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
2月5-11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马太福音12-13章
《小麦和毒麦的比喻》
(马太福音13:24-26)耶稣向他们打了另一个比喻,说:“天上的王国好比一个人把好种子撒在田里。25 众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了,在小麦当中另外撒下毒麦的种子,就走了。26 到长叶结实的时候,毒麦也显出来。”
《看哪!在这一切日子,我都与你们同在》
2 小麦和毒麦的比喻所描述的事,正好说明耶稣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把小麦所象征的受膏基督徒从人类当中全都聚集起来。受膏基督徒会跟耶稣一同在他的王国里执政。公元33年五旬节,人子耶稣开始撒下好种子。在这个制度的终结时期仍在地上的受膏基督徒,将会获得永久的印记,然后被接到天上去,到时聚集受膏基督徒的工作就完成了。(马太福音24:31;启示录7:1-4)明白了小麦毒麦的比喻,我们就能对两千年来世事的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好比登高远眺,周围景物一览无遗。回顾过去两千年,我们看到哪些事跟上帝的王国有关呢?这个比喻提到撒种、成长和收割的时期。本文会集中谈谈收割时期。
耶稣留意小麦,加以保护
3 公元2世纪初,毒麦所象征的假基督徒就在世界这块田地里显出来了。(马太福音13:26)到了公元4世纪,假基督徒远比受膏基督徒多。比喻中的奴隶请求家主允许他们把毒麦连根拔起。(马太福音13:28)家主怎样回应呢?
(马太福音13:27-29)“家主的奴隶就上前对他说:‘主人,你撒在田里的,不是好种子吗?怎么竟有毒麦呢?’28 家主对他们说:‘这是敌人做的。’奴隶对他说:‘这样,你要我们出去把毒麦收集起来吗?’29 他说:‘不用,免得你们收集毒麦的时候,把小麦也一并连根拔起。’”
《看哪!在这一切日子,我都与你们同在》
4 主人耶稣谈到小麦和毒麦,说:“让这两样一起成长”。他的话显示,从公元1世纪到今天,地上一直都有小麦所象征的受膏基督徒。耶稣后来所说的话证实了这点。他对门徒说:“在这一切日子,直到这个制度的末期,我都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20)换句话说,从那时直到终结时期的一切日子,受膏基督徒会一直得到耶稣的保护。但问题是,在这段悠长的岁月里,小麦所象征的受膏基督徒远比毒麦所象征的假基督徒少,我们很难确定他们的身份。不过,在收割时期开始之前几十年,谁是小麦所象征的受膏基督徒越来越明显。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马太福音13:30)让这两样一起成长,直到收割庄稼的时候。到收割庄稼的时候,我要吩咐收割的人说:先把毒麦收集起来,捆成捆,预备烧掉,然后把小麦收在仓里。
《看哪!在这一切日子,我都与你们同在》
10 (一)收集毒麦 耶稣说:“到收割庄稼的时候,我要吩咐收割的人说:先把毒麦收集起来,捆成捆”。1914年后,天使开始把毒麦所象征的假基督徒“收集起来”,使他们跟受膏的“王国之子”分开。(马太福音13:30,38,41)
11 收割期间,小麦和毒麦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启示录18:1,4)到1919年,证据显示大巴比伦已经陷落了。真假基督徒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呢?真基督徒努力传道。领导圣经研究者的弟兄开始强调,亲自向人传讲上帝的王国十分重要。举个例,1919年上帝的组织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题目是《主的工作交托给谁?》。册子勉励所有受膏基督徒都挨家逐户传道,说:“虽然工作看来十分艰巨,但这是主的工作,靠着他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完成。你有幸参与其事。”他们有什么反应呢?1922年的一期《守望台》回顾说,从那时起,圣经研究者就加紧传道。没过多久,挨家逐户传道就成了忠心基督徒的一个明显标志,直到今天。
12 (二)收集小麦 耶稣吩咐天使:“把小麦收在仓里。”(马太福音13:30)从1919年起,受膏基督徒被收在复兴的基督徒会众里。在这个制度终结时仍然活着的受膏基督徒,什么时候被最终收起来呢?就是他们升天得到奖赏的时候。(但以理书7:18,22,27)
挖掘属灵宝石
(马太福音12:20)被人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余烟将尽的麻芯,他不熄灭,直到他显扬公正,大功告成。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2:20
余烟将尽的麻芯:在当时,日常使用的灯具是一种装着橄榄油的小陶器。亚麻灯芯会把灯油吸上来,用来点燃灯火。希腊语短语“余烟将尽的麻芯”可以指冒烟的灯芯,火焰即将熄灭。以赛亚书42:3预告了耶稣会对人表现怜悯。卑微的民众饱受压迫,耶稣不会熄灭他们心里微弱的希望。
(马太福音13:25)众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了,在小麦当中另外撒下毒麦的种子,就走了。
你知不知道?
