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伊斯兰教——以顺服为通往真神的途径
[插图——阿拉伯字母]
1,2.(甲)古兰经以一段什么话作为开场白?(乙)这几句话为什么对回教徒含有重大意义?(丙)古兰经原本以什么文字写成?“古兰”是什么意思?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句话是译自上列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的。经文继续说:“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古兰经1:1-7a。
2 以上一段话乃是回教徒的圣书古兰经(又称可兰经)的第一章,称为“开端”(Al-Fātiḥah, 法谛海)。既然世界人口有六分之一以上是回教徒,而虔诚的回教徒每日在祈祷中至少诵念这段话五次,因此这几节经文可算是世上最常受人诵念的经文之一。
3.伊斯兰教今日扩展到什么程度?
3 据一项资料来源透露,世上有9亿多人是回教徒,因此伊斯兰教在人数方面仅次于罗马天主教。它也许是世上增长得最快的大宗教;在非洲和西方世界,回教运动均继续扩展。
4.(甲)“伊斯兰”是什么意思?(乙)“穆斯林”是什么意思?
4 伊斯兰这个名字在回教徒看来含义重大,因为它的意思是对安拉“顺服”、“降服”或作出“承诺”。据一位历史家说,“这个字把那些听过穆罕默德布道的人的内心态度表达出来。”“穆斯林”(回教徒)的意思便是‘作出或实践伊斯兰的人’。
5.(甲)关于伊斯兰教,回教徒相信些什么?(乙)圣经与古兰经有什么相似之点?
5 回教徒相信上帝曾赐给忠心的希伯来人和古代基督徒若干启示,回教徒的信仰便是这些启示的高潮。不过,虽然古兰经也引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但回教的主张却在若干方面与圣经颇有出入。b(可参看第285页的附框。)为了较清楚了解回教徒的信仰,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宗教是怎样开始及在何时何地开始的。
穆罕默德蒙召
6.(甲)在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人的崇拜集中于什么之上?(乙)关于克尔白,有什么流行的传说?
6 穆罕默德c在公元570年左右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文Makkah),他的父亲阿布杜拉(ʽAbd Allāh)在穆罕默德出生之前已去世。他的母亲阿米娜(Āminah)在他大约六岁时死去。当时阿拉伯人对安拉的崇拜集中在麦加山谷的克尔白(Kaʽbah)圣所进行。这间圣所是幢立方形的简单建筑物,那里有一块黑色陨石受人崇拜。据伊斯兰教的传统说,“克尔白最初由亚当根据天体原型建成,洪水之后由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加以重建。”(《阿拉伯人的历史》,希提[Philip K. Hitti]着)它成了360个偶像的圣所,按照阴历年每日均有一个偶像供人敬拜。
7.什么宗教习俗令穆罕默德深感不安?
7 穆罕默德长大之后对当日的宗教习俗发生疑问。诺斯在《人类的宗教》一书中声称:“古来氏族[穆罕默德所属的部族]的诸酋长为了宗教和荣誉问题不断争吵,令[穆罕默德]深感不安。他对于残存的阿拉伯原始宗教尤其感到不满,其中的弊端包括崇拜偶像的多神主义和泛灵论,在宗教集会和市集上的不道德、醉酒、赌博和跳舞,把不受欢迎的女婴加以活埋的惨事非但在麦加,而且在阿拉伯全境都有人实行。”——古兰经6:137。
8.穆罕默德在什么环境之下被召作先知?
