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课本》 课题48 251页-254页2段
  • 情理并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情理并重
  •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相似资料
  • 合理的态度带来和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2年
  • 效法伟大的导师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 你以有效的方式根据圣经而推理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6年
  • 培养合理的态度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查看更多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课本》 课题48 251页-254页2段

课题48

情理并重

目标

运用的经文、比喻、例子和问题都要合乎情理,引导人聆听和思考。

理由

说话武断、过于直率会惹人反感。说话时情理并重,不但促使人以开明、客观的态度跟你交谈,也引发人后来的深思,打开日后交谈的机会。言之成理能使人心悦诚服。

我们认识圣经的真理后,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我们为此感激上帝,但愿别人也响应真理而得益。我们也深知,别人对好消息的反应关系到他们的未来。(马太福音7:13,14;约翰福音12:48)我们希望他们接受圣经的真理。可是,我们向人作见证时,除了充满信念、热心积极之外,最好还要有辨识力,通达情理。

如果我们直言不讳地否定别人虔心相信的事,即使举出一大堆经文加以支持,别人还是不会接受的。比如说,就算我们一味批评某些传统节日源于异教,别人也不会因此改变他们对这些节日的看法。一般说来,论证时要情理并重,才能使人心悦诚服。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通情达理呢?

圣经说,“从上头来的智慧……是促进和睦、通情达理”的。(雅各书3:17)这里译做“通情达理”的希腊词的字面意思是“谦让”。有些圣经译本把这个希腊词译做“谦和”“温柔”和“宽仁”。请留意,圣经把“通情达理”跟“促进和睦”相提并论。在提多书3:2,“通情达理”跟“温温和和”并列,跟“好斗”相对。腓立比书4:5劝勉我们要让人知道我们是“通情达理”的。通情达理的人跟别人交谈时,会考虑到对方的背景、处境和感受。他会在可以让步的时候让步。我们通情达理,别人就会说出心底话,乐于考虑我们的观点。当我们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时,他们也会更乐于聆听。

从何入手 历史家路加记载,使徒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一面解释,一面引经证明基督必须受难,从死里复活”。(使徒行传17:2,3)请留意,那时保罗正身在犹太会堂,《希伯来语经卷》是公认的权威。保罗因人制宜,从听者所接纳的权威入手,跟他们推理。

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向希腊人讲话时,却没有引用圣经。他用听者既熟悉又接纳的事跟他们推理,促使他们注意到造物主和他的旨意。——使徒行传17:22-31。

今天,千百万人并不以圣经为生活指南。可是,在现行的制度下,几乎人人都生活受压,渴望得着纾解、得享福乐。如果你先关注他们的苦况,然后才引述圣经的评论,既通情又达理,说不定他们会因此听听圣经怎样论述上帝对人类的旨意。

圣经学生可能从父母承袭了某些错误的信仰和习俗。学生知道这些信仰和习俗是上帝不悦的,决定摈弃错误的传统,拥护圣经的真理。学生应该怎样向父母解释呢?父母可能会觉得,儿女摈弃他们的传统信仰,就是背弃他们。因此,学生可能会认为,在根据圣经向父母解释之前,有需要向父母表明,他仍然深爱和敬重他们。

何时让步 虽然耶和华绝对有权向人发号施令,他却极其通情达理。耶和华差遣天使把罗得一家从所多玛救出来,那时天使催促罗得,说:“你要逃到山区去,免得同归于尽!”罗得却请求上帝说:“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这样!”他恳求耶和华让他一家逃到琐珥城。耶和华体贴罗得,让他逃到那里。因此当上帝毁灭那一带的城镇时,琐珥城得以安然无恙。后来,罗得按照耶和华原本的指示,迁往山区居住。(创世记19:17-30)由此可见,耶和华虽然知道他叫罗得逃到山区是对的,却体恤罗得,耐心地让他看出事实。