在古代,真的有人会在别人的田里撒下毒麦的种子吗?
耶稣在马太福音13:24-26说:“天上的王国好比一个人把好种子撒在田里。众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了,在小麦当中另外撒下毒麦的种子,就走了。到长叶结实的时候,毒麦也显出来。”有些人怀疑,是否真的有人像比喻说的,会把毒麦的种子撒在别人的田里。但是从古罗马的法律著作可以看出,当时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本圣经词典说:“古罗马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为了报复别人,故意把毒麦的种子撒在对方的田里……是一种罪行。既然需要有这条法律,可见这种事在当时确实发生过。”法律学者阿拉斯特尔·科尔解释,公元533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颁布了《学说汇纂》,其中摘录了历代(约公元100-250年间)罗马著名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及法律问题。《学说汇纂》提到,法学家乌尔比安引用2世纪的塞尔苏斯谈过的案例:有人在别人的田里撒下毒麦的种子,结果毁掉了田里的作物。《学说汇纂》规定,犯罪的人需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赔偿田主或佃农的损失。
这种恶劣的行径曾发生在古罗马帝国,可见耶稣在比喻里提到的情况在当时真的发生过。
经文朗读
(马太福音12:1-21)那时候,耶稣在安息日走过麦田。他的门徒饿了,就摘麦穗来吃。2 法利赛派的人看见,就对他说:“看!你的门徒竟然做安息日不可以做的事!”3 耶稣对他们说:“有一次大卫和跟随他的人饿了,当时他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4 他进了上帝的殿,他和随从吃了呈献的饼,你们没有念过吗?这种饼,他不可以吃,跟随他的人也不可以吃,只有祭司才可以吃。5 再说,律法上记着,在安息日,圣殿里的祭司看似违犯安息日的规定,也不算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6 我告诉你们,这里有比圣殿更大的人。7 ‘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要是你们明白这句话的含意,就不会把无罪的人定罪了,8 因为人子就是安息日的主。”9 耶稣离开那个地方,进了会堂。10 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萎了。众人问耶稣说:“在安息日治病可以吗?”其实他们想找把柄指控耶稣。11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哪一个人,自己仅有的一只绵羊在安息日掉进坑里,不去把它抓住拉上来呢?12 人比绵羊贵重得多!所以,在安息日做好事是可以的。”13 于是耶稣对那个人说:“伸出手来。”他一伸手,手就复原了,跟另一只手一样。14 法利赛派的人出去,商议怎样对付耶稣,把他杀掉。15 耶稣知道了,就离开那里。有很多人跟随他,他把他们全都治好,16 又严肃地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事张扬。17 这是要实现先知以赛亚所讲的话。他说:18 “看哪!这是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我所喜爱、我所悦纳的!我要把我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必向列国阐明公正的含意。19 他不争闹,不高叫,谁也不会在大街上听见他的声音。20 被人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余烟将尽的麻芯,他不熄灭,直到他显扬公正,大功告成。21 列国的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2月12-18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马太福音14-15章
《通过少数人让许多人吃饱》
