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垂死中嗎?
鑑於信教的人的數目日增,我們本應該見到道德的水準也逐漸提高才對,至少基督教國內應該如此;但實際的情形卻並不然。今日各處的知名教師均異口同聲地談及道德的低落。本尼爾博士(Dr. John S. Bonnell)在紐約第五街的長老會教堂講道指出美國的道德水準正在「走下坡」。另位紐約的教士,聖公會的布肯南牧師(Albert B. Bachanan)也說,「教堂已使上帝和人都同樣失望」而且「在拯救人的靈魂方面,精神治療學家比各基督教會所盡的力量更大。」
其他的宗教領袖也承認今日基督教國的宗教軟弱無力,在垂死中,或甚至已經死去。英國的一位主教,摩添馬博士(Dr. Mortimer),認為今日性道德的衰落應該歸咎於基督教國的各教派。里利維拉比(Rabbi Arthur Lelyveld),猶太復興運動的一位領袖,則宣稱:「世界的各大宗教都在垂死狀態中」;「宗教已不再是社會上一個有效的力量了。」來自英國的一個報告說:「教會……已經完蛋了——死了。普通的工人已不再相信他們的說教……宗教已不合時了。」
你對於宗教,你自己的宗教,也有這種感覺嗎?究竟近來什麼情況使人對於宗教的功用和效力發生嚴重的懷疑呢?為什麼人們說宗教正在垂死中或已經死去呢?我們怎樣知道確是如此呢?
若想決定一個宗教是活的抑或在垂死中或已經死去,一個重大的因素便是它對於一般不道德,特別是它的教友中間的不道德,所生的反應。聖經告訴我們一個活的宗教是敬畏上帝,遠離罪惡和酷愛公義的。上帝所感示的聖經說:「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罪惡」。「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關於耶穌,經上說:「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這種對罪惡的憎惡和對公義與道德的愛好乃是宗教的一項主要資產,和社會之所以需要宗教的一項主要理由。這使它成為一種防衛人免受政治腐敗和不道德所侵襲的力量。——箴言8:13;16:6;希伯來書1:9;約伯記28:28。
但是今日我們在那裡可以見到這種敬畏上帝之心和對罪惡的憎恨呢?基督教國有表現熱愛公義的心嗎?基督教國目前的道德墮落豈不是正因為它缺乏這種力量嗎?
毫不感覺震訝或驚奇
讓我們正視這個問題。英國的宗教界人士無論對任何不道德的行為都似乎已司空見慣毫不驚奇了;美國的宗教界人士也一樣。甚至虔誠的教友對於教士和社會知名人士的不道德行為也不像以前那麼錯愕了。離婚已成為一件時髦的事。同性戀已成為戲台上喜劇的題材。事實上身為英國國教的聖公會曾公開認為成年人之間互相同意的同性戀事件不應再被視為犯法,而且自殺和企圖自殺也不應該再是可以提出公訴的犯罪行為。
當英國廣播公司在電視節目上放映性的罪行時,沒有人感覺震驚。當美國的報章報導十餘歲的青年舉行性狂歡會和未婚先懷孕的事件日益增加時,人們也毫無驚訝的反應。儘管報紙用首頁的頭條新聞登載說:「牧師因犯不道德被判有罪,」「教士忘了誡命而被控作賊,」「浸信會會議因選舉主席大打出手,」「西西里島的修道士被控結黨殺人」,「主教將有罪的牧師調往另一間教堂,」「女修道院內發生大打鬥」等等,我們卻不見到有「讓我們把惡人趕出去」的宗教熱誠。我們在一般人中間也見不到非尼哈那種用義舉消解上帝的憤怒而為以色列人帶來和平的精神。不幸得很,這些精神已消失無遺了。我們非但看不見輿論譴責犯罪者,反而常常見到有人同情他們。——民數記25:6-13。
例如,當美國馬薩諸塞州彼茲非爾德(Pittsfield)城有四位知名的市民領袖以違反聯邦法令而被判入獄或罰巨款時,當地的教士和市民卻一致保持緘默。他們不但沒有斥責犯罪者的醜行,反而替他們辯護道:「假若這幾個人都犯了法的話,那末這些法律本身必定有問題了!」一般人對這幾個人所批評的不是他們犯了法的事實而是他們犯法的方式。
