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6
比喻和例子适合听者
无论你选用什么比喻和例子,切题十分重要。但比喻要发挥最大的效力,题材适合听者也同样重要。
听者的背景跟比喻和例子的选材有什么关系呢?耶稣用什么事来打比方呢?耶稣无论对群众还是对门徒说话,都没有用以色列人所不熟悉的事做例子。例如,他没有用埃及的宫廷生活或印度的宗教习俗来打比方。尽管这样,耶稣的比喻却不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的。举例说,耶稣用补衣服、做买卖、失掉宝物以及出席婚宴等日常活动作为比喻的题材。由于他充分了解处于这些环境中的人有什么心态和反应,所以他的话能引起共鸣。(马可福音2:21;路加福音14:7-11;15:8,9;19:15-23)既然耶稣的传道对象主要是以色列人,他最常运用当地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来打比方。例如,他的比喻谈到耕种、绵羊跟随牧人的引领,以及用皮袋装酒等。(马可福音2:22;4:2-9;约翰福音10:1-5)此外,他也引用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做例子,比如:人类受造、挪亚洪水、所多玛和蛾摩拉城被灭和罗得妻子之死等。(马太福音10:15;19:4-6;24:37-39;路加福音17:32)你像他一样,根据听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来选用适合他们的比喻和例子吗?
如果你只是向一个或者几个人说话,你应该用什么比喻呢?你应该选用最适合这些人的比喻。有一次,耶稣在叙加城的雅各泉旁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作见证。当时,他运用“活水”“永远不渴”“泉源”“不断涌出水来,叫人得着永生”等一语双关的词语来打比方。这些话都跟妇人正在做的事有关。(约翰福音4:7-15)另一次,他对一些渔夫说话时,看见他们在清洗鱼网,于是就地取材,用打鱼做比喻。(路加福音5:2-11)在以上两个场合,既然听者生活在农业社会里,耶稣本可以用农事为喻,但他刻意以听者正在从事的活动作为比喻的题材。结果,听者的心就更受打动了!你正努力效法耶稣的榜样吗?
耶稣奉差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那里去”,而使徒保罗不单奉差向以色列人传道,也向外邦人传道。(马太福音15:24;使徒行传9:15)既然传道的对象不同,保罗讲话的方式有没有相应地改变呢?有的。保罗给哥林多的基督徒写信,提到赛跑、吃祭过偶像的食物以及凯旋队伍,因为这些都是外邦人所熟悉的事物。——哥林多前书8:1-10;9:24,25;哥林多后书2:14-16。
你也跟耶稣和保罗一样,仔细挑选适合听者的比喻和例子吗?你根据听者的背景和日常活动来打比方吗?诚然,今天的世界跟公元1世纪大不相同。一般人都可以从电视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所以外地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既然这样,引用外地的情况来打比方也无不可。然而要记得,最能引起共鸣的,往往是跟人有切身关系的事,例如住房、家庭、工作、饮食和当地天气等。
如果你说完比喻后,不得不详细解释一番,这个比喻就可能不适合听者了。这样的比喻只会喧宾夺主,使本来要讲解的重点变得模糊。结果,听的人也许清楚记得比喻的内容,却无法领略真正重要的圣经真理。
耶稣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物作为比喻的题材,没有用高深复杂的比喻。他的话深入浅出,以小喻大。耶稣巧妙地把日常生活的事情跟圣经真理联系起来,让人能够领悟和铭记重要的属灵教训。在运用比喻和例子方面,耶稣立下了多么优秀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