(马太福音14:16,17)耶稣却对他们说:“他们不必离开,你们拿点东西给他们吃吧。”17门徒回答说:“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
《通过少数人让许多人吃饱》
2 耶稣看见一大群人,就动了怜悯的心,治好他们当中的病人,又教导他们认识上帝王国的许多道理。天色渐晚,门徒请耶稣打发群众离去,让他们到附近的村子买点吃的。但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拿点东西给他们吃吧。”门徒听见,一定有些纳闷,因为他们手头的食物很少,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
(马太福音14:18,19)他说:“你们拿来给我。”19接着他吩咐群众坐在草地上,自己拿起五个饼、两条鱼,抬头望天,称谢了,就把饼掰开,分给门徒,门徒又分给群众。
《通过少数人让许多人吃饱》
3 耶稣怜悯群众,于是行了一个奇迹,只有这个奇迹是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的。(马可福音6:35-44;路加福音9:10-17;约翰福音6:1-13)耶稣吩咐门徒叫群众一组一组地坐在草地上,有的五十人,有的一百人。耶稣称谢了,就把饼掰开,又把两条鱼分给人。但他不是亲手把食物递给群众,而是“分给门徒,门徒又分给群众”。结果人人都吃饱了,还富富有余。多么神奇!耶稣只通过少数人(他的门徒),就让成千上万的人吃饱了。
(马太福音14:20,21)所有人都吃,而且吃饱了。他们把余下的零碎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21吃的人数,男人差不多有五千,另外还有妇女和小孩。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4:21
还有妇女和小孩:描述这个奇迹时,只有马太提到妇女和小孩。因此,通过这个奇迹吃饱的总人数可能超过1万5000。
《通过少数人让许多人吃饱》
你能想象以下情景吗?(请读马太福音14:14-21)公元32年逾越节前不久,一大群人跟着耶稣和他的门徒来到加利利海北岸伯赛大村附近的一个偏僻地方。当时男人差不多有五千,另外还有妇女和小孩。
挖掘属灵宝石
(马太福音15:7-9)“虚伪的人,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说得一点不错。他说:8 ‘这个民族用嘴尊敬我,心却远离我。9 他们不断崇拜我也是枉然的,因为他们把人的命令当做教义去教人。’”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5:7
虚伪的人:译做“虚伪的人”的希腊语hy·po·kritesʹ(希波克里泰斯)指古希腊(也包括后来罗马)的戏剧演员。他们演出时戴上一个有扩音功能的大面具。这个词后来多用于比喻,指一个人表里不一,隐藏他真实的动机和为人。耶稣在这里把犹太宗教领袖称为“虚伪的人”。(太6:5,16)
(马太福音15:26)耶稣回答说:“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5:26
儿女……小狗:根据摩西律法,狗是不洁的,圣经提到这个词时多含贬义。(利11:27;太7:6;腓3:2;启22:15)然而在马可(可7:27)和马太的记载中,耶稣提到狗这个词时使用了表示“小”的形式,是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这也许表明,在提到这个非犹太人家里的宠物时,耶稣使用了一个怀有亲切感情的词。耶稣把以色列人比作“儿女”,把非犹太人比作“小狗”,很显然是想表明一种优先顺序。日常生活中,家主会先确保儿女吃饱,然后再喂小狗。
经文朗读
(马太福音15:1-20)那时,有法利赛派的人和抄经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2 “你的门徒为什么违犯前人的传统?例如,他们吃饭前不洗手。”3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又为什么因自己的传统,违犯上帝的诫命?4 例如上帝说,‘要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须处死’。5 你们倒说,‘谁告诉父母,“凡我能奉养你们的东西,我都奉献给上帝做礼物了”,6 谁就完全不必孝敬父亲。’这样,你们就是因为自己的传统,叫上帝的话语作废了。