8 穆罕默德奉召作先知是在40岁左右的时候。他惯于时常独自到一个名叫盖尔海拉(Ghār Ḥirāʼ)的山洞冥想;他声称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里接获呼召作先知。回教的传说是,当他在那里时,有个天使(后来才知道是加百列)命令他背诵安拉之名。穆罕默德没有反应,因此天使‘大力捉住他,紧紧按着他,至他无法忍受的程度’。然后天使再吩咐他这样行。穆罕默德再次没有反应,天使又再‘使他窒息’。如是者三次之后,穆罕默德才开始背诵古兰经一系列默示中为首的几句。其他的传说则声称,神授予穆罕默德的默示像响起的铃声一般。——《启示之书》,布哈里(Ṣaḥīḥ Al-Bukhārī)着。
古兰经的默示
9.据称穆罕默德首次接获的默示是什么?(可与启示录22:18,19作一比较。)
9 根据传说,穆罕默德首先接获的默示是什么呢?伊斯兰教的权威人士多数认为是第96章的为首5节[标题是“血块”(Al-‘Alaq, 阿赖格)]: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
他曾用血块创造人。
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
他曾教人用笔写字,
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古兰经。
10-12.古兰经怎样保全下来?
10 据阿拉伯文的《启示之书》所载,穆罕默德回答说,“我不识字。”因此他不得不把默示熟记在心,以求能够背诵出来。阿拉伯人擅于使用记忆力,穆罕默德也不例外。他花了多少时候才接获古兰经的全部信息呢?一般人相信默示在一段20至23年的时间陆续临到,从大约公元610年开始,直到他在公元632年逝世为止。
11 据回教的资料来源解释,穆罕默德每次接获默示,就立刻对当时在旁的人背诵出来。这些人依次把默示铭记在心,借背诵将其辗转传下来。既然当时阿拉伯人还未懂得制纸,穆罕默德于是吩咐抄经者把默示写在当时可供应用的原始书写材料之上,例如骆驼的肩胛骨、棕榈叶、木头和羊皮纸等。可是,直至先知死后,古兰经才在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和友伴指导之下编成现在的形式。事情发生于头三位哈里发(caliphs, 回教领袖)统治的时候。
12 翻译家皮克梭尔(Muhammad Pickthall)写道:“在先知逝世之前,古兰经的各章已有书面记录,许多回教徒亦已将全本古兰经熟记在心。但记录下来的古兰经各章分散在民众当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有不少把全本古兰经熟记在心的人被杀,有关方面遂把全本古兰经辑录下来。”
13.(甲)伊斯兰教的教训和指导的三项来源是什么?(乙)有些伊斯兰教学者对于翻译古兰经怀有什么看法?
13 回教徒的生活受三项权威所支配——古兰经、圣训和法规。(参看第291页的附框。)回教徒认为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是默示的最纯净形式,因为他们说这是神通过加百列所说的语言。古兰经43:3声称:“我确已以此为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以便你们了解(和学习智慧)。”因此,任何翻译均被认为把内容冲淡,以致失去若干程度的纯正。事实上,有些伊斯兰教学者拒绝翻译古兰经。他们的观点是,“翻译总有遗漏”,因此,正如伊斯兰教历史讲师威廉斯(J. A. Williams)博士说,“回教徒绝不赞成,有时甚至禁止人将古兰经译成别种文字。”
伊斯兰教的扩展
14.在伊斯兰教历史的早期,什么事件成为重要的转捩点?
14 穆罕默德在颇为不利的情势下创立他的新宗教。麦加的民众,甚至他自己的族人,都反对他。经过13年饱受迫害和仇视之后,他把活动中心向北迁移到雅兹里布,后来这个地方改称为麦地那(al-Madīnah),意即先知之城。这次迁徙或逃亡(hijrah, 希吉拉)发生于公元622年。这年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含有重大意义,后来被采纳为伊斯兰教历的起点。d
15.麦加怎样成为伊斯兰教的主要朝圣中心?
15 最后,麦加在公元630年1月(伊斯兰教历8年)向穆罕默德投降,他遂大权独揽而成为麦加的统治者。由于世俗和宗教大权均操在他手上,他便把一切偶像崇拜从克尔白清除,并将这个地方立为信徒前往麦加朝圣的中心地点,直至今日。——可参看289及303页。
16.伊斯兰教传播得多广远?