为了跟人保持和睦,我们也须要通情达理。我们也许深知别人的观点是错的,并且在心里想出了很多有力的论据去反驳他。可是,有时我们最好不要据理力争。通情达理不等于舍弃耶和华的标准。我们谢谢对方表达意见,没有纠正对方每一个错误言论,只把话题集中在正面的事上,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即使他斥责你的信仰,也不要反应过激。你可以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留心听他的解释,从而洞悉他的想法,为日后的讨论铺路。——箴言16:23;19:11。

耶和华赋予人选择的自由。尽管人可能选择不当,上帝仍然让人有选择的自由。约书亚是耶和华的代言人,他忆述上帝怎样恩待以色列人以后,说:“你们要是认为事奉耶和华不好,今天就只管选择你们所要事奉的,或是你们祖先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或是你们所住之地的亚摩利人的神。至于我和我家,我们要事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15)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向人“作见证”。(马太福音24:14)我们虽然怀着信念发言,却不会强迫别人归信。他们必须自己选择,我们不会剥夺他们这个权利。

运用问题 在跟人推理方面,耶稣的榜样尤其杰出。耶稣从别人的背景出发,运用比喻和例子打动人心。耶稣也善用问题,让别人有机会表达意见,披露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也合理地想想讨论的事情。

一个通晓律法的男子问耶稣说:“老师,我该做什么才可以领受永生呢?”耶稣本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对方,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请对方先发表意见,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 念的是怎样的话呢?”男子的回答很正确。事情就到此为止吗?不,耶稣让那人说下去,那人后来提出的问题显示,他要自显为义。那人问:“谁是我要爱的人呢?”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犹太人大多对外邦人和撒马利亚人心存成见,那人可能会出于这种成见而提出异议。耶稣倒举出一个例子跟那人推理。他叙述有一个犹太人遭强盗抢劫和打伤,事后一个祭司和一个利未人都见死不救,一个好心的撒马利亚人却伸出援手。耶稣为了叫那人明白这个例子的要旨,就问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耶稣论证时情理并重,使听者领会到“爱人如己”的真谛,是那人从没有意识到的。(路加福音10:25-37)耶稣的论证方法确实值得我们效学!我们说话滔滔不绝,实际上只会叫别人不假思索,与其这样,不如学会善用问题、比喻和例子引导对方思考。

提出理由 使徒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会堂讲话时,不只是把听众所尊重的《希伯来语经卷》的经文朗读出来就了事。路加记载,保罗解释、引证和应用他所朗读的经文。结果,“有些人就成了信徒,跟保罗和西拉在一起”。——使徒行传17:1-4。

无论你向亲戚作见证,还是跟同学或同事交谈,无论你向陌生人传道,或主持圣经研究,还是向会众发表演讲,上述的论证方法都派上用场。当你朗读一节经文时,在你看来,经文的意思可能清楚不过,在别人看来却可能不然。你对经文的解释和应用因此可能听来有点武断。从经文挑出一些重要字眼加以解释会有所帮助吗?你能举出佐证,比如那节经文的上下文或另一节相关的经文吗?你能用比喻或例子表明你的话言之成理吗?运用问题会有助于你跟听者推理吗?这样合乎情理的论证方法,不但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且激发别人深思。

要诀

  • 决定怎样开始论证以前,要考虑到听者的背景和看法。

  • 无需纠正对方每一个错误言论。

  • 要怀着信念发言,但要记得,别人跟我们一样,有选择信仰的自由。

  • 与其匆匆回答别人的问题,不如运用问题、比喻或例子跟对方推理。

  • 要习惯根据圣经跟人推理,解释经文的主要字眼,说明经文的上下文或其他经节怎样显出经文的意思,举例说明怎样应用经文。

作业(1)你向一个坚持己见的人作见证后,分析一下自己的应对:你举出什么论据?用过什么比喻、例子和问题?有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背景和感受?假如你在传道时没有遇见这样的住户,可以请一位传道员加以模拟,一起练习。(2)假设你知道一个同辈或小孩打算做一件不当的事,试想想你会怎样跟他推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