7 虚伪的人,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说得一点不错。他说:8 ‘这个民族用嘴尊敬我,心却远离我。9 他们不断崇拜我也是枉然的,因为他们把人的命令当做教义去教人。’”10 耶稣就召群众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11 进到口里的不玷污人,从口里发出的才玷污人。”12 后来门徒上前来,对他说:“在法利赛派的人听来,你的话成了他们的绊脚石,你知道吗?”13 他回答说:“凡不是我的天父栽种的植物,都要连根拔起。14 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的向导;要是瞎子引导瞎子,两个人都会掉在坑里。”15 彼得就对他说:“请把刚才的比喻给我们讲解明白。”16 他就说:“你们还不明白吗?17 难道你们不晓得,凡进到口里的,都下到肠子,然后排到粪坑里去吗?18 可是,从口里发出的是从心里出来,这些事才玷污人。19 比方说,从心里出来的,有恶念、凶杀、通奸、淫乱、偷窃、假证、亵渎。20 这些事才玷污人;不洗手吃饭,倒不玷污人。”
2月19-25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马太福音16-17章
《你反映出谁的思想?》
(马太福音16:21,22)从那时起,耶稣基督开始向门徒指出,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长老、祭司长、抄经士手下受很多苦,又要被杀,第三天复活。22 于是彼得把他拉到一旁,想制止他,说:“主啊,你该爱惜自己,你绝不会有这种下场的。”
《做丈夫的,要承认基督的领导权》
17 另一次,耶稣向使徒们指出,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长老、祭司长、抄经士手下受很多苦,又要被杀,第三天复活”。彼得把他拉到一旁,想制止他,说:“主啊,你该爱惜自己,你绝不会有这种下场的。”彼得显然是感情用事,看不清上帝的旨意,必须受到纠正。因此,耶稣对彼得说:“撒但,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马太福音16:21-23)
(马太福音16:23)耶稣却转身对彼得说:“撒但,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
《务要守望——撒但想吞噬你们!》
16 撒但甚至连耶和华的忠仆都能欺骗。举个例,耶稣告诉门徒自己将要被人杀害,请想想当时所发生的事。使徒彼得出于爱耶稣的心,就制止他说:“主啊,你该爱惜自己,你绝不会有这种下场的。”耶稣却对彼得说:“撒但,退到我后面去!”(马太福音16:22,23)为什么耶稣把彼得叫做“撒但”呢?因为耶稣知道不久将要发生什么事。他快要献出生命作为赎价,并证明撒但是说谎者。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而不是耶稣该“爱惜自己”的时候。假如耶稣这时没有警醒守望,就合撒但的心意了。
17 这个制度已经余日无多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常时期。撒但想要我们“爱惜自己”,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他要让我们不再守望,忘了自己其实正身处于最后的日子。别让他的诡计得逞,反而“要不断守望”。(马太福音24:42)不要被撒但所骗,以为终结还遥遥无期或根本就不会临到。
(马太福音16:24)那时耶稣对门徒说:“谁想来跟从我,就该承认不再拥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断跟随我。”
《受浸成为基督的门徒》
9 要像耶稣那样乐于遵行上帝的旨意意味着什么呢?耶稣对门徒说:“谁想来跟从我,就该承认不再拥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断跟随我。”(马太福音16:24)耶稣指出了我们必须做的三件事。第一,我们必须“承认不再拥有”自己。换句话说,我们不会顺着自己自私、不完美的倾向行事,相反,我们会凡事都听从上帝的教诲,接受他的指引。第二,我们必须“背起自己的苦刑柱”。在耶稣的日子,苦刑柱象征羞辱和苦难。因此,“背起自己的苦刑柱”意味着,基督徒甘愿为了王国好消息的缘故而忍受逆境。(提摩太后书1:8)就算世人讥嘲我们、诋毁我们,我们也会效法基督,“轻看羞辱”,因知道自己做着上帝喜欢的事而感到喜乐。(希伯来书12:2)第三,我们必须“不断”跟随耶稣。(诗篇73:26;119:44;145:2)
