佛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一般。(路加福音15:25-32)照样,我们会乐于和恢复地位的弟兄说话,并且用其他方式鼓励他。不错,我们应该显明自己正表现慈悲,就像我们那乐于宽恕、慈悲为怀的天父一样。——马太福音5:7。

22.我们效法耶和华上帝意味到怎样行?

22 毫无疑问,我们若想效法我们的上帝,就必须表现与他的命令和公正一致的慈悲。诗篇执笔者描述他说:“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耶和华善待万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诗篇145:8,9)他立下一个多么仁爱的典范让基督徒效法!

[脚注]

a “税吏特别受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所鄙视,理由有好几个:(1)他们为占据以色列土地的外国势力收集金钱,因此间接支持这项暴行;(2)众所周知他们无所不为,时常牺牲同胞自肥;(3)他们的工作要他们经常和外邦人接触,所以在礼仪上不洁。新约和拉比文学都透露人蔑视税吏。……根据后者,人甚至憎恨税吏的家人。”——《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

b 如果基督徒家庭里有被会众开除的成员,这个人仍然是家庭日常交往和活动的一部分。这可以包括在全家人考虑属灵的资料时,容许这人在场。——可参看《守望台》1989年2月15日刊,第19,20页 。

c 可参看《1991年耶和华见证人年鉴》,第53-4页。

d 若有任何见证人在逐户传道工作上,或借其他方法,知道有被会众开除的人住在地区内,就应该通知长老。

你留意到这些要点吗?

□ 犹太人怎样对待税吏和罪人?但何以耶稣要与一些这样的人交往?

□ 我们有什么圣经理由要慈悲地主动接触许多失丧的人?

□ 长老团可以怎样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对谁如此行呢?

□ 对于恢复地位的人以及被开除者的家人,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慈悲?

[第23页的附栏]

人若一度是上帝那洁净、快乐的会众的成员,如今却被会众开除,或者脱离组织,他们无需继续处于这种情况中。相反,他们可以悔改,主动与会众的长老联络。归向耶和华的路是向人打开的。

[第24页的图片鸣谢]

Garo Nalbandian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