當年紀已五十多歲的歐爾·彼提(Earl Beatty)在離了三次婚之後和一位十八歲的少女結婚時,這個世界所批評的只是他們在年齡上相差的距離而已。當格林和夫(Glynn Wolfe)被任命為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城(Las Vegas)的浸信會牧師時,他已離了婚十二次,結了婚十三次,而且他的第八,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位太太尚住在他所開的一間荷里活酒店內。但是有誰反對他呢?當培德福(Bedford)公爵申請離婚時,他發現他的聲名反而因這次離婚提高了。當仕盧斯布里伯爵夫人(Countess of Shrewbury)容光煥發地在離婚法庭出現時,有一件事是她所確知的:無論法庭的判決如何,她的社交圈子一定不會排斥她。當紐約州長洛克斐勒宣佈和他的妻子雙方同意正式分居以備日後離婚時,教士們竟沒有絲毫的評論。美國的眾議員及共和黨全國大會的主席威廉·米勒(William F. Miller),他本身是一個天主教徒,聲稱他不相信洛克斐勒的離婚會損害到他在政黨內的領袖地位,因為一般人已不再像過去一樣關心政治領袖們的私德了。
如果宗教領袖和他們屬下的教友已不再關心他們的領袖的品行的話,他們的宗教無疑已變成一個幌子了。它已變成一個沒有力量和沒有宗旨的軀殼——一個屍骸。基督教國的宗教是不是這樣呢?事實所表明的結論如何呢?——以賽亞書29:13,4;馬太福音7:17-20。
令人不安的徵象
其實使誠懇的信徒最關心的倒不是宗教領袖的行為不檢而是社會輿論對於不道德和敗行的普遍漠視和容忍。例如當五十一歲的副主教亨利·格拉咸(Henry Graham),教會大會(英國國教的治理機構)的會員,教堂的理事和駐里本大教堂(Ripon Cathedral)的主任牧師,承認自己犯了猥褻罪而向里本大教堂的主教提出辭職書時,主教最初竟決定讓格拉咸保留他所兼任的各職,包括一個道德福利會的主席職位。里本大教堂的堂長休士(Llywellyn Hughes)說格拉咸所犯的「一個誠實的錯誤已被寬恕了。」「他是教堂所不願失去的一個極好的人。」「我們絕不會想到把他開除。」
這件事若是由使徒保羅處理的話,他會這樣做嗎?人們無疑需要有道德的領袖。因為意識到這件事實,保羅吩咐哥林多的基督徒「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他絕不准惡人和不道德的人留在教會內以致將教會玷污。教會必須將他們驅逐出去以作為對別人的警告。當然,真心悔改的人會受到寬恕,但他們並不能繼續擔任責任重大的職位,讓會眾視為道德的榜樣。他們必須首先證明自己是道德和正直的人。宗教若要繼續生存的話,它本身必須保持清白。你的教會對於不法的人有沒有採取懲戒性的行動呢?——哥林多前書5:13。
格拉咸的事件並不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四十九歲的彭德頓牧師(Vicar John T.Pendleton),在被控和一位36歲的男子犯了不道德的行為之後向教會提出辭職;但他所屬的教區的主教並沒有撤他的職,反之只是將他調到另一個教區而已。雖然主教極力想將這件事保持祕密,消息終於被泄漏出去。這位主教的行為和使徒保羅相比是多麼不同!保羅曾命令提摩太「當眾人面前責備犯罪的人,好叫其餘的人也懼怕。」你的教堂有沒有這樣做呢?1961年五月十二日的《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曾報導62歲的教士托馬斯(William B. Thomas)因和主日學教師愛爾斯白蘭地(Elsie Brandy)犯了通姦罪而被撤職——據白蘭地太太說,這件事並不止發生一次而「至少75或80次。」托馬斯所感覺的唯一意外只是他何以沒有更早被人發現。鑑於一般人對教會領袖和教友的不道德行為所持的寬大態度,他們之被人發現已是一個意外了。
1961年六月十一日的《倫敦星期日快報》對這傾向表示關懷而問道:「英國的聖公會對於性道德何以會懷有二重的態度呢?今日據報有一位牧師因與另一位男子發生不道德行為而被判罪,但尚在緩刑監視的期間便被調到另一個教區去。本年初也有一個教士在犯了非禮兒童的罪之後被調到另一個教區了事。另一個牧師則實際在犯了和男孩發生同性戀的行為之後才被任命為教士。也許這些人應該受人憐憫寬恕。但奇怪的是,何以教堂對於不是犯同性戀的罪人卻極少加以仁慈的寬恕呢?何以因遺棄被判離婚或僅犯了一次通姦罪的教士便會自動被開除,但犯了下流的同性戀敗行的教士卻僅被視為行為「失檢者」而從寬處置呢?