挖掘属灵宝石
(马太福音16:18)我又告诉你,你是彼得,在这块磐石上,我要建造我的会众。这会众不能被囚禁在坟墓的门内。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6:18
你是彼得,在这块磐石上:希腊语词peʹtros“佩特罗斯”(阳性)指的是一块石头。耶稣给西门的希腊名字(彼得)也是这个词。(约翰福音1:42)通常译作“石头”的阴性词peʹtra“佩特拉”也可以指岩壁或巨大的石头。这个希腊语词也出现在太7:24,25;27:60;路6:48;8:6;罗9:33;林前10:4;彼前2:8。耶稣要在一块磐石上建立他的会众,显然彼得没有认为自己就是这块磐石。彼得在彼前2:4-8描述,耶稣是圣经早已预言的“根基房角石”,是上帝亲自拣选的。同样,使徒保罗也指出耶稣是“根基”和“属灵磐石”。(林前3:11;10:4)耶稣使用了巧妙的说法,他的意思是:“我将你称为彼得,就是一块石头。你已经认出谁是‘磐石’,也就是基督,他是基督徒会众的根基。”
会众:这里译作“会众”的希腊语词ek·kle·siʹa(埃克莱西阿)在圣经中首次出现。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语词组成,一个是ek(埃克,意思是“出来”),另一个是ka·leʹo(卡莱奥,意思是“呼召”)。因此,这个词指为了某个目的或参与某个活动,被召集起来的一群人。(参看英《新世》2013修订版“圣经词语解释”)在这节经文中,耶稣预言了基督徒会众的成立,成员是受膏基督徒。他们“是活石,用来建成属灵的圣殿”。(彼前2:4,5)《七十子译本》经常使用这个词来翻译希伯来语中的“会众”一词,多用于指上帝子民的整个国族。(申23:3;31:30)徒7:38中的“会众”指被带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同样,基督徒是从黑暗中出来、从世界中被拣选的一群人,他们组成了“上帝的会众”。(彼前2:9;约15:19;林前1:2)
(马太福音16:19)“我要赐给你天上王国的钥匙。凡你在地上捆绑的,都是天上已经捆绑的;凡你在地上解开的,都是天上已经解开的。”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6:19
天上王国的钥匙:在圣经里,交给某人钥匙,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比喻义,都有把某种权柄交给他的意思。(代上9:26,27;赛22:20-22)因此,“钥匙”这个词象征权柄和责任。彼得用这些交给他的“钥匙”为犹太人(徒2:22-41)、撒马利亚人(徒8:14-17)和外邦人(徒10:34-38)打开机会领受上帝的圣灵,进入天上的王国。
经文朗读
(马太福音16:1-20)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人来见耶稣,要试探他,就请耶稣给他们显个从天上来的凭证。2 耶稣回答他们说:“[[到了傍晚,你们常说:‘明天是晴天,因为天空红得像火。’3 早上就说:‘今天会像冬天一样下雨,因为天空虽然红得像火,却阴沉沉的。’天象你们知道怎样辨明,但表明这是什么时代的凭证,你们却不能辨明。]]4 这一代邪恶通奸的人老是要看奇事作为凭证,可是除了约拿的事作为凭证,再没有凭证给这一代人看了。”耶稣就离开他们走了。5 门徒过对岸去,忘了带饼。6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当心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酵。”7 他们就彼此议论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来吧。”8 耶稣知道了,就说:“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这样彼此议论呢?你们的信心太小了!9 你们还不明白吗?难道你们不记得五千人那次的五个饼,不记得拾满了多少个篮子吗?10 也不记得四千人那次的七个饼,不记得拾满了多少个箩筐吗?11 你们怎么看不出,我跟你们说的不是饼呢?你们要提防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酵。”