16 穆罕默德在公元632年逝世之后的数十年间,伊斯兰教已扩展至阿富汗,甚至远达北非的突尼斯。到第八世纪初叶,古兰的信仰已传入西班牙而伸展到法国边境。正如斯马特(Ninian Smart)教授在《长期探索的背景》一书中声称:“从属人的观点看来,生活在基督之后第六、七世纪的这位阿拉伯先知的成就的确惊人。由凡人的角度去看,一种新的文明从他发展开来。但在回教徒看来,这当然是神的大能和真主的成就。”
穆罕默德之死导致分裂
17.穆罕默德之死使伊斯兰教面临什么巨大难题?
17 先知的逝世引发了一场危机。他死时既没有男性后代,也没有清楚指定继承人。正如希提声称:“哈里发的职位乃是伊斯兰教所面临的最古老难题。这项争论至今依然存在。……回教历史家艾·沙拉史丹尼(al-Shahrastāni,1086-1153年)指出:‘在伊斯兰教的各项争论中,造成最多流血事件的无过于哈里发职位(imāmah)之争。’”在公元632年,这个难题怎样获得解决呢?“艾卜·伯克尔(Abū Bakr)……受命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632年6月8日)。这次所用的是选举方式,参与其事的是当时在首都麦地那的领袖们。”——《阿拉伯人的历史》。
18,19.什么声称使逊尼派和什叶派回教徒彼此分裂?
18 先知的继承人于是成为统治者(khalīfah,即哈里发)。可是,在伊斯兰教内部,谁是穆罕默德的真正继承人这个问题却成为分裂的因由。逊尼派(Sunnī)的回教徒接纳选举的原则过于接纳先知的血缘世系。因此他们相信最初的三位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穆罕默德的岳父)、欧麦尔(ʽUmar,先知的顾问)和奥斯曼(ʽUthmān,先知的女婿)——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
19 什叶派(Shīʽite)的回教徒却反对这项声称。他们认为真正的领导权应该出自先知的血缘世系,以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ʽAlī ibn Abī Ṭālib)为第一位伊玛目(imām, 领袖兼继承者),因为阿里娶了穆罕默德的爱女法蒂玛(Fāṭimah)。这对夫妇生下了穆罕默德的孙儿哈桑(Ḥasan)和侯赛因(Ḥusayn)。什叶派也声称“安拉和他的先知自始就清楚指定阿里是惟一的合法继承人,但最初的三位哈里发却用骗局夺去了他的合法地位。”(《阿拉伯人的历史》)当然,逊尼派回教徒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样。
20.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有什么遭遇?
20 阿里有什么遭遇?他在以第四位哈里发的身分执政时(公元656-661年)和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Muʽāwiyah)在领导权方面互争雄长。他们彼此交战,但后来为了避免进一步在回教徒当中造成流血而把争论交由仲裁者处理。接受仲裁削弱了阿里的地位,并且引起了许多跟从者的反感,包括所谓的退教者(Khawārij,哈瓦利吉派)在内,他们甚至变成了他的死敌。公元661年,阿里被哈瓦利吉派一名狂热信徒的毒剑所杀。两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继续彼此敌对,争持不下。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后来从伍麦叶家族(the Umayyads)——富裕的麦加族长——当中选出一人作领袖,这人并不属于先知的家族。
21.什叶派对穆罕默德的继承者怀有什么看法?
21 在什叶派看来,阿里的长子,穆罕默德的孙子哈桑才是真正的继承人。不过,他后来退隐,并且被人谋杀。他的兄弟侯赛因成为新的伊玛目,他也在公元680年10月10日被伍麦叶的军队所杀。什叶派把他的死视为殉道;这件事对阿里党(ShīʽatʽAlī)有极重要的影响,直至今日。什叶派奉阿里为穆罕默德的真正继承者和第一任“伊玛目[首领],是受神护佑,免除一切错误和罪孽的。”阿里及其继承者都被什叶派认为是永不犯错的导师,享有“神的无瑕恩赐”。什叶派的最大宗派相信,真正的伊玛目只有12位,最后一位伊玛目,穆罕默德·蒙塔札尔(Muḥammad al-Muntaẓar),在“萨迈拉大清真寺的一个岩洞中消失了,并没有留下任何后嗣”。(公元878年)因此“他成了‘隐遁的’(mustatir)或‘受期望的(muntaẓar)伊玛目’。……在适当时候他会以马赫迪(Mahdi,神所引导的一位)的身分来临,复兴真正的伊斯兰教,征服整个世界,并在所有事物终结之前引进短短的千禧年。”——《阿拉伯人的历史》。
22.什叶派怎样纪念侯赛因的殉道?