你的宗教或你的教會是不是這樣呢?誠然,有些個別的份子可能犯過做壞事,但你的宗教採取什麼行動以保持它本身的清白呢?它到底將不法的人清除出去抑或縱容他們呢?
普遍的腐化墮落
英國的聖公會並不是唯一遭遇這些道德難題的宗教。1960年八月五日美國得克薩斯州愛丁堡城有一位年青的天主教教士被控企圖強姦一位跪在聖心教堂壇前禱告的大學女生。
據1960年十二月三日的《德摩因尼斯記錄報》(Des Moines Register)報導,47歲的天主教教士杜丁克(Lawrence Dudink),被控在威斯康星州修彼利爾城的聖馬利醫院誘拐了一位十七歲的少女。後來警察在亞利桑拿州非尼克斯城中找到他和那位少女同住在一家公寓中。
196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美國奧塔華州的《市民報》報導,「四名羅馬天主教的托缽僧和另外四個人被控結黨搶劫和殺人,他們的總部便設在附近的修道院內。」無疑這絕不是上帝的聖靈所結出的果子和真的基督教在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難怪一般人對於宗教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已發生了嚴重的懷疑。
暴動和毆鬥
也許更可恥的是在天主教教士和女修士以及基督新教的牧師中間所發生的騷動和打鬥。1961年三月十四日一份委內瑞拉的報紙報導說「有兩位教士在舉行彌撒時彼此動武而大打起來。」這件醜事發生於高羅(Coro)大教堂內。腓勒爾(Castulo M. Ferrer)和彼內得(Victor J. Pineda)是同屬於一個教區的修士。他們倆人在聖壇上用拳頭和燭台作武器大打出手,直至警察趕到才被制止。
1961年十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附近一個名為聖當拿地皮亞夫(San Dona di Piave)的小城中有二十三名女修士在聖馬利清心修道院內發生大毆鬥,結果一直鬧至警察到場用強力制止才了事。
也許最糟的一次騷動是1961年九月六日浸信會在美國密蘇里州康薩斯城舉行會議時所發生的一次。會議因選舉主席問題發生爭執而毆鬥起來。其中一位代表不知是自己墮下抑或被人推下講台,結果因傷在翌日斃命。最後不得不由警察出動揮動警棍才把騷動鎮壓下來。
去年在基督教國慶祝和平之君誕生的那一天晚上,就在和平之君出生的地方伯利恆城,當地的希臘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教士們打鬥起來。在混戰中雙方以酒瓶和木棍作武器互相襲擊,終於亦由治安當局出面鎮壓才得以平息。
這一切究竟是什麼的徵象呢?這便是基督教嗎?抑或基督教已經墮落了呢?耶穌曾說,由他們所結的果子你便可以認出他們。所以請你自己判斷一下。許多忠實的人都感覺不勝驚駭;這是絕對有理由的。宗教領袖的品行已使他們發生了極大的惶恐。他們不禁想道,既然他們的宗教只是將人帶到這樣的地步,那又何不另外找一個值得信奉的宗教呢?
聖經所倡導的純真宗教乃是能夠使人向善和結出善果的一股力量。因此,如果你的宗教是分裂的和常常發生口角爭執的話,或在發生不道德的事之後並不懲戒犯法者和將惡人驅逐出去的話,那麼你便應該向別處尋找純真的宗教了,因為這不是一種活的宗教而是一種垂死的宗教的徵象。你應該仰賴耶和華上帝和他的道聖經。你和他的基督徒見證人交往以親自看看這些人是否真真正正地研究和相信聖經而在他們的生活上將上帝的聖靈表現出來。——加拉太書5:19-24;哥林多後書13:11;雅各書3:14-18;4:1;彼得前書2:1;詩篇97:10。