12 这样他们才明白,耶稣说要提防的,不是饼的酵,而是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的教义。13 耶稣来到凯撒里亚·腓立比境内,就问门徒说:“众人说人子是谁?”14 他们说:“有的说是施浸者约翰,有的说是以利亚,还有的说是耶利米或先知中的一位。”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呢?你们说我是谁?”16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活上帝的儿子。”17 耶稣就对他说:“约拿的儿子西门,你是有福的,因为启示你的,不是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天父。18 我又告诉你,你是彼得,在这块磐石上,我要建造我的会众。这会众不能被囚禁在坟墓的门内。19 我要赐给你天上王国的钥匙。凡你在地上捆绑的,都是天上已经捆绑的;凡你在地上解开的,都是天上已经解开的。”20 然后他郑重地吩咐门徒,不要向任何人说他是基督。
2月26日-3月4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马太福音18-19
《当心不要做自己和别人的绊脚石》
(马太福音18:6,7)可是,谁使信从我的一个小子跌倒,就不如拿一块驴推的大磨石挂在自己的颈项上,沉入茫茫大海里,对自己还有益处。7 因为有绊脚石,世人有祸了!世上难免有绊脚石,可是谁带来绊脚石,谁就有祸了!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8:6,7
一块驴推的大磨石:这个短语字面意思是“驴的磨石”,也可译作“一块巨大的磨石”。这种磨石直径一般为1.2-1.5米(4-5英尺)。由于磨石很重,所以需要驴来推。
绊脚石:被译作“绊脚石”的希腊语词skanʹdalon(斯坎达兰)看来原本指“陷阱”,也有人认为指网罗中系着饵的棍子。引申意思为任何使人绊倒的障碍。在比喻意义上,这个词指在道德或其他方面,能使人走偏、失足或犯罪的行为或环境。在太18:8,9中,翻译作“使人绊倒”的相关动词skan·da·liʹzo(斯坎达利佐)可以指“成为圈套,使人犯罪”。
英《新世》精读本多媒体资料
磨石
磨石一般用来碾谷物和榨橄榄油。小一点的磨石可以用手来推,大而重的磨石则需要动物来推。经文所说的大磨石可能与非利士人让参孙所推的磨差不多。(士16:21)这种由动物来推的磨,不仅见于以色列地区,在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很常见。
上磨石和下磨石
图中所示的是一块用来碾谷或榨油的大磨石,可能由驴这样的家畜来推。上磨石的直径可达1.5米(5英尺),下磨石则会更大。
(马太福音18:8,9)要是你的一只手或一只脚成了你的绊脚石,就砍下来扔掉!你伤残或跛脚得着生命,总比有两只手两只脚而丢在永恒的火里来得好。9 要是你的一只眼成了你的绊脚石,就挖出来扔掉!你独眼得着生命,总比有两只眼而丢在欣嫩谷的火里来得好。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8:9
欣嫩谷:这个词源自希伯来语词geh hinnomʹ(格欣嫩),即“欣嫩子谷”。欣嫩谷位于古代耶路撒冷西南方的城外。(参见《圣经参考手册》单元16中“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在耶稣的时代,欣嫩谷是一个焚烧垃圾的地方,因此用“欣嫩谷”来象征永久的毁灭十分恰当。
英《新世》精读本圣经词语解释
欣嫩谷
欣嫩谷(希腊语译音是“矶汉拿”)位于古代耶路撒冷西南方的城外。(耶7:31)圣经预言说,这是一个堆满尸体的地方。(耶7:32;19:6)没有证据显示动物或人被扔进欣嫩谷活活地受烈火折磨。因此,认为欣嫩谷象征某个隐形之处,里面有人的灵魂被火永远折磨,其实是毫无根据的。耶稣和他的门徒用欣嫩谷来象征“第二种死亡”,即永远的毁灭。(启20:14;太5:22;10:28)
(马太福音18:10)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常见我天父的面呢。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8:10
见我天父的面:天使可以与上帝见面。只有灵体才能与上帝见面。(出33:20)