22 什叶派每年都举行伊玛目侯赛因的殉道纪念。在游行中,有些人以刀剑刺伤自己,或以其他方式自苦。近年来,什叶派的回教徒因热心推广伊斯兰教而广为人知。不过,他们只占世界回教徒全数百分之20左右,其他大多数是逊尼派的回教徒。现在,我们且来考虑一下伊斯兰教的若干主张,并且看看伊斯兰教的信仰怎样影响到回教徒的日常行为。
至高者是真主,不是耶稣
23,24.穆罕默德和回教徒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观点如何?
23 世上三个主流一神教乃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是,到公元第七世纪初叶穆罕默德出现的时候,他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都已偏离了真理之道。事实上,据有些伊斯兰教注释家声称,古兰经暗示要排斥犹太人和基督徒,说:“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古兰经1:7)原因何在?
24 古兰经的一项注释说:“书中的人物犯了错误:犹太人违背了他们的盟约,诽谤马利亚和耶稣;……基督徒则”由于采纳三位一体的教义,“把耶稣的使徒地位提高到与上帝同等。”——古兰经4:153-176。
25.古兰经和圣经有什么类似的说法?
25 伊斯兰教的主要道理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便是所谓的表白信仰(shahādah),这是每个回教徒都熟记在心的:“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句话与古兰经的说法一致,“你们所当崇拜的,是惟一的主宰;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至仁的,是至慈的。”(古兰经2:163)在此之前2000年,古代以色列人已受到训谕要怀持这样的思想:“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4)耶稣重申这条首要的诫命,在穆罕默德之前600年左右由马可福音12:29记录下来。耶稣从没有自称为上帝或与上帝同等。——马可福音13:32;约翰福音14:28;哥林多前书15:28。
26.(甲)回教徒对三位一体怀有什么看法?(乙)三位一体有圣经根据吗?
26 论到真主的独特地位,古兰经说:“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他的众使者,你们不要说‘三位’。你们当停止谬说,这对于你们是有益的。真主是独一的主宰。”(古兰经4:171)但我们该留意到,纯真的基督教并不鼓吹三位一体的道理。这个主张只是基督教国的叛道者在基督和众使徒死后擅自引进的异教见解而已。——可参看第11章。e
魂、复活、乐园与地狱永火
27.古兰经对于灵魂和复活有什么主张?(可与利未记24:17,18;传道书9:5,10;约翰福音5:28,29作一比较。)
27 伊斯兰教主张人有个灵魂在人死后继续存在。古兰经声称:“人们到了死亡的时候,真主将他们的灵魂取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当他们睡眠的时候,真主也将他们的灵魂取去。他已判决其死亡者,他扣留他们的灵魂。”(古兰经39:42)但与此同时,古兰经第75章的篇幅却完全用来谈论“复活(Qiyāmat)”,即“死者的复生”。这章的一部分说:“我以复活日盟誓,……难道人猜想我绝不能集合他的骸骨吗?……他问:‘复活日在什么时候?’……难道那样的造化者不能使死人复活吗?”——古兰经75:1,3,6,40。
28.关于地狱,古兰经怎样说?(可与约伯记14:13;耶利米书19:5;32:35;使徒行传2:25-27;罗马书6:7,23作一比较。)
28 据古兰经所载,灵魂可以有不同的归宿,若非去到天上的乐园,便是受到火狱的惩罚。正如古兰经声称:“他们问:报应日在什么时候?那是他们在火刑上受刑之日。(这就可以对他们说:)你们尝试你们的刑罚吧!”(古兰经51:12-14)“他们[罪人]在今世将受惩罚,后世的惩罚确是更严厉的。他们绝无任何保卫者以抗拒真主。”(古兰经13:34)经里提出一个问题:“你怎能知道深坑里有什么?有烈火!”(古兰经101:10,11)古兰经详细描述这种可怕的命运,说:“不信我的[默示]的人,我必定使他们入火狱。每当他们的皮肤烧焦的时候,我另换一套皮肤给他们,以便他们尝试刑罚。真主确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古兰经4:56)另一项描述进一步说:“火狱确是伺候着。……他们将在其中逗留长久的时期。他们在其中不能睡眠,不得饮料,只饮沸水和脓汁。”——古兰经78:21,23-25。
29.关于魂及其遭遇,请将回教与圣经的主张作一对比。
29 回教徒相信死者的灵魂要去到所谓“屏障”(Barzakh),即“人在死后和受审判之前所在的地方或所处的情况”。(古兰经23:99,100,AYAf脚注)人生前若作恶,他那有知觉的灵魂就在其中经历“坟墓的责罚”;人生前若忠心,就得享快乐。但忠心的人也会为生前所犯的罪遭受若干折磨。在审判日,人人都要面对永久的命运,居间的情况于是终止。g
30.古兰经向义人提出什么应许?(可与以赛亚书65:17,21-25;路加福音23:43;启示录21:1-5作一比较。)
30 在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应许义人到天上的乐园去:“信道而且行善者,我将使他们入下临诸河的乐园,而永居其中。”(古兰经4:57)“乐园的居民在那日确是从事于愉乐的。他们和自己的配偶(众数),在树荫下,靠在床上。”(古兰经36:55,56)“我确已写在记念的[诗篇]中,[在(给予摩西的)信息之后:]‘大地必为我的善仆所继承。’”这章的脚注提醒读者参考圣经的诗篇25:13和37:11,29,以及耶稣在马太福音5:5所说的话。(古兰经21:105,AYA)既然以上的经文提及诸妻,这把我们的注意引到另一个问题之上。
一夫一妻抑或一夫多妻?
31.古兰经对于一夫多妻制有什么主张?(可与哥林多前书7:2;提摩太前书3:2,12作一比较。)
31 在回教徒当中,一夫多妻是一般的情形吗?虽然古兰经容许人多妻,但许多回教徒只有一个妻子。由于惨烈的战争遗下大批寡妇,古兰经遂容许人多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对待孤儿,那末,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末,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的女奴为满足。这是更近于公平的。”(古兰经4:3)伊本·希沙姆(Ibn-Hishām)所著的穆罕默德传记提及穆罕默德娶了比他年长15岁的富孀赫蒂彻(Khadījah)。妻子死了之后,他又娶了许多女人,死时遗下九个寡妇。
32.穆塔尔是什么?
32 在伊斯兰教中,另一形式的婚姻称为穆塔尔(mutʽah),定义是:“男子和女子订立特别契约,彼此同意缔结一段有限时期的婚姻,但要像缔结永久婚姻一般交纳固定的聘金。”(《伊斯兰穆纳》,拉菲尔[Muṣṭafā al-Rāfiʽī]着)。逊尼派称此举为‘享乐婚姻’,什叶派则称之为‘临时婚姻’。同一资料来源声称:“[来自这种婚姻的]儿女是合法的,与来自正式婚姻的儿女享有相同的权利。”这种暂时的婚姻显然在穆罕默德的日子已经实行,他容许它继续下去。逊尼派坚称此举在后来已受到禁止,但十二伊玛目派(Imāmīs, 什叶派中最大的团体)却认为它仍然有效。事实上,有许多人仍加以实行,尤以长时期离开妻子的男子为然。
伊斯兰教与日常生活
33.回教徒所遵奉的五功和信仰的五柱是什么?