《灵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耶稣的话显示,天使有责任帮助那些事奉上帝的人,使他们能够跟上帝保持良好的关系。有一次,耶稣提醒门徒不要绊倒别人,然后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常见我天父的面呢。”(马太福音18:10)耶稣并不是说,他的每个门徒都有一个天使奉派守护他们。他的意思是,在上帝身边服务的天使很关注基督徒会众成员的情况。
挖掘属灵宝石
(马太福音18:21,22)那时彼得来对耶稣说:“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宽恕他多少次呢?到七次够吗?”22 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8:22
七十七次:字面意思是“七十次七”。这个希腊语词组可以理解为“七十和七次”(77次)或“七十乘以七次”(490次)。这个希腊语词在《七十子译本》的创4:24中出现,用来翻译希伯来语中的七十七。因此这里翻作“七十七次”是合理的。无论怎样理解,数字7的重复都表达“无限”的意思。《巴比伦塔木德》(约马篇86下)说:“人犯了罪,第一、第二、第三次都可以赦免,第四次就不可以赦免了。”在这节经文里,耶稣把彼得说的7次改成了77次,目的是教导门徒总要宽恕别人,不要有次数限制。
(马太福音19:7)他们对耶稣说:“那么,摩西为什么规定,人给妻子离婚的文书,就可以离婚呢?”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太19:7
离婚文书:律法规定考虑离婚的男子要准备法律文件,并且通常会向长老咨询,这会给男子时间来重新考虑这个严肃的决定。显然,律法的目的是防止随便离婚,并保障妇女的权益。(申24:1)在耶稣的时代,宗教领袖使人们觉得可以随随便便离婚。公元1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属于法利赛派,他本身也离了婚,后来曾暗示,人可以“为了任何理由而离婚(男子常常都有这样的理由)”。
英《新世》精读本多媒体资料
离婚文书
图为用阿拉米语写成的一份离婚文书,年份为公元71或72年。文书是在犹地亚沙漠中一个名叫穆拉拜阿特的干河床北面发现的。文书指出,犹太人反叛罗马的第六年,在梅察达,纳桑的儿子约瑟夫跟约拿单的女儿米丽娅姆离婚。
经文朗读
(马太福音18:18-35)“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捆绑的,都是天上已经捆绑的;凡你们在地上解开的,都是天上已经解开的。19 我又实在告诉你们:要是你们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重要的事,我的天父就会给他们成全。20 因为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集起来,哪里就有我在他们当中。”21 那时彼得来对耶稣说:“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宽恕他多少次呢?到七次够吗?”22 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23 因此,天上的王国好比一个作王的人要跟众奴隶结账。24 他开始结账的时候,有一个欠了六千万银元的人被带进来。25 可是这个人没有什么可以还债,于是主人下令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他一切所有的都卖掉,用来还债。26 这个奴隶就向主人俯伏下拜说:‘求你通融一下,我一定给你还清的。’27 奴隶的主人动了怜悯的心,就放了他,把他的债取消了。28 这个奴隶出来,遇见另一个奴隶。那个人欠他一百银元。他竟然揪住那个人,扼住他的喉咙说:‘把你所欠的通通还给我!’29 那个同样是奴隶的人就俯伏恳求他说:‘求你通融一下,我一定还给你的。’30 他却不肯,反而去把那个人关在监里,等他偿还所欠的。31 其余的奴隶看见发生这样的事,都非常忧愁,就去把这件事的始末禀明主人。32 于是主人召他来,对他说:‘邪恶的奴隶,你恳求我,我就把你所有的债都取消了。33 对于跟你同做奴隶的人,难道你不该同样慈悲,像我以慈悲待你一样吗?’34 于是主人发怒,把他交给狱吏,等他还清所欠的。35 要是你们各人不从心里宽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