33 伊斯兰教包括五功(主要义务)和六柱(基本信仰)。(可参看第296、303页的附框。)其中一项义务是,虔诚的回教徒要一日五次朝向麦加礼拜(ṣalāt)。在回教徒的安息日(星期五),男子一听到宣礼员从寺院的塔楼上呼唤,就要群集在寺院里举行聚礼。现在有许多寺院以播放录音来代替人声呼唤。
34.清真寺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4 清真寺(阿拉伯文masjid,麦斯吉德)是回教徒的崇拜地方。沙特阿拉伯国王阿齐兹(Fahd Bin Abdul Aziz)将清真寺形容为“呼求真主的房角石”。他为清真寺所下的定义是:“一处祷告、研读、从事法律和司法活动、商议、传道、训导、教育和作准备的地方。……清真寺是回教徒社会的中心。”这些崇拜地方如今在世界各地均可见到。历史上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Mezquita)。有多个世纪之久,它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它的中央部分如今是天主教的大教堂。
与基督教国的冲突及基督教国的内部冲突
35.在以往,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之间有什么情况存在?
35 第七世纪初叶,伊斯兰教向西传播到北非,向东伸展到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以至印尼。伊斯兰教在大事扩张之际,遇到好战的天主教会而彼此发生冲突。天主教会于是发动十字军以期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地。1492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与伊莎贝拉女王完成了天主教再度征服西班牙之举。回教徒和犹太人若不改宗便要被逐出西班牙。在回教徒统治西班牙时代,各种宗教互相容忍,但后来在天主教的异端裁判所影响之下,容忍的态度遂烟消云散了。可是,伊斯兰教却得以渡过各种打击,在20世纪恢复活动和大大增长。
36.在伊斯兰教大事扩张之际,天主教会内部有些什么发展?
36 在伊斯兰教迅速增长之际,天主教会本身却充满动荡不安而极力谋求内部的团结。但当时有两股强大的影响行将爆发,它们会进一步粉碎教会那坚如磐石的形象。这两股影响便是现代的印刷术和圣经被译成各种当地语言。我们会在下一章讨论基督教国在这些和其他影响之下的进一步分裂。
[脚注]
a “古兰”(意即“背诵”)乃是回教作家爱用的读法,我们在这里也使用这个读法。值得留意的是,古兰经的原文是阿拉伯文,英文译本还未被人普遍接受。引述经文时,第一组号码代表章数,第二组号码代表节数。本书所引用的古兰经经文均采自马坚译的古兰经汉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
b 回教徒相信圣经含有神的启示,但其中有些是后来伪造的。
c 先知的名字在英文有多个拼法(Mohammed, Muḥammad, Mahomet)。大多数回教文献资料均采用Muḥammad(穆罕默德),土耳其回教徒则宁愿使用Muhammed。我们会采用前者。
d 回教徒以A.H.(拉丁文Anno Hegirae,逃亡之年)为年份记号而不用A.D.(Anno Domini,主之年)或C.E.(公元)。
e 若要进一步获知关于三位一体和圣经的资料,请参看守望台圣经书社在1989年出版的册子《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f AYA代表古兰经的英译本The Holy Qur-an, Abdullah Yusuf Ali译(1934)。
g 关于魂和地狱永火的问题,可与以下的圣经经文作一比较:创世记2:7;以西结书18:4;使徒行传3:23。并参看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在1985年出版的《根据圣经而推理》一书,第168-75、375-80页。
[第285页的附栏]
古兰经与圣经
“他降示你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他曾降示《讨拉特》(律法书)和《引支勒》(福音书)于此经之前,以作世人的向导。”——古兰经3:3,4。
“差不多可兰经的一切历史记载都在圣经里有类似的记录。……旧约圣经中的杰出人物如亚当、挪亚、亚伯拉罕(古兰经在二十五章不同的经节中提及过他大约七十次,第14章且以他的名为题)、以实玛利、罗得、约瑟(第12章整章均呈献给他)、摩西(他的名字出现在三十四章不同的经节中)、扫罗、大卫、所罗门、以利亚、约伯和约拿(第10章以他的名为题)等均曾在古兰经中出现。创世的事迹和亚当堕落犯罪一事被可兰经引述过五次,洪水和所多玛各八次。事实上,可兰经与摩西五经的类似记载多过圣经的其他任何部分。……
至于新约圣经中的人物,可兰经只强调撒迦利亚、施浸者约翰、耶稣(ʽĪsa)和马利亚。……对可兰经和圣经的叙述……所作的比较研究……显示两者在语词上并没有互相倚赖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引文]。”h——《阿拉伯人的历史》。i
[脚注]
h 可是,请参阅300页30段,古兰经21:105。
i 可是,请参阅300页30段,古兰经21:105。
[第291页的附栏]
教训和指导的三项来源
据古兰经说,穆罕默德所接获的默示是通过天使加百列赐下的。古兰经在阿拉伯文中的意义和字词均被认为受神所感示。
圣训(Ḥadīth)或逊奈(Sunnah)“是先知在言行上所显明和默许(taqrīr)的圣则,……是在[伊斯兰教历]第二世纪编成书面形式的圣训。因此,圣训便是记录下来的先知言行。”它也可以用来指穆罕默德的任何“同伴或继承人”的言行。在圣训中,惟独其含意才被认为是受神感示的。——《阿拉伯人的历史》。
法规(Sharīʽah),意即宗教律法,以古兰经的原则为根据,在宗教、政治和社会意识上支配回教徒的全部生活。“人的一切行动可划分为五个法律范围:(1)人对之负有绝对责任的行动[farḍ,行之有赏,不行有罚];(2)可嘉或值得奖励的行动[mustaḥabb,行之有赏,不行也没有罚];(3)可容许的行动[jāʼiz, mubāḥ],在法律上是无关重要的;(4)可责的行动[makrūh],并不嘉许,但亦不至于受罚;(5)受禁止的行动[ḥarām],做出来便会受处分。”——《阿拉伯人的历史》。
[第296页的附栏]
信仰六柱
1.信一位神安拉(古兰经23:116,117)
2.信天使(古兰经2:177)
3.信经典:托拉、福音书、诗篇、亚伯拉罕书卷和古兰经
4.信使者,但只有一个信息。亚当是第一位使者。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众使者的封印”穆罕默德也是使者(古兰经4:136;33:40)
5.信末日,所有死人都要从坟墓里复活
6.信前定。世间一切好坏都是神注定的
[第303页的附栏]
伊斯兰教五功
1.念清真言(shahādah,作证):“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古兰经33:40)
2.礼拜(ṣalāt)。一日五次朝向麦加礼拜(古兰经2:144)
3.天课(zakāh)。有义务要拨出入息和财产价值的若干百分率作为施舍(古兰经24:56)
4.斋戒(ṣawm),特别要在长达一个月的斋戒月(Ramaḍān,赖买丹月)里如此行(古兰经2:183-185)
5.朝觐(ḥajj)。每个回教徒在一生中必须前往麦加朝觐一次。只有患病和赤贫才是正当的推辞理由(古兰经3:97)
[第304,305页的附栏或图片]
巴哈教——谋求世界团结
1 巴哈教(Bahāʼi faith)并非伊斯兰教的支派,而是巴布教(Bābī)的旁枝,而巴布教则是1844年在波斯(今日的伊朗)从伊斯兰教什叶派分裂出来的教团。巴布教的领袖是设拉子(Shīrāz)的米尔扎·阿里·穆罕默德(Mīrzā ʽAlī Moḥammad),他自称为巴布(Bāb, “门”)和伊玛目–马赫迪(“受正确引导的领袖”),出自穆罕默德的世系。他在1850年被波斯当局处决。1863年,巴布教团的一位显要成员,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努里(MīrzāḤoseyn Alī Nūrī),“自称是‘神所显现的那位’,是巴布所预言的先知”。他同时替自己起名为巴哈·乌拉(Bahāʼ Ullāh, “真主的光辉”),并组成一个新宗教,即巴哈教。
2 巴哈·乌拉从波斯被逐,后来在阿高(即今日以色列的阿卡)被判入狱。他在那里完成了他主要的写作,称为《至圣之书》(al-Kitāb al-Aqdas),并且制定了巴哈教的全面教义。巴哈·乌拉死后,这个新兴宗教的领导权传给他的儿子阿布杜·巴哈(ʽAbd ol-Bahāʼ),然后传给曾孙邵吉·埃芬迪·拉巴尼(Shoghi Effendi Rabbānī)。到1963年,转由一个选举出来、称为“普世法庭”的行政机构所接管。
3 巴哈教徒相信神借着“神圣的显示”把自己向人显露出来。接获显示的人包括亚伯拉罕、摩西、克里希纳、琐罗亚斯德、佛陀、耶稣、穆罕默德、巴布和巴哈·乌拉等。巴哈教徒认为神赐下这些使者为要领导人类渡过一段进化过程,而巴布的出现乃是为人类创始一个新时代。巴哈教徒声称到目前为止,巴布的信息乃是神的旨意最完备的默示,而且是神所赐下使世界团结起来的首要工具。——提摩太前书2:5,6。
4 巴哈教的基本主张之一是:“世界各大宗教都具有神圣的起源,它们的基本原则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各宗教的“不同之处只是在无关重要的教义方面而已”。——哥林多后书6:14-18;约翰一书5:19,20。
5 巴哈教的信仰包括神的独一性、灵魂不死和人类(在生物学上、灵性上和社会上)的进化。另一方面,他们反对一般人对天使所怀的观念。他们也反对三位一体,印度教的转世投生主张和人类从完美的情况堕落,然后借着耶稣基督的血得蒙救赎等。——罗马书5:12;马太福音20:28。
6 男子的弟兄友爱和妇女平等乃是巴哈教信仰的重要特色。巴哈教徒实践一夫一妻制。他们至少每日一次按照巴哈·乌拉所显示的三篇祷文之一而祈祷。他们在巴哈教历“阿拉”(ʽAlā,约等于阳历三月)月的19天期间从日出至日落实行斋戒。(巴哈教历的一年份为19个月,每月19天,包括若干闰日。)
巴哈教没有繁复的仪式,也不设立牧师。凡声称相信巴哈·乌拉及接纳他的教训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友,在每个巴哈教月份的第一日聚集崇拜。
8 巴哈教徒自认负有在灵性上征服地球的使命。他们试图以言谈、模范、参加社会计划和布道运动等方法来散布自己的信仰。他们绝对服从所属国家的法律;虽然参加投票,却不参与政治活动。若是可行,他们宁愿在军中担任非战斗工作,但他们并不是基于良心的反战者。
9 作为一个在海外传道的宗教,巴哈教在以往数年增长得颇迅速。据他们自己估计,如今他们在普世拥有500万左右的信徒,虽然目前教中成年人的数目只稍为超过230万人。
[研读问题]
1,2.巴哈教是怎样开始的?
3-7.(甲)巴哈教相信些什么?(乙)巴哈教的信仰与圣经的道理有些什么不同之处?
8,9.巴哈教的使命是什么?
[图片]
以色列海法市巴哈教世界总部的神殿
[第286页的图片]
回教传统说穆罕默德从耶路撒冷的岩顶圆顶寺这块石上登霄
[第289页的图片]
回教朝圣者在麦加环绕克尔白行七次,并触摸或亲吻其中的黑石(左下图)
[第290页的图片]
阅读古兰经必须懂阿拉伯文才行
[第298页的图片]
从左上端顺时针方向起:耶路撒冷的岩顶圆顶寺;伊朗、南非、土耳其的清真寺
[第303页的图片]
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一度是世上最大的清真寺(中央部分现今兴建成天主教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